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项目-医药原料医药中间体有哪些
就是能用于药品生产的化工原料,普通化工厂就可以生产,不需要药品生产经营的批文和手续。医药中间体满足一定技术工艺,取得药品生产经营许可,就变成原料药,可以进入药厂进行进一步生产加工了。
目前中国出口的医药中间体主要是哪些?
简介: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是津市市政府招商引资项目,是湖南诺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总部经济项目。该项目是一种新型甾体激素生产模式,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发酵合成甾体激素产品。该项目技术先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国家产业转型鼓励发展项目。该项目为年产30吨氢化可的松等甾体激素原料和中间体,项目占地161亩,总投资1.6亿人民币。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着眼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甾体激素原料药和中间体高端生产平台,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推动省,市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0736-4202888 刘**
法定代表人:刘喜荣
成立日期:2013-03-22
注册资本:2642.6831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湖南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307810642225690
经营状态:存续(在营、开业、在册)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英文名:Hunan Norchem Pharmaceutical Co.,Ltd.
人员规模:100-499人
企业地址:常德市津市市嘉山工业新区
经营范围:生物医药产品的研究、技术咨询及技术转让;精细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化学品)、生物原料的生产销售及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医药中间体和植物提取物有什么具体的区别吗?
药品生产需要大量的特殊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原来大多由医药行业自行生产,但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与生产技术的进步,医药行业将一些医药中间体转交化工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属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医药中间体目前已成为国际化工界的一大产业。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每年约需化工配套原料和中间体2000多种,需求量达250万吨以上。
由于出口医药中间体不像出口药品那样会受到进口国的种种限制,以及世界医药中间体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中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中国资源丰富,原料价格较低,有许多医药中间体还实现了大量出口。
纵观整个行业,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有六大特点:一是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元之间;二是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以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三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企业建设环保处理设施的压力正在加大;四是产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工艺,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五是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又基本相同,有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生产医药中间体的行列,导致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六是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业不仅生产中间体,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专家指出,医药中间体生产向原料药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原料药用途单一,受制药企业影响很大,国内常发生企业开发出产品后却没有用户的现象。因此,生产企业应当与制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才能保证产品销售畅通。
1.典型医药中间体市场
1.1.苯乙酸需求继续增大
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专利期内的品种外)我国都能生产,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产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头孢类抗生素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争取一部分出口。
目前,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套的中间体我国全部能够自己生产,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进口外,所有的侧链中间体均可生产,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间体苯乙酸为例,我国现有苯乙酸生产厂家近30家,总年产能力约2万吨。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最大的年产2000吨,其他大多年产数百吨。2003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约1.4万吨,消费结构中青霉素G占85%,其他医药占4%,香料占7%,农药及其他领域占4%。随着国内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的发展,苯乙酸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消耗苯乙酸1.4万吨,农药行业约消费500吨,香料行业约消费2000吨。再加上其他领域的消费量,2005年国内苯乙酸总消费量达1.8万吨。
1.2.含氟吡啶类中间体成热点
目前,我国已开发并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生产量最大,约占国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总产量的98%。
喹诺酮类一般由含氟苯环合成含氟喹啉类化合物后与哌嗪(或甲基哌嗪)缩合而得。我国是世界含氟药物和中间体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间体供应出口。从整体上看,我国氟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早,目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三氟甲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而对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含氟吡啶类,我国目前只有个别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拥有含氟吡啶类中间体的合成技术,因此,含氟吡啶类中间体将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含氟中间体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1.3.对氨基酚缺口较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国,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品种的产量均超万吨,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品种的产量超过1000吨。目前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为解热镇痛药配套生产的中间体产量大,生产企业多。随着解热镇痛药的增长,其中间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内扑热息痛消费量快速增加,出口也呈迅猛增长势头。对氨基酚是合成扑热息痛的重要中间体,近年来也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对氨基酚年产量约为3.2万吨,2005年国内扑热息痛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医药工业消耗对氨基酚4.5万吨,再加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005年对氨基酚总需求量约为5万吨,市场缺口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我国医药中间体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制药公司从节省生产成本与环保要求的层面考虑,将其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可靠的医药中间体。这都给我国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商机。由于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和未来医药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环保成本对中间体生产行业来说将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难题。
2.1.选择优势品种
我国的医药中间体产品链上,中、上游基础原料药的中间体产品由于应用领域较广泛,占据了整个链条的优势地位,因此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也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然而,我国医药中间体产品出口也遭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特别是印度。印度在医药产业上飞速崛起,如今与我国形成了竞争与共生的关系。事实证明,在我国医药中间体主要的出口地区欧盟、北美、中东、东南亚等,来自印度的冲击不容小视。
由此,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必须调整出口策略。选择有竞争力的中间体品种或将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具体品种来看,磺胺类、四环素类、安乃近等商品是我国较早走出去的品种。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医药中间体发展迅速,从目前部分品种占全球的主要产销份额可见我们的优势。如VC、青霉素、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柠檬酸等占了全球60%以上的份额,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均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产品种类。在产品分类上,抗感染药、维生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等是我国出口型原料药系列,占全部原料药出口总量的90%以上,相应的中间体国内需求量也较大。
相关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应该注意的是:随着形势的推移,医药中间体的研究和生产也要有所调整。疾病谱的变化将造就医药市场新的领域,相应的医药中间体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带来了新的机遇。据预测,2010年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有精神疾病、绝经期疾病、勃起功能障碍、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鼻窦炎、偏头痛、糖尿病、老年性疾病、致命性感染等,这必将迎来相关药物中间体需求的增加。
2.2.出口结构要升级
尽管我国医药中间体产业面临走强的趋势,但也要看到,在药品产业的金字塔形价值排布来看,医药中间体利润处于塔底,甚至低于大宗原料药。而事实上,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自身也存在如产品附加值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渠道建立不畅、信息支持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等方面的“短板”,再加上水电煤运和化工原材料的涨价、环保成本的提高以及部分医药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外因,其国际市场优势竞争力渐渐受到威胁。
国内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把握缺乏经验,对贸易国(区域)医药市场、政策、贸易规则亦缺乏系统研究,以致中间体出口的综合质量并不高。因此,专家提出,必须改变国内中间体的出口结构,产业自身建设及生产软件建设亟待加强,努力打造一批具有cGMP、FDA、E/DMF、COS等认证的企业和产品。
2.3.加速形成核心竞争力
即使对于利润相对较好的企业,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自有品牌,增强技术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应是考虑之中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国内医药中间体行业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加速形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已经对“大路货”失去了兴趣,皆认为即使行情出现好转,其盈利水平也不会太高,所以,各种所谓的特色原料药才会大受追捧,企业不惜重金投入全力转产。然而,值得反思的是,特色原料药的需求比较有限,一旦市场供应量激增,价格波动极大,中间体生产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将是巨大的。因此,企业要做的,不是追逐短期利益的盲目跟风,而是寻找到维持企业利润“长青”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尽管国内中间体生产和出口的主力军是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三资企业近年来也得到快速成长,但整体来看,中间体生产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实力有限,行业竞争激烈但处于无序状态。
目前一些国外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已经在积极实施进军中国的发展计划,尽管产品定位不同,但这对国内大大小小的医药中间体企业来说压力又更添一重
拓新药业是做什么的
医药中间体是精细化工领域,有很多不同分类方法。
药品的产业链基本如下:
基本化工原料---中间体---原料药---制剂(成药)
从以上可看出医药中间体是医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是合成原料药的原料。
植物提取物是以植物为原料,按照对提取的最终产品的用途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目前,植物提取物的产品概念比较宽泛。按照提取植物的成份不同,形成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按照最终产品的性状不同,可分为植物油、浸膏、粉、晶状体等。
我国的植物提取物总体上是属于中间体的产品,目前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药品、保健食品、烟草、化妆品的原料或辅料等。用于提取的原料植物的种类也非常多,目前进入工业提取的植物品种在300种以上。
拓新药业是一家集化学合成、生物发酵核苷(酸)类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在该医药制造细分领域具备较强实力。2017年至2020年,拓新药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累计投入研发资金4,779.77万元,共计开展26个项目的研发工作。
截至2020年末,拓新药业共储备原料药品种10余个,涉及抗病毒、抗肿瘤、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等领域。据悉,2018年至2020年,拓新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91亿元、3.86亿元和5.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22.74万元、6125.18万元和1.13亿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近年拓新药业业绩表现亮眼。
拓新药业形成嘧啶系列、嘌呤系列、核苷酸系列、核苷系列等多个系列核苷(酸)类产品,包括胞磷胆碱钠、利巴韦林、肌苷、阿昔洛韦、胞嘧啶、5-氟胞嘧啶、胞苷等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主要涵盖抗病毒、抗肿瘤和神经系统用药领域。
蔡玉瑛为董事、总经理。杨西宁1962年5月出生,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西宁2001年8月至2003年7月及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任拓新有限总经理;ShenglinXian(咸生林),1955年8月出生,加拿大国籍,河南师范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本科学历,经济师。
1978年7月至1981年9月,任河南省教育厅科长;1981年10月至1987年9月,任中国铁道部首席翻译官;1987年10月至1989年9月,任河南省省直电视大学副校长;1989年10月至1990年8月,任河南省时装进出口公司董事副总经理;ShenglinXian(咸生林)1991年7月至1999年7月,任伦敦人寿DSD保险公司经纪人;1999年8月至今,任咸氏金融公司董事长、总裁;2001年8月至今,任咸氏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任拓新有限董事;2005年8月至今,任新乡制药董事;
2007年8月至今,任新乡咸德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12月至今,任拓新药业董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