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甙元的生物工艺有哪些应用-大豆苷元是什么
中老年人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和健康保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机体状况.也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针对性地选择一些
保健食品.如高血脂人群可选用调节血脂类,高血压人群可选用调节血压类,高血糖者可选用调节血糖类,胃肠不好的可选用改善胃肠道功能类,经常睡眠不佳可选用改善睡眠功能类,其他如延缓衰老类、抗疲劳类、营养素补充剂类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用,这里将着重介绍延缓衰老功能类,其他各类可参见本书相关章节.
关于衰老机制有几种学说,如受程序安排的细胞复制学说,免疫系统理论学说及自由基学说,其中自由基学说最受关注.该学说认为老化过程可受到物理化学生物刺激,包括电离、放射线、红外线、紫外线和光照辐射的影响,使细胞产生自由基,攻击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导致生物大分子和细胞遭到破坏.机体具有对抗自由基的反应能力,但这种能力随着年龄增高而降低.老年人自由基反应增强、过氧化物增多,可能导致老化过程及老年疾病的发生.就营养本身而言,任何食物或营养素都不能影响老化本身的进程,也不可能起到“长生不老”或延长寿命的作用.但是,在影响人类延年益寿的各种外界环境中,营养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人的一生中,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是维护健康
、预防疾病、获得长寿的重要条件.
1.具有抗衰老作用的食物
(1)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大豆含大豆皂甙,新鲜玉米含维生素E,鸡蛋富含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胡萝卜素,茶叶含维生素E、C、P和茶单宁、锰等,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功能,对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明显效果.乌鸡多种营养素齐全且含量高,其中维生素E、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抗氧化营养素均高于普通肉鸡.研究证明,乌鸡可提高抗疲劳、耐寒、耐热、耐缺氧的能力,并能增强免疫功能,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芝麻有抗氧化能力,对延缓衰老有益.
(2)具有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抗衰老功能的食物.
蜂乳能增强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在低压、缺氧、高温、中毒、感染、脏器损伤等情况下,亡时间较对照组有所延长.蜂乳具有促组织再生的能力,促进蛋白质合成和新陈代谢,在减缓自然亡率上起多方面作用.韭菜含有一定量硫化物,而硫离子是当前已知阴离子中还原能力最强的还原剂,具有软化血管、促进淤血吸收、疏通微循环、调整血压、恢复心率、增进免疫功能,从而有防治老年病和抗衰老的作用.
(3)其他.酸奶中营养成分容易吸收利用,含有乳酸杆菌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灵芝可明显延长家蚕、果蝇的平均寿命,具有抗衰老作用.
2.具有延缓衰老作用的保健食品.
(1)抗氧化类保健食品.目前,关于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已得到普遍认可,因此利用抗氧化营养素或生物活性物质来延缓衰老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市场上以延缓衰老为主要功能的保健食品多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营养素或活性物质为功效成分,直接参与体内抗氧化或通过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清除氧自由基,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减少或延缓细胞遭受自由基伤害,从而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常用的营养素有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A、胡萝卜素、硒、锌、金属硫蛋白等.
(2)提高免疫功能类保健食品.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病,这也容易促进衰老.体虚易伤风感冒、抵抗力差的人可选择此类保健品滋补强身.人参能提高细胞寿命,兼具抗氧化和提高免疫力功能,是此类保健食品中的首选.西洋参及其制品、蚁酸类产品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多功能联合作用的保健食品.衰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后的渐进过程,因此抗衰老也是多角度的,抗疲劳、调节血脂、耐缺氧及上述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手段都有助于延缓衰老.有些物质如阿胶、蚁酸等具有上述多种功能,可用来延年益寿.有些以“延缓衰老”为主要功能的保健食品是在抗氧化物质中添加了一些具有提高免疫力或抗疲劳等其他功能的物质,共同协同提高中老年人的体质,滋补健体、延年益寿,如维生素E、维生素A等抗氧化营养素与卵磷脂、a一亚麻酸、膳食纤维联合,或与人参皂甙、西洋参皂甙联合等.
(4)其他.以滋阴补血、益肾温阳类中草药或食物为原料,按不同配5制成的口服液、保健酒等,对延缓衰老、滋补强身有一定效果.
微生物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有哪些
啤酒的种类
啤酒是低酒精饮料,品种很多,一般可根据生产方式,产品浓度、啤酒色泽及包装形式来分。啤酒按照色泽可分为:
1.淡色啤酒:色度在3.5-14EBC的啤酒;
2.浓色啤酒:色度在15-40EBC的啤酒;
3.黑啤酒:色度大于40EBC的啤酒。麦芽原料中加入部分焦香麦芽酿制成的啤酒。具有色泽深、苦味重、泡沫好、酒精含量高的特点,并具有焦糖香味。
虽在色泽上摆脱不了上述三大类,但在原辅材料或生产工艺方面有某些改变,成为独特风味的啤酒。
[纯生啤酒]采用特殊的酿造工艺,严格控制微生物指标,使用包括0.45微米微孔过滤的三级过滤,不进行热杀菌让啤酒保持较高的生物、非生物、风味稳定性。这种啤酒非常新鲜、可口,保质期达半年以上。
[干啤酒] 该啤酒的发酵度高,残糖低,二氧化碳含量高。故具有口味干爽、杀口力强的特点。由于糖的含量低,属于低热量啤酒。
[全麦芽啤酒] 酿造中遵循德国的纯粹法,原料全部采用麦芽,不添加任何辅料(请参见啤酒的原料)。生产出的啤酒成本较高,但麦芽香味突出。
[头道麦汁啤酒] 即利用过滤所得的麦汁直接进行发酵,而不掺入冲洗残糖的二道麦汁。具有口味醇爽、后味干净的特点。
[低(无)醇啤酒] 基于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减少酒精的摄入量所推出的新品种。其生产方法与普通啤酒的生产方法一样,但最后经过脱醇方法,将酒精分离。无醇啤酒的酒精含量少于应为0.5%(v/v)。
[冰啤酒]将啤酒冷却至冰点,使啤酒出现微小冰晶,然后经过过滤,将大冰晶过滤掉。解决了啤酒冷浑浊和氧化浑浊问题。冰啤色泽特别清亮,酒精含量较一般啤酒高,口味柔和、醇厚、爽口,尤其适合年轻人饮用。
[果味啤酒]发酵中加入果汁提取物,酒精度低。本品即有啤酒特有的清爽口感,又有水果的香甜味道,适于妇女、老年人饮用。
[小麦啤酒]以小麦芽生产为主要原料的啤酒,生产工艺要求较高,酒液清亮透明,酒的储藏期较短。此种酒的特点为色泽较浅,口感淡爽,苦味轻。
鲜啤酒 啤酒包装后,不经巴氏热灭菌的啤酒。这种啤酒味道鲜美,但容易变质,保质期7天左右。
[熟啤酒]经过巴氏热灭菌的啤酒。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可用于外地销售,优级啤酒保质期为120天。
[上面发酵啤酒]采用上面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虽CO2浮到发酵面上,发酵温度15-20°C。啤酒的香味突出。
[下面发酵啤酒]采用下面酵母。发酵完毕,酵母凝聚沉淀到发酵容器底部,发酵温度5-10°C。啤酒的香味柔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采用下面发酵啤酒。
野葛根的品种研究
微生物在中药中的应用
摘要: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医药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大量经实践检验的成药验方。中药作为天然药物正逐步引起世界的关注。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利用微生物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微生物在中药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微生物可运用于中药菌体发酵、中药炮制等。
关键词:微生物 中药 发酵技术 发酵中药
中国是中医中药的起源,几千年来中医药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逐渐积累,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和大量经实践检验的成药验方。中药行业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少数几个产业之一,在自然科学领域,我国最有实力、最有优势、最有后劲的就是中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传统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受到各国人民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各国都在从中药等天然产物中寻找有效药源。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在生命科学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各门学科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在制药药现代化进程中,微生物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微生物学成果可以更好地促进制药的现代化,也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1 微生物学理论促进了微生物相关中药的发展
对传统微生物中药的生物学研究加深了传统微生物中药的应用和产品开发,特别是多种中药微生物纯培养物代替原药材的研究尤其引人注目,如灵芝、猴头等各种药用菌的栽培, 对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以金水宝为代表的从冬虫夏草中分离的真菌纯培养物代替冬虫夏草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掀起了以蝙蝠蛾拟青霉、蝙蝠蛾多毛孢、蛹虫草、等虫生真菌的研究热潮。对一些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形成的中药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龙血竭的形成与真菌有密切的关系, 是龙血树抵抗微生物侵染而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僵蚕中的一些有效成分是微生物、蚕、桑叶相互作用形成的。对天麻、茯苓等中药的生物学研究促进了这些中药品种栽培技术的发展。
微生物相关中药形成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以腐生生活方式形成的大型药用真菌,如灵芝、猴头、木耳、香菇等。这些真菌基本上都可以实现人工栽培。2)天然微生物发酵植物性中药材料形成,如神曲、红曲等,主要是酵母和丝状真菌。3)植物和微生物共生形成的中药, 如天麻是蜜环菌和天麻植物的共生体,天麻植物依靠蜜环菌提供营养;猪苓也是由于蜜环菌侵入猪苓菌核形成的共生体,由蜜环菌提供营养。4)寄生真菌侵染活体昆虫形成的虫菌复合体,其实质是昆虫的致病菌。如冬虫夏草、僵蚕、蛹虫草等。5)微生物侵染植物后,植物抵抗微生物的侵染而形成的植物抗毒素,如龙血竭、沉香等[1]。
微生物相关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为这些中药的质量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加深了对这些中药药理作用的认识。药理学研究促进了传统微生物中药在治疗现代社会的高发病如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多数微生物中药都具有滋补保健的效果,如灵芝、冬虫夏草成为保健食品开发的热点。大多数药用真菌都含有真菌多糖, 真菌多糖能增强免疫力、没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成为抗癌、抗病毒产品开发热点。
2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手段,利用生物(主要是微生物)和有活性的离体酶的某些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直接用微生物参与控制某些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发酵工程微生物发酵制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技术,通过高度工程化的新型综合技术,以利用微生物反应过程为基础,依赖于微生物机体在反应器内的生长繁殖及代谢过程来合成一定产物,通过分离纯化进行提取精制,并最终制剂成型来实现药物产品的生产。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是从中药(天然药物) 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加入中药提取液中,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它是一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工制剂。
2.1古代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历史与现状
我国人民远在 4000多年前就学会利用发酵来酿酒,此后又相继利用发酵来生产酱、醋、豆豉和臭豆腐等食品。《本草经疏》曰:“古人用曲,即造酒之曲,其气味甘温,性专消导,行脾胃滞气,散脏腑风冷。”说明中药临床应用之曲是在酿酒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曲与酒相维系。后来人们在酒曲中加入其他药物制成专供药用的各类曲剂。《本草纲目》云:“古人用麴,多是造酒之麴。后医乃造神麴,专以供药,力更胜之。”可见古人早已将微生物发酵应用于中药炮制。即将药材与辅料拌和,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达到提高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直到现在,临床仍在应用的发酵(制品)中药,如六神曲、淡豆豉、建曲、沉香曲、半夏曲、红曲、豆黄等,均是利用炮制环境中的野生微生物(多为霉菌、酵母、细菌等)进行多菌种固体发酵而成[2]。
发酵技术应用历史悠久,也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主要是起到中药复合炮制的作用。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发酵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该特性生产不同适应证的中药。例如,发酵淡豆豉时,以桑叶、青蒿发酵者,药性偏于寒凉,多用于风热感冒或热病胸中烦闷之症;以麻黄、紫苏发酵者,药性偏于辛温,多用于风寒感冒头痛之症。在清代,根据辅料中药及治疗功能的不同,又制出了皂角曲、竹沥曲、麻油曲、牛胆曲、开郁曲、海粉曲、覆天曲等10种药曲。
但是传统的中药发酵仅对自然界的菌种进行利用,且菌种不纯,不能利用现代研究成果定向改变药物的性能或有意识地根据药物之间的特性进行有目的的组合。同时,对那些在自然界中不占优势、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的微生物来说,就不可能在药物上生长起来。这极大地限制了微生物的作用。另外,是否会落入有害菌也不明确,使微生物在药物中的潜在效能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中药发酵研究开始于80年代,但仅是对真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菌丝体、冬虫夏草菌丝体、槐耳发酵等,大都是单一发酵。虽有报道加入中药,但也仅是将中药当做菌丝体发酵的菌质,同时研究发现,含有中药的菌质对原发酵物的功效有影响,只是未见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学者呼吁中药发酵制药可按新药审批办法规定开发新药。同时也开展了另一项研究,即生物转化,我们认为它与中药发酵是密不可分的。90年代初,日本人小桥恭一发现中草药成分如番泻叶甙,可借助肠道细菌转化为致泻有效成分而起到治疗作用。又有报道,在中药有效成分与细菌的生物转化过程,许多甙类、黄酮类、黄酮醇、黄烷酮类、香豆素类等均经过肠道菌进行了化学修饰。有作者指出 ,在中药成分生物转化的研究过程中 ,对代谢物提纯、确定结构模式固然需要,但更应当推出微生物发酵。中药成分的生物转化是中药创制新药研究的重要方面。正在修订中的我国新药申报指导原则,已决定将生物转化列入创新(一类) 药的研究。董玫等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发酵液可显著抑制小鼠肝癌 H22的生长,而等量的六味地黄丸煎剂则无明显抑瘤作用。六味地黄发酵液还可以对抗环磷酸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且升高报细胞的作用明显高于六味地黄煎剂。香港中医博士吴志勇成功发酵出黄芪液,经福建中医学院测定,发酵的黄芪所含的黄芪多糖是普通煎、煮、熬水提法的5.04~0.365倍之间。据悉,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动物试验结果:发酵中药只需1/28的量,即可与一般煎、煮、熬的水提物一份的量发挥同等的药效。据报道,含有中药成分的培养基对原发酵中药的影响和多菌种混合发酵的研究将有望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
国外对于中药发酵的研究报道较少,主要在食品、酶工程,如日本的纳豆,用Bacillus菌发酵大豆。由于Bacillus菌酶系丰富(包括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并能增加维生素K的含量,Bacillus subtilis菌环能消除小肠内致病菌,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和降压作用。中草药发酵的研究有必要借鉴上述成功的经验[4]。
2.2中药发酵制药的特点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的典型特点就是生物转化。可概括如下几点:1)药物的有效组分、活性物质最大限度的得以提取、利用;2)药物进入人体后不能直接被利用的有效活性组分,因在体外得以完成而被直接利用,迅速发挥应有效能;3)优选的人体有益菌种本身具有补充或增强原有药物的功能;4)中药发酵制药与原有药物相比产生了新的活性物质,从而具有新的保健、预防或治疗功能;5)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又一新技术,生产工艺可控,所得产物精确,制剂方便,便于与国际接轨[4]。
2.3 中药发酵的分类
中药发酵分为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液体发酵是在借鉴抗生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把菌丝体加入培养基中,将之与药材混合后放置于适温下进行发酵。液体发酵具有较高的物质传递效率,易于实现发酵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固体发酵是以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农副产品如麦麸、甘蔗渣、玉米芯等作为发酵营养基质,用一种或多种真菌作为发酵菌种,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固体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既生长菌体,又形成各种次生代谢物质,难以将其分离,南京中医药大学庄毅教授将它们统称为“菌质”。按应用方式又可将其分为“无渣式”和“去渣式”,前者不用经过提取可直接用药,后者要经过有效成分的提取和制剂后才可用药[3]。
2.4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2.4.1利用中药培养基发酵药用真菌
菌物界估计逾十万种,可供药用的高等真菌约20余种,利用潜力巨大。国内20世纪60年代兴起深层培养(或发酵),2世纪8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的冬虫夏草大规模发酵培养研究,也仅是对菌类自身发酵的研究,如灵芝、冬虫夏草、香菇发酵等,且大多是单一发酵。目前对灵芝、云芝、冬虫夏草、灰树花、密环菌、金针菇、香菇、姬松茸、茯苓等很多菌种的发酵技术已日趋成熟。
庄毅曾提出了菌质的概念,即用一定的药用菌菌种接种在一定的固体基质上,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发酵(发酵周期),在特定的质量指标控制下达到发酵终点而产生菌质。可采用现代技术将有效真菌与中草药组成的不同发酵基质构成各种发酵组合,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菌质。可以利用中药作为培养基的组成部分,构建药性菌质,比较发酵前后中药相关成分的变化,为中药与药用真菌的结合寻找突破点,并开发具有良好功效的药物。王玉红等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黄芪以促进灵芝的生长和灵芝多糖的产生,结果其多糖的组分发生了变化,有可能产生了新的物质。尤建良等将中药抗癌复方“康复灵”(主要含党参、麦冬、薏苡仁、猪苓、淮山药等)以灵芝菌进行生物发酵,结果表明灵芝中药制剂发酵液的抑瘤率达47.87%比单独的灵芝发酵液、单味中药制剂和灵芝发酵液中药制剂混合液均有明显提高。
2.4.2中药发酵用于药材的炮制
发酵法一直是中药炮制方法之一,它借助微生物的作用,改变中药原有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酶,将药物的成分分解转化为新的活性成分或将毒性成分分解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现代中药加工中用发酵法炮制中药,如五倍子,这种中药具有收敛止泻、止血的功能,但其主要成分鞣酸在肠道中与蛋白质结合会降低其活性。研究人员用含根毒菌等物质的酵曲发酵五倍子,能显著提高其收敛作用,降低副作用。
香港中医吴志勇博士与内地教授林陆山合作,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发酵中药获得成功。它彻底改变了煎、煮、熬、炼、蒸、浸的传统加工工艺,并使药效提高,发酵黄芪所含的黄芪多糖最多为传统工艺的5倍,且动物实验证明发酵黄芪的用量为传统方法制成的药的1/28,即可产生相同的药效。
(1)提高有效成分提取率
中草药中植物类药材占90%,药材有效成分多存在于胞浆中,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2 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2.1中药发酵用于药材的炮制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当胞浆中的有效成分向提取介质扩散时,必须克服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双重阻力,使有效成分浸出受阻。微生物可利用中药中的成分为营养进行分裂、生长、繁殖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减小细胞壁、细胞间质等传质屏障对有效成分从胞内向提取介质扩散的传质阻力。体外试验证明对盾叶薯蓣采用预发酵,有效组分薯蓣皂苷元的产率明显提高。
(2)中药发酵可提高中药药效
在发酵的过程中,对中草药细胞进行破壁使有效物质溶出,提高了活性成分的浓度。并且,将许多人体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大分子有效活性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的活性物质,使发酵中药在人体中可以较快的被吸收,且吸收较完,治疗效果好。
王林等人用麻黄、莱菔子、金银花、连翘四味中药发酵灵芝菌,发现这四味中药对灵芝菌的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增加作用,且使灵芝发酵液的止咳、祛痰作用高于其与中药混合发酵前。
董枚等也报道,将传统方六味地黄汤发酵,其发酵液对小鼠肝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六味地黄发酵液0.3g/kg连续给药两周,可显著抑制小鼠肝癌Hzz的生长,抑瘤率为30,而同等剂量的六味地黄煎剂无明显的抑瘤作用,而且六味地黄发酵液组的白细胞数比煎剂组多(P<0.01)。在免疫调节方面,六味地黄发酵液的功效明显优于六味地黄煎剂。
陈永强等经实验发现,甘草经微生物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后甘草酸转化为甘草次酸,甘草次酸可被肠道直接吸收,短期内在血液中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迅速作用于靶部位,并且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甘草的细胞间质及细胞壁得到分解,促进甘草其它有效成份的释放。通过微生物对甘草的转化作用,甘草的急性抗炎、镇痛效果都显著增强。
(3)中药发酵产生新的活性物质
有些中药经过多菌种混合发酵后还可产生新的活性物质,产生新的功能,为活性物质的筛选提供新的途径。云南大学与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国红等人,联合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七根进行发酵后,在对其中的皂苷成分的研究中发现,从发酵后的三七中分离到了人参皂苷RH4。这种化合物未在发酵前检测到,说明这种化合物是通过发酵产生的,可能是在发酵的过程中,三七须根的某些皂苷被微生物转化为人参皂苷RH4。
(4)减毒增效
微生物有可能将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峻烈,易引起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大黄泻下成分主要是结合型蒽醌衍生物,其中以二蒽醌番泻苷的作用最强。在中医临床中,为了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及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常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使结合型蒽醌分解或破坏,从而缓和泻下作用和其它副作用。云南中医学院的学者戴万生等人,用发酵法炮制大黄,改变了大黄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蒽醌类成分经酵母发酵后,总蒽醌含量仅略有降低,较传统方法保存了更多的大黄总蒽醌,而起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另外,作为抗菌、抗肿瘤的主要有效成分的游离型蒽醌的含量增加了6倍左右,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5,6]。
2.5 发酵中药的优势
试验证明,发酵的中药与煎、煮、熬、灼、蒸、浸法提取的中药有以下几点不同:(1)中药发酵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的生物转化过程,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中药的活性成分,如对热敏感的挥发油和维生素等成分,如薄荷、当归等。(2)中药中有效成份不被破坏并充分利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他命、微量元素等。经检验:发酵中药中含有18种氨基酸、大量的亚麻酸、多肽类小分子活性蛋白、20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等。(3)发酵中药的分
子量较小,吸收较快、较完全、治疗效果较好。如临床中治疗跌打损伤,若筋骨无断裂,98%能1~2次治愈;痔疮98%一次根治。经中央卫生部药物检验所试验证实:发酵中药的药效是普通水提法中药的4~28倍。(4)目前很多中药不能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重金属超标,而发酵中药所含的重金属不会产生毒性,如朱砂不会释放出水银(汞),(5)发酵法既环保又可“废物”再用,通常中药提取有效成分后药渣弃掉,污染环境。发酵法经过反复发酵,约95%被利用,中药渣(即纤维)经过纤维素酶的水解及多酶体的裂解代谢,大部分变成单糖(葡萄糖),可被机体利用,未被利用的纤维素可润肠通便,起到肠道清道夫的作用,有的便秘患者服用了发酵中药后意外地解决了便秘的问题[5]。
2.6中药发酵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方法上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单味药材发酵和传统复方发酵开发得都很少,故少有投入生产的发酵新药。同时中药发酵技术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中医药自身体系的模糊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中药发酵机理的不明确性、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以及在中药发酵过程中如何贯彻中医理论的指导等。因此,对中药发酵关键技术的正确把握关系到其发展方向和前景,笔者认为,今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有待深入研究。
2.5.1中药发酵机理:目前微生物发酵中药的机理已有一些基础和推断,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作用机理的不明确性,中药的有效成分、一些非有效成分及特殊的基质环境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尚有待研究;针对具体的中药及复方,明确其发酵作用机理,揭示发酵中药的科学内涵,其发酵体系的特点和作用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
2.5.2 中药发酵共性技术:加强对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发酵技术、微生物培养的系统研究,并进行成分的分离、鉴定和相关药理试验,明确微生物的性质以及变化过程,建立起统一的能应用于大多数中药发酵的通用方法与共性技术体系,为实现发酵中药的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2.5.3 优良菌种选育技术:菌种的选育是中药发酵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应该加大发酵菌种的选育和评价工作,使更多优良的菌种能够最大限度作用于中药,从而为更多有价值的发酵中药产品的研制奠定基础。
2.5.4 现代复合微生物发酵技术:多菌种发酵较单一菌种发酵具有更强的生物转化能力,但也是发酵研究的难点。传统中药发酵多是自然界混合菌种天然发酵的结果,因那时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和发酵的关系,从而很难人为控制发酵过程。如何应用现代微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进行中药多菌种发酵,提高发酵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提高发酵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进行现代发酵中药研究的又一关键技术。
2.5.5 发酵中药筛选模型和多维评价体系:中药具有品种多样性、化学成分复杂性、药效作用多向性的特点,中药复方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复杂性、非加和性等特点。因此,中药及其复方在发酵过程中如何遵循中医药理论的指导,进行发酵后选用何种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建立发酵中药筛选模型和多维评价体系,是发酵中药研究的又一技术难点[7]。
3 微生物在组培中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中的应用
用组织培养方法来生产中药的有效成分是解决中药资源紧张的重要手段,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组织培养中用发根农杆菌诱导组培物产生发状根(hairy root),由发状根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已成为利用中药组织培养物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常用方法。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80多种植物的发状根无性系,其中不少是药用植物。Yosh ikawa等的研究表明,人参的发状根在无外源激素的条件进行培养,人参皂苷,可达干质量的0.95%,而天然栽培根仅为0.4%,因此人参发状根完全有可能代替天然人参作药用。黄遵锡从短叶红豆杉诱导出发状根,选育出的5株无性系20 d后生物量增加9倍,紫杉醇的量是愈伤组织的1.3~8.0倍。
在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中,真菌能诱导植物中特定次生产物的积累,使植物产生对这些病原微生物的抗性。丹参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利用丹参毛状根和丹参转化细胞生产丹参酮等次生代谢物成为研究的热点。大丽轮枝菌.激发子V44和酵母提取物分别诱导丹参毛状根和丹参转化细胞后,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提高,且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1]。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在中药栽培和中药新资源开发方面的应用
内生菌(endophyte)主要指在其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存在于健康植物的组织中、不形成明显侵染的一类微生物。内生菌可以促进宿主的生长、发育,增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甚至会促进宿主植物某些代谢产物的形成。深入研究中药内生菌,对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和栽培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某些活性成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对于不同地方的相同物种来说,其内生真菌类群是不同的,这可能是形成中药道地性的原因之一。
开唇兰小菇、石斛小菇、兰小菇等3 种小菇属内生真菌对兰科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金线莲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接种3 种内生真菌后,铁皮石斛苗的生长量高于对照3~5倍,石斛小菇、兰小菇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接种3种真菌的金线莲苗,侧芽及侧根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在植物试管苗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0%真菌菌丝及10 mg/L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结果发现3种菌的菌丝体及兰小菇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增殖率;石斛小菇的菌丝体对金线莲的生长和侧芽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开唇兰小菇和兰小菇的醋酸乙酯提取物分别对金线莲侧芽发生数及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3 种内生真菌对铁皮斛、金线莲的促生长作用与菌丝内及分泌到菌丝外的代谢产物有关。
菌根是植物和真菌的共生体,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菌根菌能促进菌根植物吸收矿质营养和水分,通过刺激或增加寄主植物产生次生代谢物,如抗生素、植保素、酚类化合物、苯丙烷类代谢酶系、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水解酶等,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和抗逆能力。用VA菌根真菌Glomusm osseae 接种韭菜进行试验, 结果接种株比未接种株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都增加,抗冻性增强。但在中药栽培研究中应用菌根技术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报道的文献比较少[1]。
展望
我国有悠久的重要使用史,微生物应用于中药业有悠久的历史,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为开发新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空间。进行中药发酵研究也具有成熟的现实条件,应当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内容之一,从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发酵中药所包含的成分极其复杂,对其成分分离纯化有较大的难度,今后应加强纯化条件的研究,并科学地优化,提高纯化水平。同时,应加强新剂型的研究开发,针对不同的适应症开发出相适应的剂型。
发酵中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和中药研究的完美结合,必将为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开辟新的道路,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酵中药还有利于推进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提高我国中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药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杨红亚, 王兴红, 彭 谦. 微生物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5,36(11): 1728~1731
陆欣媛, 刘松梅, 郑春英, 吴丹. 中药发酵研究概况[J]. 黑龙江医药, 2006,(6): 469~470
赵雯玮, 陈祥贵, 李鑫.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 生命科学仪器,2008,6(10): 3~5
王玉阁, 曹 军. 微生物发酵制药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2): 196~197
秦琴. 发酵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中国西部科技,2010,2(21): 43~44
阮晓东, 张惠文, 蔡颖慧, 王艺纯, 孙冬雪, 黄 婷. 微生物在中药生物转化中的应用[J]. 中草药,2009,40(1):149~152
傅超美, 冷静. 中药发酵的概况与关键技术[J]. 药学专论,2008,17(15): 1~2
酿造的食物包括那些?
泰国野葛根自古以来就一直作为民间传统的女性美容、保健秘方食品。直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修缮泰国缅马北部PAGA古老的寺院时,才偶然发现寺院里密藏着记载这一传统秘方的古文献。从此食用泰国野葛根的传统开始在更多的泰国人中流行起来。20世纪30年代,这些文献被译成英文,使这—传统秘方流传到境外,逐渐为世人所知。
泰国医学专家注意到:素有食用泰国野葛根习惯生活在泰国北部山区的孟族女性胸部丰满,体态美妙,肤色白皙, 健康长寿,而且该地区女性的平均胸围比泰国女性的平均胸围大8公分!
泰国的当地居民已经使用了野葛根一百多年,主要的用途是利用其返老还童。关于野葛根能恢复青春的功效代代相传,而近代又由鲁·阿纽森·桑塔拉(Luang Anusan Suntara)进行了公开的发表。
1931年5月, 鲁·阿纽森·桑塔拉(Luang Anusan Suntara)出版了一本关于Kwao Krue的小册子,描述了用野葛根制备民间秘方的各种方法,并称它是一种具有返老还童功能的粉末。
在小册子中,提到白高颗功能如下:
可以作为衰老有皱纹的皮肤的抗皱剂;
可以使白发变黑,并促进毛发生长;
可以减轻白内障症状;
有助于治疗记忆力减退;
可以增强体能和活力,使身体运动更灵活;
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增进食欲,和缓解睡眠障碍;
1932年, A.F.G. Kerr博士, 暹罗社会杂志植物学分册的主编,将科学界的注意力引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一种名为Kwao Krue的泰国植物的块状根茎被视为一种具有返老还童价值的药物。
Kerr博士是第一位使全世界注意到这种植物的返老还童特性的人,之后就导致了对这种植物独有的潜在植物雌激素的分离,并在1952年正式地将这种植物认定为野葛根。 成分研究野葛根巨大的地下块茎积蓄了包含有异黄酮(异黄、酮苷、大豆甙元、金雀异黄甙、异黄酮木碱和葛根黄素)的“植物雌激素”(植物激素)及其衍生物、b-谷甾醇、豆固醇、拟雌内酯、葛根黄素、mirificoumestan、kwakhurin 和 mirificin。
研究小组研究的范围包括白色、红色和黑色Kwao Krua的生物工艺学。在到泰国很多地方的森林中发现和选择这些草药合适和优良的培植品种,选择的标准不仅是依据实验室检验和临床实验结果,还包括植物学特性、化学分析、使用历史、毒性实验等方面的综合考虑。 研究结果揭示,野葛根以一定的剂量和一定的周期应用于人体是非常安全的。
包括化学分析、组织培养、大规模繁殖以及培养品种的改良、产品开发及检验等方面。这些研究结果对草药相关的食品、化妆品和饮料工业具有重大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选择的野葛根培养品种有高含量的异黄酮成分,不仅对人类乳腺癌细胞系具有杀伤作用,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抗诱变作用。
营养学家已经向消费者大力推荐异黄酮的规范应用,这正是由于其在更年期后妇女和激素失衡者体内所起到的普遍的抗肿瘤作用。 对野葛根中的20多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将它们分成3种组分:
1.固醇类的温和作用物质。
2.异黄酮族物质,在被日本人普遍当作健康营养食品的豆类中也发现了该物质,并已被证实具有抵抗乳腺癌的功能。
3.色原烯族的急性作用物质。 乳房是由乳腺和脂肪组成,其中脂肪占90%。胸部扁平主要是因为乳腺发育不良,胸部脂肪缺乏;而产后乳房下垂则是因为哺乳,导致乳房部位的脂肪丢失,乳房皮肤松弛。
采用白高颗精制提炼而成的丰胸产品,对胸部扁平、改善产后乳房下垂的机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促使乳腺以及腺泡发育增大:野葛根所富含的异黄酮能模拟雌激素有效刺激乳腺以及腺泡,促使其重新发育增大。
2.促使脂肪在胸部堆积:异黄酮能模拟雌激素,对体内的脂肪进行导向,既将身上其他部位的脂肪转移到胸部。
3.恢复乳房部位皮肤的弹性:野葛根所富含的异黄酮具有滋润皮肤、恢复皮肤弹性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起着支持和塑型作用的乳房周围的基底细胞增长,从而促进脂肪组织及韧带的再次发育,让胸部更紧致有弹性。 葛根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中药,在药品中被广泛应用。葛根的主要功效是解肌退热、生津,用于发热头痛、口渴、消渴等症状。而泰国特有的植物野葛根,和一般意义上的葛根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野葛根和葛根完全是没有关联的两种植物。全球各国的科学家,植物学家共同认为的有丰胸功效的草本植物只有一种野葛根,80%的丰胸产品声称产品含有泰国野葛根成分,都是在混淆视听。 野葛根是一种仅生存在泰国北部的葛属植物,含有较丰富的葛雌素和脱氧微雌醇,这两种植物成分并不能在葛根或者其它任何植物中找到。而葛根和脱氧微雌醇来源于植物,与女性自身分泌的雌激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适量使用,是不会带来排异反应、依赖性的天然营养补充佳品。
泰国野葛根(白高颗)和大豆同属豆科,白高颗异黄酮只存在于泰国白高颗(white Kwao Krua)草药的根茎,其植物营养成分和人体自身分泌的营养成分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所以在所有已知植物异黄酮之中,它们的活性是最高,而且它和大豆异黄酮一样能给身体带来营养的补充,且不会带来任何伤害或副作用。泰国白高颗与其它豆科植物不同的是其特有的“葛雌素”和“脱氧微雌醇”等植物活性成份,这些活性成分是其他豆科植物所没有,泰国白高颗中的特殊活性成份,对于女性的胸部增大及发育有神奇的功效,从而使它与众不同并被专业医疗机构及SPA所推崇。因为泰国白高颗中所含的异黄酮成分极为独特,浓度更高,效力也更强;其产品除了主要用于女性胸部的增大和调养外,也常用于制造保持女性青春的产品。
正宗的泰国野葛根粉只有到泰国才能买到,泰国是不给出口原料的,受国家保护物种。
神奇的泰国野葛根 20世纪80年代,泰国专家发现:泰国野葛根具有普通食品罕见的、特殊的丰胸效果。泰国权威机构曾对20-45岁的妇女食用泰国野葛根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其结果表明:90%的受试女性,其乳房得到了改善,效果最好者一月内增加了5公分。由于是天然诱导素对人体自然分泌系统产生良性作用,所以即使停止使用,丰胸效果也不会消逝。而且对产后乳房松弛也有明显效果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生长于泰国北部山区的野生葛根含有丰富的、具有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的、能有效调节内分泌的高活性异黄酮,模拟和干扰雌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对调节女性内分泌水平,有效缓解雌激素相关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等)的效果尤为明显。这个结论为泰国野葛根的世代相传被用来丰胸、调节内分泌和延缓衰老找到了科学的依据。多项实验证明:泰国野葛根是天然野生植物,无任何副作用,是安全的女性保健食品。 1. 野葛具有很好的丰胸功效,内含丰富的异黄酮,具有使乳腺丰满坚挺和乳房组织重构的作用。
2. 调节女性荷尔蒙,舒缓女性月经引起的不适
3. 原先的黄褐斑减退,消失,青春豆明显消退。
4. 可使皮肤细腻,滋润,有光泽,皮肤弹性增加,毛孔粗大得到改善,皱纹明显减少。
5. 改善更年期女性出现的烦恼,保持健康的体态和容貌。
6. 失眠的状况得到特别明显地改善。
7. 强化肝胆细胞自身免疫功能,抵抗病毒入侵。
8.葛根还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起到解压的作用。
大豆及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白酒,黄酒,陈醋,酸奶,啤酒,酱油!
我们常吃的发酵食品主要有谷物发酵制品、豆类发酵制品和乳类发酵制品。
谷物发酵制品包括甜面酱、米醋、米酒、葡萄酒等,这些食品中富含苏氨酸等成分,可以防止记忆力减退。另外,醋的主要成分是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有降低血压、血糖及胆固醇的效果。此外,还有馒头、面包、包子、发面饼等。
豆类发酵制品包括豆瓣酱、酱油、豆豉、腐乳等。发酵的大豆含有丰富的抗血栓成分,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之功效。豆类发酵之后,能参与维生素K合成,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乳类发酵制品如酸奶、奶酪等含有乳酸菌等成分,能抑制肠道腐败菌的生长,又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有效地预防癌症。
大豆有哪些用途?
大豆及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及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黄豆的营养价值,富含植物性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大豆卵磷脂、蛋白酶抑制素及植物胆固醇等元素。大豆及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如何?我带你研究。
大豆及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11、大豆的营养特点
大豆包括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白大豆等品种子,以黄大豆比较常见。黄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达35%~45%,是植物中蛋白质质量和数量最佳的作物之一。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高,但蛋氨酸为其限制氨基酸。
大豆蛋白质的赖氨酸含量达谷物蛋白质的2倍以上,如果与缺乏赖氨酸的谷类配合食用,则能够实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使混合后的蛋白质生物价值达到肉类蛋白的水平。这一特点,对于因各种原因不能摄入足够动物性食品的人群特别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以谷类为主食的我国应大力提倡食用豆类。
大豆的脂肪含量为15%~20%,传统用来生产豆油。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亚油酸含量达50%以上,油酸达30%以上,维生素E含量也很高,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油脂。其**来自类胡萝卜素。大豆油中的亚麻酸含因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多在2%~10%之间。低亚麻酸、高油酸和亚油酸的品种受到欢迎,因为高亚麻酸的豆油容易发生油脂氧化,不利加工和储藏。大豆含有较多磷脂,占脂肪含量的2%~3%。在豆油的精制中,磷脂大部分被分离,成为食品加工中磷脂的主要来源。
大豆含25%~3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50%左右是人体所不能消化的棉子糖和水苏糖,此外还有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所构成的多糖。它们在大肠中能被微生物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但同时也是肠内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因子,因而无碍健康。在豆制品的加工过程中,这些糖类溶于水而基本上被除去,因此食用豆制品不会引起严重的腹胀。
大豆中各种B族维生素都比较高,例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是面粉的2倍以上。黄大豆含有少量胡萝卜素。但是,干大豆中不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D。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总含量为4.5%~5.0%。其中钙的含量高于普通谷类食品,铁、锰、锌、铜、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高。此外,豆类是一类高钾、高镁、低钠的碱性食品,有利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需要注意的是,大豆中的矿物质生物利用率较低,如铁的生物利用率仅有3%左右。
除营养物质之外,大豆还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物质,如大豆皂甙、大豆黄酮、大豆固醇、大豆低聚糖等。
2 、其他豆类的营养价值
除大豆之外,其他各种豆类也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包括红豆、绿豆、蚕豆、豌豆、豇豆、芸豆、扁豆等。它们的脂肪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被称为淀粉类干豆。
淀粉类豆类的淀粉含量达55%~60%,而脂肪含量低于2%,所以常被并入粮食类中。它们的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20%以上,其蛋白质的质量较好,富含赖氨酸,但是蛋氨酸不足,因此也可以很好地与谷类食品发挥营养互补作用。淀粉类干豆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比较高,与大豆相当。
鲜豆类和豆芽中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外,其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常被列入蔬菜类中。
3 、豆类中的抗营养因素
各种豆类中都含有一些抗营养物质,它们不利于豆类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这些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
多种豆类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它们能够抑制人体内胰蛋白酶、胃蛋白酶、糜蛋白酶等蛋白酶的活性,其中研究比较多的是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由于存在这类物质,生大豆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很低。在水中加热处理可以使这种物质失活。红细胞凝集素也存在于多种豆类中。它是一类糖蛋白,能够特异性地与人体的红细胞结合,使红细胞发生凝聚作用,对人体有一定毒性。适当的湿热处理可使这种蛋白质失活,蛋白酶处理也可使之分解。
豆类中所含的大量植酸会妨碍钙和铁的吸收;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脂氧合酶,它不仅是豆腥味的起因之一,而且在储藏中容易造成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酸败和胡萝卜素的损失。
豆类中所含有的低聚糖在经大肠细菌的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使人腹胀不适,过去也作为抗营养因素对待,实际上它们对营养吸收收并无妨碍。
4 、大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在食品加工中的用途非常广泛,除去传统用来制作各种豆制品外,还可被添加在多种食品中,改善其营养或品质。
传统豆制品以豆腐为代表,保留了大豆的大部分优点,不仅比整大豆容易消化,而且去除了对人不利的各种抗营养因子,一直为我国人民所喜食。
豆制品富含蛋白质,其含量与动物性食品相当。例如,豆腐干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牛肉,达20%左右;豆浆和豆奶的蛋白质含量接近牛乳,在2%~3%这间;水豆腐的蛋白质含量5%~8%之间,相当于猪的五花肉;腐竹的蛋白质含量达45%~50%,相当于是牛肉干。
同时,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但这些脂肪是优质的植物油脂,其中富含必需脂肪酸和磷脂,不含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有益。
大豆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有较大的流失,表现为硫胺素、核黄素和尼克酸的含量下降。
豆制品是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大豆本身含钙较多,而豆腐以钙盐为凝固剂,因此豆腐的钙含量很高,是膳食中钙的重要来源。大豆中的微量元素基本上都保留在豆制品中。
素食者往往用大豆制品代替动物性食品,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这类食品中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但是与动物性食品相比,大豆制品不含维生素B12,铁的含量和生物利用率也不及肉类,可以通过营养强化加以改善。
大豆及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21、大豆是最好的植物性优质蛋白,也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食品,赖氨酸含量较多,蛋氨酸含量较少,与谷类食物混合食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
2、非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生理作用
(1)大豆低聚糖:指水苏糖和棉籽糖,也被称为胀气因子或抗营养因子,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2)蛋白酶抑制剂:以胰蛋白酶抑制剂为主,可以降低大豆的营养价值。
(3)豆腥味:生食大豆有豆腥味和苦涩味,是由豆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脂肪氧化酶氧化降解,产生醇、酮、醛等小分子挥发性物质所致。
(4)其他:含有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甾醇、植酸植物红细胞凝血素等。
3、大豆经发酵工艺可制成豆腐乳、豆瓣酱、豆豉等,发酵过程中酶的水解作用可提高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并且某些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含量也会增加。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资富足的时代,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里长的没什么是吃不到的。但是有一部分人就偏偏不爱吃肉,觉得肉类腥味重。肉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长期素食就容易造成蛋白质缺乏,出现面色青白、皮肤没有弹性没有光泽、头发也干枯脆弱的表现,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缺蛋白质性的水肿。
我们的老祖宗深谙饮食之道,早早就给我们备好了替代品,那就是豆类和豆制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肉。
大豆按照种皮的颜色又可以分为黄、黑、青豆;豆制品是由大豆类作为原料制作的发酵或非发酵食品,如豆酱、豆浆、豆腐、豆腐干等等,是膳食中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
一、大豆的营养价值
1、大豆的营养素种类及特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35%~40%。大豆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较多,氨基酸模式较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属于优质蛋白。大豆脂肪含量约15%~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5%。大豆含碳水化合物25%~30%,其中一半为可利用的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蔗糖,淀粉含量较少;另一半为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寡糖,可存在于大豆细胞壁中,如棉子糖和水苏糖。
2、大豆中的其他成分:大豆中含有大豆异黄酮、皂苷、卵磷脂等物质。大豆卵磷脂对营养相关慢如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等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二、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1、豆腐:大量的粗纤维和植酸被去除,胰蛋白酶抑制剂和植物血细胞凝集素被破坏,营养素的`利用率有所提高。
2、豆腐干:去除了大量的水分,使得营养成分得以浓缩。
大豆及豆类食品的营养价值3常见大豆食品主要包括大豆油和传统大豆制品。
1、大豆油:
大豆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豆色拉油,它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主要用来拌沙拉、烹调或是做植物奶油。豆油是从大豆中压榨出来的,有冷压豆油和热压豆油两种。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6-10%,硬脂酸3-5%,花生酸0、4-2%,油酸25-35%,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豆油中的豆类磷脂,有益于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豆油味甘辛,性热,微毒,具有驱虫、润肠的作用,可治肠道梗阻、大便秘结不通,还有涂解多种疮疥毒瘀等;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但是豆油食用过多对心脑血管还是会有一定影响,而且容易发胖。工业上大豆油用作油漆、油墨、高级润滑油、人造奶油、人造羊毛、人造纤维的原料以及医药上的补养药品。
2、传统大豆制品
大豆类食品主要是指大豆蛋白食品,大豆食品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豆腐,豆浆,豆腐脑,腐乳。还有豆腐干,豆腐皮,油豆腐,素鸡,腐竹,油皮,豆油,豆瓣酱,豆豉,大豆淀粉等。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含有大豆蛋白的食品达1、2万种以上。在日本,每年大豆消费量人均高达40公斤左右。在以西餐为主的美国,仅添加大豆蛋白的食品就有2500种。已有80%的州将大豆分离蛋白加入中小学生营养餐中。特别是FDA 认定大豆蛋白的保健作用后,大豆食品发展更加迅速。有人预言,2020年世界大豆产量的一半将用于制作大豆食品。
蛋白质又被称为人类的“生命素”,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人体基本组成的细胞,其主要原料就是蛋白质,人体的皮肤、肌肉、毛发、指甲等都少不了蛋白质。人体缺乏蛋白质,就会产生包括皮肤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就会影响生长发育,妨碍形体健美;也可能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有碍面容;还会使皮肤粗糙、无弹性,皱纹增多,头发脱落,白发增多使面容显得衰老。
大豆蛋白与牛奶蛋白、鸡蛋蛋白和牛肉蛋白有同等的营养价值。大豆类产品所含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8%,是谷类食物的4~5倍,几乎是肉、蛋、鱼的二倍。大豆所含的蛋白质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组分齐全,属于“优质蛋白质”。从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来看,除蛋氨酸以及胱氨酸含量略少外,其他氨基酸的含量都较为全面合理,尤其是与儿童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赖氨酸含量远高于谷类食物。大豆蛋白还可以提供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等健康成分,还含有特殊的保健成分,如具有类雌激素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具有降血脂作用的植物固醇、具有防癌和抗衰老作用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等。大豆蛋白属于低脂蛋白,而且不含胆固醇,能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而能有效防止心血管堵塞,其所含的异黄酮能维护动脉血管的弹性。经常食用黄豆及豆制品之类的高蛋白食物,就能营养皮肤、肌肉和毛发,使皮肤润泽细嫩,富有弹性,使肌肉丰满而结实,使毛发乌黑而光亮,使人延长青春。
葛根和葛根粉有什么区别?
大豆
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中国古名菽。常称黄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小粒类型在中国南方称泥豆、马料豆,在东北称秣食豆等。
起源与进化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分布 世界主产国和出国是美国、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前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有少量生产。主要进口国是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国主产区在松辽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
分类 栽培大豆以按生育期分类为主。中国将北纬22°~50°地区内的有代表性的品种,按其生育期长短,以10天为一级,从最早熟到最晚熟分为12级。中国还对6000多种大豆分为:①北方春大豆区,②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③长江流域夏大豆区,④秋大豆区等。各型内按种皮色、按当地的实际生长日数和种粒大、中、小等分为不同的群。各群再按有限、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灰毛或棕毛、紫花或白花等~3种性状,分成不同类型。
形态和特性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见图)。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时灌溉和排涝。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
病虫害 大豆病害较多:① 真菌病。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他靠轮作法防治。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②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③病毒病。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④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其种子也称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大豆的起源现在还不清楚,很多植物学家认为是由原产中国的乌苏里大豆演生而来。大豆在中国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药物已有5000年历史,于1804年引入美国,20世纪中叶,在美国南部及中西部成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在今日世界上许多地方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大豆的种子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质。因为大豆不含淀粉,所以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在东亚,大豆广泛用于制做豆浆、豆腐;亦可烘烤用作小吃。大豆芽可用于沙拉,可作蔬菜。将大豆和麦粒压碎,加入霉菌,加盐水发酵,经6个月至1年以上,制成的褐色液体称为酱油,在东方的烹调中普遍应用。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成为世界大豆生产大国,巴西和中国次之。现代工艺技术使大豆的用途更加多样化。豆油可以加工成人造黄油、人造奶酪,还可制成油漆、粘合剂、化肥、上浆剂、油毡、杀虫剂、灭火剂的成分。豆粉则是代替肉类的高蛋白食物,可制成多种食品,包括婴儿食品。因为大豆用途多样,营养价值高,栽培广泛,便于出口,所以在缓和世界性饥饿问题上起了重要作用。
大豆病害(soybean diseases)
已发现的病害有30余种,其中真菌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大豆锈病、炭疽病、细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发生较重。北方春大豆区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孢囊线虫病发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区都有发生。
为害大豆粒荚为主的有:紫斑病Cercospora kikuchii、轮纹病Ascochyta glycines、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Fusarium semitectum)、荚枯病Macrophoma mam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ycines、黑痘病Sphaceloma glycines。
叶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灰斑病Cercospora sojina、褐纹病Septoria glycines、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 Alternaria fasciculata Alernaria tenuissima、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细菌性斑点病Pseudomonas glycinea、细菌性斑疹病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e、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等。
茎秆部病害有: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黑点病Phomopsis sojac(Diaporthe phaseolorum)、纹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
根部病害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枯萎病Fusarium bulbigenum (F.oxysporum)。
还有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主要发生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等省(自治区)。根疫病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是美国的主要病害,中国尚未发现。是检疫对象。
大豆病害的防治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在30余种大豆病害中,由种子带菌为初次侵染源的占60%左右,药剂拌种能减少病害的侵染源,而且对苗期病害也有防治效果。如福美双0.3%拌种,可防治大豆霜霉病和灰斑病。叶部病害如霜霉病、灰斑病,根部病害如孢囊线虫病等,均可用药剂进行有效防治;农业措施防治,采取合理轮作,如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实行大豆与禾谷类作物或非寄生作物3-5年轮作,减少虫源。 种前通过选种,建立无病种子田,对防治霜霉病、紫斑病、灰斑病,大豆花叶病毒效果较好。中耕除草,排除田间积水,能减轻大豆觖病和根部病害的发生。增施有机肥,适时灌水,可减轻孢囊线虫病的为害。清除田间杂草,亦可减少大豆花叶病毒等病害。
如何辨别葛根粉真假?
葛根和葛根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针对这个问题,小编就给大家讲讲野葛根和葛根保健品粉什么的区别。 从名词上来讲,野葛根保健品还是没加工过的植物、可以用来煮饭,做鱼的搭配。功效: 野葛根保健品巨大的地下块茎积蓄了包含有异黄酮(异黄、酮苷、大豆甙元、金雀异黄甙、异黄酮木碱和葛根保健品黄素)的“植物雌激素”(植物激素)及其衍生物.尽管做了来麻烦,但还是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的。 而葛根保健品粉的话,只通过对原葛根保健品加工出来的粉状产品。类似淀粉,都有同一功效,但葛根保健品粉需要冲调,成粘稠状后才可食用。 并且也方便食用。 同时有的葛根保健品粉还拥有丰胸、美容的功效,最适合女生食用、而葛根保健品粉还有下火的作用。 有的同学,食用葛根保健品粉还祛痘成功了呢。所以。葛根保健品粉所拥有的一些功效,可能是看个人体质才能显现出来呢。 当然也有同学埋怨食用之后没效果,我之前也说过,不是每样东西都适合自己。 就像有的人吃减肥药能减肥,有的吃减肥药无效。一个道理。 不过,我觉得大家应该多多运动,特别是女生。不运动的女生,体质差,经常无力,闹腾一会就不会动了。非常杯具。 所以,建议大家多多运动。
目前,鉴别葛根粉真假最权威最科学的方法就是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检测其颗粒形状:葛根粉呈菱形、藕粉呈椭圆形、薯粉呈帽状形、玉米粉呈球形、蔗糖呈不规则块状。但由于上述检测方法相对较为复杂不便,因此下面介绍一些更易操作的简单鉴别方法。 1、正常情况下,纯正的葛根粉外观色泽洁白,带有结晶光泽,淡**的葛根粉质量则次之,而灰白色的葛根粉在生产工艺和卫生状况方面往往是不过关的。 2、将纯正的葛根粉少量放入口中时,葛根粉会很快自然融化在口中,有清凉感和人参味,即使在没有加糖和蜂蜜的情况下,也能品尝到淡淡的回甜滋味,没有其他异味。而口感偏酸、有腥臭味的葛根粉则不宜购买。 3、纯正的葛根粉用温水冲泡呈乳白色糊状,温水冲泡后加热或用90度以上沸水冲泡则呈浅**透明胶状,粘连度很高,用勺挑起后可呈线状均匀流下。而温水冲泡极易成透明糊状、冲泡后颜色发白、难呈线状流下的多为添加有其他淀粉甚至滑石粉的掺假葛根粉。 目前市场上生产葛根粉的厂家很多,南宁市百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葛根粉尤为不错。100%纯野葛根粉,吃在嘴里有清凉感和人参味;即使不加糖和蜂蜜也有淡淡的滋味,好吃感觉有点象藕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