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和制剂的连续制造-原料药和药物制剂有什么不同?为什
有,需要继续控制。原料药是原料药,制剂是制剂。你知道这些杂质是原料药中带入的,只能证明了它的来源。现在对于杂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便是原料药中的杂质也分为:起始物料、中间体或者降解产物等等。看这个吧,超过了报告限度的杂质,是需要出报告的。超过鉴定限度的杂质是需要知道它具体的化学结构的。尤其是你在制剂研究、生产过程中监控这些杂质的增长情况。有些杂质在原料药里增长不明显,做成了制剂就蹭蹭地长。到底是湿度影响,还是酸碱度影响,或者是温度影响。这关系到制剂工艺的问题,另外产品贮藏条件,包装条件都是跟主成分含量以及杂质有关系的。
原料药为什么一定要制成一定剂型的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
原料药是我国发明的词汇,在国外其不能称之为“正式的药品”,而是药品活性成分!
原料药药厂主要应用化工合成或者应用生物技术来合成这些原料药(还有一部分天然药物提取),然后交付给制剂药厂,经过添加辅料制成普通制剂(注射剂、片剂、胶囊、口服液、外用制剂。。。)以及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等。只有制作成制剂药品,才能真正应用于广大人民群众。
化学药品原药与化学药品制剂有什么区别?
不同的原药他的理化性质不同,要做成不同剂型才能利于吸收。
国家严禁使用原料药,而还有广大养殖朋友愿意和顶风使用原料药的原因:
1、认为原料药便宜;自己觉得国内大部分药厂的制剂产品只是将原料药加上辅料的简单混合,跟直接使用原料药没有大的区别,可以避免花“冤枉钱”。
2、对药物加工工艺不了解;认为用药只要成分一样, 效果就是相同的,原料药便宜多用点效果会更好,不知道用的多吸收不一定多,增加耐药性和药残,危害公众。
3、对药物的理化性质不了解;不同的原料药,由于其本身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会具有一定的毒性、不稳定性、难溶性、吸收差等各种缺陷,用地量大不代表利用的多, 可能反而有害。(比如药源性腹泻等)
原料药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
中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2012年原料药产量为136万吨,同比增长了9.05%,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规模效益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生产的低成本和环境的污染,在目前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环保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变得不明显。
在国际上,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虽然其在行业发展的规模上不如中国,但在成本优势和行业发展速度上都比中国有明显的优势。
全产业链医药集团护城河深厚,科伦药业不断回购彰显信心
一、定义不同
1、化学药品原药: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2、化学药品制剂:原料药加辅料(淀粉,葡萄糖等等)加工的过程叫制剂(制成药剂)。经过制剂工序后,原料药就成了胶囊,注射液等等,也就是所谓的药品制剂。
二、成分不同
1、化学药品原药: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
2、化学药品制剂:行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以前,应选择能区别反应物或分解产物的含量都可以,但是通常选用测定药物的方法,因为分解产物区别反应物或分解产物的含量都可以,但是通常选用测定药物的方法。
因为分解产物常常比较复杂,有时分解产物可能立即再次分解,因而不便准确测定。
三、监管要求不同
1、化学药品原药:药剂的有效成分。原料药只有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2、化学药品制剂:可以直接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百度百科-药物制剂
百度百科-原料药
在输液领域,科伦药业已占据龙头地位,其还构建起了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抗生素全产业链护城河;而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的技术创新,其已为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立20多年来,科伦药业稳扎稳打,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已在输液领域占据龙头地位。
2018年科伦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63.52亿元,同比增长43.00%;实现归母净利润12.13亿元,同比增长62.04%。随着公司抗生素中间体产量释放,输液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产品陆续获批上市,科伦药业有望驶入业绩增长的快车道。
据《投资时报》研究员了解,2018年科伦药业新获批仿制药销售额已接近7亿元。在去年一年内,该公司有18个重要仿制药物连续获批生产,其中中国首仿品种4项,首家一致性评价品种4项,草酸艾司西酞普兰4+7集采中标。后续还有数十个仿制药正在申报生产当中,未来一到两年内有望获批生产。而科伦药业也有望成为中国仿制药龙头企业。
渤海证券近日指出,随着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仿制药及高值类耗材价格下行大势所趋,具有突出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品种或将长期受益。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包括科伦药业在内的,以发挥原料药优势、建立仿制药产品集群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
而科伦药业近期来的连续回购行为,也为公司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持续注入信心。公告显示,截至6月30日,该公司累计实施回购数量为375.6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比例为0.17%,成交最高价为23.9元/股,成交最低价为21.23元/股,支付总金额为8545.93万元(包含交易费用等)。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科伦药业是一家高度专业化的创新型医药集团,2000年在深交所上市后,科伦立即启动百亿产业投资计划,开始实施“三发驱动、创新增长”的发展战略。
所谓“三发驱动”,即第一台发动机是通过持续的产业升级和品种结构调整,保持科伦在输液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第二台发动机是通过对优质自然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利用,构建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抗生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第三台发动机是通过研发体系的建设和多元化的技术创新,积累企业基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
在该战略的指导下,科伦药业成为了一家盈利能力强劲,技术优势突出,护城河深厚的领先医药集团。
目前科伦药业生产和销售包括大容量注射剂(输液)、小容量注射剂(水针)、注射用无菌粉针(含分装粉针及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覆膜透析液以及原料药、医药包材、医疗器械,以及抗生素中间体等共计568个品种981种规格的产品。
据《投资时报》研究员了解,科伦药业拥有124个品种共292种规格的输液产品、393个品种共636种规格的其它剂型医药产品、51个品种共53种规格的原料药、10个品种的抗生素中间体、4个品种共7个品规的医用器械,是中国输液行业中品种最为齐全、包装形式最为完备的医药制造企业之一。
大输液一直是该公司的主要业务。2018年科伦药业输液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8.80亿元,同比增长30.37%。该业务毛利率达到71.18%,行业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此外,2017年和2018年科伦药业还有7项肠外营养输液产品获批,随着相关产品的持续丰富,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而通过投资石四药股权,科伦药业进一步夯实了行业龙头地位。从产品结构来看,该公司销售的中高端可立袋、软袋,不断取代中低端的塑瓶、玻瓶,有望持续提升大输液营收和盈利能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称,经过“限抗”、门诊限制输液等政策带来的行业调整,大输液行业逐步筑底,底部基本能够反映刚性的需求。因此,在下半年市场“吃药”行情继续的情况下,科伦药业有望迎来一波强势增长。
重研发业绩待释放
随着国家“4+7”带量采购政策逐渐落地,中国医药行业开始进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行业变革新时代,创新将成为医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
成立20多年以来,科伦药业持续发力研发,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也为高研发投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科伦药业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仅2018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1.14亿元,这个金额在所有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排名第六。2012年至2018年内,公司研发支付复合增长率达到31%。此外,公司研发费用支付占归母净利润比值达到72.98%,在同业公司中排名第一位。
2018年,科伦药业获得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批件5项,其中创新小分子2项,生物大分子3项,向美国FDA提出创新药物IND申请1项,并已获准开展临床研究;KL-A167进入关键临床Ⅱ期,KL-A166注射液在中、美同步进行I期临床研究标志着科伦药业的药物研究迈出了国际化坚实步伐。
大批人才的引进也为科伦药业的研究发展注入动力。2017年8月,科伦研究院启动了“百名博士招募计划”,面向国内外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招募百名优秀博士及博士后。截至2018年年底,科伦药业博士博士及以上学历人员有223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数量为4781人,占总员工数比例为23.92%。丰富的人才储备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该公司项目储备丰富,以仿制药为代表的新品种不断获批。一方面科伦药业可以通过持续的品种申报,形成产品集群,借助公司强大的招标准入及销售能力,实现销售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该公司可以积极推进一致性评价,参与集中采购贡献增量,同时加强上游原料的掌控,形成一体化竞争优势。
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环保态势持续趋严,原料药及中间体的行业进入壁垒进一步提升,未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有望进一步胜出,而以科伦药业为代表的构筑起强大护城河的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