吖啶橙荧光染料进行细胞染色,可否鉴定其活-吖啶橙染色需要固定吗

哪些操作方法区别单链DNA与单链RNA

方法1:DNA溶于苯酚,RNA不溶,故可用苯酚来沉淀,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方法2.:利用吖啶橙的变色特性可鉴别DNA和RNA。吖啶橙作为一种荧光染料已被用于染色固定,非固定细胞核酸,或作溶酶体的一种标记。观察亡细胞荧光变色性变化以及区别分裂细胞和静止细胞群体。虽然测定DNA和RNA含量时较难获得好的重复性结果,但该方法已被许多实验室广泛采用。

如何设计实验区别RNA和DNA

AO/EB染色原理是AO能嵌入细胞核DNA发出绿色荧光,EB只能嵌入受损细胞核DNA发出橘红色荧光。

AO/EB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用于评估细胞的生存状态和细胞膜完整性。AO(吖啶橙)和EB(溴乙锭)是两种荧光染料,在细胞中的行为有所不同。AO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并与DNA结合,形成AO-DNA复合物,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这是因为AO能够穿过完整的细胞膜,并嵌入到细胞核DNA中。而EB只能通过受损的细胞膜进入细胞核,并与DNA结合,形成EB-DNA复合物,发出橘红色荧光。

吖啶橙染色的叶绿体和细胞核颜色分别是什么

首先要清楚DNA和RNA的区别,然后依此来设计实验

RNA与DNA最重要的区别一是RNA只有一条链,二是它的碱基组成与DNA的不同,RNA没有碱基T(胸腺嘧啶),而有碱基U(尿嘧啶).所以导致他们有以下性质上的不同.

1.两性解离:DNA无,只有酸解离,碱基被屏蔽(在分子内部形成了H键).RNA有,有PI.

2.粘度大:DNA;RNA,粘度由分子长度/直径决定,DNA为线状分子,RNA为线团.

3.碱的作用:DNA耐碱RNA易被碱水解.

4.显色反应:

鉴别DNA和RNA+浓HCl RNA ------→ 绿色化合物

DNA ------→ 蓝紫色化合物苔黑酚

二苯胺啡啶溴红(荧光染料)和溴嘧啶都可对DNA染色,原理是卡在分子中,DNA的离心和电泳显色可用它们.

DNA和RNA的鉴别染色

利用吖啶橙的变色特性可鉴别DNA和RNA.吖啶橙作为一种荧光染料已被用于染色固定,非固定细胞核酸,或作溶酶体的一种标记.观察亡细胞荧光变色性变化以及区别分裂细胞和静止细胞群体.虽然测定DNA和RNA含量时较难获得好的重复性结果,但该方法已被许多实验室广泛采用.

5.溶解性:都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因此,常用乙醇来沉淀溶液中的DNA和RNA.DNA溶于苯酚而RNA不溶,故可用苯酚来沉淀RNA.

6.紫外吸收:核酸的λm=260nm,碱基展开程度越大,紫外吸收就越厉害.当A=1时,DNA:50ug/ml,RNA和单链DNA:40ug/ml,寡核苷酸:20ug/ml.用A260/A280还可来表示核酸的纯度.

7.沉降速度:对于拓扑异构体(核苷酸数目相同的核酸),其沉降速度从达到小依次为:RNA ; 超螺旋DNA > 解链环状DNA ; 松弛环状DNA ; 线形DNA也就是在离心管中最上层是线形DNA,最下面是RNA.

8.电泳:核苷酸、核酸均可以进行电泳,泳动速度主要由分子大小来决定,因此,电泳是测定核酸分子量的好方法.

9.DNA分子量测定最直接的方法:用适当浓度的EB(溴嘧啶)染色DNA,可以将其他形式的DNA变成线形DNA,用电镜测出其长度,按B-DNA模型算出bp数,根据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就可计算出DNA的分子量.

细菌有哪些染色方法?

叶绿体发出桔红色荧光,细胞核可发出绿色荧光。根据查询公开信息显示,吖啶橙是一种荧光色素,与细胞中 DNA 和 RNA 结合量存在差别,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即着色特异性),这是由于DNA是个高度聚合物,吸收荧光物质的位置较少,发绿色荧光,而RNA 聚合度低,能和荧光物质结合的位置多,故发红色荧光。

如何分离分子量相同的单链DNA和单链RNA

一、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最基本)、芽孢染色、荚膜染色、鞭毛染色等。

二、.1 革兰染色法 (1)取含金**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混合菌液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用结晶紫染液染1min,水冲洗;卢戈碘液染1min,水冲洗;0.4%复红酒精溶液染30s,水冲洗;(3)吸干后镜检[2] 。

1.2 抗酸染色法 (1)取结核杆菌阳性的痰标本(已处理)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将石炭酸复红染液沸水浴10min,滴加2~3滴覆盖菌膜染色 5min,水冲洗,3%盐酸酒精脱色30s,水冲洗;碱性美兰复染30s,水冲洗。(3)吸干后镜检[3] 。

1.3 荚膜染色法 (1)取接种肺炎球菌亡的小鼠腹腔液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用石炭酸复红染液染1min,水冲洗;95%酒精脱色5s水冲洗;20%鞣酸溶液媒染10min水冲洗;0.8%孔雀绿溶液染色1min,水冲洗;(3)吸干后镜检[4] 。

1.4 芽胞染色法 (1)取等量破伤风杆菌厌氧培养菌液和5%孔雀绿水溶液,放入小试管中充分混合,沸水浴20min;取上述混合液涂片、干燥、固定;(2)用 1%沙黄液复染10min,水冲洗;(3)干后镜检。

2.1 革兰染色 镜下,金**葡萄球菌染成紫色、球形,为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染成红色、杆状,为革兰阴性菌。革兰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染色法之一。脱色是影响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脱色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染色结果的准确性[5] 。脱色过度则革兰阳性菌可能被误染为革兰阴性菌,脱色不 够则革兰阴性菌可能被误染为革兰阳性菌,为此学生难以把握。现将原有四步染色法改为三步法,即把第三步酒精脱色和第四步复红复染合并一步进行,使用 0.4%复红酒精溶液作为复染剂,可达到脱色和复染双重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四步法中因脱色时间不易掌握而造成染色的失败,减少重复性实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抗酸染色 镜下,结核分枝杆菌染成红色,为抗酸菌;背景和其他菌被染成蓝色,为非抗酸菌。传统的方法是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于涂片上,用玻片夹夹住涂片以微火烟叶热,保持染液冒蒸汽约5min,此法学生容易使染液蒸干或使染液沸腾,从而影响染色效果和污染环境。改良后的方法是将染液直接加热改为水浴后使用,克服上述的缺点,且染色效果良好。适合实验教学使用。

2.3 荚膜染色 镜下,肺炎球菌菌体染成红色(成双排列),荚膜染成绿色,存在于菌体的周围。传统的荚膜染色是用结晶紫染液染色,菌体染成紫色,荚膜染成淡紫色或无色,菌体和荚膜之间反差小,不易分辨。改良后,增加了脱色、媒染、复染的步骤,使菌体和荚膜之间反差增大,易于观察,可用于学生实验和示教片的制作。

2.4 芽胞染色 镜下,破伤风杆菌的菌体染成红色,芽胞染成绿色。传统的方法是滴加石炭酸复红染液于涂片上并弱火加热,使染液冒蒸汽约5min,此法染液用量大,且容易污染衣物和实验台。现改为菌液和染液混合水浴加热初染,然后制备涂片、固定、复染,即节约时间,染液消耗又少,且菌体、芽胞对比鲜明。此法适用于教学标本片的制作。

三、简单染色法是利用单一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

操作步骤

1.涂片:用灼烧灭菌冷却后的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与水滴充分混匀,涂成极薄的菌膜。

2.干燥:可自然晾干,或将涂片置于火焰高处微热烘干,但不能直接在火焰上烘烤。

3.固定:手执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通过迅速通过火焰2-3次(用手指触涂片反面,以不烫手为宜)。

4.染色:加适量(以盖满菌膜为度)结晶紫染色液(或石炭酸复红液),染l~2min。

5.水洗:用自来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色液的颜色时为止。

6.干燥

7.镜检

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并不能区分相相同大小的ssDNA和ssRNA.因为二者长度一致,在凝胶中泳动速率也一致。

目前有可分离ssRNA和ssDNA的技术,我只是看过一个设想,但没有后续的实验报道。即使用纯化的SSB蛋白(就是单链DNA结合蛋白,其体内功能是DNA复制时结合解旋酶解开而成的单链DNA,防止复性)作为亲和柱固相,亲和层析DNA/RNA溶液,由于SSB能够特异性的结合ssDNA,因此能够分离ssDNA和ssRNA。

此外,如果不要求得率的话,直接用RNaseI处理即可获得ss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