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原料药-替加环素原料药龙头

根据权威调查机构发布的国内化学药制品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化学制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但增长情况仍值得期待。创新型企业将带动本产业转型升级。此外,随着化学制药工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入驻交易平台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原料药发展受限,转型升级需择路而行,随着深圳创新型企业入驻南方交易平台,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供应商也开始了自己的电商之路。 中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2012年原料药产量为136万吨,同比增长了9.05%,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规模效益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生产的低成本和环境的污染,在目前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环保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变的不明显。

在国际上,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虽然其在行业发展的规模上不如中国,但在成本优势和行业发展速度上都比中国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买家资金紧张,购买力下降或购买周期延长,不仅影响了中国原料药的销售量,而且增大了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二,价格暴涨暴落加重了国际买家的担心和观望,影响了原料药行情的平稳发展。

第三,部分原料药价格增幅较大,造成企业扩大产能的冲动,加剧了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

第四,主要出口目的国和竞争对手国的货币贬值,降低了中国原料药的价格竞争力,加大了出口难度。

第五,金融危机促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中国部分出口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首先,全球药品市场2014年将有望保持8%以上的增幅,新兴医药市场有可能保持更大的增幅,原料药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其次,中国的许多原料药品种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规模优势明显,短期内其它国家无法替代。

第三,虽然因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原料药的价格有较大上涨,但这些上涨因素是刚性的,2013年不可能大幅下降并影响到中国原料药的出口总额。从2012年原料药进口情况看,均价上涨了28.21%,在全球原料药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原料药价格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第四,中国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发展特色原料药的努力,和众多企业瞄准发达国家市场,积极通过高端市场认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做法,将拓展中国原料药的出口空间。

第五,国家鼓励出口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实,也将对原料药的出口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何申请国家中医药发明专利

无尘车间的缓冲设施有哪些?

在无尘车间中,缓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车间内的尘埃和污染,保证车间的洁净度和舒适度。下面将介绍无尘车间中常见的缓冲设施。

1. 缓冲门

缓冲门是无尘车间中常见的缓冲设施之一。它通常由高质量的铝合金材质制成,配有密封性能良好的门框和密封条,可以有效地防止尘埃和细菌的传播。同时,缓冲门还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可以保证车间的舒适度和安静度。

2. 风淋室

风淋室是无尘车间中必备的缓冲设施之一。它是一种高效、快速的人体净化装置,可以去除人员身上的尘埃和细菌,保证车间的洁净度。风淋室通常由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制成,内部配有空气净化系统和高强度风机,可以有效地将尘埃和细菌吹走。

3. 传递窗

传递窗是无尘车间中常用的缓冲设施之一。它是一种洁净度高的窗口式传递口,可以方便地在无尘车间和洁净室之间传递物品。传递窗通常由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制成,配有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和过滤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尘埃和细菌的传播。

4. 洁净工作台

洁净工作台是无尘车间中重要的缓冲设施之一。它是一种高度洁净的操作台,可以提供局部高洁净度的操作环境。洁净工作台通常由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制成,配有高效过滤器和紫外灯等装置,可以有效地去除尘埃和细菌,保证车间的洁净度。

5. 空气吹淋室

空气吹淋室是无尘车间中常用的缓冲设施之一。它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人体净化装置,可以去除人员身上的尘埃和细菌,保证车间的洁净度。空气吹淋室通常由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材质制成,配有高效过滤器和风机等装置,可以有效地将尘埃和细菌吹走。

总之,无尘车间的缓冲设施是保证车间洁净度和舒适度的关键。以上介绍了常见的缓冲设施及其特点和使用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无尘车间的缓冲设施。

简述2015版中国药典共有几部

根据《专利法》第22条第一款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下面分别就这三性的专利审查作一介绍。

1 中药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审查

《专利法》第22 条第2款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中药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审查应当遵循技术方案完全等同的审查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在申请日以前的现有技术当中记载了与专利申请完全相同的技术方案时,该申请才丧失新颖性。

例如:申请号为 90109821的专利申请,其权利要求为: 一种癌前病变的阻断治疗药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黄药子、夏枯草、拳参、败酱草、山豆根、白藓皮制成一定剂型。审查员检索到的对比文献《抗癌中草药制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第187页)记载:抗癌乙丸,由黄独(即黄药子)60g、草河车(即拳参)60g、山豆根120g、败酱草120g、白藓皮120g、夏枯草120g各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主治癌症。因此该申请不具备新颖性。

2 中药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审查

2.1 中药产品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审查 按照中药产品的组成可将其划分为多活性组分的复方产品和单活性组份的单方产品。对于中药的复方产品申请来说,大多数申请的产品是以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工艺制成,而产品的医疗作用与生产该产品的原料配方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料组成这一重要的技术特征是大多数复方中药专利申请的发明点之所在,因此,可以说,在评价中药复方产品的创造性时,制备该产品的原料组成是决定性因素。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大多数中药产品是组成成分不清楚的混合物,很难用其成分组成来描述中药产品,而在本领域的技术实践当中,通常是根据制备产品的原料组方是否相同来判断两个中药产品是否相同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以产品原料表述产品的方式来描述中药复方产品,更适合于中药的技术特点。

2.1.1 中药复方产品的创造性的判断分如下几种情况 如果申请人所要求保护的产品,其原料组成是对现有方剂的改进,而制备方法属于常规方法,申请人应当提供可信性的对比实验数据或者对比疗效资料,说明这种改进与已有技术相比产生了何种意外的突出效果,其创造性才可以被确认。这种意外的突出效果可以是产生了新用途,可以是疗效的显著提高,可以是毒副作用的降低,也可以是成本的降低等。这种改进可以是对现有方剂的加减,也可以是对现有方剂中药物的替换。如果是对已知方剂的加减,申请人应当以可信性的举证资料说明这种加减之后给发明带来了何种意外突出效果。例如,现有技术中的生脉饮口服液用于治疗心悸、气短等心气虚证,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黄芪,制成一种新的口服液,申请人应当有可信性的对比实验资料或者对比疗效资料,说明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黄芪之后,制成的新产品与己知的生脉饮口服液相比具有什么突出的意外效果。

同理,在现有方剂基础上减去一味药,制成的新产品也需要如上所述的举证资料。

关于在已知方剂基础上的药物替换,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经过替换之后,形成的新的方剂与已知方剂相比没有实质性区别,这种方剂制成的产品,尽管在组分上与已知方剂已经有所不同,甚至不同名称的药物较多,但是,如果这种替换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性选择,也就是说,按照教科书的组方原则教导,进行这种替换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预料之中的事情,而且,这种替换也没有带来意外的突出效果,这种替换则被认为是不具备创造性的。

如果专利申请的中药其组成是一种全新的配方,现有技术当中没有记载与之相近或类似的产品,这种全新的中药具备创造性。

如果一种中药,由于制备方法的不同使得所制备的产品性能产生了意外的突出效果,这种方法制备的产品具备创造性。在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首先这种产品要具备新颖性。也就是说,经过这种不同的制备方法生产出的产品,在产品的特征上应当有别于现有技术,如果是已知的产品,作为产品已经不具备新颖性,这种情况下只能获得方法专利。

2.1.2 中药单方产品的创造性判断 对于单方中药专利申请来说,如果一种物质(植物、动物、矿物等)在文献中从未记载过,或者虽然记载过,但从未记载过具备药用作用,只要这种物质制成的中药,具有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用这种物质制成的药物具备创造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物质是与一定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不管该方法是常规方法还是非常规方法,必须经过一定的方法将所述的物质制备成药。只是原料物质则不能获得专利,因为这种物质只是一种发现。

如果一项中药产品的专利申请,是以一种从已知中药原料中提取的有效部位作为活性成分,且这种活性成分是新分离出来的过去未曾报道过的物质,由于和已有技术相比从该已知原料中分离出了新物质,只要申请人以可信性的药效资料证实了其医疗作用,该产品即具备创造性。在此,对于分离方法是否是常规方法不作特殊要求。

2.2 中药方法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判断 对于已知产品(复方或单方)的制备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采用了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提取、分离工艺、炮制工艺或其他制剂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实质性区别或产生了意外的突出效果,这种方法具备创造性。

对于提取、分离、炮制或其他制剂工艺来说,可以是某一过程方法的改进,也可以是多步骤的改进,而且,对于该方法的每一具体步骤来说,可能均属于常规方法,只要该专利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工艺方法产生的,这种方法从整体上组合起来即具备创造性。

对于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来说,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方法的改进给产品性能带来了改善,如增加了新用途,或者使得原来的疗效有所提高,或降低了副作用,或延长了储存期、纯度的提高、口感的改善等。另一种情况是给生产过程带来了改善,例如成本的降低、生产危险程度的降低、生产能耗的降低、原料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环境污染的降低、工艺的简化、质量控制的再现性提高等。

2.3 中药用途专利申请的创造性判断 关于用途创造性的判断,应当是与现有技术的对比,也就是说,一种已知的产品过去没有这种用途,该用途也不能从其组成或现有技术当中容易地推导出来,专利申请给出了一种新用途,只要这种新用途是可信的,则被认为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创造性。由于新用途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新的药理作用,因此,这种申请对于药效资料的可信性要求比较严格。

3 中药专利申请的实用性审查

实用性,是指发明的客体必须能够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而且,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必须是能够达到实际目的且能够应用的发明。

对于中药来说,发明一种药物,应当是具有医疗作用的产品,能够再现性地达到其治疗目的,这种再现性包括了产品的再现性和医疗效果的再现性,如果所发明的产品疗效不固定,无再现性,不能达到其发明目的,则不具备实用性。由此可见,一种中药产品专利申请,所发明的药物具备医疗效果是符合实用性的起码要求;而对于方法专利申请来说,该方法应当在产业上能够实施或使用;对于用途发明申请来说,该应用能够在产业上实现即可。

3.1 中药专利申请实用性的判断 对于一件复方中药专利申请,如果现有技术当中没有记载与之相类似的药物,这种情况下需要证实该药物具有医疗效果,并且该药物能够工业化生产,其实用性才能够被确认。

对于单方中药专利申请来说,如果一种物质(植物、动物、矿物等)在文献中从未记载过,或者虽然记载过,但从未记载过具备药用作用,只要申请人以可信性的数据或临床资料证明用这种物质制成的中药,具有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并且该药物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用这种物质制成的药物具备实用性。

3.2 中药专利申请当中不具备工业实用性的几种情况

3.2.1 专利申请的药物不具备医疗效果或医疗效果不可信 有的申请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当中,从未公开过所申请药物的功用,只是给出了药物的组成和制法,这种申请由于该药物不具有医疗作用而无使用价值,不具备实用性;如果所申请的药物其医疗效果不可信,申请人也没有可信性的证据证实专利申请药物的确切医疗效果,这种情况下,该申请的药物因不具备医疗效果而不具备实用性。

3.2.2 专利申请的药物,其原料中存在不能工业化生产或不能大批量再现的物质 如果申请的是一种产品,那么该产品必须在产业中能够制造。专利申请的药物,如果其制备原料当中的某些成分只适合于手工制作,或者其产量很低,根本不能够进行产业化规模生产,这种产品不具各实用性。例如,93114646.1号申请,其原料之一是使用昆虫的血液,实施例使用蚂蚁或蜜蜂的血液,这种原料的获得很难在产业上进行规模生产,因此,不具备工业实用性。再例如,申请号为90106424的申请,制备一种注射剂,采用人体大网膜为原料,由于人体大网膜的来源有限,使得该注射剂不能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这种方法不具备工业实用性。

3.2.3 专利申请的药物有损公共利益 有一种药物,属于闻药,是通过人体闻到药物的气味而发生作用,该申请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人体闻到该药物气味后能够晕厥而失去反抗能力的药物,用于防身之用,但是,这种药物同样可以用于犯罪,有损公共利益,因此,不具备实用性。

3.2.4 专利申请的方法只限于手工操作,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例如:申请号为94106997的申请是一种治疗破伤风的药物,制备方法是把南瓜蒂埋藏在背风向阳的猪圈中一段时间后,将其炮制成片剂或胶囊。这种制备方法是不能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的,不具备实用性。

撰写思路分析:

1.对技术方案分析前的准备

1)了解相关领域的一般技术常识。

2)熟悉中药发明的常见类型:

A.中药提取物的发明:单一原料药提取的中药提取物发明;多种原料提取 的中药提取物。

B.中药组合物的发明:以活性成分为特征的发明和以敷剂为特征的发明。

a.含单一活性成分、并以所含活性成分为特征的中药组合物;

b.含多种活性成分的中药组合物;

c.以辅剂为特征的中药组合物发明,如环糊精包埋法;

d.以剂型为特征的中药组合物发明。

C.中药生产方法的发明。

D.中药用途发明:

a.新的动、植物或矿物或其提取物的医疗用途;

b.已有中药材或其提取物的第二医疗用途。

2.对技术方案的技术分析

1)确定技术方案所属的发明类型;

2)检查技术方案是否完整和清楚;

3)分析技术方案的关键技术。

3.对技术方案进行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的检索

4.对技术方案的法律分析

1)对技术方案申请专利的可行性分析:中药领域不予保护的主题如下:新发现的中药材、中医处方、中药的使用方法如脐疗法等。

2)对技术方案申请专利的把握性分析。

3)对技术方案申请专利的效力性分析。

首先以现有技术为准,分析隐藏技术诀窍和扩展保护范围的可能性。前提是两者都必须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实施和能实现发明目的。隐藏的技术诀窍指的是隐藏重要的附加技术要点,没有这些技术要点,该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仍能实施该发明,但其效果不如包括这些附加技术要点的产品或方法,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诀窍的隐藏首先取决于由技术特征构成的技术方案是否能实施,其次取决于由技术特征构成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区别点的多少。只要有区别点足以证明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其余的区别点就可以作为技术诀窍或申请另外的系列发明以延长专利的实际保护期限。隐藏技术诀窍一定要保障所申请技术方案能够实施并且与现有技术有关键性技术的区别。

一般在中药配方的产品发明中,只能将配方中使其效果更佳的选择性组分和必要组分的最佳用量作为技术诀窍进行隐藏;在中药方法发明中,一般将工艺的最佳条件作为技术诀窍进行隐藏。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跟具体情况相关的。如果将配方组分中的关键组分进行隐藏,造成的后果是因为技术方案公开不充分而导致申请专利失败,即使获得批准,自己的技术方案也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起不到专利保护的作用。

清楚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后,在排除可以隐藏的技术诀窍后,把关键技术的区别确定为专利保护的核心。如何有效保护核心技术不被他人改动或采用类似方式实施该核心技术,必须将核心技术从技术角度予以扩展。代理人通常应该考虑,同时也是技术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包括,君臣佐使分别是什么,特定配方效果是什么,如果减少其中组分,是否影响效果;如果不选用上述用量,会产生什么效果,达到最低要求的下国,需要的用量;是否必须口服,组分是否可以被其他中药替代。从而逐步判定出其中哪些技术特征是必需的,哪些是非必要的。

一般采用下列几种方法从技术上扩展保护范围:

? 上位概念的提升法,如汤剂的上位概念为口服剂型;

? 等同物替换法,如犀角用水牛角替代;

? 用量范围的延伸法,如将组分用量延伸到常规用量范围 。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HI我,希望对你有帮助。

带“沙星”2字的药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

分四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四部为总则。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药典包括凡例、正文及附录,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所有国家药品标准应当符合中国药典凡例及附录的相关要求。

新版药典进一步扩大药品品种的收载和修订,共收载品种5608种。一部收载品种2598种,其中新增品种440种。二部收载品种2603种,其中新增品种492种。三部收载品种137种,其中新增品种13种、修订品种105种。

首次将上版药典附录整合为通则,并与药用辅料单独成卷作为新版药典四部。四部收载通则总数317个,其中制剂通则38个、检测方法240个、指导原则30个、标准物质和对照品相关通则9个;药用辅料收载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当年11月卫生部召集在京有关医药专家研讨编纂药典问题。1950年1月卫生部从上海调药学专家孟目的教授负责组建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和处理日常工作的干事会,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1950年4月在上海召开药典工作座谈会,讨论药典的收载品种原则和建议收载的品种,并根据卫生部指示,提出新中国药典要结合国情,编出一部具有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的药典。

随后,卫生部聘请药典委员49人,分设名词、化学药、制剂、植物药、生物制品、动物药、药理、剂量8个小组,另聘请通讯委员35人,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任主任委员。

1951年4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对药典的名称、收载品种、专用名词、度量衡问题以及格式排列等作出决定。干事会根据全会讨论的意见,对药典草案进行修订,草案于1952年底报卫生部核转政务院文教委员会批准后,第一部《中国药典》1953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1953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 531种,其中化学药 215种,植物药与油脂类 65种,动物药13种,抗生素2种,生物制品25种,各类制剂211种。药典出版后,于1957年出版《中国药典》1953年版第一增补本。

1955年,卫生部成立第二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49人,通讯委员68人,但这届委员会因故未能进行工作。1957年成立第三届药典委员会,聘请委员80人,药学专家汤腾汉教授为这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不设通讯委员),同年7月28日至8月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卫生部李德全部长作了药典工作报告,特别指出第一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广大人民习用的中药,是个很大的缺陷。

会议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了制订药典的原则,讨论了药典的性质和作用,并修改了委员会章程,会议一致认为应把合乎条件的中药收载到药典中。8月27日卫生部批准委员会分设药理与医学、化学药品、药剂、生化药品、生药、生物制品六个专门委员会及名词小组,药典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日常工作机构改称秘书室。

1958年,经常务委员会研究并经卫生部批准,增聘中医专家8人、中药专家3人组成中医药专门委员会,组织有关省市的中医药专家,根据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起草中药材和中药成方(即中成药)的标准。

1959年6月25日至7月5日在北京召开这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审议新版药典草稿,并确定收载品种。草稿经修订补充后,分别由各 专门委员会审定,于1962年完成送审稿,报请批准后付印,1965年1月26日卫生部公布《中国药典》1963年版,并发出通知和施行办法。

1963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310种,分一、二两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附录。一部收载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种和中药成方制剂197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667种。此外,一部记载药品的"功能与主治",二部增加了药品的"作用与用途"。

1966年,由于""影响,药典委员会工作陷于停顿。1972年4月28日批复卫生部"同意恢复药典委员会,四部(卫生部、燃料化 学工业部、商业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参加,卫生部牵头"。

据此,同年5月31日至6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编制国家新药典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检验、药政管理以及有关单位代表共88人。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编制药典的指导思想、方法、任务和要求,交流了工作经验,确定了编 制新药典的方案,并分工落实起草任务。

1973年4月,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药典工作会议,讨论制订药典的一些原则要求,以及中西药品的标准样稿和起草说 明书,并根据药材主产地和药品生产情况,调整了起草任务。1979年10月4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77年版自1980年1月1日起执行。

1977 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925种。一部收载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一些单味药材制剂等882种,成方制剂(包括少数民族 药成方)270种,共1152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种。

1979年,由卫生部聘请委员112人组建第四届药典委员会,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兼任主任委员。同年11月22日至 28日在北京召开这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讨论修改了委员会章程、药品标准工作管理办法及工作计划。

委员会分设:中医、中药、医学与药理、化学药、生化药、药剂、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品及名词10个专业组。由有关专业组分别推荐新药典收载的品种,中医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一部收载的品种范围;

医学与药理专业组负责审查拟定二部收载的品种范围;由主产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和有关单位负责起草标准,药典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交叉复核,有 些项目组成专题协作组通过实验研究后起草,标准草案经有关专业组委员并邀请有关药品检验所和药厂的代表讨论审议后报卫生部审批。《中国药典》1985年版 于1985年9月出版。

1986年4月1日起执行。该版药典共收载药品1489种。一部收载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种,中药成方207种,共713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种。

198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执行,该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明确"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确定了药品标准的法定性质和药典委员会的任务。

1986年,卫生部根据药典委员会章程聘请委员150人组建第五届药典委员会,由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常设办事机构改为秘书长制。

同年 5月5日至8日召开第五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修订了委员会章程,通过了"七五"期间标准工作设想,确定编制《中国药典》1990年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分别举行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及药理等专业会议,安排起草和科研任务。

1987年11月出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增 补本,新增品种23种,修订品种172种,附录21项。1988年10月,第一部英文版《中国药典》1985年版正式出版。同年还出版了药典二部注释选 编。1989年3月,各地起草的1990年版药典标准初稿基本完成,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开始组织审稿和编辑加工。

同年12月在北京举行药典委员会主任委 员、副主任委员和各专业组长扩大会议进行审议,报卫生部批准后付印。1990年12月3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1990年版自1991年7月1日起执行。

这版药典分一、二两部,共收载品种1751种。一部收载784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种;二部收载化学 药品、生物制品等967种。与198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种,二部新增213种(含1985年版药典一部移入5种);删去25种(一部3种,二部22种);对药品名称,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修订。

药典二部品种项下规定的"作用与用途"和"用法与用量",分别改为"类别"和"剂量",另组织编著《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以指导临床用药。有关品种的红外光吸收图谱,收入《药品红外光谱集》另行出版,该版药典附录内不再刊印。

1991年,组建第六届药典委员会,由卫生部聘请委员共168人,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兼任主任委员。同年5月16日至18日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了委员会的章程和编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设计方案,并成立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专家共11人组成的常务委员会。

分设13个专业组, 即:中医专业组、中药材专业组、中成药专业组、西医专业组、药理专业组、化学药专业一组、化学药专业二组、化学药专业三组、抗生素专业组、生化药品专业组、生物制品专业组、放射品专业组、药品名词专业组。会后,各专业组分别召开专业组委员扩大会议,安排落实全会提出的任务。

1993年,《中国药典》1995年版附录初稿发往各地作为起草、修订正文标准的依据。1994年7月各地基本完成了标准的起草任务,由药典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分别组织审稿工作。1994年11月29日提交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审议,获得原则通过,报请卫生部审批付印。卫生部批准颁布《中国药 典》1995年版自1996年4月1日起执行。

这版药典收载品种共计2375种。一部收载920种,其中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22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398种;二部收载1455种,包括 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放射品、生物制品及辅料等。一部新增品种142种,二部新增品种499种。

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 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编制出版《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一卷(1995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一书经修订,随《中国药典》1995年版同时出版,经卫生部批准,其中的"适应证"和"剂量"部分作为药政和生产部门宣传使用和管理药品的依据。

这届药典委员会除完成1995年版药典的编制外,还于1992年、1993年先后编制出版《中国药典》1990年版第一、第二增补本,二部注释 和一部注释选编,《中药彩色图集》和《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以及《中国药品通用名称》等标准方面的配套丛书。《中国药典》1990年版英文版亦于1993年7月出版发行。

1996年5月,经卫生部批准,第七届药典委员会成立,由卫生部聘请204位委员组成,其中名誉委员18人,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兼任主任委员。

1998年9月,根据中编办(1998)32号文: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并成建制划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因管理体制的变化及 1999年3月陈敏章部长逝世,在征得有关领导部门同意后,按照第七届药典委员会章程精神,经1999年12月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一致同意调整 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这届委员会设专业委员会共16个,分别为:中医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一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二专业委员会、中药第三专业委员会、中药第 四专业委员会、医学专业委员会、药品名词专业委员会、附录专业委员会、制剂专业委员会、药理专业委员会、化学药品第一专业委员会、化学药品第二专业委员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生化药品专业委员会、放射品专业委员会、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

1996年召开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这届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国药典》2000年版设计方案",一部确立了"突出特 色,立足提高",二部确立了"赶超与国情相结合,先进与特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根据这届委员会提出的设计方案,1996年10月起,各专业委员会先后召 开会议,落实设计方案提出的任务并分工进行工作。?

1997年底,首先完成了附录与制剂通则的修改,并下发各起草单位征求意见。1998年底药典初稿完成,经进一步征求全国各有关方面的意见,至1999年10月底,先后召开了16个专业委员会审定稿会议。《中国药典》2000年版于 1999年12月经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 2000年 1月出版发行,2000年 7月 1日起正式执行。

2000年版药典共收载药品 2691种,其中一部收载 992种,二部收载1699种。一、二两部共新增品种399种,修订品种562种。这版药典的附录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一部新增附录10个,修订附录31个;二部新增附录27个,修订附录32个。二部附录中首次收载了药品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要求等六项指导原则,对统一、规范药品标准试验方法起指导作用。 现代分析技术在这版药典中得到进一步扩大应用。

第七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九九七年增补本、一九九八年增补本、《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九九八年增补本)及《药品红 外光谱集》(第二卷)、《临床用药须知》(第三版)。1997年完成了《中国药典》1995年版英文版。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七届药典委员会还决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英文版与中文版同步出版。

以往几版药典中的"剂量"、"注意"项内容,由于过于简单不能准确反映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设计方案"的提议,这版药典二部取消了这两项,其有关内容移至《中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一书中。

2002年10月,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八届药典委员会成立。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聘请312位委员组成,不再设立名誉委员。原 常务委员会更名为执行委员会,由全体委员大会授权审定《中国药典》及国家药品标准的重大事项。

本届委员会设专业委员会共24个。在上一届委员会的基础上, 增设了民族药专业委员会(筹)、微生物专业委员会、药品包装材料与辅料专业委员会;原生物制品专业委员会扩增为血液制品专业委员会、病毒制品专业委员会、 细菌制品专业委员会、体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专业委员会、重组制品专业委员会和体外诊断用生物试剂专业委员会。

2002年10月召开第八届药典委员会全体大会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本届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国药典》2005年版设计方案"。设 计方案明确了坚持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确定了"科学、实用、规范"等药典编纂原则;决定将《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并入药典,设为药典三部; 并编制首部中成药《临床用药须知》。

2002年11月起,各专业委员会先后召开会议,安排设计方案提出的任务并分别进行工作。2003年7月,首先完成了附录草案,并发有关单位征 求意见。2004年初药典附录与品种初稿基本完成,增修订内容陆续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上公示3个月,征求全国各有关方面的意见。

6月至8月,各专业委员 会相继召开了审定稿会议。9月,《中国药典》2005年版经过第八届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议审议通过,12月报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 2005年1月出版发行,2005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

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共收载3212种,其中新增525种。药典一部收载品种1147种,其中新增154种、修订453种;药 典二部收载1964种,其中新增327种、修订522种;药典三部收载101种,其中新增44种、修订57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而本版药典未 收载的品种共有9种;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及2002年增补本收载而未收载入药典的品种共有123种。

本版药典收载的附录,药典一部为98个,其中新增12个、修订48个,删除1个;药典二部为137个,其中新增13个、修订65个、删除1个; 药典三部为140个,其中新增62个、修订78个,删除1个。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进行了协调统一。

本版药典在主任委员的积极倡导下,对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更加重视。药典一部采用原子吸收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增加了有害元素(铅、镉、砷、 汞、铜)测定法,并规定了有害元素的限度;药典一部还增加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药典二部有126个静脉注射剂增订了不溶性微粒检查,增修订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品种达112种;残留溶剂测定法中引入国际间已协调统一的有关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并有24种原料药增订了残留溶剂检查;药典二部还 增加了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正电子类和锝[99mTc]放射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

药典三部增订了逆转录酶活性检查法、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等,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及CHO细胞蛋白残留量等检测方法也得到改进。本版药典结合我国医药工业的现状和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将由卫生部颁布的原《澄明度检查细则和判断标准》修订为"可见异物检查法",以加强注射剂等药品的用药安全。

本版药典坚持注重环保的一贯性原则,在品种中对苯等有害溶剂,尽可能采用其他溶剂替代。

本版药典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对收载的中成药标准项下的功能主治进行了科学规范,为准确理解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及合理用药提供了保证,促进中医药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本版药典三部源于《中国生物制品规程》。自1951年以来,该规程已有六版颁布执行,分别为1951年及1952年修订版、1959年版、 1979年版、1990年版及1993年版(诊断制品类)、1995年版、2000年版及2002年增补版。2002年翻译出版了第一部英文版《中国生物 制品规程》(2000年版)。

第八届药典委员会还完成了《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2年增补版、2004年增补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2005年版)及《药品红外光谱集》(第三卷)、《临床用药须知》(中成药第一版、化学药第四版)。

2005年,完成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英文版。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本届委员会期间,与美国药典委员会联合举办了首届中美药典论坛。

2010年版《药典》分一部、二部和三部,收载品种总计4567种,其中新增1386种。药典一部收载药材和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品种共计2165种;

其中新增1019种(包括439个饮片标准)、修订634种;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品以及药用辅料等,品种共计2271种,其中新增330种、修订1500种;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品种共计131种,其中新增37种、修订94种。

2010版药典收载的附录亦有变化,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47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69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9个。一、二、三部共同采用的附录分别在各部中予以收载,并尽可能做到统一协调、求同存异。

2015年版《药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10版药典。2010年3月第十届药典委员会组建成立,历时5年完成新版药典编制工作。

201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总数达到5608个,比2010年版药典新增1082个。涵盖了基本药物、医疗保险目录品种和临床常用药品,更加适合于临床用药的需求。而且标准数量有了全面提升,特别是围绕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项目,增加了检测项目。《药典》将于2015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于军介绍,《药典》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可控、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而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定依据,国家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

于军表示,2015年版《药典》在历版药典的基础上,坚持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原则,在品种收载、检验方法完善、检测限度设定以及质量控制水平上都有了较大提升,重点加强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控制要求,充分借鉴国际先进质量控制技术和经验,整体提升药典标准水平,全面反映我国当前医药发展和检测技术的水平,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典标准的最新科研成果;

将在推动我国药品质量提高、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提升《药典》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5年版《药典》收载品种总数达到5608个,比2010年版药典新增1082个。本版《药典》的一个重要变化将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进行了整合,增设为药典第四部,使得《药典》分类更加清晰明确。

"新版《药典》发布后,总局将重点开展新版药典的宣传培训工作。培训工作计划已制定完成,药典委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药典委员会专家,对新版《药典》在技术要求、质量控制理念等多个方面展开培训,使众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检验机构以及其他药典使用单位和人员充分了解和掌握新版《药典》的主要变化和技术要求,确保新版《药典》顺利实施。" 于军强调。

主要作用

作为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本版药典在保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充分借鉴了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客观反映了中国当前医药工业、临床用药及检验技术的水平,必将在提高药品质量过程中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并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药典在国际上的积极影响。

凡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自执行之日起,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卫生部颁布药品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新药转正标准和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的同品种药品标准同时废止。

药品注册标准不符合中国药典有关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出补充申请。对于药品注册标准中收载的检验项目多于中国药典规定的或质量指标高于中国药典要求的,在执行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应同时执行原标准的相应项目和指标。

中国药典品种项下未收载的制剂规格,其质量标准按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规格项按原批准证明

api的原料药的发展

司帕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

沙星类药物市场现状分析

作者:someone 文章来源:中国药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6

喹诺酮类药物的问世,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随着药物长期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关注的热点。由于对抗生素副作用认识不足,处方药滥用,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也导致耐药菌的滋生和严重的院内感染。面对国家对抗生素的新法规,制药业已加强了新品的开发,近两年在典型城市样本医院喹诺酮药物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如司帕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芦氟沙星、培氟沙星、妥舒沙星、莫西沙星等,从而改变了喹诺酮类严重同质化的现状。

司帕沙星:初生牛犊

司帕沙星是大日本制药株式会社开发的产品,于1993年在日本率先上市,商品名Spara,该药抗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枝杆菌等的活性较强,并有抗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作用,且与茶碱、非甾体消炎药无相互作用。

我国于1998年开发成功司帕沙星后,浙江海正药业、成都倍特药业、郑州永和制药、大同天丰药业4家企业获得原料药及其制剂生产注册证书,2002年苏州东瑞制药成功的开发了乳酸司帕沙星及其片剂“力贝尔”。近两年,司帕沙星的独特的作用机制在临床应用上已获得了认可,标志着喹诺酮类药物已经获得了显著进步,2002年全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量增长了45.54%,用药金额增长了30.95%,已达到2100多万元。

从2003年16城市样本医院用药看,司帕沙星已在9个城市进入前200位用药中,其中在重庆名列33位,成都和西安分别排名87和85位。司帕沙星剂型主要是片剂、胶囊和颗粒剂,商品名还有:巴沙、海正立特、世保扶、森奥欣等,其医院市场主要由国产药物占领,预计2004年司帕沙星市场将更胜一筹。

加替沙星:锋芒毕露

加替沙星属第三代新型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中国医药科学院生物技术所、安徽科宇、长沙市华美、重庆普惠药物科技开发公司等研究成功,并与制药企业联合开发加替沙星原料药及制剂产品,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了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成为我国独树一帜的喹诺酮类新药。浙江尖峰药业、重庆莱美药业、成都倍特药业、安徽精方药业等15家家企业获得了原料药生产批文,其主要剂型有薄膜衣片、胶囊、注射剂量、粉针剂和葡萄糖注射液等。

加替沙星是近年上市的新药,是我国与日本杏林制药株式会社、百时美施贵宝同步研究的第三代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素,施贵宝的产品商品名为“天坤”,这也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的氟喹诺酮类抗菌素,于1999年12月27日获FDA批准后在美国上市,2000年的销售收入为1.31亿美元,2003年全球性市场份额已上升到2.08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13%。

近两年,在国内江苏扬子江药业的常克、江苏苏中药业的菲士康、浙江尖峰药业的利欧、重庆莱美药业的莱美清、湖北益康制药厂的严立菲、山东威海爱威制药的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钰均泰,以及百时美施贵宝的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天坤等多种剂型纷纷上市,从2003年全国16城市样本医院用药统计表明,加替沙星以其良好的作用机制初露锋芒,已在11个城市进入前200位用药中,其中在沈阳、济南分别排名30和64位,在石家庄和郑州并列进入91名。2004年南京正大天晴的加替沙星注射剂益通、扬州奥赛康的奥维美也获SFDA的生产批件。

2004年上半年加替沙星在全国16城市样本医院用药排名榜上,已从年初的135名进入到58名,预测2004全年在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可在1亿元左右。加替沙星与目前一系列新型氟喹诺酮相比,毒副作用最小,抗菌谱最宽,疗效最好,生物利用度高达96%,在未来两三年内,加替沙星有望成为喹诺酮类中备受瞩目的品种。

莫西沙星:光芒耀眼

莫西沙星是由德国拜耳公司推出的产品,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该产品首先在德国上市,1999年12月10日通过FDA审批,商品名Avelox,目前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用于临床。2003年4月爱尔康公司开发的莫西沙星滴眼剂也获FDA批准上市。许多文献介绍,莫西沙星与克拉霉素、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临床对照,在抗感染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莫西沙星虽然上市时间不长,但是优良的作用机制,带动了市场销售,尤以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发作、阻塞性肺病、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表现出显著效果,其强大的细胞组织穿透力得到了医生、患者的认可,从而在产品上市的第二年获得了1.22亿美元的良好收益,2003年增长到3.38亿美元,已成为全球十分抢眼的药物。

国外厂商对中国市场寄予莫大的期望,拜耳公司在国外临床试验的同时,已申请在我国进行临床,在其努力下,2002年莫西沙星片剂获得了注册证,商品名拜复乐,2004年拜耳公司的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也获得注册证,从而在我国成为独家经营的药品。从2003年16城市样本医院用药看,莫西沙星以其良好的效果在许多地区较为畅销,在重庆和济南两个地区进入前200位用药中。莫西沙星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约比环丙沙星强4倍,具有抗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作用和光敏反应低的特点,且对一些耐药性细菌也有较好的抗首效果,在有效的学术推广下,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分食抗菌素市场。

喹诺酮类药物市场展望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疾病的反复与回潮,以及耐药病菌的不断出现,使人们重视了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推动了新产品的开发。新一代产品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第四代产品克林沙星、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表明,在药代动力学性能等方面有了较多改进,尤其是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枝杆菌等革兰阳性菌的活性较强,并有抗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作用,从而推动了喹诺酮类药物的进步。

在我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额始终居于首位,年销售额约为300多亿元,约占全国药品市场的30%左右,目前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用量已超过青霉素类,成为第二大抗菌药物,从近几年主要沙星类药市场走势中不难看出,销售业绩有升有降,而新产品始终是增长的动力。国外医药资深分析家认为,虽然近年全球药品销售市场增长态势趋缓,但是近五年间抗感染药品的复合年增长率仍维持为1.6%左右,届时销售额可达到280亿美元。其中喹诺酮类将是增长最快的一类药物,而在发展中国家的抗感染药品将占据主流地位,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风险小的孕妇、儿童用药将是万众期待的产品。

针对发酵原料药颜色较深有没有吸附树脂可以替代活性炭进行脱色?

根据权威调查机构发布的国内化学药制品市场分析报告指出,2013年化学制药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不容乐观,但增长情况仍值得期待。创新型企业将带动本产业转型升级。此外,随着化学制药工业电子务的发展,入驻交易平台成为创新型企业的必经之路。传统的原料药发展受限,转型升级需择路而行,随着深圳创新型企业入驻南方交易平台,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供应商也开始了自己的电商之路。 中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2012年原料药产量为136万吨,同比增长了9.05%,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规模效益的取得得益于中国生产的低成本和环境的污染,在目前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环保管理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行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变的不明显。

在国际上,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虽然其在行业发展的规模上不如中国,但在成本优势和行业发展速度上都比中国有明显的优势。 我国现有医药企业8700多家,通过GMP的医药生产企业6000多家,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共有3000多家,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也占较大比例,

2008年,中国原料药进出口总额238.94亿美元,同比增长22.19%,占我医药进出口总额的49.07%。

从2008年至今,我国原料药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2009出口额达到17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59%。出口对原料药工业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直接促进了行业利润水平的提高,2012年1-11月,原料药实现利润155.9亿元,增幅高达49.5%。 第一,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买家资金紧张,购买力下降或购买周期延长,不仅影响了中国原料药的销售量,而且增大了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

第二,价格暴涨暴落加重了国际买家的担心和观望,影响了原料药行情的平稳发展。

第三,部分原料药价格增幅较大,造成企业扩大产能的冲动,加剧了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

第四,主要出口目的国和竞争对手国的货币贬值,降低了中国原料药的价格竞争力,加大了出口难度。第五,金融危机促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使中国部分出口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 首先,全球药品市场2014年将有望保持8%以上的增幅,新兴医药市场有可能保持更大的增幅,原料药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将继续呈增长态势。

其次,中国的许多原料药品种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规模优势明显,短期内其它国家无法替代。

第三,虽然因多重因素的影响,中国原料药的价格有较大上涨,但这些上涨因素是刚性的,2013年不可能大幅下降并影响到中国原料药的出口总额。从2012年原料药进口情况看,均价上涨了28.21%,在全球原料药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中国原料药价格的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第四,中国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发展特色原料药的努力,和众多企业瞄准发达国家市场,积极通过高端市场认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的做法,将拓展中国原料药的出口空间。

第五,国家鼓励出口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实,也将对原料药的出口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于2023医药生物板块龙头股有哪些?

针对发酵产品蓝晓有专门的脱色树脂。如:LX-98\LX-700B等阴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发酵产品颜色较深杂质多的脱色问题,可以进行蛋白的脱除以及脱色,提高产品质量。

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树脂脱色效果好,颜色脱除较彻底,产品损失小。

树脂抗污染性好,易解析,可以根据工况多周期反复选用酸、碱、醇等溶解进行解析,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

树脂强度好,在反复使用过程中,破碎率小,不容易造成柱压升高,降低产品流量。

典型应用产品有新霉素、庆大、卡那、西索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脱色与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脱蛋白与脱色。

关于2023医药生物板块龙头股有哪些?

这些公司在研发、生产和销售抗生素药物方面拥有优势,受益于全球医疗需求的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下面小编带来关于医药生物板块龙头股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医药生物板块龙头股有哪些?

医药板块的龙头股:

1、白云山A:据以前报道,白云山A控股股东广药集团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宣布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大课题,将共同攻关三大研究项目:白云山板蓝根等10大抗菌消炎中药改善耐药性研究;抗菌消炎中药和西药抗生素联合用药方案筛选;"中国中药抗之霸"新药研究课题。不过白云山此前曾经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攻关的三大研究项目中,目前仅第一大项目涉及公司。

2、四环生物:由于超级细菌和国内蜱虫事件的影响,医药板块反复出现炒作之势,盘子较小的联环药业为龙头,不过在深交所加大对此类股票的监管下,但医药板块的炒作有出现转移的迹象,在江苏证券史甚至A股史上,四环生物就已颇具传奇色彩。该股原名"苏三山A",上市至今十次更换证券简称。

3、广州药业:广药集团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启动了《广药集团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大课题》,将发挥中医药优势对抗"超级细菌"。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宣布广药集团将首批投入5000万元作为项目首期经费,同时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也将配套经费,用于联合项目研究。

4、联环药业:借助国外对有关"超级细菌"报道的因素,前期以联环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制药板块受到短线资金的热炒。从基本面来看,该公司近两年业绩虽然稳定,但明显缺乏成长性,鲜有机构关注。不过公司公告已称尚无法判定公司硫酸黏菌素片是否与媒体报道中能够抑制"超级细菌"的多黏菌素为同一分子结构的药物。

医药制造龙头股票有哪些

医药制造龙头股票有:600085同仁堂、000538云南白药、600771西藏药业、600285羚锐股份、000423东阿阿胶、000650仁和药业、600422昆明制药、600771东盛科技、000597东北制药、600829三精制药、600812华北制药、600488天药股份、002019鑫富药业、600252中恒集团、600276恒瑞医药、000952广济药业等。

流感医药股龙头有哪些

1、恒瑞医药600276(医药股总龙头,抗肿瘤药龙头)

2、云南白药000538(中药总龙头)

3、迈瑞医疗300760(医疗器械龙头)

4、药明康德603259(新药试验龙头)

5、通化东宝600867(糖尿病龙头)

6、科伦药业002422(大输液龙头)

7、新和成002001(维生素用药龙头)8、人福医药600079(龙头)

9、华兰生物002007(最大的流感病毒疫苗生产基地,血浆龙头)

10、长春高新000661(生长激素龙头)

11、恩华药业002262(中枢神经龙头)

12、爱尔眼科300015(眼科服务龙头)

13、通策医疗600763(口腔牙科服务龙头)

14、奇正藏药002287(膏贴药龙头)

15、东诚药业002675(核医药龙头)

16、上海医药601607(医药商业龙头)

17、泰达股份000652(口罩龙头)

18、鱼跃医疗002223(家用医疗器械龙头)

19、大博医疗002901(骨科材料龙头)

20、乐普医疗300003(心脏支架龙头)

21、山东药玻600529(药用玻璃龙头)

22、康泰生物300601(疫苗龙头)

23、鲁抗医药600789(抗生素药物龙头)

24、泰格医药300347(临床CRO龙头)

25、美年健康002044(体检业务龙头)

26、安图生物603658(化学发光诊断试剂龙头)

27、健帆生物300529(血液灌流器械龙头)

28、益丰药房603939(药店龙头)

29、我武生物300357(抗过敏生物药龙头)

30、华大基因300676(基因检测龙头)31、中源协和600645(拥有我国唯一干细胞产业化基地)

接下来是一鸣整理的32只市盈率低,每股收益大于0.5元!

医药股票龙头股排名前十

医药股票细分领域有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医疗商业等多个领域。

一、原料药行业:VE,VA龙头新和成、VB5龙头亿帆医药、VB2龙头广济药业、VC龙头华北制药,东北制药等、VD3龙头花园生物、抗生素APA龙头联邦制药、皮质激素龙头仙琚制药。

二、化学制剂:肿瘤药龙头恒瑞医药、高血压沙坦普利类龙头华海药业、肝病龙头中国生物制药、肝素龙头海普瑞、多肽龙头翰宇药业。

三、生物制剂:三代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二代胰岛素龙头通化东宝、血制品龙头华兰生物、疫苗龙头康泰生物(这个有争议,需细分品种)、单抗龙头复宏汉霖等(单抗比较分散,布局的企业多,海正生物,嘉和等)、生长激素龙头长春高新、抗过敏生物药龙头我武生物。

四、医疗服务:眼科龙头爱尔眼科、口腔龙头通策医疗、CRO全产业链龙头药明康德、临床CRO龙头泰格医药、生物CMO龙头药明生物、独立实验室龙头金域医学、体检业务龙头美年健康。

五、医疗器械:医疗器械产业链龙头迈瑞医疗、心脏支架龙头乐普医疗、POCT龙头万孚生物、家用医疗器械龙头鱼跃医疗、化学发光诊断试剂龙头安图生物、血液灌流器械龙头健帆生物。

六、医药商业:药店龙头益丰药房、分销龙头国药控股。

谁是真正抗生素龙头股票?

国内目前能够生产替加环素的医药类上市公司有莱美药业(300006),华北制药(600812),海正药业(600627)。黏菌素则有联环药业(600513)可以生产。

此前有分析人士针对超级病菌的事件发表看法,称抗细菌以抗生素为主,目前最好的抗生素就是替加环素和万古霉素,万古霉素俗称超级抗生素,国内只有海正药业(600267)和浙江医药(600216)生产并出口。但是目前公布的研究结果中,万古霉素治疗的有效性并没有被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