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view 吖啶橙-吖啶橙用什么光激发

1、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

最常用的核酸荧光染料,可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桔红色荧光.EB-DNA复合物中的EB发出的荧光,比游离的凝胶中的EB发出的荧光强度大10倍,因此无需洗净背景即可清楚观察核酸带型.若EB背景太深,可将凝胶 浸泡于1mmol/LMgSO4中1h或10mmol/L MgCl2中5min,使非结合的EB褪色,这 样可检查到10ng的DNA样品,EB也可用于检测单链DNA或RNA,但其对单链核酸的亲和力相对较小,荧光产率也相对较低.

在凝胶或电泳缓冲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5μg/ml的EB,染色可在电泳过程中进行,能随时观察核酸的迁移情况.但EB带正电荷,嵌入碱基后增加了 核酸分子的刚性,使迁移率减慢,故不宜用于测定核酸分子量的大小,这时应在电泳后将凝胶浸入0.5μg/ml的EB水溶液中10min进行染色.EB见光 易分解,应于4℃避光保存,

2、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

吖啶橙可嵌入双链核酸碱基对之间,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发出530nm的绿色荧光;还通过静电与单链核酸的磷酸基结合,在254nm紫外线激发 下产生640nm的红色荧光.因此可区分单链和双链核酸,灵敏度分别为0.1μg和0.05μg.但吖啶橙的染色操作要求严格,应在 22℃,0.01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0)中避光浸泡30min,然后在搪瓷盘中用该缓冲剂4℃脱色过夜或22℃脱色1~2小时.

3、银(Ag+)试剂:

Ag+与核酸形成稳定复合物,然后用甲醛使Ag+还原成银颗粒.AgNO3等试剂可使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单链,双链DNA及 RNA都染成黑褐色.银染法的灵敏度比EB染色高200倍左右,比亚甲蓝染色高100~1000倍,在小于0.5mm厚的凝胶中,能检测出0.5ng的 RNA,其缺点是专一性不强,能与蛋白质,去污剂反应也产生褐色,而且对DNA的染色定量不准确.银与DNA稳定结合,对DNA有破坏作用,不适于DNA 片段回收的制备.

4、亚甲蓝(methylene blue)

可将RNA染成蓝色,但灵敏度不高,而且操作时间长.胶浸泡于0.02%的亚甲蓝,10mmol/L Tris-Ac(pH8.3),4℃放置1~2h,用净水洗5~8h(反复换水),带型肉眼可见,最低检测量为 250ng.

吖啶橙的介绍

碘化丙啶(propiolium iodide,PI)能嵌入DNA双螺旋中,可使荧光强度增加约20倍,以488nm波长激发,DNA/PI复合物最大的发射波长约为615nm。

小鼠Lewis肺癌细胞DNA含量测定方法

(1).从C57BL/6小鼠上切除肿块,在培养皿内用PBS冲洗。

(2).去除结缔组织及,剪碎肿块。

(3).小碎片移入1.20×38mm针,加压使其通过,于4℃条件下重悬细胞于HBSS中。

(4).将200~300μL细胞悬液(5×105细胞/mL)中加入3mL PI(50μg/mL),染色3LL细胞,于4℃存放20~30分钟。

(5).测定580~750nm之间的发射荧光,以去除末结合PI产生的激发光与发射光谱线之间的重叠部分。

注:PI染色液:0.1%柠檬酸钠1000mL+PI 5mg + 1% Nonide P40水。

2. 培养细胞DNA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1).从培养皿中吸去培养基,以HBSS冲洗二次。

(2).加入PI5mL于培养皿中,在4℃放10分钟。

(3).用吸管反复次打细胞,使细胞破坏,胞核释放出来,再行流式细胞仪分析。

3. 完整细胞DNA的PI染色

(1).70%乙醇固定的细胞悬液,离心,去固定液。

(2).室温条件下加入PI染色一批细胞(105~106细胞/mL),时间为30分钟,然后行流式细胞仪分析。

(二)吖啶橙染色

1. DNA和RNA的鉴别染色

利用吖啶橙的变色特性可鉴别DNA和RNA。吖啶橙作为一种荧光染料已被用于染色固定,非固定细胞核酸,或作溶酶体的一种标记。观察亡细胞荧光变色性变化以及区别分裂细胞和静止细胞群体。虽然测定DNA和RNA含量时较难获得好的重复性结果,但该方法已被许多实验室广泛采用。方法如下:

1)试剂:

(1)溶液A:低温保存,稳定期约2周。

Triton X-100(0.1%) 0.1mL,1mol/L HCL 8mL?

1mol/L NaCL 15ml蒸馏水76mL,P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有什么临床意义?

吖啶橙:3,6-(二甲胺基)吖啶盐酸盐,分子式C17H19N3 · HCl · ZnCl?, 分子量438.12g/mol,是一种荧光色素,其检测激发滤光片波长488nm,阻断滤光片波长515nm。它与细胞中DNA和RNA结合量存在差别,可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与DNA结合量少发绿色荧光,与RNA结合量多发桔**或桔红色荧光。该染料具有膜通透性,能透过细胞膜,使核DNA和RNA染色。因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吖啶橙可透过正常细胞膜,使细胞核呈绿色或黄绿色均匀荧光;而在凋亡细胞中,因染色质固缩或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断,形成凋亡小体。吖啶橙使其染上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或黄绿色碎片颗粒;而坏细胞黄荧光减弱甚至消失。吖啶橙AO常与溴化乙啶EB合用双染,因EB只染细胞使之产生桔**荧光,由此可区分出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及坏细胞.它还可以用作移码突变的诱变剂,能镶嵌于两个相邻的碱基对之间,这样在DNA复制过程中,会使DNA链增加或缺失一个碱基,造成移码突变。吖啶橙染液有毒,操作时要戴手套,需避光。

核酸电泳的染色剂有哪些?

眼底有丰富的血管,由于某些原因会使眼底血管产生病变,从而造成视力的下降。为了观察眼底血管的状况,眼科医生经常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方法。将被检眼充分散瞳,从肘前静脉快速注入荧光素后,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专门拍摄眼底血管中荧光素循行时吸收激发光线后所发射出的荧光。眼底荧光素经过的地方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从而了解眼底微循环结构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为多种眼底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近期还有人研制出了一些新型造影方法,如靶染料释放系统眼底血管造影、脂质体空泡系统眼底血管造影、吖啶橙眼底血管造影等,但还未普遍用于临床。

为什么叶绿体会产生荧光现象? 叶绿体产生火红色自发荧光,加吖啶橙后发橘红色荧光.分析这两个现象.

1、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EB)

最常用的核酸荧光染料,可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桔红色荧光. EB-DNA复合物中的EB发出的荧光,比游离的凝胶中的EB发出的荧光强度大10倍,因此无需洗净背景即可清楚观察核酸带型.若EB背景太深,可将凝胶 浸泡于1mmol/LMgSO4中1h或10mmol/L MgCl2中5min,使非结合的EB褪色,这 样可检查到10ng的DNA样品,EB也可用于检测单链DNA或RNA,但其对单链核酸的亲和力相对较小,荧光产率也相对较低.

在凝胶或电泳缓冲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5μg/ml的EB,染色可在电泳过程中进行,能随时观察核酸的迁移情况.但EB带正电荷,嵌入碱基后增加了 核酸分子的刚性,使迁移率减慢,故不宜用于测定核酸分子量的大小,这时应在电泳后将凝胶浸入0.5μg/ml的EB水溶液中10min进行染色.EB见光 易分解,应于4℃避光保存,

2、吖啶橙(acridine orange, AO):

吖啶橙可嵌入双链核酸碱基对之间,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发出530nm的绿色荧光;还通过静电与单链核酸的磷酸基结合,在254nm紫外线激发 下产生640nm的红色荧光.因此可区分单链和双链核酸,灵敏度分别为0.1μg和0.05μg.但吖啶橙的染色操作要求严格,应在 22℃,0.01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0)中避光浸泡30min,然后在搪瓷盘中用该缓冲剂4℃脱色过夜或22℃脱色1~2小时.

3、银(Ag+)试剂:

Ag+与核酸形成稳定复合物,然后用甲醛使Ag+还原成银颗粒.AgNO3等试剂可使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单链,双链DNA及RNA都染成黑褐色.银染法的灵敏度比EB染色高200倍左右,比亚甲蓝染色高100~1000倍,在小于0.5mm厚的凝胶中,能检测出0.5ng的RNA,其缺点是专一性不强,能与蛋白质,去污剂反应也产生褐色,而且对DNA的染色定量不准确.银与DNA稳定结合,对DNA有破坏作用,不适于DNA 片段回收的制备.

4、亚甲蓝(methylene blue)

可将RNA染成蓝色,但灵敏度不高,而且操作时间长.染色过程:胶浸泡于0.02%的亚甲蓝,10mmol/L Tris-Ac(pH8.3),4℃放置1~2h,用净水洗5~8h(反复换水),带型肉眼可见,最低检测量为 250ng.

请采纳 谢谢

游离的叶绿体和细胞内的叶绿体在荧光显微镜下亮度和颜色有什么区别

请到《植物生理学》上找,上面有详细介绍!主要是与叶绿体色素从稳态变到激发态再回到稳态有关!字太多咯,我把我们课件上的内容给你吧,但比较简洁 :

1.放热

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在能级降低时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此过程又称内转换或无辐射退激.如叶绿素分子从第一单线态降至基态或三线态,以及从三线态回至基态时的放热:

2. 发射荧光与磷光

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可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

处在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荧光.

而处在三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所发出的光称为磷光

Chl*-----Chl + hν 荧光发射 (12)

ChlT------Chl + hν 磷光发射 (13)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长,转换的时间也较长,而强度只有荧光的1%,故需用仪器才能测量到.

由于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在分子内部的振动上,且荧光又总是从第一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辐射的,辐射出的光能必定低于吸收的光能,因此叶绿素的荧光的波长总要比被吸收的波长长些.

对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照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呈暗红色的荧光.

离体色素溶液为什么易发荧光,这是因为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体的缘故.

在色素溶液中,如加入某种受体分子,能使荧光消失,这种受体分子就称为荧光猝灭剂,常用Q表示,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Q即为电子受体.

色素发射荧光的能量与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是相互竞争的,这就是叶绿素荧光常常被认作光合作用无效指标的依据.

电泳指示剂和染色剂有何区别,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游离的叶绿体和细胞内的叶绿体在荧光显微镜下亮度和颜色的区别在于:

在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内的叶绿体发出火红色荧光,但其荧光强度要比游离叶绿体弱,气孔发绿色荧光,两保卫细胞内的火红色叶绿体则环绕气孔排列成一圈。表皮细胞内的叶绿体数量要比叶肉细胞少。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基质中悬浮有由膜囊构成的类囊体,内含叶绿体DNA。是一种质体。质体有圆形、卵圆形或盘形3种形态。叶绿体含有的叶绿素a、b吸收绿光最少,绿光被反射,故叶片呈绿色。容易区别於另类两类质体──无色的白色体和**到红色的有色体。叶绿素a、b的功能是吸收光能,少数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能够传递电子,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叶绿体扁球状,厚约2.5微米,直径约5微米。具双层膜,内有间质,间质中含呈溶解状态的酶和片层。片层由闭合的中空盘状的类囊体垛堆而成,类囊体是形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所必需。是植物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电泳后,核酸需经染色才能显色出带型,常用以下核酸染色剂: 1、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最常用的核酸荧光染料,可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在紫外线激发下,发出桔红色荧光.EB-DNA复合物中的EB发出的荧光,比游离的凝胶中的EB发出的荧光强度大10倍,因此无需洗净背景即可清楚观察核酸带型.若EB背景太深,可将凝胶 浸泡于1mmol/LMgSO4中1h或10mmol/L MgCl2中5min,使非结合的EB褪色,这 样可检查到10ng的DNA样品,EB也可用于检测单链DNA或RNA,但其对单链核酸的亲和力相对较小,荧光产率也相对较低. 在凝胶或电泳缓冲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5μg/ml的EB,染色可在电泳过程中进行,能随时观察核酸的迁移情况.但EB带正电荷,嵌入碱基后增加了 核酸分子的刚性,使迁移率减慢,故不宜用于测定核酸分子量的大小,这时应在电泳后将凝胶浸入0.5μg/ml的EB水溶液中10min进行染色.EB见光 易分解,应于4℃避光保存, 2、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吖啶橙可嵌入双链核酸碱基对之间,在254nm紫外线激发下发出530nm的绿色荧光;还通过静电与单链核酸的磷酸基结合,在254nm紫外线激发 下产生640nm的红色荧光.因此可区分单链和双链核酸,灵敏度分别为0.1μg和0.05μg.但吖啶橙的染色操作要求严格,应在 22℃,0.01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0)中避光浸泡30min,然后在搪瓷盘中用该缓冲剂4℃脱色过夜或22℃脱色1~2小时. 3、银(Ag+)试剂: Ag+与核酸形成稳定复合物,然后用甲醛使Ag+还原成银颗粒.AgNO3等试剂可使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单链,双链DNA及 RNA都染成黑褐色.银染法的灵敏度比EB染色高200倍左右,比亚甲蓝染色高100~1000倍,在小于0.5mm厚的凝胶中,能检测出0.5ng的 RNA,其缺点是专一性不强,能与蛋白质,去污剂反应也产生褐色,而且对DNA的染色定量不准确.银与DNA稳定结合,对DNA有破坏作用,不适于DNA 片段回收的制备. 4、亚甲蓝(methylene blue)可将RNA染成蓝色,但灵敏度不高,而且操作时间长.胶浸泡于0.02%的亚甲蓝,10mmol/L Tris-Ac(pH8.3),4℃放置1~2h,用净水洗5~8h(反复换水),带型肉眼可见,最低检测量为 250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