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市场前景-原料药倒闭

没有倒闭。开药集团没有倒闭。经查询相关资料,开药集团经营状态是开业。开药集团(开鲁)制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01月25日,注册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经营范围包括许可经营项目:无 一般经营项目:化学药品原料药生产(凭《药品生产许可证》审批范围内经营)

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米糠油、日本的水俣湾事件的资料来源

美国难道不知道去工业化的后果?当然知道,但美国十分自信,你看看美国把工业转移到了哪些国家,首先是转移到了日本,转移到了墨西哥,转移到了南美洲,然后就是亚洲四小龙,四小龙四小虎这些国家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把产业转移到这些国家,对于美国来说没有什么威胁,而且美国转移给一个国家的都不是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是其中一部分,他们彼此之间要互相联络,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掌握一条完整的供应链,美国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这样的话,这些国家就永远会受制于美国,其实苏联也是这么干的,你看看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分工不同

美国将低端的工业先转移出去,然后通过市场化运作,美国赚的利润仍然非常高。拿着这些利润美国可以补贴国内的功能,可是渐渐的美国就发现不对了,因为转移出去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原本按照美国的设想,美国是掌握产业链的高端,然后美国的没有掌握中高端,然后不太重要的没有掌握终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掌握中低端,一级一级地向外传导,美国在每一个级别之中都能够赚取最多的利润,这样其他国家发展工业化反而是在给美国打工,毕竟实业赚钱一年能有百分之10的利润就不错了,可是金融行业百分之三四十都是很正常的。

今天大家看美国去工业化好像很愚蠢,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掌握完整产业链的话,那么美国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可是问题是出现了,中国这样一个怪物不仅掌握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工业体系特别齐全,这让美国就感到很难受。

因为如果世界要合作才能生产一个产品的话,美国是每个国家都离不开的,因为你要交易一定是要用到美元的,可是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国内就生产出完整的工业产品,那美国的地位就得不到保证。

打个比方说。如果地球是个村,那么美国就是村里的大地主。而且还是唯一的一个。

只有他是地主,别家撑了只是算富户。

他地多,钱多,家丁多,武力充沛。同时他又垄断了种地的核心技术。

村里的穷人想要发展,必须要傍着他。求他租地、借钱、借种子、授权技术。不然,根本没法发展。

至于地主,把地租出去,一半收成归他;借种子一斗,到时候收回两斗;借钱一块,到期收回两块。

地主想吃大米,他可以让张老头种大米。给点好处,张老头不会不听话。

地主婆想吃大饼,让李老头负责种麦子。给点好处,老李头不会有意见。

地主少爷想吃肉,让杨老头负责养猪。杨老头不想干,地主家的打手一巴掌过去,杨老头也只能含泪答应。

到了年尾,如果穷人还得上欠款,地主数钱数到手软。

如果还不上,地主也不会亏。地主会派打手直接收穷人的祖屋,逼穷人卖妻卖女。就像黄世仁抢杨白劳女儿一样。

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地主不会亏。

就这样,地主久而久之就控制了村里穷人一家老小的人生自由和祖产。

在村里,地主可以为所欲为。

而这种情况下。地主还可能干活吗?地主还可能雇佣劳动力去种地吗?

不可能的。

雇人种地,那多费事、费钱、费神?

既然有海量的穷人可以使唤,地主给穷人安排分工,他自己躺着收租就好了。

他一边收租子,一边还可以享受穷人给他上贡的大米、小麦、猪肉。岂不美哉?

在这套体系中,没人能跳出地主的五指山。

毕竟,地主武力充沛,谁敢跟他叫板?

美国当年的去工业化,就是这么回事。

当年美国用政府信用和国家实力(拳头)做背书,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

随后,美元成为收割机,为美国人疯狂收割全世界的实物财富。

美国放出的美元,在全世界收购实体企业和资产,华尔街三十万人,每年赚的金融服务费就比咱们十几亿人辛辛苦苦一年,搞出口赚回来的美元还要多。

华尔街赚钱了,就带动了会计、律师、管理等行业的收入提高。这些人的消费,继而带动了房地产、教授、医生、餐饮等各服务行业人员的工资。进一步,又会带动建筑、农业等其他行业工资的增长。

美国人的收入都上涨了,这就导致美国商品的成本和售价也上涨了。

当制造业主发现,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自己产品没竞争力,消费者不买账后,自然就只有三个选择。

一是关掉工厂,自己也进金融业捞钱。比如美国国债的利息就很高。买国债的分红,可能比办厂,辛辛苦苦一年的利润都高。

咱们国内前些年房地产热时,也是一模一样的情况。工厂老板辛苦一年,赚的利润还没有两套房一年的增值幅度大。办企业不如买房,谁还有热情办实业。

二是往落后地区转移生产线,靠压榨成本获取利益。这种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比如通用 汽车 。

三是关停生产线,把生产权限授权给别的国家的企业。美国公司直接进口商品,这样赚得也比自己在国内生产的利润高。比如苹果和高通走的就是这种路线。

这几种选择,无论选哪种,都会让美国本土的工厂倒闭或搬走。

最终的结果,可不就是去工业化了吗?

所以,美国当年去工业化的现象,本身并不稀奇。真正值得思考的,是美国为什么敢去工业化?

要知道,工业可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

曾几何时,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向第三世界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是舆论热议话题。

早些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等,都在去工业化。

但这么多年过来,大家猛然发现,法国、意大利、德国、芬兰、瑞典等欧洲国家,虽然也有向第三世界淘汰落后产能,却它们并没有去工业化。

时至今日,这些国家仍然是工业强国。工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并不算低。

有机构曾统计过数据。

我们国家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约2.1亿。按总就业人口7.8亿算,占比27%左右。

欧洲国家普遍低一点,但没低太多。

德国是25%,意大利和西班牙是20%。

相比之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就拉跨了,只有15%左右。

(美国就业数量的分部门数据 1948-2010)

这表明,浪潮退去,真正去工业化的,只有美英等五眼联盟国家。而其他国家,工业还是经济支柱,并不敢去工业化。

那么,为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呢?

其实原因前面已经说过了。

美国的去工业化,是美国资本、技术主动向外输出的结果。

尽管美国国内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不断在降低,但美国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并没有把精尖 科技 和高端制造业也转出去。

现今的美国,仍然掌控了全球最顶尖的科学研发和技术研发,拥有无数黑 科技 。仍然是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者,拥有大宗商品定价权、证券定价和交易效率和规模、流通和储备货币发行权。

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只要想在全球化背景下分一杯羹,就不能绕开美国。

现如今,仍然是美国想削谁,就一定能削。

像东南亚当年被收割的例子,现如今的世界仍然在上演。(收割逻辑很简单。资本先把美元拿过去投资,帮当地建工厂,造成一时的繁荣景象。待产生优质资产后,资本在繁荣破裂之前主动撤出,待当地资产价格迅速下降后,资本再进入抄底,低价收购,完成最终的收割)

养肥了再收割的把戏,美国玩了好多次。屡试不爽,一般国家根本无法对抗。

毕竟,美国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国家。

咱们常规认知中的美国,是那个位于北美洲南部,与加拿大、墨西哥毗邻的一个国家。

然而实际上的“美国”,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主要原料出产地,以欧洲、日韩、东南亚为轻重工业基地,以美元为收割利器,以英国为铁杆盟友,在全世界有十几个航母编队的庞大“联盟体系”。

金融,只是“美国”这个吞金兽,向落后国家吸血的手段。

科技 ,只是吸血的借口。

而充沛的武力,则是能否吸到血的保障。

咱们国内总有人认为掀翻美国很简单,这就有点过于乐观了。

咱们面临的困难,其实很大。

当然,这也不是说咱们就没有胜算。

只要我们坚持发展不动摇,坚持团结,机会总是会有的。

当年的美国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发展,瞅准机会,才把旧霸主英国拉下马的吗。

美国当年为什么要去工业化?这样的问题一般人还真的回答不了,我今天谈两句,辛亏是这段时间看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视频,比如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陈平、张维为,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等。他们演讲的共同解释是,美国其实质是由利益集团在操控,他们之所以去去工业化,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工业制造需要人力、物力、资金等的综合投入,而用金融代替工业化,只需要资本运作就行了。事实上,美国在去工业化后利用资本云中也的确赚的盆满钵满的,得到了很大的好处。但是,财富的积累需要实干加创新,我们国家的崛起就是很好的证明。世人都说我们中国是世界加工厂,我们赚的是辛苦钱,但我们也真的是在崛起,并且也赚的不少,甚至增长速度很快。这就不得不让美国重新审视自己的决策了,也难怪特朗普想尽种种办法要重振美国工业。去工业化不能不说是美国的失策。我还想多说两句,美国试图想用玩金融求的发展已经显得捉襟见肘了,而我们要当心,绝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国家要做实体,个人也要踏踏实实去工作、去劳动,如果人人都想做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从哪里来,物质财富怎能去创造?恩格斯说,理论总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要想富,还得工业制造, 社会 工业化!

为什么?

玩具、家具、五金、纺织、制衣、塑料及陶瓷、机械、造纸,这一类工业,附加值很低,甚至是破坏环境,伴随国家逐步富裕,肯定是第一步淘汰的产业。

纺织女工:

孟加拉制衣工:

所以,实际自1950年开始,美国就已经逐步开始淘汰低端工业,订单转移到自己控制的日本,倭国经济迅速发展后之后也在1960~1970年代开始转移订单到亚洲四小龙,1990年代转移中国大陆,现在又开始转移到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地。

当前,美国联邦最低工资要提高到每小时15美元,每天8小时是120,一个制衣女工,算上厂房、设备、材料、运营费,福利,制做多少成品才能保本?

同样的道理,1990年代开始, 汽车 及钢铁甚至手机这些也逐步迁出美国,也是因为追逐利润和销售市场的原因。

美国当前制造业集中在宇航军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石油等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业,传统工业已经不赚钱了。

哪个资本家愿意赔钱呢。美国政府能补贴所有制造业嘛?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美国人去工业化实际上是对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美国人玩金融,从开始玩到如今已经50年有余年,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美国人不用发奋学习,就可以把世界上最高能人才搞到手,为他们赚钱并研发。

美国人仅靠美元,就可以采购到世界上物美价廉的商品。使得美国人整天只想消费。它们的空调从买进来就不用关机,直到坏掉,它们的 汽车 和汽油都是非常廉价的!

美国人仅仅靠美元的宽松与收紧,就把地球人搞得东倒西歪!无偿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美国人就在之中发财发财再发财!

但是要说明一点,真正吃肉的人是华尔街,美国人民只是陪着喝汤,但就这点汤也让美国人民心满意足,因为即使这样也比它国人民过得好!

这是美国人玩去工业化的好处。这种好处维持的根本就是不能有人超过它,特别是 科技 ,一旦有人超过它,它建立起的金融霸权就会瞬间崩塌!

偏偏在新世纪的第二十个年头就在东方出现了具备这种征兆的国家,美国人岂能不害怕,因为当前发生的一切是在刨美国人的祖坟!

当资本主义国家那些资本垄断集团的企业,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随着制造成本的逐渐增加和竞争优势的不断下降,并且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而进行整顿改造的要求也逐渐苛刻。

所以这些企业主们会选择进入高料技硏发领域或者进入金融股票投资这些高收益行业。

而将那些效益低高污染的工厂外迁到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利用高 科技 创新获得技术专利来敛钱。靠美元霸权来薅羊毛割世界各国的韭菜。

靠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世界上为推行美元霸权保驾护航。美国由此来收刮世界的财富。这比靠生产制造和出售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更高而且更容易。所以也就处成了当年美国去工业化的风潮。

我来简单的回答一下吧!工业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给美国带来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上个世纪早期工业化能够带来大的发展,能够强国富国,无论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它都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霸权,有霸权才有话语权,这个时候它不想再用工业化来提高它的GTP总量,开始使用金融的手段,用美元的霸权来收割全世界的羊毛,和发展高 科技 ,所以才会去掉了低附加值,而又污染环境的工业化。

这个问题出的比较现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几个原因。

第一搞工业化,需要许多土地资源和需要许多投资。

二是搞工业化,人们的劳动强度比较大。

三是搞工业化容易造成土地空气水质噪音的污染。

四是搞工业化比搞金融服务业收入低很多。

美国因为 科技 水平,经济实力,金融服务,专利权力世界第一,及时去掉工业化,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利用美元汇率,利用世界大宗商品交易使用美元货币,利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使用服务金融,技术专利,跨国公司支撑经济发展大局,人民可以比较轻松生活。

首先不能简单概括去工业化,工业化也分粗工业精工业两大类,美国去工业化只是把低端加工消耗人工的部分去掉,把核心工业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所以美国不是去工业化而是去低端化,所以美国始终工业强国技术强国我们现在谈的工业升级等也是这个道理,经济讲究的是谁的利润高谁才是老大低端加工没啥利润所以经济不行[机智][机智][机智][机智][机智]

首先这里要说明一个问题,即美国的所谓“去工业化”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将所有制造业全都迁出美国,而是将能耗较大且附加值有限(当时那个时代)的中低端制造业大举迁出美国。今天看来,这种做法非常短时,但在特定 历史 环境中,这种做法不仅“符合”当时时代发展潮流还有利于当时美国经济发展。

一、美元在全球有绝对优势

提到美国经济肯定绕不过美元霸权,由于美元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所以美国即使失去全部中低端制造业也能维持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地位,因为美元不仅能提供惊人的财富还可以调节美国外债,控制他国产品价格。利用美元特殊地位,美国可以轻松降低需要进口的商品价格,抬升国际竞争对手的商品成本。此外,在美元的调解过程中还可以从他国“热钱市场”,如股市和房地产获取大量财富来弥补国内中低端制造业财富创造能力不足。这种情况下,还在国内维持中低端制造业毫无意义,不如让他们迁到其他国家以便为美国培育更多值得收割的市场与优质资产。尤其是很多初级产品生产,可以用他国资源生产商品再以不太高的价格出口回美国(美元居于绝对优势时代),保障本国消费。

二、美国占据绝对技术优势

仔细研究美国去工业化发展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其起源于美国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占据先发优势,美国在很多高新技术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一度占据垄断性地位,很多国家不得不支付巨额专利费向美国购买技术。在此情况下,各种高新技术产品能创造远超正常状态的财富。相比之下,中低端制造业技术水平有限,产品附加值低,维持的最大价值不过是增加就业。这个时候的美国依靠高新技术产品创造的惊人财富就足以维持全 社会 的高福利状态,只要福利足够,即便失业率高一点也没关系。而维持大量中低端制造业不仅要消耗许多资源,还有损美国“环保”形象,所以大规模迁出中低端制造业成为那个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美国拥有“塑造”全球市场能力

政府时期,美国于全球气候峰会上坚决要求执行美国碳排放标准,最后在多数国家反对下失败。一旦美国标准成为全球标准,那就意味着多数国家要向美国支付巨额财富购买相关碳排放处理技术,换句话说,美国将“塑造”出一个只属于美国的国际碳排放技术市场。等到其他国家技术上取得突破,美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在美国去工业化早期,其全球市场塑造能力非常惊人,可以轻松通过许多国际标准或体系塑造出一个只有美国产品或有利于美国产品的市场,比如前文所述早期电信产品。这种情况下,中低端制造业市场塑造成本高但收益不多,与其花费精力不如将精力集中到附加值更高的高新技术领域。

齐鲁制药为什么倒闭了

这是世界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里面的三件.

世界上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ZT>

公害事件: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在短期内人群大量发病和亡事件。

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工业区处于狭窄的盆地中, 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三天后有人发病,症状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一周内有60多人亡。心脏病、肺病患者亡率最高。

2、多诺拉事件: 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洲多诺拉镇

该镇处于河谷, 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大部分地区受反报旋和逆温控制,加上26~30日持续有雾,使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与大气中尘粒结合是致害因素,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人口43%。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呕吐、腹泻,亡<17人。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期美国洛杉矶市

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

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

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 45岁以上的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 1岁以下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亡是事件前一周同类人数的93倍。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

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城市空气。重金属微粒与二氧化硫形成硫酸烟雾。1961年哮喘病发作, 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亡10多人。

6、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洲市、爱知县一带

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

7、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

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用毒鱼后受害。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亡。

8、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

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 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亡81人。

环境的污染和治理五,六十年代,日本工业的发展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的重大事件.如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日本就占了4起,其中水俣事件就是发生在濑户内海的水俣县.1953年在那裏发现有人患上怪病,患者口齿不清,步态不稳,面部痴呆,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致.原因是食用了从濑户内海中捕捞的被污

中国入世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没有倒闭。

根据(爱企查)查询得知,齐鲁制药是中国的一家大型综合性现代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治疗多种疾病的化学原料药和制剂。作为国家级企业,齐鲁制药在药品研发、生产和市场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经验。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都有那些行业反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加入世贸: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已经站到了WTO的大门口。加入世贸,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面对国际大财团的竞争,中国国内各种产业将承受巨大的冲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是权衡利弊,加入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看还是利大于弊,是长期利好。本文对此作出了深入分析。

随着今年4月总理访美的成功,历时13年之久的中国“入关”和 “入世”的努力终于露出了一线曙光。在中美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美国表示“坚定地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双方还签署了《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其后,欧盟代表也在北京与中国开始了又一轮谈判。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离WTO的大门已经越来越近了。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当今世界制定国际贸易规则、解决多边贸易争端的最重要场所,其成员的贸易总额占全球的95%以上。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诞生于1948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其间进行的八轮全球性贸易谈判,其成员已从开始时的23个发展到目前的130 多个;而且其涵盖的议题也越来越广,在传统的货物贸易基础上,又进入了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措施等新领域。与此同时,相关领域的决议和措施经过反复的争论、实验、修补,日趋完善。可以说,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多年来制定的一系列决议、规章、程序、办法,以及互惠互利、互相约束的机制,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认可。

中国过去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与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但却一直被拒之于WTO这个国际经济贸易大家庭之外,这对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鉴于近年来中国“入关”的努力一再受挫,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不加入WTO也照样发展,或者说,加不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中国不加入WTO, 就不能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不能享受多边贸易体系的好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而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加入WTO完全符合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加入WTO,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就是要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遵守“游戏规则”,从中获益。中国加入WTO,对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也将发挥积极的影响。WTO总干事鲁杰罗认为,中国加入WTO“对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件好事”,世界贸易组织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完整的”。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

有人担心,加入WTO会冲垮民族经济。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从短期看,加入WTO后,可能会给民族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看,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利远远大于弊。世界贸易组织现有130多个成员,占世界的三分之二,其中既有发达国家,更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入关”时,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但没有一个因为“入关”而导致经济被冲垮的。相反,我们看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入关”,增强了竞争意识,学会了“与狼共舞”,竞争能力大大加强,经济发展很快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环境中,国家对企业的“父爱主义”有目共睹,所谓“不找市场找市长”,就是人们对中国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真实描述。虽然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磨练,这种现象已有所扭转,但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差得很多。在市场经济国家里,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则成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加入WTO可以说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契机,使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国际市场,接触国外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当然,与国外企业打交道不一定就是单纯的竞争,同时还有合作,加入WTO也同时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一个基本特征。

加入WTO对解决国有企业困难也将发挥积极作用。国外有学者预测,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达两个百分点,创造10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真是这样,那作用应当说是相当可观的。与此同时,加入WTO给中国企业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可以学习国外大企业的运作方式、管理经验。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从今以后就可以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了, 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增加发言权。目前西方国家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现象很严重,加入WTO,可以利用该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使这一问题公平合理地得到解决,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望。同时,也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美国一年一度的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审查问题。

改革开放20年,中国经济已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市场密不可分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对外贸易和外来直接投资。1998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达到32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十位。据专家估算,中国GDP增长中有两个百分点是由外贸出口带动的。近年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以来,中国就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来投资最多的国家,就世界范围比较,仅次于美国。截止1999年3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8万个,合同外资金额581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748亿美元。中国在某些产业方面也具有了世界级的竞争能力,这些都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奠定了基础。

不同产业受影响不同

从产业层面分析,中国产业在加入WTO后所受的冲击,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工程承包,中国在这些领域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扩大,这种优势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另一种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信、计算机、医药、汽车、金融等,这些产业中国不具有优势,所受冲击较大。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几个有代表性的产业可能受到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纺织服装。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占20%以上,过去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发达国家受限较多。加入WTO后,利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同时,加入WTO后,出口配额将被取消,这些都有利于市场的扩大,从而对中国纺织行业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机遇。

工程承包。在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每年评选出的前225家大工程承包商中,中国目前已占有26家。中国公司承建的工程已遍布世界各地,且效益大多不错。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工程公司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国外承包商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

汽车。中国目前的汽车进口关税为80%-100%,加入WTO后汽车进口关税将有大幅度下降,零件关税将降幅更大,汽车进口配额也将取消。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汽车生产能力过剩大约2000万辆。这些都将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不利影响,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分散,全国有100多家整车生产厂家,数千家零配件生产企业,且效益大多不佳。因此,目前需要继续上规模、增效益,继续探索与国外汽车厂商的合资合作途径,加快国产化步伐。

电信。据悉,中国将在加入WTO后的数年内.取消寻呼、移动电话的进口限制和固定电话的地域限制。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领域中持股,在增值服务和寻呼机领域比例更大,同时也将取消对电信设备的关税限制。电信业是中国垄断较强的一个领域,报载中国的电话费用平均为美国的7倍,服务质量也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电信市场的潜力很大,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关于电信业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中国联合通信公司(联通)的成立使中国电信市场增加了一份活力,今后需要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开拓市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客户需求。

计算机。加入WTO后,中国将在几年内取消半导体、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的进口关税。相对来说,取消进口关税对计算机硬件的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而对软件开发商来说,由于高科技的引进,发展前景可能看好。目前要有意识的培养人才,以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

医药。加入WTO后,中国的药品进口关税将大幅度下降,与其他WTO成员持平(6%左右)。目前中国医药企业的主要产品是原料药,附加值低,生产化学类药品的企业大多亏损。关税降低后,面对洋药的冲击,中国制药行业将面临一场真正的考验。鉴于开发新药品的费用较高,企业应当利用市场开放的机会,引进技术,走合资合作之路。同时,也应当看到,加入WTO后,国外对中成药的进口限制也会放宽,生产中成药的企业将面临发展机遇。

旅游。加入WTO后,中国将逐步放宽对外资酒店市场准入的限制,允许外商在中国设立独资饭店。目前中国内地饭店已经出现严重过剩现象,外资酒店的大规模进入,将进一步加剧该行业的竞争。目前不宜盲目上新项目,现有旅游设施也要考虑结构调整问题。

农业。加入WTO后,中国将在2004年前,将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将降到17%,对美国特选农产品关税减至14.5%。同时,取消对美国小麦、肉类和柑橘的进口禁令。目前,中国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但不同品种的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且粮食成本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降低农产品成本,如进一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减轻农民负担等。

银行。加入WTO后,中国将允许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乃至设立外商独资银行;几年内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优势在于有强大的网点,通过改进服务和金融创新,可与外资进行一番较量。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良贷款(人民银行公布的不良贷款比例为不超过10%,有学者认为实际数字可能更高一些)。应当看到,理顺银企关系需要多方努力,日前以建设银行为背景组建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由财政部拨款100亿人民币,人们寄希望于这种形式能够对缓解银行的不良债权问题有所帮助。

保险。中国保险市场潜力很大,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市场开放度不够高。加入WTO后,外资在人寿保险公司、非人寿和再保险公司中持有的股份将达到一半左右,几年后可转为独资。外资的进入可以使中国的保险公司学到新技术和新的行销方式,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但也会给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中国保险业带来巨大冲击,需要考虑承受能力问题。有学者提出,在开放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前,应先开放国内市场,即允许成立多种形式的中资保险公司,以锻炼队伍,迎接挑战,此建议不失为明智之举。

捕捉商机

加入WTO,会给中国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机会。加入WTO后,将有更多的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它们带来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更有新的观念和高素质的人才。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主要引进的是“硬件”,那么今后一段时间引进的重点将主要集中在“软件”上。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人才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强的优势,且经验丰富,加入WTO,为中国企业学习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提供了天赐良机。

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纷纷遇到困难,应当说,国有企业改革可走的道路很多,利用外资是其中之一。应当利用加入WTO的机会,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目前,国际大企业间掀起了一股收购兼并(M&A)热潮,资本的国际流动非常频繁,国内企业之间也在纷纷探讨重组问题,加入WTO后,跨国公司可能会把一部分目光转向中国,进入中国的收购兼并市场,这就为中国企业有选择地吸收利用外资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加入WTO后,由于享受互惠待遇,中国企业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目前中国国内需求疲软,生产厂家竞争激烈,许多产品(如家电)出现过剩,可以利用加入 WTO的机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这方面,江苏春兰和青岛海尔等企业已经先行了一步。

中国加入WTO,对外商来说也是一个机会。中国加入WTO,需要降低关税壁垒,这意味着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降低了;同时,由于取消对外商进入某些产业的限制,这意味着外商在中国投资的空间扩大了。从软环境上说,由于加入WTO,中国外贸政策的透明度也将进一步增加,外商在中国市场的活动可以在更规范的条件下进行。目前中国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建设非常关注,在能源、水利、交通等方面都颁布了一些优惠政策。对外商来说,这些项目尽管期限较长,但有稳定的投资回报,风险较小。随着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中西部地区的优势逐渐显现,值得关注。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资本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可以预计,借助中国加入WTO的时机,将会掀起又一轮外商投资中国热,中国经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看吓一跳,中国到底有多少企业被外资控制

饮食业和服装业都是加工业属于第二产业,这些产业都是和原材料的价格挂钩的,如果发生经济危机,那么这些行业是第一个会倒闭的。

第一产业是制造业,比如说农民,渔夫这些职业。而第三产业则指的是服务性行业,比如说旅游公司,游戏代理公司等等。

这些行业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同样也会受到连带影响,但不如第二产业所波及到的多。近10年,又出现了新兴产业第四产业---主要指的是从事高科技或者技术研发的一些行业。比如一楼提到的微软跟任天堂 还有像药品业、甚至包括了毒品精炼。

因为他们的成本普遍都很低,他们的产品主要卖的是技术专利或者高含量的技术精华。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的话,如果是从事垄断行业,无论发不发生经济危机,你的风险总是最小的。因为你把握了整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决定权在你的手里。

扩展资料:

现代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特点及趋势:

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的数量愈来愈大,且增长迅速。无论就世界能源的总消费量或人均消费量均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势头。如1850~1950年期间,能源消费量从1亿吨增加到25亿吨,1980年又比1950年增加2.8倍,1988年超过100亿吨(标准燃料)。

1850年~1950年人均消费从115公斤增加到1000公斤。进入80年代后超过2000公斤。预测2000年世界能源供应总量146.6~181.7亿吨(标准燃料)。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迅速增长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

(1)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能源需求量增加;

(2)人口增加也是影响世界能源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工业结构加快向重化工业转换,特别是能源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使能源消费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重工业也有较大发展,这更加大了能源消费量。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经济服务化方向发展,以及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的趋势等等。

百度百科-第二产业

原濮阳市制药厂是倒闭企业吗

网页链接

我的图书馆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馆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吓一跳,中国到底有多少企业被外资控制。 2016-05-22? 赵金成0 阅 24728? 转 82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中国人醒醒吧外资控制中国企业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经济安全威胁!! 据“研究发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玻璃行业、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20%的医药企业在外资手中。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而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外资公司的产品已占据1/3以上的市场份额。? 这还仅是一年前的情况,现在外资兼并又有了新的恶性发展。 凡外国资本对我国企的兼并,其结果无一不是在廉价占有我优质资产和庞大市场份额而大发横财后将我企业品牌和技术统统垄断扼杀,并将所有债务、失业、金融风险、穷困及堆积如山的严重社会矛盾全部留给我。这方面私募基金(PE)与专业跨国公司并无实质性区别,但私募基金、投资银行的兼并却多了一个二道贩子剥层皮。 在金融业方面,2004年新桥资本(也是PE)最终控股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现已被美国花旗银行持股36%,其余各大国有银行及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均已达25%(其中PE占相当大比例)。 造纸行业 我国造纸企业约3600家,产量5600万吨(2005),近10年来,生产和消费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长,产能占世界10%,消费占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多数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装备和原料均严重依赖国外,低档产能过剩,高档纸供不应求。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纸业巨头如芬欧汇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团等,纷纷以合资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如2005年,国际纸业和太阳纸业在兖州共建合资公司,投资1.6亿美元上30万吨液体包装纸生产线,华泰集团2006年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在山东东营合资建设年产20万吨的高级超压纸项目等。 CVC并购晨鸣案:晨鸣纸业集团为中国纸业龙头企业,原为寿光造纸厂,产能0.6万吨,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现总资产112亿元,拥有山东、武汉、江西、吉林、海拉尔等十几处生产基地,2005年纸产量210万吨,销售收入170亿元,连续11年保持全国第一,为中国企业500强和世界纸业50强。2006年5月,美国CVC(花旗集团与亚太企业投资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亿美元)与晨鸣签署了战略投资意向书,向CVC非公开发行10亿A股,募集50亿元,CVC将持有晨鸣42%股份,超过寿光国资局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国家开发银行牵头组成银团申请60亿元长期项目贷款。 日化行业 洗涤品: 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 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国内十大民用洗涤剂品牌几乎全军覆没。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垄断线。宝洁每招收一名员工,就意味着中国原洗涤剂企业有2~3名员工下岗。 在日化行业的合资中,外资通常利用中国企业原有的生产线和营销渠道,为外资品牌打工,同时冷落中方企业原有品牌。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外方口头承诺自己的“洁诺”牌和“中华”牌的投入比是4:6,但并未兑现,中华牙膏多年为联合利华贡献8亿到9亿的销售额。 中国著名商标美加净: 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跨国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资,实际上是将“美加净”逐出市场,为自己的品牌开路。上海家化的销售额从3亿元骤降至600万元。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失去了宝贵时机。 化妆品: 法国欧莱雅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2003年该公司收购小护士,2004年收购羽西。在彩妆领域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完成两次并购后名列第二。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跨国公司占据国内高端市场后,正在向中低端品牌发展,冲击本土企业。如联合利华从2005年加强二三级城市的布点分销。宝洁将飘柔、汰渍等产品大幅度降价、大力在全国推销玉兰油。欧莱雅收购小护士之后正寻找合作伙伴开拓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美国雅芳和日本资生堂等也蠢蠢欲动。 2007年2月,作为全国护肤品行业第一的北京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全部股权(北京三露厂国有股83.42%,职工持股会16.58%),3月与美国强生签订了转让全部股权的合同。2005年,大宝销售额为7.8亿元(占全国市场1%),在国内护肤品企业中排名第一,这样,强生就拥有了大宝遍布全国的二、三线营销网络。 化妆品企业淘汰率很高,两年前全国有5000多家,现只剩3300家,2005年外资化妆品企业有130多家,占有国内40%的销售额和80%以上的利润(外资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0%以上,内资企业仅2-3%)。目前活跃于市场的本土品牌还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余种,随着外资企业瞄准三、四线城市,国内品牌的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制药: 华药集团:国内最大抗生素生产基地,2004年销售收入78亿元,居全行业第二。2005年落到行业第四,亏损2千万元。公司陷入债务困境。2004年进行股权改革。将所持有的上市公司“华北制药”4.07亿股国有股折10亿元,另5820万国有股以2亿元卖给荷兰DSM(欧洲最大的原料药生产企业),一并抵偿所欠“华北制药”债务。 DSM 遂获得华北制药7.4%股权。2007年2月DSM再用3500万美元购得华北制药25%股权;另出资1.06 亿美元与华药集团的青霉素和维生素业务合作成立新公司,占49%股权。DSM成为华北制药第二大股东。 哈药集团:2005年,香港中信资本、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联合投资获得控股权(?)。 盖天力: 2006.10,拜耳医药保健(BHC)与我东盛科技之启东盖天力制药公司签署协议,以10.72亿元收购后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浆、“信力”止咳糖浆等业务和相关资产,收购金额10.72亿元(1.08亿欧元),东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药OTC业务。此为医药领域最大外资并购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和住友商事(中国)有限公司分别购买河南天方药业集团16%和4%股权。天方药业由此从国有股份企业变为中外合资企业。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药企业都是外资控制的合资企业?) 小五金电器 法国SEB并购国内压力锅老大苏泊尔: 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2005年全国炊具行业销售额50亿元, 2006年上半年苏泊尔主营业务收入达5.7亿。苏泊尔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等称号,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 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的头号品牌)以2.4亿欧元,购得苏泊尔52.74-61%的股权(苏泊尔及相关公司以18元/股卖给SEB共2.5亿股14.38%股权;以同等价格向SEB增发4000万A股、要约收购苏泊尔4860-6645万股),控股苏泊尔。 中国五金制品协会烹饪炊具分会的8家副理事单位中的6家,如爱仕达、沈阳双喜等,2006年8月发布声明,反对苏泊尔并购案。他们指出:苏泊尔在炊具行业销售额已过20%,根据《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规定》:并购方在中国市场营业额超过15亿的和市场占有率达20%的,并购导致一方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或者一年内连续并购10家企业的,都必须向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报告。苏泊尔的并购触及四条“红线”中的三条;一旦这种垄断式的并购成为事实,行业良性竞争格局将变为以价格战、广告战等先导的恶性竞争,国内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将造成大量员工失业。仅在广东彩塘镇一地,炊具五金小企业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务部对此案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后,于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与上海电熨斗总厂合资的教训: 上海电熨斗总厂的“红心牌”电熨斗曾占有47.4%的国内市场份额,1993年品牌评估价值达1.3亿元。 1996年4月,SEB与该厂共出资1650万元(SEB出资60%)组建上海赛博电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会5人,法方占3个名额。法方利用控股权,把红心变成加工车间,高进低出,转移利润;利用中方多年积累的销售队伍和人脉资源,使SEB的特福、好运达品牌低成本打入内地数百个商场,并实行专柜分割,贬低红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于推广力度存在明显歧视,使“红心”的市场占有率锐减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进或开发新产品或被法方拒绝,处处掣肘,董事会议冲突不断,合资公司三年累计亏损3千万,财务报表年年获通过。最后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并将合资公司改为独资公司,留给中方一屁股烂账。 中方总经理(前上海电熨斗总厂副厂长)告诫那些正与外资谈合作的国内企业:不可轻易让外资控股。 双喜炊具销售总经理马德桃:并购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并购品牌的渠道等优势资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后就雪藏国内品牌,利用国际品牌的溢价能力,通过品牌错位,实现从高端市场到低端市场的上下通吃。通过垄断并购、品牌绞杀,外资用钱把国内企业固化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电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电池厂,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生产过糊式电池。1990年代中期,电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发展。21世纪初,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6亿元,利润2亿元以上,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点,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1988年,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40%股权)与福建兴业银行(投90万元,15%)、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资组建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据《商业银行法》,兴业银行退出,将其所持15%股份卖给南孚全体职工出资组建的大丰电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产权改革”、“靓女先嫁”,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挂钩。该公司下属鼎晖公司联合荷兰国家投行投100多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万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1000万美元,与中方各股东在香港组建“中国电池”,四家外资股东共占49%股份,中方股东将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占中国电池51%股份。“中国电池”遂对南孚绝对控股。 1999年,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的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0%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该子公司将此20%股份以7800万转让给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万美元转让给摩根士丹利。

不是。截止于2023年4月10日,濮阳市制药厂并未宣布倒闭的官方消息。濮阳市制药厂是一家旧的国营企业,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制药行业的重要企业之一。2001年,濮阳市制药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并更名为“豫光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后,豫光制药经过多年的发展,成为了国内知名的制药企业之一,主营业务包括中成药、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品、医药包装材料、医药配送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