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溴4溴甲基噻唑的作用-2溴4溴甲基噻唑的作用机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5-甲基-噻唑-2-羧酸乙酯
英文名称
Ethyl
5-methylthiazole-2-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Ethyl
5-methyl-1,3-thiazole-2-carboxylate;
CAS号
58334-08-0
合成路线:
1.通过硫代草氨酸乙酯和丙醛合成5-甲基-噻唑-2-羧酸乙酯
2.通过2-溴丙醛和硫代草氨酸乙酯合成5-甲基-噻唑-2-羧酸乙酯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杀菌剂(化学制剂)详细资料大全
对羟基苯甲酸是用途广泛的有机合成原料,特别是其酯类,包括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甲)、乙酯(尼泊金乙)、丙酯、丁酯、异丙酯、异丁酯,可做食品添加剂,用于酱油、醋、清凉饮料(汽水除外)、果品调味剂、水果及蔬菜、腌制品等,还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的防腐、防霉剂和杀菌剂等方面。对羟基苯甲酸也用作染料、农药的中间体。在农药中用于合成有机磷杀虫剂GYAP、CYP;在染料工业中用于合成热敏染料的显色剂;还可用于彩色胶片及合成油溶性成色剂“538”及尼龙12中用作增塑剂的生产原料。另外,还用于液晶聚合物和塑料。
作防腐剂、杀菌剂。药理实验表明,对小鼠的眼镜蛇中毒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品可抑制霉菌的生长,与乙醇、丙醇、丁醇等醇类反应生成的各种酯类,是优良的防腐剂。本品还可用于染色、有机合成工业等领域作防腐剂、杀虫剂。
一、 在防腐剂方面的应用
1、尼泊金酯类
目前,对羟基苯甲酸制备的酯类是其消耗最大的用途,又称尼泊金酯。尼泊金酯类种类较多,从尼泊金甲酯到庚酯,在理论上还可有更长碳链的酯类。上世纪20年代,首次报道了尼泊金酯类的抗菌活性,1923年尼泊金酯类就被建议为食品和药品的防腐剂,1923年尼泊金酯正式被批准应用于食品中。后来又应用于化妆品、医药等领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防腐剂之一。
我国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及其钠盐可以应用于多种食品中,用量在用量在0.012-0.5g/kg之间(以对羟基苯甲酸计)。我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用量标准》规定: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丙酯、丁酯、异丙酯、异丁酯,用量在0.012-0.4g/kg之间(以对羟基苯甲酸计)。
美国、欧洲各国主要使用尼泊金甲酯、乙酯和丙酯,庚酯在美国也能应用于饮料酒中;日本使用的主要是丁酯。
大多数国家在使用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作为食品防腐剂时,一般都是将不同的酯类混合使用 ,取其协同作用,以提高防腐效果。由于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形成对羟基苯甲酸酯钠,水溶性增高,但储藏稳定性降低。
尼泊金酯类是各国都认可的、传统的、无刺激、不致敏和安全的化妆品防腐剂,其用量在化妆品防腐剂中一直占据前列。在我国2007年版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可以使用的尼泊金酯类防腐剂的上限为单一酯:0.4%(以酸计),混合酯:0.8%(以酸计)。规范中,没有列举具体尼泊金酯类。根据其检测方法中描述至少有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异丙酯、丁酯、异丁酯等。
在药品中作为防腐辅料使用的尼泊金酯类主要有尼泊金乙酯(英国、中国、欧洲、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美国、国际药典),尼泊金丙酯(奥地利、比利时、英国、捷克、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葡萄牙、瑞士、美国、欧洲、国际药典),尼泊金丙酯钠(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药典),尼泊金丁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美国、欧洲药典),尼泊金丁酯钠(英国药典),尼泊金苄酯(英国、国际药典)。
尼泊金酯与目前的几种化学防腐剂相比,有;用量较少、成本较低、安全性好、抑菌范围广、在较宽PH值(4-8)内有效等优点,还可以多种酯混合或和相应尼泊金酯钠盐复配,不仅可以提高溶解度,还由于它们之间存在协同作用,所以具有更好的防腐能力。
尼泊金酯类的合成和一般的酯相似,由对羟基苯甲酸和相应的醇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最传统、普遍的方法就是对羟基苯甲酸和相应的醇在硫酸的催化下,利用甲苯作为带水剂,酯化得到相应的尼泊金酯,收率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利用硫酸做催化剂的缺点也很明显:反应时间长,醇、硫酸用量大;硫酸的强氧化性易使产品颜色变深,还会引起醚化、氧化、磺化等副反应;硫酸的强酸性还严重腐蚀仪器设备;催化剂硫酸不能回收使用,排出的废酸、废水污染环境。近些年来,针对硫酸催化剂的缺点,开发了多种催化剂,使尼泊金酯的收率和品质都大有提高[2]。
2、其他防腐杀菌物质
除了尼泊金酯类业已成熟,并实际应用的防腐剂,科研工作者还应用对羟基苯甲酸合成了其他类似的可以防腐杀菌的物质。赵希荣和夏文水[3]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成得到了对羟基苯甲酸壳聚糖酯,该酯溶解性略优于对羟基苯甲酸庚酯,而醇溶性显著提高;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萄球菌抗菌试验表明,该酯抗菌活性大于对羟基苯甲酸庚酯,更优于壳聚糖。
二、 在香精工业中的应用
对羟基苯甲酸和硫酸二甲酯反应可制得对甲氧基苯甲酸,又名对茴香酸、大茴香酸,主要用于制作香料,也有一定的防腐杀菌的性能。对甲氧基苯甲酸和乙醇在酸的催化下酯化得到的茴香酸乙酯,呈淡的水果和茴香香气,是天然等同香料和人造香料,用于配制茴芹、小茴香、甘草等型香精。
对羟基苯甲酸也可制得对乙氧基苯甲酸,具有和对甲氧基苯甲酸相似的性能。
三、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对羟基苯甲酸除了合成尼泊金酯作为防腐剂用于医药制剂中外,还可以作为多种医药产品的基础原料。
1、非布索坦[4]
非布索坦是新一代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尿酸过高症(痛风),帝人公司于04年年初在首先日本上市。
非布索坦的合成:以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过溴化、醚化得到关键中间体3-溴-4-(2-甲基丙氧基)苯甲酸甲酯,再与氰化亚铜反应引入氰基,然后合成噻唑环,最后经水解得到非布索坦,或先合成噻唑环,然后引入氰基,水解后得到非布索坦。
2、菲诺贝特[5]
菲诺贝特为第二代苯氧芳酸类药物,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适度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良好的调脂作 用,因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1998年由雅培公司在美国上市。
菲诺贝特的合成:对羟基苯甲酸用氯化亚砜酰氯化,再与氯苯进行弗克反应,制得4-羟基-4’-氯二苯甲酮,然后再和2-溴-2-甲基异丙酯在碱存在下反应得菲诺贝特。
3、甲磺酸加贝酯[6]
甲磺酸加贝酯是一种非肽类蛋白酶的抑制剂,可抑制胰蛋白酶,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溶酶,凝血酶等蛋白酶的活性,从而制止这些酶所造成的病理,用于急性轻型(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急性出血坏型胰腺炎的辅助治疗。1978年由小野制药公司在日本上市。
甲磺酸加贝酯的合成:6-氨基己酸与S-甲基异硫脲硫酸盐反应,盐酸化得6-胍基己酸盐酸盐 ,与由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经氯化亚砜缩合得到的4,4’-(亚硫酰二氧基)二苯甲酸二乙酯反应,得加贝酯盐酸盐,再和甲磺酸反应得甲磺酸加贝酯。
4、硝碘酚腈
硝碘酚腈是一种兽药,是一种新型杀肝片吸虫药,能阻断虫体的氧化碳酸化作用,降低ATP浓度,减少细胞分裂所需能量而导致虫体亡。
硝碘酚腈的合成: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和尿素、氨基磺酸和对甲酚均匀混合后,升温反应,过滤、洗涤、滤液减压蒸馏,得对羟基苯甲腈[7]。对羟基苯甲腈在冰醋酸中与浓硝酸反应合成出3-硝基-4-羟基苯甲腈,再与碘及过氧化氢在酸性乙醇溶液中反应合成出硝碘酚腈[8]。
5、硝呋齐特[9]
硝呋齐特是一种广谱抗菌药,防治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包括里氏杆菌)、产气杆菌、变形 杆菌、坏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引起的肠道或泌尿系统疾病,可用于疗水产动物的细菌、弧菌及真菌引起的肠道及全身性疾病,防治鸡的球虫病,白细胞原虫引起的白冠病以及盲肠肝炎等病症。
硝呋齐特的合成:对羟基苯甲酸酯化生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肼反应生成对羟基苯甲酰肼,然后在5-硝基糠醛反应得硝呋齐特。
6、茴拉西坦[10]
茴拉西坦为脑功能改善药,本品对于脑溢血、脑梗、短暂性脑缺血、脑炎以及脑震荡、脑挫伤后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乏力、睡眠困难等脑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作用。可用对甲氧基苯甲酸制得对甲氧基苯甲酸酰氯,再和吡咯烷酮缩合而成。
7、胺碘酮[11]
胺碘酮又名乙胺碘呋酮,是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可由对甲氧基苯甲酸酰氯和2-丁基苯并呋喃缩合,再脱甲基、碘化、和二乙胺基氯乙烷缩合而得。
8、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酰胺[12]
聂耀,杨巧荷等人合成天麻素的类似物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酰胺类化合物,希望能在方面能够获得一些新的信息
四、在农药合成中的合成应用
1、除草剂
1.1、溴苯腈(3,5-二溴代-4-羟基苯甲腈)及其辛酸酯、钠盐、钾盐[13]
溴苯腈及其辛酸酯、钠盐、钾盐是具有一定内吸活性的触杀型除草剂,主要用于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谷物,亚麻和非耕作区除草,该药无残留活性。
溴苯腈的制备:对羟基苯甲酸、尿素、氨基磺酸和对甲酚均匀混合后,反应得对羟基苯甲腈。将对羟基苯甲腈、乙醇、水、浓盐酸混合溶解后,升温,和溴反应得溴苯腈。
将辛酰氯和溴苯腈反应制得溴苯腈辛酸酯[14]。溴苯腈和相应的碱制得钠盐、钾盐的水剂。
1.2、碘苯腈(3,5-二碘代-4-羟基苯甲腈)[13]
碘苯腈为触杀型除草剂,主要用于麦类、玉米、高粱等除阔叶杂草。
碘苯腈的制备:先用对羟基苯甲酸制得对羟基苯甲腈,然后对羟基苯甲腈在氯气催化下和碘反应制得。
将辛酰氯和碘苯腈反应制得碘苯腈辛酸酯[15],也有类似的作用。
2、杀虫剂
2.1、杀螟腈[16]
杀螟腈是一种广谱杀虫剂,特别对水稻螟虫、稻苞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虫、叶蝉、粘虫等防治效果显著。
杀螟腈的制备:先用对羟基苯甲酸制得对羟基苯甲腈,再和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得到杀螟腈。
2.2、苯腈磷[17]
苯腈磷是一种杀虫剂,对稻螟虫、棉铃虫及鳞翅目幼虫等害虫有效。
苯腈磷的制备:先用对羟基苯甲酸制得对羟基苯甲腈,再和O-乙基苯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得到。
五、在染料中的应用
1、紫外线吸收剂
紫外线吸收剂能强烈吸收紫外光,同时也广泛应用的助剂,于日用化工、医药、农药、塑料、涂料等领域,特别实在当前臭氧层破坏严重,太阳紫外线辐射也愈加严重,紫外线吸收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受重视。二苯甲酮类衍生物是常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如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4,4’-二羟基二苯甲酮等。
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的合成[18]:以焦性没食子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 2,3,4,4’-四羟基二苯甲酮。
4,4’-二羟基二苯甲酮的合成[19]:以对羟基苯甲酸和苯酚为原料,在氯化锌、三氯氧磷催化下,通过傅克反应合成了4,4'-二羟基二苯甲酮。
2、热敏染料显色剂[20]
1954年美国的NCR(National Cash Register Co Ltd.,现名Apleton Papers Ine)公司首先推出了商品化的压敏、热敏记录,其优异性能,立即引起了广关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而热敏成色剂的的研法生产,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般,热敏染料单独存在并不显色,它与显色剂作用下才能形成可逆变色的的热变色混合物,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就是常用的热敏染料显色剂。
2-(溴甲基)-5-氯噻吩的合成路线有哪些?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在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杀菌剂 外文名 :Industrial Bactericide 拼音 :sha jun ji 定义 :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 分类 :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藻剂 开端事件 :用有机汞化合物防治小麦黑穗病 成分 :无机化合物 作用方式 :保护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 产生背景,主要种类,农业杀菌剂,工业杀菌剂,按套用领域分类,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砷杀菌剂,取代苯类杀菌剂,唑类杀菌剂,抗生素类杀菌剂,复配杀菌剂,其他杀菌剂,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类,保护剂,治疗剂,按传导特性分类,内吸性杀菌剂,非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发展历史,操作方法,重要功能,工业套用领域,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套用,在水性涂料工业中的套用,注意事项,测定方法,孢子萌发测定法,抑菌圈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发展前景, 产生背景 据调查,全世界对植物有害的病原微生物(真菌、强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病毒、藻类等)有8万种以上。植物病害对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全世界的农作物由此平均每年减少产量约500Mt。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因某种植物病害流行而造成严重饥荒,甚至大量人口饿的灾祸。使用杀菌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主要种类 杀菌剂又称杀生剂、杀菌灭藻剂、杀微生物剂等,通常是指能有效地控制或杀水系统中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和藻类的化学制剂。主要分为农业杀菌剂和工业杀菌剂两种。 农业杀菌剂 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一般指杀真菌剂。但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随着杀菌剂的发展,又区分出杀细菌剂、杀病毒剂、杀藻剂等亚类。 工业杀菌剂 按照杀菌机理可分为氧化性杀菌剂和非氧化性杀菌剂两大类。氧化性杀菌剂通常为强氧化剂,主要通过与细菌体内代谢酶发生氧化作用而达到杀菌目的。常用氧化性杀菌剂有氯气、二氧化氯、溴、臭氧、过氧化氢等。非氧化性杀菌剂是以致毒剂的方式作用于微生物的特殊部位,从而破坏微生物的细胞或者生命体而达到杀菌效果,常见非氧化性杀菌剂有氯酚类、异噻唑啉酮、季铵盐类等。 杀菌剂 杀菌剂按来源分,除农用抗生素属于生物源杀菌剂外,主要的品种都是化学合成杀菌剂,杀菌剂是一类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凡是对病原物有杀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但又不妨碍植物正常生长的药剂,统称为杀菌剂。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 按套用领域分类 按套用领域分为工业杀菌剂及农业杀菌剂两种。 按杀菌剂的原料来源分 无机杀菌剂 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升汞、石灰波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等。 杀菌剂 有机硫杀菌剂 如代森铵、敌锈钠、福美锌、代森锌、代森锰锌、福美双等。 有机磷、砷杀菌剂 如稻瘟净、克瘟散、乙磷铝、甲基立枯磷、退菌特、稻脚青等。 取代苯类杀菌剂 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敌克松、五氯硝基苯等。 唑类杀菌剂 如粉锈宁、多菌灵、恶霉灵、苯菌灵、噻菌灵等。 抗生素类杀菌剂 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抗霉菌素120等。 复配杀菌剂 如灭病威、双效灵、炭疽福美、防毒矾M8、甲霜铜、DT杀菌剂、甲霜灵·锰锌、拌种灵·锰锌、甲基硫菌灵·锰锌、广灭菌乳粉、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 其他杀菌剂 如甲霜灵、菌核利、腐霉利、扑海因、灭菌丹、克菌丹、特富灵、敌菌灵、瑞枯霉、福马林、高脂膜、菌毒清、霜霉威、喹菌酮、烯酰吗啉·锰锌等。 按杀菌剂的使用方式分类 保护剂 保护剂在病原微生物没有接触植物或没浸入植物体之前,用药剂处理植物或周围环境,达到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萌发的病原孢子,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这种作用称为保护作用。具有此种作用的药剂为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硫酸铜、绿乳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等。 治疗剂 治疗剂病原微生物已经浸入植物体内,但植物表现病症处于潜伏期。药物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经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或抑制病原,使病株不再受害,并恢复健康。具有这种治疗作用的药剂称为治疗剂或化学治疗剂。如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指植物感病后施药能直接杀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具有这种铲除作用的药剂为铲除剂。如福美砷、五氯酚钠、石硫合剂等。 按传导特性分类 内吸性杀菌剂 内吸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叶、茎、根、种子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经植物体液输导、扩散、存留或产生代谢物,可防治一些深入到植物体内或种子胚乳内病害,以保护作物不受病原物的浸染或对已感病的植物进行治疗,因此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如多菌灵、力克菌、绿亨2号、多霉清、霜疫清、噻菌铜、甲霜灵、乙磷铝、甲基托布津、敌克松、粉锈宁、甲霜铜、防毒矾、拌种双等。 非内吸性杀菌剂 非内吸性杀菌剂指药剂不能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大多数品种都是非内吸性的杀菌剂,此类药剂不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比较经济,但大多数只具有保护作用,不能防治深入植物体内的病害。如硫酸锌、硫酸铜、多果定、百菌清、绿乳铜、表面活性剂、增效剂、硫合剂、草木灰、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福美双、百菌清等。此外,杀菌剂还可根据使用方法分类,如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喷洒剂等。 保护性杀菌剂 主要有以下几类:硫及无机硫化合物,如硫磺悬浮剂,固体石硫合剂等;铜制剂,主要有波尔多液,铜氨合剂等;有机硫化合物,如福美双、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等;酞酰亚铵类,如克菌丹、敌菌丹和灭菌丹等;抗生素类,如井冈霉素、灭瘟素、多氧霉素等;其它类,如叶枯灵、叶枯净、百菌清、禾穗宁等。 发展历史 早期的杀菌剂都是无机化合物,其中如硫磺粉和铜制剂(见波尔多液)至今仍在使用。1914年德国的I.里姆首先利用有机汞化合物防治小麦黑穗病,标志著有机杀菌剂发展的开端。 1934年美国的W.H.蒂斯代尔等发现了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杀菌性质,此后有机杀菌剂开始迅速发展。在40~50年代开发的有三个主要系列的有机硫杀菌剂:福美类、代森类(如代森锌)和三氯甲硫基二甲羧酰亚胺类,此外有机氯、有机汞、有机砷杀菌剂也有发展。这些杀菌剂大多是保护剂,套用上有局限性。 60年代以来,更多化学类型的杀菌剂不断出现,其中最重要的进展是内吸性杀菌剂的问世。 1965年日本开发了有机磷杀菌剂稻瘟净,1966年美国开发了萎锈灵,1967年美国开发了苯菌灵,1969年日本开发硫菌灵,1974年联邦德国开发了唑菌酮,1975年美国开发了三环唑,1977年瑞士开发了甲霜灵,1978年法国开发了三乙磷酸铝。以上述为代表的内吸剂已成为70年代以来杀菌剂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农用抗生素也有较快的发展。有机汞、有机砷和某些有机氯杀菌剂因毒性或环境污染问题而渐被淘汰。新一代的内吸剂由于防治效果提高而使杀菌剂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到80年代,杀菌剂的品种已超过200种。据调查,1985年全世界杀菌剂销售额达到25.4亿美元,占农药总销售额的18.4%。 1984年杀菌剂中内吸剂的销售额已占44.2%,非内吸剂占55.8%。近半个世纪以来,杀菌剂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方面,而对于防治细菌和病毒引起病害的药剂还研究开发得很不够。中国自50年代起主要发展保护性杀菌剂,70年代以来,开始发展内吸性杀菌剂和农用抗生素,并停止使用有机汞剂。由于杀菌剂的套用技术比较复杂,所以发展速度不如杀虫剂快,但是杀菌剂对农业的增产保护作用已经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杀菌剂的发展必将加快。使用方法 操作方法 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有多种,每种使用方法都是根据病害发生的规律设计的。常见的使用方法主要有:对田间地上作物喷药,土壤消毒和种菌消毒三种。 针对田间作物喷药,影响杀菌剂田间防病效果的因素也不外乎药剂、环境、作物三个方面,但杀菌剂在施用技术上比杀虫剂和除草剂的施用技术要求更高,尤其要充分了解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因为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不象虫害和草害那样一目了然。 对田间农作物喷药要注意两点:首先是药剂的种类和浓度。药剂种类的选择决定于病害类型,所以先要作出正确的病害类型诊断,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稻瘟病可选稻瘟净、稻瘟灵、三环唑等,小麦白粉病、锈病要选三唑醇、三唑酮等,花生叶斑病要选甲基托布津等。但还应注意的是同样的病若发生在不同的作物上,有时也不能用同一种药剂,如波尔多液可防治霜霉病,但易对白菜产生药害,故不宜防治白菜霜霉病。药剂的种类选择后,还要根据作物种类及生长期、杀菌剂的种类和剂型、环境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施用浓度。 提高杀菌剂效果的方法: 合理配置浓度 无论是水剂还是可湿性粉剂药物,在喷雾前都需要对水稀释。不同的杀菌剂使用浓度都有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合理的配置浓度更有利于杀菌剂发挥效用。如果随意配比,浓度过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要求。 适宜喷施时间 喷施杀菌剂的时间与防治效果有直接关系,喷施过早会造成药剂浪费,且降低防治效果;过迟病原物已经对作物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的规律、预测预报以及具体情况,及时用药。一般来说,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可选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提高用药质量 杀菌剂的用药质量包括用药数量、用药次数和喷药质量。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会增加成本和造成药害,过少又达不到防治效果,因此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增减。用药次数可视药剂残效期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施药后遇雨,则需补喷。提高用药质量的方法有喷药时雾点均匀细密,喷遍植株茎干和叶片。 严防药害 杀菌剂造成药害的原因有很多,药剂本身、作物敏感度不同、作物的成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水溶性较强的药物、作物在幼苗期和孕穗开花阶段,高温干旱、雾重高湿等情况下产生药害的机率较大,因此,需要谨慎处理。 重要功能 杀菌剂的作用方式有两种:一是保护性杀菌剂,二是内吸性杀菌剂。保护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外或体表直接与病原菌接触,杀或抑制病原菌,使之无法进入植物,从而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危害。此类杀菌剂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其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药剂喷洒后与病原菌接触直接杀病原菌,即“接触性杀菌作用”;另一种是把药剂喷洒在植物体表面上,当病原菌落在植物体上接触到药剂而被毒杀,称为“残效性杀菌作用”。 新洁尔灭 不同的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也不同。在病菌侵染前施于植物表面起预防保护作用的,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即保护剂;在施药部位能消灭已侵染病菌的,称为铲除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至病菌侵染的部位而消灭病菌的,称为内吸性杀菌剂,许多铲除剂也是内吸剂,两者大多有化学治疗作用。因此,实用上常简单地将杀菌剂分成保护性和内吸性两种作用方式。它们的作用机理,也可大致分为两类: 1、干扰病菌的呼吸过程,抑制能量的产生。 2、干扰菌体生命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甾醇等的生物合成。保护性杀菌剂大多为杀菌谱广而杀菌力较低的产品。内吸性杀菌剂一般杀菌力较强,杀菌谱则较窄,其中有些品种对某种病原菌有专一的选择毒性。由于内吸剂在菌体内的作用点比较单一,病菌容易由遗传基因的突变而产生抗药性。为了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通常可选择适当的保护剂和内吸剂混合施用或轮换使用,这样可取长补短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在使用时应根据病害发生的特点,采取种子处理、叶面喷布和土壤处理等各种施药方法。 工业套用领域 在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套用 1、季铵盐类杀菌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聚季铵盐等 2、含氯杀菌剂:氯气、二氧化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三氯异氰尿酸钠等。 3、过氧化物杀菌剂:双氧水、过氧乙酸等 4、唑啉类:异噻唑啉酮、苯并异噻唑啉酮等 5、醛类:戊二醛等 在水性涂料工业中的套用 唑啉类:异噻唑啉酮、苯并异噻唑啉酮等 注意事项 一般农药使用说明书都有推荐使用浓度,可以按说明使用,但最好还是根据当地植保技术部门在药效试验基础上提出的使用浓度进行施用。干旱或炎热的夏天应当降低使用浓度,避免产生药害。其次,使用杀菌剂时还要注意使用时期和使用次数,掌握好喷药时期的关键是掌握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做好病害发生的预测预报工作,或根据当地植保部门对作物病害的预测预报做好喷施杀菌剂的准备。一般情况下杀菌剂的喷洒都是在病害发生的初期进行,如稻瘟病等,尤其在高温天气,稻瘟病发展快,应立即喷药。而花生叶斑病害发展比较慢,刚发病时不要轻易喷药,更不能在发病前喷药,而是在发病后形成一定的发展趋势时开始喷药。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迅速发展时要立即着手喷药,有时为了控制病情不得不在下毛毛雨时候也喷药。喷药时期决定于病害发展规律外,还要考虑到作物的生育期,很多病害的发生都是与作物的某一生育阶段相联系。此外,还要注意作物各生育期对杀菌剂的耐受力,防止产生药害。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往往要一段时间,喷洒杀菌剂也很难一次解决问题,往往需要喷洒多次。喷洒次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病菌再侵染情况,杀菌剂的残效期以及气候条件、光照、温度和降雨等。种苗消毒。浸种要用乳浊液和溶液,不能用悬浮液,即可湿性粉剂不能用来浸种。浸种的关键是药液浓度和浸种时间,操作不当会造成灭菌效果差或造成药害。其它因素如温度、种子类型、病菌所在部位等也影响浸种效果。一般情况下,在种子类型、气温、药剂种类确定后,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是可以协调的,浓度高可适当延长浸种时间。病菌所在部位较深或种皮坚硬可适当延长浸种时间,气温高可适当缩短浸种时间。拌种时要求种子和药粉都必须是干燥的,否则会造成拌种不均匀,产生药害,影响种子的发芽率。药粉用量一般占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时药剂和种子都要分成3~4批加入,然后适当旋转拌种容器使之拌和均匀。内吸性杀菌剂出现以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拌种方法--湿拌法。即把药粉用少量的水弄湿,然后拌种,或把干的药粉拌在湿的种子上,使药粉粘在种子表面,待播种之后,药剂慢慢溶解并吸收到植物体内向上传导。棉花枯萎病、黄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除了可以用浸种或拌种法防治外,还可以采用土壤消毒法防治。土壤消毒首先要根据病害种类选择适当的杀菌剂,再根据药剂理化性质与土壤结构和性质选择适当的土壤处理方法。浇灌法适合于水溶性杀菌剂,将药剂调整到适当浓度以后,于每平方米地面上浇灌5~10千克左右的药液,土壤较干燥时可以采用较低浓度的药液,适当增加浇灌体积;土壤潮湿时可以采用高浓度小体积浇灌法。蒸气压较高的杀菌剂可以采用犁底或犁沟施药,即将药粉或药液均匀撒入第一犁的沟底,用第二犁翻上的土将药剂盖住,此法不适合过于粘重的土壤,还可以将药粉或药液施在土壤表面后,随即翻土将药剂埋入土壤中。 测定方法 药剂的杀虫或杀菌毒力,常用“致中量”表示,即杀生物种群半(50%)所需用的剂量(median lethal dose,毫克/千克)常简写为LD50。如果浓度表示剂量,则为“致中浓度”,简写为LC50。杀菌剂则以ED50或EC50来表示,即抑制50%孢子萌发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孢子萌发测定法 将不同的药液喷布于玻片表面或平板上,定量滴加孢子悬浮液,药液接触后,经一定培养时间,镜检孢子萌发的百分率。 抑菌圈法 将病原菌孢子或菌丝的悬浮液与琼脂培养基混匀,冷凝后,在培养基平面放上消毒的并蘸有不同浓度药液的圆形滤纸片(直径6毫米左右),经定温培养一定时间后,由于药液的扩散作用,使病菌生长受到抑制,即形成“抑制圈”。测量抑制圈的大小,以比较杀菌剂的毒力。 生长速率测定法 在琼脂培养基中加入药液,冷凝后接菌的方法,经24-48小时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计算生长速率,并与不含药剂的对照组生长速度相比较。 发展前景 现今农药活性成分上市速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减缓,其中除草剂下降速度最明显,杀虫剂也有一定幅度下降,而杀菌剂新产品市场导入表现却十分强劲,特别是最近几年。 2009年全球公开的新农药品种共17个,杀菌剂占9个,超过50%,其中3个为酰胺类化合物、3个为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化合物、1个三唑并嘧啶类化合物、1个喹啉类化合物、另外还有1个抗病毒剂毒氟磷。“十一五”期间国内共有34个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农药品种取得农药登记许可证,其中杀菌剂有17个,占据半壁江山,主要品种有氟吗啉、烯肟菌酯、啶菌恶唑、烯肟菌胺、金核霉素等。 全球杀菌剂生产与套用前景良好的原因 1、是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强化; 2、是极端气候频发拉动了杀菌剂市场的需求; 3、是非农药领域杀菌剂需求持续高速增加且利润空间较大; 4、是部分高效杀菌剂品种专利将在“十二五”期间到期; 5、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加大鼓励科技创新,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杀菌剂品种将不断被开发并投入市场; 6、是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将对杀虫剂和除草剂产生负面影响很大,而对杀菌剂几乎没有影响。中间体的药物用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2-(溴甲基)-5-氯噻吩
英文名称
2-(bromomethyl)-5-chlorothiophene
英文别名
2-chloro-5-bromomethylthiophene;(5-chlorothiophen-2-yl)methyl
bromide;2-bromomethyl-5-chloro-thiophene;Thiophene,2-(bromomethyl)-5-chloro;
CAS号
59311-22-7
合成路线:
1.通过5-氯-2-噻吩甲醇合成2-(溴甲基)-5-氯噻吩
2.通过(4-甲基-1,3-噻唑-2-基)甲醇和乙酰溴合成2-(溴甲基)-5-氯噻吩,收率约51%;
更多路线和参考文献可参考 药品生产需要大量的特殊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原来大多由医药行业自行生产,但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与生产技术的进步,医药行业将一些医药中间体转交化工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属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医药中间体已成为国际化工界的一大产业。
在细胞生物学中中间体是指在细胞分裂晚期在赤道面附近围绕着逐渐解体的纺锤体的中部,四周细胞质浓度增加,填满了整个赤道面部位,此増浓区域称为中间体。 2-氯-3-溴吡啶
2-氯-5-溴吡啶
3-溴-5-腈基吡啶
3-溴-5-氯吡啶
2-氨基-5-甲基吡啶
苯硼酸系列:
3,4-二氯苯硼酸
3,5-二氯苯硼酸
3,4,5-三氯苯硼酸
2,4,6-三氯苯硼酸
2,6-二甲基苯硼酸
3,5-二甲基苯硼酸
2-氯苯基硼酸
3-羟甲基苯硼酸
碘吡啶系列:
2-氯-3-碘吡啶
2-氟-3-碘吡啶
2-氨基-3-碘吡啶
5-碘尿嘧啶
2,4-二氯-5-碘嘧啶
5-溴吡啶-2-羧酸
2-甲酰基-5-羟基吡啶
2-乙酰基-5-羟基吡啶
2-氟-4-碘吡啶
2-碘-5-羟基吡啶
2-碘-3-羟基吡啶
2-氨基-3-碘吡啶
2-氯-3-氨基吡啶
2-氯-4-氨基吡啶
4-溴吡啶盐酸盐 1)现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专利期内的品种外)我国都能生产,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产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头孢类抗生素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争取一部分出口。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套的中间体我国全部能够自己生产,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进口外,所有的侧链中间体均可生产,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配套的中间体苯乙酸为例,我国现有苯乙酸生产厂家近30家,总年产能力约2万吨。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最大的年产2000吨,其他大多年产数百吨。2003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约1.4万吨,消费结构为:青霉素G占85%,其他医药占4%,香料占7%,农药及其他领域占4%。
随着国内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的发展,苯乙酸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将消耗苯乙酸约1.4万吨,农药行业将消费500吨,香料行业约消费2000吨。再加上其他领域的消费量,预计2005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将达1.8万吨。
2)缺口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国,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品种的产量均超万吨,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品种的产量超过1000吨。目前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为解热镇痛药配套生产的中间体产量大,生产企业多。随着解热镇痛药的增长,其中间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3年国内扑热息痛消费量快速增加,出口也呈迅猛增长势头,出口量为28163吨,全年出口量同比增幅达1倍左右。到2004年上半年其出口增速虽然放慢,但依然有所增长,2004年1~5月扑热息痛的出口量为12501吨,略高于去年同期。对氨基酚是合成扑热息痛的重要中间体,增长迅速。我国对氨基酚年产量约为3.2万吨,预计到2005年,国内扑热息痛产量将达到5万吨以上,医药工业将消耗对氨基酚4.5万吨,再加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005年对氨基酚总需求量约为5万吨,市场缺口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苯乙酸需求继续增大。 截至2012年,我国已开发并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生产量最大,约占国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总产量的98%。
喹诺酮类一般由含氟苯环合成含氟喹啉类化合物后与哌嗪(或甲基哌嗪)缩合而得。由于我国萤石储量丰富,因而是世界含氟药物和中间体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间体供应出口。从整体上看,我国氟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早,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三氟甲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晚,发展速度快;而对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含氟吡啶类,我国只有个别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拥有含氟吡啶类中间体的合成技术,因此,含氟吡啶类中间体将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含氟中间体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Entecavir恩替卡韦中间体: 第1步:
3-Cyclopenten-1-ol,2-[(phenylmethoxy)methyl]-,(1R-trans) 第2步:
(1S,2R,3S,5R)-2-(benzyloxymethyl)-6-oxabicyclo[3.1.0]hexan-3-ol 第3步:
6-Oxabicyclo[3.1.0]hexane,3-(phenylmethoxy)-2-[(phenylmethoxy)methyl]-, (1S,2R,3S,5R) 第4步:
(1S,2S,3S,5S)-5-(2-amino-6-(benzyloxy)-9H-purin-9-yl)-3-(benzyloxy)-2- (benzyloxymethyl)cyclopentanol 第5步:
(2R,3S,5S)-3-(benzyloxy)-5-(6-(benzyloxy)-2- ((4-methoxyphenyl)diphenylmethylamino)- 9H-purin-9-yl)-2-(benzyloxymethyl)cyclopentanol 第6步:
(2R,3S,5S)-3-(benzyloxy)-5-(6-(benzyloxy)-2-((4-methoxyphenyl)
diphenylmethylamino)-9H-purin-9-yl)-2-(benzyloxymethyl)cyclopentanone 第7步:
6-(benzyloxy)-9-((1S,3R,4S)-4-(benzyloxy)-3-(benzyloxymethyl)-2
-methylenecyclopentyl)-N-((4-methoxyphenyl)diphenylmethyl) -9H-purin-2-amine 第8步:
6-(benzyloxy)-9-((1S,3R,4S)-4-(benzyloxy)-3-(benzyloxymethyl)-2- methylenecyclopentyl)-9H-purin-2-amine 钆双胺一水物 阿折地平中间体
阿折地平中间体 阿折地平中间体 阿折地平中间体 阿折地平中间体
Anagrelide阿那格雷中间体
N-(6-硝基-2.3-二氯苄基)甘氨酸乙酯盐酸盐
N-(2.3-dichloro-6-nitrobenzyl)glycine HCl 含量:98%以上 99% N-(6-氨基-2.3-二氯苄基)甘氨酸乙酯
Ethyl N-(6-amino-2.3-dichlorobenzyl)glycine 70406-92-7 Prasugrel普拉格雷侧链(中间体) 含量:98%以上
Adapalene 阿达帕林中间体: 2-(1-Adamantyl)-4-bromophenol 2-(1-金刚烷基)-4-溴苯酚
2-(1-Adamantyl)-4-bromoanisole 2-(1-金刚烷基)-4-溴苯甲醚
Methyl 6-[3-(1-adamantyl)-4-methoxyphenyl]-2-naphthoate 6-[3-(1-金刚烷基)-4-甲氧基苯基]-2-萘甲酸甲酯
1-(5-Bromo-2-Methoxyphenyl)-adamantane 1-(5-溴-2-甲氧基苯基)金刚烷 Methyl 6-bromo-2-naphthoate 6-溴-2-萘甲酸甲酯
Adefovir Dipivoxil 阿徳福韦酯中间体: 9-[2-(Diethylphosphonomethoxy)ethyl]adenine 9-[2-(二乙基膦酸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
9-(2-Phosphonylmethoxyethyl]adenine(Adefovir) 9-[2-(膦酸基甲氧基)乙基]腺嘌呤(阿德福韦) Amorolfine HCl 盐酸阿莫罗芬中间体:
3-[1,1-Dimethylphenyl-4-]-2-methyl-propionic acid 3-[1,1-二甲基苯基-4-]-2-甲基-丙酸 Anagrelide 阿那格雷中间体:
Ethyl N-(2,3-dichloro-6-amino benzyl)glycine N-(2,3-二氯-6-氨基-苄基)甘氨酸乙酯
Aripiprazole阿立哌唑中间体:
1-(2,3-Dichloro-phenyl)-piperazine hydrobromide 1-(2,3-二氯苯基)-哌嗪氢溴酸盐
7-(4-Bromo-butoxy)-3,4-dihydro-2(1H)-quinolinone 7-(4-溴丁氧基)-3,4-二氢-2(1H)-喹啉酮
Brompheniramine Maleate马来酸溴苯那敏中间体:
α-(p-Bromophenyl)-α-(β-dimethylaminoethyl)-2-pyridylacetonitrile maleate α-对溴苯基-α-(β-二甲基氨基乙基)-2-吡啶乙腈马来酸盐
Candesartan Cilexetil 坎地沙坦酯中间体: Cyclohexyl 1-chloroethylcarbonate 环己基1-氯乙基碳酸酯
2-Ethoxy-1-[[2’-(1H-tetrezol-5-yl)biphenyl-4-yl]-methyl]benzimidazole-7-carboxylic acid (Candesartan)
1-[[2'-(1-H-四氮唑-5-基)联苯-4-基]甲基]-2-乙氧基-苯并咪唑-7-羧酸(坎地沙坦) Cefepime头孢吡肟中间体:
(6R, 7R)-7-Amino-3-[(1-methyl-1-pyrrolidino)methyl]ceph-3-em-4-carboxylate hydriodic acid 7-氨基-3-[(1-甲基-1-吡咯烷基)甲基]头孢-3-烯基-4-羧基氢碘酸盐(头孢吡肟母核) Cefutibuten 头孢布烯中间体:
(E/Z) (4-2-Methyl-buten) 4-(2-benzyloxycarbonyolaminothiazol-4-yl)-4-carboxy-3-butyrate (Cefutibuten side chain)
(顺/反)4-(2-苄氧羰基氨基噻唑-4-基)-4-羧基-3-丁烯酸(4-2-甲基-2-丁烯)酯(头孢布烯侧链)
Dofetilide 多非利特中间体: 2-[4-Nitrophenoxy]ethyl chloride 4-(2-氯乙氧基)硝基苯
N-Methyl-4-nitrophen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4-硝基-β-苯乙胺盐酸盐
N-Methyl-N-[2-(4-nitrophenoxy)ethyl]-4-nitrophenylamine N-甲基-N-[2-(4-硝基苯氧基)乙基]-4-硝基苯乙胺
Escitalopram Oxalate草酸依地普仑中间体:
(-)-4-[4-(Dimethylamino)-1-(4’-fluorophenyl)-1-hydroxy-1-butyl]-3-(hydroxymethyl)benzonitrile,Tosyltartaric acid salt
(-)-4-[4-二甲氨基-1-(4-氟苯基)-1-羟基-1-丁基]-3-羟甲基苯乙腈,苯甲酰基酒石酸盐
Finasteride非那雄胺中间体:
3-Oxo-4-androstene- 17β-carboxylic acid 3-氧代-4-雄甾烯-17β-羧酸 Fluoxetine 氟西汀中间体:
N-Methyl-3-phenyl-3-hydroxypropylamine N-甲基-3-苯基-3-羟基丙胺
Lafutidine 拉呋替丁/拉夫替丁中间体: 2-Bromo-4-(1-piepridinomethyl)pyridine 2-溴-4-(1-哌啶基甲基)吡啶
p-nitrophenyl 2-[(furanylmethyl)sulfinyl]acetic acid (For Lafutidine) a-(2-呋喃甲基亚磺酰基)乙酸-(4-硝基苯酚)酯 N-{4-[4-(1-Piperidinomethyl)pyridyl-2-oxy]-cis-2-buten}phthalimide maleate CAS No.146447-26-9
N-{4-[4-(1-哌啶甲基)吡啶-2-氧]-顺-2-丁烯基}邻苯二甲酰胺,马来酸盐 2-(Furfurylsulfinyl)acetic acid p-nitrophenyl ester 2-呋喃甲基亚磺酰基乙酸-p-硝基苯 Levetiracetam 左乙拉西坦中间体: L-2-Amino butanamide L-2-氨基丁酰胺
Levosimendan左西孟旦中间体:
6-(4-Aminophenyl)-4, 5-dihydro-5-methyl-3(2H)-pyridazinone 6-(4-氨基苯基)-5-甲基-4,5- 二氢-3(2H)-哒嗪酮 2,7-dichloro-9H-Fluorene CAS: [7012-16-0]
(-)-6-(4-Aminophenyl)-4, 5-dihydro-5-methyl-3(2H)-pyridazinone (-)-6-(4-氨基苯基)-5-甲基-4,5- 二氢-3(2H)-哒嗪酮
Liranaftate利拉萘酯中间体: 2-Methoxy-6-methylaminopyridine 2-甲氧基-6-甲氨基吡啶 5,6,7,8-Tetrahydro-2-naphthol 5,6,7,8-四氢-2-萘酚
Nevirapine奈韦拉平中间体: 2-Chloro-3-amino-4-methylpyridine 2-氯-3-氨基-4-甲基吡啶 Nifekalant 尼非卡兰中间体:
6-Chloro-1,3-dimethyl-2,4(1H,3H)-pyrimidinedione
1, 3-二甲基-6-氯尿嘧啶
N-(2-Hydroxyethyl)-N-[3-(4-nitrophenyl)propyl]amine N-(2-羟乙基)-3-(4-硝基苯基)丙胺 Pramipexole普拉克索中间体: 4-[(N-Benzoyl)amino]-cyclohexanone 4-[(N-苯甲酰基)-氨基]-环己酮
(S)-2-Amino-6-propylamino-4,5,6,7-tetrahydrobenzthiazole (S)-2-氨基-6-丙胺基-4,5,6,7-四氢苯并噻唑 Prulifloxacin 普卢利沙星中间体:
Ethyl 6,7-difluoro-1-methyl-4-oxo-4H-[1,3]thiazeto[3,2-a]quinoline-3-carboxylate 6,7-二氟-1-甲基-4-氧代-4H-[1,3]硫氮杂环丁烷[3,2-a]喹啉-3-甲酸乙酯 Ethyl
6-fluoro-7-(1-piperazinyl)-1-methyl-4-oxo-4H-[1,3]thiazeto[3,2-a]quinoline-3-carboxylate 6-氟-7-(1-哌啶基)-1-甲基-4-氧代-4H-[1,3]硫氮杂环丁烷[3,2-a]喹啉-3-甲酸乙酯
6-Fluoro-7-(1-piperazinyl)-1-methyl-4-oxo-4H-[1,3]thiazeto[3,2-a]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6-氟-7-(1-哌啶基)-1-甲基-4-氧代-4H-[1,3]硫氮杂环丁烷[3,2-a]喹啉-3-甲酸 Racecadotril消旋卡多曲中间体: 3-Acetylthio-2-benzylpropanoic acid 2-苄基-3-硫代乙酰基丙酸 Glycine benzyl ester p-tosylate 甘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 Risperidone利培酮中间体:
6-Fluoro-3-(tetrahydropyridine-4-yl)benzo[b]isoxazol 6-氟-3-(4-哌啶基)-1,2-苯并异恶唑
3-(2-Chloroethyl)-2-methyl-6,7,8,9-tetrahydro-pyrido[1,2-a]pyrimidine-4-one 3-(2-氯乙基)-6,7,8,9-四氢-2-甲基-4H吡啶并[1,2-α]嘧啶-4-酮 Rosiglitazone 罗格列酮中间体:
5-{4-{2-[Methyl-(2-pyridyl)amino]ethoxy}benzal}-2,4-thiazole-dione 5-{4-{2-[甲基-(2-吡啶基)氨基]乙氧基}苄叉}-2,4-噻唑二酮 2,4-Thiazolidinedione 2,4-噻唑二酮
Roxatidine Acetate HCl盐酸罗沙替丁醋酸酯中间体: 3-(1-Piperidinylmethyl)phenol 3-(1-哌啶基甲基)苯酚
N-{3-[3-(1-Piperidinylmethyl)phenoxy]propyl}amine N-{3-[3-(1-哌啶基甲基)苯氧基]}丙胺 Telmisartan 替米沙坦中间体:
N-Methyl-O-phenylenediamine dihydrochloride N-甲基邻苯二胺盐酸盐
2-N-Propyl-4-methyl-6-carboxybenzimidazole 2-丙基-4-甲基-6-羧基苯并咪唑
tert-Buthyl 4’-methylbiphenyl-2-carboxylate 4'-甲基联苯-2-甲酸叔丁酯
tert-Buthyl 4’-(bromomethyl)biphenyl-2-carboxylate 4'-溴甲基联苯-2-甲酸叔丁酯
Trospium Chloride曲司氯铵中间体: α-Hydroxy-α-phenylbenzeneacetic acid α-羟基-α-苯基苯乙酸
Voriconazole伏立康唑中间体:
6-(1-Bromo-ethyl)-4-chloro-5-fluoropyrimidine 6-(1-溴乙烷)-4-氯-5-氟嘧啶
1-(2,4-Difluorophenyl)-2-(1H-1,2,4-triazol-1-yl)-1-ethanone 1-(2,4-二氟苯基)-2-(1H-1,2,4-三唑)-1-基)乙酮
(2R,3S/2S,3R)-3-(4-Chloro-5-fluoro-6-pyrimidinyl)-2-(2,4-difluorophenyl)- 1-(1H-1,2,4-triazol- 1-yl)-2- butanol hydrochloride
(2R,3S/2S,3R)-3-(4-氯-5-氟嘧啶-6-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盐酸盐 (2R,3S/2S,3R)-3-(5-Fluoro-4-pyrimidinyl)-2-(2,4-difluorophenyl)- 1-(1H-1,2,4-triazol- 1-yl)-2- butanol
(2R,3S/2S,3R)-3-(5-氟嘧啶-4-基)-2-(2,4-二氟苯基)-1-(1H-1,2,4-三唑-1-基)丁-2-醇
Ziprasidone齐拉西酮中间体:
3-(1-Piperazinyl)-1,2-benzisothiazole hydrochloride 3-(1-哌嗪基)-1,2-苯并异噻唑盐酸盐 Zolmitriptan佐米曲坦/佐米曲普坦中间体: (S)-4-(4-Nitrobenzyl)-1,3-oxazolidin-2-one (S)-4-(4-硝基苄基)-1.3-恶唑-2-酮 Memantine美金刚中间体: 1-bromo-3,5-dimethyl adamantane 1-溴-3,5-二甲基金刚烷
甲磺酸伊马替尼及中间体 甲磺酸伊马替尼 Imatinib base
4-[(4-methyl-1-piperaziny)methyl]benzoic acid
4-[(4-methyl-1-piperaziny)methyl]benzoic acid dihydrochloride N-(5-amino-2-methylphenl)-4-(3-pyridyl)-2-pyrimidine-amine
舒尼替尼及中间体 舒尼替尼 Sunitinib base
5-Fluoro-1,3-dihydro-indol-2-one
2-tert-butyl 4-ethyl 3,5-dimethyl-1H-pyrrole-2,4-dicarboxylate 4-(ethoxycarbonyl)-3,5-dimethyl-1H-pyrrole-2-carboxylic acid ethyl 2,4-dimethyl-1H-pyrrole-3-carboxylate ethyl 5-formyl-2,4-dimethyl-1H-pyrrole-3-carboxylate 5-Formyl-2,4-dimethyl-1H-pyrrole-3-carboxylic acid
5-((Z)-(5-fluoro-2-oxoindolin-3-ylidene)methyl)-2,4-dimethyl-1H-pyrrole-3-carboxylic acid
拉帕替尼及中间体 拉帕替尼 Lapatinib base
2-Amino-5-iodo-benzoic acid 6-Iodoquinazolinone 4-Chloro-6-iodo-quinazoline
2-Chloro-1-(3-fluoro-benzyloxy)-4-nitro-benzene 3-Chloro-4-(3-fluoro-benzyloxy)-phenylamine
N-{3-chloro-4-[(3-fluorobenzyl)oxy]phenyl}-6-iodoquinazolin-4-amine 5-[4-({3-chloro-4-[(3-fluorobenzyl)oxy] phenyl} amino)quinazolin-6-yl]-2-furaldehyde
尼罗替尼及中间体 尼罗替尼
4-Methyl-3-[[4-(3-pyridinyl)-2-pyrimidinyl]amino]benzoic acid 4-Methyl-3-[[4-(3-pyridinyl)-2-pyrimidinyl]amino]benzoic acid ethyl ester
3-[(Aminoiminomethyl)amino]-4-methyl-benzoic acid ethyl ester mononitrate 3-(4-Methyl-1H-imidazol-1-yl)-5-(trifluoromethyl)aniline
达沙替尼及中间体 达沙替尼
2-Amino-N-(2-chloro-6-methylphenyl)thiazole -5-carboxamide
2-(6-chloro-2-methylpyrimidin-4-ylamino)-N-(2-chloro-6-methylphenyl)thiazole-5-carboxamide
吉非替尼及中间体 吉非替尼
methyl 2-amino-4,5-dimethoxybenzoate 6,7-dimethoxyquinazolin-4(3H)-one 6-hydroxy-7-methoxyquinazolin-4(3H)-one
3,4-dihydro-7-methoxy-4-oxoquinazolin-6-yl acetate 4-chloro-7-methoxyquinazolin-6-yl acetate (HCl)
4-(3-chloro-4-fluorophenylamino)-7-methoxyquinazolin-6-yl acetate (HCl)
4-(3-chloro-4-fluorophenylamino)-7-methoxyquinazolin-6-ol 4-(3-chloropropyl)morpholine
埃罗替尼及中间体
埃罗替尼/厄罗替尼 Erlotinib base
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
ethyl 3,4-bis(2-methoxyethoxy)benzoate ethyl4,5-bis(2-methoxyethoxy)-2-nitrobenzoate ethyl4,5-bis(2-methoxyethoxy)-2-aminobenzoate 6,7-bis-(2-Methoxyethoxy)-quinazolin-4(3h)-one 4-Chloro-6,7-(2-methoxyethoxy)-quinazoline
卡那替尼 凡德他尼 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
4-CHLORO-(2-(METHYLAMINO)-CARBONYL)-PYRIDINE 4-(4-aminophenoxy)-N-methylpicolinamide
免疫抑制剂
FTY720 抗糖尿病药
西他列汀 维达列汀
盐酸度洛西汀及中间体
盐酸度洛西汀
(S)-N,N-Dimethyl-3-(naphthalen-1-yloxy)-3-(thiophen-2-yl)propan-1-amine (HCl) 阿利吉仑及中间体 阿利吉仑 Aliskiren base
(2S,4S,5S)-5-amino-N-(2-carbamoyl-2-methylpropyl)-4,5-dihydroxy-2-isopropylpentanamide (R)-3,6-diethoxy-2,5-dihydro-2-isopropylpyrazine
2-(3-methoxypropoxy)-4-((R)-2-(bromomethyl)-3-methylbutyl)-1-methoxybenzene)
2-(aminomethyl)-2-methylpropanamide
(R)-3-(3-methylbutanoyl)-4-benzyloxazolidin-2-one 1-(((S)-2-(bromomethyl)-3-methylbutoxy)methyl)benzene
卡巴拉汀及中间体
酒石酸卡巴拉汀 卡巴拉汀碱
N-Ethyl-N-Methyl carbamoyl chloride 3-[1-(Dimethylamino)ethyl]phenol (s)-3-(1-(dimethylamino)ethyl)phenol
罗库溴铵及中间体 罗库溴铵
5α-androsta-2-en-17-one
2-(4-morpholinyl)-16-(1-pyrrolidinyl)-5-androstane-3,17-diol
艾拉莫德及中间体 艾拉莫德
3-硝基-4-苯甲氧基茴香醚 3-氨基-4-苯甲氧基茴香醚 3-甲基磺酰胺基-4-苯氧基茴香醚
α-氨基-2-甲氧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苯乙酮盐酸盐
氨来占诺及其中间体
6-异丙基-4-氧代-4H-1-苯并吡喃-3-甲醛(取代苯并吡喃—3—甲醛) 6-异丙基-4-氧代-4H-1-苯并吡喃-3-甲腈(取代苯并吡喃—3—甲腈) 氨来占诺乙酯
瑞舒伐他汀钙及其中间体
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氨基)嘧啶-5-甲酸甲酯 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氨基)嘧啶-5-甲醇 母核醇
4-(4-氟苯基)-6-异丙基-2-(N-甲基-N—甲磺酰氨基)嘧啶-5-甲醛
(5S)-瑞舒伐他汀缩合物乙酯 瑞舒伐他汀乙酯
(3R)-瑞舒伐他汀缩合物甲酯 瑞舒伐他汀甲酯
3-叔丁基二甲硅氧基戊二酸酐
(3R)-叔丁基二甲硅氧基戊二酸单甲酯
1-乙氧羰基-5-甲基-(3R)-叔丁基二甲硅氧基戊二酸酯 (3R)-叔丁基二甲硅氧基-5-氧代-6-三苯基膦烯己酸甲酯
[(4R-6S)-6-[(乙酰氧基)甲氧]-2,2-二甲基-1,3-二氧杂-4-基]乙酸叔丁酯 侧链
匹伐他汀钙及其中间体
2-环丙基-4-(4-氟苯基)喹啉-3-甲醇 2-环丙基-4-(4-氟苯基)喹啉-3-甲醛 (E)-3-[2-环丙基-4-(4-氟苯基)-3-喹啉-2-丙烯腈
(E)-3-[2-环丙基-4-(4-氟苯基)-3-喹啉-2-丙烯醛 (E)-(5S)-7-[2--环丙基-4-(4-氟苯基)-3-喹啉] -5-羟基-3-氧代-庚-6-烯酸乙酯
厄多司坦及其中间体
DL- N-氯乙酰高半胱氨酸硫内酯 盐酸艾司洛尔 雷诺嗪及其中间体
N-(2,6-二甲苯基) -2-氯乙酰胺
N-(2,6-二甲基苯基)-1-(1-哌嗪)乙酰胺 雷诺嗪醚化物
盐酸雷诺嗪
盐酸倍他洛尔及其中间体
1-[4-(2-羟乙基)苯氧基] -2, 3-环氧丙烷
1-{(4-[2-(环丙基甲氧基)-乙基]-苯氧基}-2, 3-环氧丙烷 倍他洛尔碱 左旋倍他洛尔
托美汀
托美汀钠
Amtolmetin Guacil呱氨托美丁:87344-06-7及其中间体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及其中间体 四氢**碱盐酸盐 1, 5-戊二醇二丙烯酸酯 脱甲基阿曲库铵草酸盐 (R)- (-)-四氢**碱盐酸盐 (1R, 1’R)- 脱甲基阿曲库铵草酸盐 苯磺阿曲库铵
左亚叶酸钙/左旋亚叶酸钙 3-甲基噻吩 鲁米诺及其钠盐 CAS: 521-31-3 地西他滨Decitabine及其中间体 替莫普利的中间体:
(2S,6R)-6-amino-5-oxo-2-(2-thienyl)perhydro-1,4-thiazepine (Intermediate of temocapril) (2S,6R)-6-氨基-2-2-(噻吩基)-1,4-硫氮杂卓-5-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