吖啶衍生物的名称-吖啶类物质作为一种诱变剂主要引起碱基对的置换

打开煤焦油宝库

在欧洲,干馏煤以制取焦炭用于炼铁,是从18世纪初期开始的。随着煤焦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煤焦油,除了从其中提取照明灯用油外,只是少量用在铁路轨道的枕木防腐和作为橡胶的溶剂供涂敷防雨布用,大量又黑又臭的油污染着环境,促使化学家们分析研究煤焦油。

首先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化学物质是萘。英国皇家研究院化学教授布兰德(William Thomas Brande,1788-1866)在1819年从蒸馏煤焦中发现一种白色结晶体,分析测定它是碳和氢的二元化合物。1820年英国化学工业企业家加登(Alexander Garden,1757-1829)也从煤焦油中获得这一物质。同年,英国牛津大学化学教授基德(John Kidd,1780-1851)将它命名为naphthalene,来自naphtha(石脑油)。石脑油是指石油、煤焦油的最先馏分,萘就是从这个馏分中分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萘是最早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

萘是一种白色结晶体,易挥发,易升华(即易由固体直接转变成气体),具有特殊气味,能除虫防蛀,常代替樟脑用作驱虫剂。萘还是制造染料、药物等的原料。

英国著名化学家、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26年分析了萘,确立它的化学式是C20H8(按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6计算得到,如果按现在相对原子质量等于12计算,即得出现代萘的正确化学式C10H8)。法拉第还制得萘的两种硫酸的衍生物。

接着1832年法国化学家杜马(Jean Baptiste Hndré Dumas,1800-1884)和他的学生罗朗(August Laurent,1807-1853)发表论说,叙述他们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一种不同于萘的无色固体物,最初认为是萘的同分异构体,即分子式相同、结构式不同的两种化合物,称它为paranaphthalene(异萘)。后来确定它的化学式是C14H10,不同于萘,从希腊文anthrax(煤)命名它为anthracene,我们译成蒽。

蒽是无色固体,具有微弱的蓝色荧光,也会升华,是合成染料的原料。

用作非磁性金属表面探伤荧光剂;芘是合成染料的原料。

在这期间,1834年德国化学家龙格在煤焦油中添加酸溶液后加热,当溶液中和后分离出一种油,再将此油蒸馏分离成三部分,分别称为kyanol(德文,来自希腊文kyanos,蓝色)、pyrrol(德文,来自希腊文pyrros,红色)和leukol(德文,来自希腊文leukos,白色)。朗格将分离出油后的另一部分物质溶解在苛性碱溶液中,从该溶液中又分离出一种油,添加无机酸后又获得另一物质,称为karbols?ure(德文,石炭酸)。

到1843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August Wilhelm von Hofmann,1818-1892)分析研究了朗格所发现的kyanol是苯胺,leukol是喹啉,karbls?ure是含有甲酚的不纯苯酚,pyrrol保留了它的名称,我们称为吡咯,又称氮杂茂。

苯胺是在1826年被德国化学制品商人恩弗多尔本(Otto Unverdorben,1806-1873)从干馏靛蓝中发现的,认识到它易与酸化合,形成结晶盐,就称它为kristallin(德文,结晶体)。到1840年,德国药剂师弗里茨舍(Carl Julius Fritzsche,1808-1871)将靛蓝与苛性钾作用后也得到苯胺,称它aniline,我们音译成“安尼林”,这一词来自阿拉伯文al-nil(蓝色物质,是葡萄牙人对靛蓝的称谓)。后来到1842年俄罗斯化学家齐宁利用硫化铵作用于硝基苯获得苯胺,称为benzidam(从benzen(苯)来)。霍夫曼在1843年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一种碱性油状物,经过分析确定它和kristallin、aniline、benzidam以及kyanol是同一物质,确定它的化学式是C6H5NH2,保留了aniline这一名称。

苯胺是无色油状液体,遇漂白粉呈现蓝色,这就是龙格从希腊文中蓝色一词命名它的原因。苯胺是合成染料、药物、塑料等的原料。

喹啉后来在1842年由法国化学家热拉尔将马钱子碱、辛可宁、奎宁和苛性碱共同蒸馏取得,确定它的化学式是C9H7N,从quinine(奎宁)命名它为quinoline,我们从音译,又称氮杂萘。它是一种无色有特臭的油状液体,是合成药物的原料。

苯酚俗称石炭酸,1841年再次被罗朗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确定它与龙格发现的石炭酸是同一物质。接着热拉尔加热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石灰制得苯酚,研究认为它不是真正的酸,而与醇相似,命名为phenol,表明其分子中含有pheny(苯基)和hydroxyl(羟基),分子式为C6H5OH。

苯酚是无色结晶体,具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会氧化而变成粉红色。苯酚是合成染料、塑料、农药的原料,医学上用作消毒防腐剂,用它制成药皂因它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粉红色就干脆制成红色。

甲酚后来在1851年由德国化学家斯塔德勒(G.St?deler)从母牛尿中发现。1855年英国大学学院化学系教授威廉森(Alexander William Williamson,1824-1904)的一个学生弗尔利(J.Fairlie)从煤焦油馏出的杂酚油中也发现了甲酚。杂酚油是复杂的混合物,直到1864年,德国化学家缪勒(Hugo Müller)发表分析杂酚油的结果,指出其中除含有苯酚、甲酚外,还含有苯三酚(C6H3(OH)3)等。

甲酚又称克利沙尔,是从西方名称cresol译音而来的,来自西方杂酚油的名词creosote。甲酚也用作消毒剂和农药。

龙格发现的吡咯在1851年被英国化学家安德森(Thomas Anderson,1819-1874)从骨焦油中再次发现,给出它的正确化学式C4H5N,吡咯是制药的原料。

苯也是在煤油中发现的。

在欧洲,一直到19世纪20年代,各国人们照明是点燃动植物油脂。有一种是鱼油,是将蒸馏鳕鱼、鲸鱼油获得的气体加压装瓶使用,在瓶底常常有残留气体凝结成的液体。1825年4月法拉第从这种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液体,在80℃沸腾,在7.2℃凝固。法拉第分析了它的组成,是碳和氢的化合物,碳和氢的质量比为11.4:1,接近12:1。他采用氢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1,碳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6,得出这一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H,称它为二碳化氢。他还研究了这一新化合物的一些性质:它与浓硫酸作用后生成一种烃基硫酸盐(Sulfovinate,RSO4M);它与氯气在日光照射下作用,生成盐酸和一种结晶固体物(六氯化苯,俗称六六六)。

1834年德国结晶学家、化学家米切里希Eilhard Mitscherlich,1794-1863)将1份安息香酸(苯甲酸)和3份消石灰共同蒸馏,得到法拉第发现的二碳化氢,将此化合物称为benzin(德文)。

安息香酸存在于安息香树胶中,是一种芳香的树脂,Styrax benzoin(安息香树科,拉丁名称)也就是benzin这一词的来源。德国化学家李必希(Justus Liebig,1803-1873)将此名改为benzol,至今保留在德文中。英文和法文中的benzene由此而来,我们从此词第一音节音译为苯。

1834年李必希指出苯存在于煤焦油中。霍夫曼也在1845年指出苯存在于煤焦油中。当时霍夫曼在英国皇家学院任教,指导他的学生曼斯费尔德(Charles Blachford Mansfield,1819-1855)分馏煤焦油提取苯,在1849年从煤焦油中不仅分离出大量苯,还分离出甲苯、二甲苯等物质。曼斯弗尔德后来却不幸于苯蒸气遇火发生的爆炸中,他在分馏煤焦油过程中创立(部)分(蒸)馏法,该法在分离煤焦油以及其他液体混合物各组分中起了重要作用。

苯的平面六角形结构式(图27-1)是德国化学家凯库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1829-1896)于1865年在研究元素化合价的同时提出来的。他在1860年发表的文章中还把苯、萘、蒽和它们的衍生物统称为芳香族化合物(aromatic compound)。芳香族化合物本来是指由各种香树脂中提取的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但是用气味作为分类物质的依据是不适合的,在经过研究苯、萘、蒽、酚、甲苯等的分子结构后,确定它们都是苯和苯的衍生物,因此用芳香族化合物统称,其实这些化合物中有些具有令人不愉快的臭味。

苯、萘、蒽等的命名在西方都采用“-ene”的词尾,我们都采用它们名称的第一音节译音,添加草字头,创造一个新字。五节环命名为茂。

萘、蒽等分子结构中具有多环,称为稠环化合物,是德国化学家格雷伯和利伯曼在1868年提出来的。

吡啶、喹啉等分子结构的环状结构中除碳原子外还含有氮、氧、硫等原子(图27-1),统称为杂环化合物,分别是德国化学家克尔纳(Wilhelm K?rner,1839-1925)和英国化学家杜瓦(James Dewar,1842-1923)在1869年确定的。

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稠环化合物还有芴(fluorene,C13H10)和苊(acennaphthene,C12H10),是法国化学家贝特洛(Pierre Eugéne Marcellin Berthelot,1827-1907)分别在1867年和1872年从蒸馏煤焦油所得的粗蒽中发现的。芴是一种无色晶体,发放紫色荧光,因而从希腊文fluor(荧光)得名,是有机合成的原料。苊也是一种无色晶体,在贝特洛从煤焦油中分离出以前,在1866年从乙炔(acetylene)和萘(naphtalene)就合成了苊,命名为acetylonaphthalene,把乙炔和萘的两个名称连接在一起,后来把这一词简化成acenaphthene。苊是制造塑料、杀虫剂、杀菌剂的原料。

菲(phenanthrene,C14H10)是蒽的同分异构体,即与蒽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式不同,是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它在1873年前后分别由德国化学家菲蒂希(Rudolf Fittig,1835-1910)和奥斯特迈尔(E.Ostermeyer)以及格雷伯和格拉泽(Carl Andreas Glaser,1841-1935)分别从煤焦油所得的粗蒽中分离出来的,是有光泽的无色晶体,命名是由phenyl(苯基)和anthracene(蒽)构成。菲是制造染料炸药和药物的原料。

茚(indene,C9H8)是在1890年由德国化学家克拉默(G.Kr?mer)和斯皮克(A.Spiker)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最初没有认清它,直到1906年德国化学家蒂勒(F.K.Johannes Thiele,1865-1918)合成了茚,确定它是一种稠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茚是一种无色液体,用作油漆的溶剂。命名因其分子结构(图27-1)与吲哚(indole)相似而得名。

从煤焦油分离出来的杂环化合物还有吖啶、咔唑、噻吩、吲哚。

吖啶(cridine,C13H9N)又名氮杂蒽,这个“杂”字一般可略去,就称为氮蒽,是在1870年格雷伯和卡罗(Heinrich Caro,1834-1911)从煤焦油提取的粗蒽中发现的。它是一种无色结晶体,蒸气和溶液都有刺激气味,因而其命名来自拉丁文acr(刺激性的),再加上它类似吡啶(pyridine),就添加了-idine词尾。吖啶是制造染料的原料。

咔唑(carbazole,C12H9N)又名氮杂芴,1872年也是格雷伯和格拉泽从煤焦油提取的粗蒽中发现的,也是无色结晶体。它的命名表明了它的分子组成,是由hydrogen(氢)、carb(on)(碳)加azo(t)(氮,azot是氮气的法文名称)构成的,再加-ol词尾,表明和pyrrol(吡咯)相似。咔唑也是制染料的原料。

噻吩(thiophene,C4H4S)又名硫杂茂,是1882年德国化学家维克多?迈尔(Victor Meyer,1848-1893)从煤焦油中提取的粗苯中发现的一种含硫的杂环化合物。它是无色液体,命名来自希腊文thio(硫)和phene(苯)。噻吩是制造染料、药物的原料。

吲哚(indole,C8H7N)又名氮杂茚。它除存在于煤焦油中外,还存在于一些花的香精油中。吲哚是一种无色晶体,纯品稀释后具有新鲜的花香味,是制造靛蓝(indigo)的原料,因而得名。

颜料红122的介绍

具有环状结构的一类化合物。构成环的原子除碳原子外,还至少含有一个杂原子。杂原子包括氧、硫、氮等。从理论上讲,可以把杂环化合物看成是苯的衍生物,即苯环中的一个或几个CH被杂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可以与苯环并联成稠环杂环化合物。

最常见的杂环化合物是五元和六元杂环及苯并杂环化合物等。五元杂环化合物有:呋喃、噻吩、吡咯、噻唑、咪唑、唑等。六元杂环化合物有:吡啶、吡嗪、嘧啶等。稠环杂环化合物有:吲哚、喹啉、蝶啶、吖啶等。杂环化合物中,最小的杂环为三元环,最常见的是五、六元环,其次是七元环。

杂环化合物常以俗名命名,较少用系统命名。系统命名是指以相应的碳环为母体而命名。例如,含两个不饱和键的环戊二烯称为茂,与之相应的一种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咯,可以看成是由NH取代了茂中的CH2而成 ,称为氮(杂)茂。依此类推,吡啶称为氮(杂)苯,喹啉称为氮(杂)萘等,但一般仍习惯于用俗名命名。

杂环化合物的中文名称是以口字旁标明其为杂环,另半部分表明杂原子的种类。例如,以?、噻分别表示为含氧、硫的杂环;以咯、唑、嗪、啶、啉表示为含氮的杂环,这些字是根据英文字的尾音创造的,其中咯、唑表示为五元含氮杂环,其余的指六元含氮杂环。杂原子超过一个者分别以二、三等字表示相同杂原子的数目,例如?二唑,表示该杂环化合物为含有一个氧和两个氮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在环中不同的原子可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命名时各原子的位置编号遵循下列原则:①只含一个杂原子或一个以上相同杂原子的杂环,杂原子编最小号。②含两个不同杂原子时,不同杂原子的编号顺序为氧、硫、氮,例如 1,2,3-?二唑,氧在第一位,两个氮原子分别在第二和第三位 ,其余为碳原子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如何命名?

颜料红122呈非常鲜艳的蓝光红色,色光接近于品红。该喹吖啶酮衍生物的颜料品种具有优异耐迁移性,突出的热稳定性,给出纯净的蓝光红色或品红色。Hostaprint Pink E的比表面积为70m2/g,Hostaprint Pink E Tran的比表面积为100m2/g。主要用于高档汽车涂料、印墨与塑料,与钼铬橙拼色用于户外涂料及粉末涂料;用于PS、ABS着色,亦用于聚丙烯、聚酯的原浆着色,耐热280℃;有的能达到了450℃,用于高档印墨及层压塑料薄膜的包装印墨,有良好的耐灭菌处理性能。 用途: 主要用于塑料、树脂、橡胶、油漆、油墨高档塑料树脂,涂料印花,软质塑胶制品的着色。目前中国国内生产供不应销,国内企业开始大量外销。

芳烃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有哪些

你好\r\n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r\n \r\n(一)有特定名称的稠杂环 \r\n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比较复杂。现广泛应用的是按IUPAC(1979)命名原则规定,保留特定的45个杂环化合物的俗名和半俗名,并以此为命名的基础。我国采用“音译法”,按照英文名称的读音,选用同音汉字加“口”旁组成音译名,其中“口”代表环的结构。见表14-1。 \r\n(二)杂环母环的编号规则 \r\n当杂环上连有取代基时,为了标明取代基的位置,必须将杂环母体编号。杂环母体的编号原则是: \r\n \r\n1.含一个杂原子的杂环 \r\n含一个杂原子的杂环从杂原子开始编号。见表14-1中吡咯、吡啶等编号。 2.含两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 \r\n含两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编号时应使杂原子位次尽可能小,并按O、S、NH、N的优先顺序决定优先的杂原子,见表14-1中咪唑、噻唑的编号。 \r\n3.有特定名称的稠杂环的编号有其特定的顺序 \r\n有特定名称的稠杂环的编号有几种情况。有的按其相应的稠环芳烃的母环编号,见表14-1中喹啉、异喹啉、吖啶等的编号。有的从一端开始编号,共用碳原子一般不编号,编号时注意杂原子的号数字尽可能小,并遵守杂原子的优先顺序;见表14-1中吩噻嗪的编号。还有些具有特殊规定的编号,如表14-1中嘌呤的编号。 \r\n4.标氢 \r\n上述的45个杂环的名称中包括了这样的含义:即杂环中拥有最多数目的非聚集双键。当杂环满足了这个条件后,环中仍然有饱和的碳原子或氮原子,则这个饱和的原子上所连接的氢原子称为“标氢”或“指示氢”。用其编号加H(大写斜体)表示。例如: \r\nN\r\nN\r\nH\r\nOO\r\n \r\n1H-吡咯 2H-吡咯 2H-吡喃 4H-吡喃 \r\n若杂环上尚未含有最多数目的非聚集双键,则多出的氢原子称为外加氢。命名时要指出氢的位置及数目,全饱和时可不标明位置。例如: \r\nN\r\nNO\r\nH\r\nH\r\n \r\n1,2,3,4-四氢喹啉 2,5-二氢吡咯 四氢呋喃 \r\n含活泼氢的杂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能存在着互变异构体,命名时需按上述标氢的方式标明之。例如: \r\nN\r\nN\r\nNNN\r\nN\r\nNN\r\nH\r\nH \r\n9H-嘌呤 7H-嘌呤 \r\n(三)取代杂环化合物的命名\r\n\r\n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r\n\r\n2 \r\n当杂环上连有取代基时,先确定杂环母体的名称和编号,然后将取代基的名称连同位置编号以词头或词尾形式写在母体名称前或后,构成取代杂环化合物的名称。例如: \r\nN\r\nN\r\nNH2\r\nN\r\nOH\r\nN\r\nN\r\nNNCH3\r\nNH2\r\nH\r\nH\r\n \r\n2-氨基咪唑 8-羟基喹啉 8-甲基-6-氨基-9H-嘌呤 \r\nOCHO\r\nN\r\nCOOH\r\nN\r\nSO3H\r\nOH\r\n \r\n2-呋喃甲酸 3-吡啶甲酸 8-羟基喹啉-5-磺酸 \r\n(四)无特定名称的稠杂环的命名 \r\n绝大多数稠杂环无特定名称,可看成是两个单杂环并合在一起(也可以是一个碳环与一个杂环并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命名。 \r\n1.基本环与附加环的确定 \r\n稠杂环命名时,先将稠合环分为两个环系,一个环系定为基本环或母环;另一个为附加环或取代部分。命名时附加环名称在前,基本环名称在后,中间用“并”字相连。例如: \r\nS\r\nNH\r\n噻吩并[ ]\r\n吡咯23,-附加环基本环附加环编号基本环编号\r\nb1\r\n2\r\n3\r\na\r\nb\r\ncde\r\n \r\n基本环的选择原则: \r\n(1) 碳环与杂环组成的稠杂环,选杂环为基本环。例如: \r\nO\r\nN\r\nN\r\nN\r\n \r\n苯并呋喃(呋喃为基本环) 苯并嘧啶(嘧啶为基本环) 苯并喹啉(喹啉为基本环) \r\n(2) 由大小不同的两个杂环组成的稠杂环,以大环为基本环。例如: \r\nN\r\nNO\r\nO\r\nH\r\n \r\n吡咯并吡啶(吡啶为基本环) 呋喃并吡喃(吡喃为基本环) \r\n(3) 大小相同的两个杂环组成的稠杂环,基本环按所含杂原子N、O、S顺序有限确定。例如:\r\n\r\n3 \r\nSO\r\nNS\r\nH\r\n \r\n噻吩并呋喃(呋喃为基本环) 噻吩并吡咯(吡咯为基本环) \r\n(4) 两环大小相同,杂原子个数不同时,选杂原子多的为基本环;杂原子数目也相同时,选杂原子种类多的为基本环。例如: \r\nN\r\nN\r\nN\r\nNO\r\nN\r\nNH \r\n吡啶并嘧啶(嘧啶为基本环) 吡唑并恶唑(恶唑为基本环) \r\n(5)如果环大小、杂原子个数都相同时,以稠合前杂原子编号较低者为基本环。例如: \r\nN\r\nNN\r\nNNN\r\nN\r\nNHH\r\n \r\n吡嗪并哒嗪(哒嗪为基本环) 咪唑并吡唑(吡唑为基本环) \r\n(6)当稠合边有杂原子时,共用杂原子同属于两个环。在确定基本环和附加环时,均包含该杂原子,再按上述规则选择基本环。例如: \r\nN\r\nNS\r\n咪唑并噻唑(噻唑为基本环)\r\n \r\n2.稠合边的表示方法 \r\n稠合边(即共用边)的位置是用附加环和基本环的位号来共同表示的。基本环按照原杂环的编号顺序,将环上各边用英文字母a、b、c?表示(1,2之间为a;2,3之间b?)。附加环按原杂环的编号顺序,以阿拉伯数字标注各原子。当有选择时,应使稠合边的编号尽可能小。表示稠合边位置时,在方括号内,阿拉伯数字在前,英文字母在后,中间用短线相连。阿拉伯数字排列顺序按英文字母顺序为准,相同时数字从小到大,相反时从大到小。例如: \r\nN\r\nNN\r\nN\r\nN\r\nN\r\nN1\r\n2345\r\n612\r\n3\r\n456ab\r\nc\r\nd\r\nea\r\nbc\r\nde \r\n吡啶并[3,2-e]嘧啶 吡嗪并[2,3-c]哒嗪 \r\nNNNNNNSH\r\nH1\r\n2\r\n34\r\n5a\r\nbc\r\nd\r\ne1\r\n2\r\n3\r\n4\r\n5abc\r\nde\r\n \r\n咪唑并[4,5-d]吡唑 咪唑并[2,1-b]噻唑 \r\n3.周边编号 \r\n为了标示稠杂环上的取代基、官能团或氢原子的位置,需要对整个稠杂环的环系进行编号,称为周边编号或大环编号。其编号原则是: \r\n(1)尽可能使所含的杂原子编号最低,在保证编号最低的前提下,再考虑按O、S、NH、N的顺序编号。例如: \r\nNNNO\r\n1\r\n2\r\n3\r\n45\r\n6H\r\n1\r\n2\r\n3\r\n4\r\n5\r\n6\r\n1\r\n2\r\n3\r\n4\r\n56N\r\nNNO\r\nH\r\nNNNO\r\nH\r\n是\r\n不是\r\n也不是\r\n\r\n4 \r\n(2)共用杂原子都要编号,共用碳原子一般不编号,如需要编号时,用前面相邻的位号加a、b?表示。例如: \r\n8\r\n837\r\na\r\nb\r\n1\r\n2\r\n3456\r\na\r\nN\r\nNCH3\r\nCH3\r\nCH3\r\n3 \r\n(3)在不违背前两条规则的前提下,编号时应使共用杂原子位号尽可能低,使所有氢原子的总位号尽可能小。例如: \r\n3\r\n1\r\n23\r\n7a\r\n1\r\n2\r\n4\r\n56\r\nb\r\nNNO\r\nH3C\r\nH\r\n \r\n4.命名实例 \r\nN\r\nN\r\nNHN\r\nOH\r\nN\r\nH3C\r\n1\r\n2\r\n34\r\n5\r\n6\r\n7\r\n1\r\n2\r\n3\r\n4\r\n5\r\n67\r\n8\r\n910\r\na\r\nb\r\ncde\r\na\r\nb\r\ncd\r\n1\r\n2\r\n34\r\n5f\r\ngh\r\n \r\n4-羟基-1H-吡唑并[3,4-d]嘧啶(别嘌醇) 9-甲基苯并[h]异喹啉 \r\nNN\r\nO\r\nCO\r\nPh\r\nN\r\nN\r\nS\r\nPh\r\n1\r\n2\r\n34\r\n5\r\n6\r\n7\r\n8\r\n1\r\n2\r\n34\r\n5\r\n6\r\n7\r\n9\r\n10\r\n11\r\nab1\r\n2\r\na\r\nba\r\nb\r\n1\r\n21111 \r\n2-环己甲酰基-1,3,4,6,7,11b-六氢 6-苯基-2,3,5,6-四氢咪唑并[2,1-b]噻唑 -2H-吡嗪并[2,1-a]异喹啉-4-酮 (驱虫净) (吡喹酮)

求翻译化学文献一段

芳烃主要产品有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六甲基苯、乙苯、正丙苯、异丙苯、联苯、二苯甲烷、三苯甲烷、苯乙烯、苯乙炔、萘、四氢化萘、蒽、菲、芘。

1、苯

苯有减轻爆震的作用而能作为汽油添加剂。。苯在工业上最重要的用途是做化工原料。苯可以合成一系列苯的衍生物:苯经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等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可以作为制取塑料、橡胶、纤维、染料、去污剂、杀虫剂等的原料。大约10%的苯用于制造苯系中间体的基本原料。

苯与乙烯生成乙苯,后者可以用来生产制塑料的苯乙烯;苯与丙烯生成异丙苯,后者可以经异丙苯法来生产丙酮与制树脂和粘合剂的苯酚;制尼龙的环己烷;合成顺丁烯二酸酐;用于制作苯胺的硝基苯;多用于农药的各种氯苯;合成用于生产洗涤剂和添加剂的各种烷基苯。合成氢醌,蒽醌等化工产品。

2、甲苯

甲苯衍生的一系列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医药;农药;火炸药;助剂;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也用于合成材料工业。甲苯进行侧链氯化得到的一氯苄;二氯苄和三氯苄,包括它们的衍生物苯甲醇;苯甲醛和苯甲酰氯(一般也从苯甲酸光气化得到),在医药;农药。

染料,特别是香料合成中应用广泛。甲苯的环氯化产物是农药;医药;染料的中间体。甲苯氧化得到苯甲酸,是重要的食品防腐剂(主要使用其钠盐),也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甲苯及苯衍生物经磺化制得的中间体,包括对甲苯磺酸及其钠盐;CLT酸;甲苯-2,4-二磺酸;苯甲醛-2,4-二磺酸。

甲苯磺酰氯等,用于洗涤剂添加剂,化肥防结块添加剂;有机颜料;医药;染料的生产。甲苯硝化制得大量的中间体。可衍生得到很多最终产品,其中在聚氨酯制品;染料和有机颜料;橡胶助剂;医药;炸药等方面最为重要。

3、联苯

用作热交换剂,水果包装纸的浸渍剂。并用于有机合成。工程塑料聚砜的原料,用于制三氯联苯、五氯联苯,用作热载体、防腐剂、染料等用途。用作色谱分析标准物质。杀鼠剂鼠得克和溴鼠灵的中间体,并为性能较好的有机载体。

4、乙苯

用于有机合成和用作溶剂。主要用于生产苯乙烯,进而生产苯乙烯均聚物以及以苯乙烯为主要成分的共聚物(ABS,AS等)。乙苯少量用于有机合成工业,例如生产苯乙酮、乙基蒽醌、对硝基苯乙酮、甲基苯基甲酮等中间体。在医药上用作合霉素和氯霉素的中间体。也用于香料。此外,还可作溶剂使用。

5、正丙苯

在化工生产中可做用作溶剂或有机合成中间体,也可用于纺织染料和印刷,作醋酸纤维溶剂等。

百度百科-苯

百度百科-甲苯

百度百科-联苯

百度百科-乙苯

百度百科-正丙苯

百度百科-芳香烃

使用酶促发光底物的是

探测剂2-4是用类似的合成路线(方案2)获得的。从10丙烯基-9(10H)吖啶酮(8)开始,端烯烃的铂催化硅氢化作用产生了三异丙酯硅氧烷改性的吖啶酮(9)。9与被取代的苯基格氏试剂的偶联,然后进行反离子交换就产生各种不同的9苯基吖啶盐衍生物(2-4)。

在9中的巨大的三异丙酯硅氧烷基团可以防止格氏试剂经受亲核取代作用而产生苯基硅氧烷副产物,22 以及被用于进一步衍生出固体的载体。

探测剂1-4的光分光特点可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来表征。探测剂1呈现出三个吸收带,分别出现在261nm(ε=64 900M-1cm-1)、360nm(ε=15 070M-1cm-1)和419nm(ε=4060M-1cm-1);蓝绿色的荧光在CH3CN中出现在495nm处。在CH2Cl2中探测剂2、3、4的最长波长,由于甲氧基苯基环(电子供体基团)与吖啶盐之间的电荷偏移过程而分别红偏到448、430和430nm(支持信息中的图S1)。23 探测剂2和3在536附近显示了**的荧光,而2比3显示了高出16倍的荧光光强,与此同时,4的荧光很难看出。

化学发光剂的常用发光剂

使用酶促发光底物的是酶促反应发光剂。

酶促反应化学发光是利用标记酶的催化作用,使发光剂(底物)发光,这一类需酶催化后发光的发光剂 称为酶促反应发光剂。酶促化学发光灵敏度高,但速度慢,酶活性容易受外界影响,其代表性的发光物质有鲁米诺及其衍生物、AMPPD。

化学发光剂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不需酶的催化作用,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它们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有基团,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直接化学发光速度快、试剂稳定性好,但灵敏度略低于酶促发光。代表性的发光剂有:吖啶酯、三联吡啶钌。

特点:

1、发光反应中在形成电子激发态中间体之前,联结于吖啶环上的不发光的取代基部分从吖啶环上脱离开来,即未发光部分与发光部分分离,因而其发光效率基本不受取代基结构的影响。

2、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发光不需要催化剂,在有H2O2 的稀碱性溶液中即能发光。因此应用于化学发光检测具有许多优越性。

优点主要有:

1、背景发光低,信噪比高。

2、发光反应干扰因素少。

3、光释放快速集中、发光效率高、发光强度大。

4、易于与蛋白质联结且联结后光子产率不减少。

5、标记物稳定(在2-8 ℃下可保存数月之久)。

酶促反应的发光底物

酶促反应的发光底物是指经酶的降解作用而发出光的一类发光底物,目前化学发光酶免疫技术中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HRP的发光底物为鲁米诺或其衍生物和对-羟基苯乙酸。AP的发光底物为3-(2-螺旋金刚烷-4-甲氧基-4-甲基-4-(3-磷酸氧基)-苯基-1,2-二氧乙烷(AMPPD)和4-甲基伞形酮磷酸盐(4-MUP,荧光底物)。

(1).鲁米诺或其衍生物。 鲁米诺的氧化反应在碱性缓冲液中进行,通常以0.1mol/L pH8.6Tris缓冲液作底物液。要注意是:首先,鲁米诺和H2O2在无HRP催化时也能缓慢自发发光,而在最后光强度测定中造成空白干扰,因而宜分别配制成2瓶试剂溶液,只在用前即刻混合;其次, HRP发光增强剂如某些酚试剂(如邻-碘酚)或萤火虫荧光素酶可增强HRP催化鲁米诺氧化的反应和延长发光时间,提高发光敏感度。

(2).对-羟基苯乙酸(HPA)。 对-羟基苯乙酸(HPA)在H2O2存在下被HRP氧化或氧化二聚体(荧光物质),在350nm激发光作用下,发出450nm波长的荧光,可用荧光光度计测量。

(3).AMPPD。 AMPPD在碱性条件下,被ALP酶解生成相当稳定的AMP-D阴离子,其有2-30min的分解半衰期,发出波长为470nm的持续性光,在15min时其强度达到高峰,15-60min内光强度保持相对稳定。

(4)4-MUP。 4-MUP被ALP催化生成4-甲基伞形酮,在360nm的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出448nm的荧光,用荧光光度计进行测量。

直接化学发光剂

直接化学发光剂不需酶的催化作用,只需改变溶液的pH等条件就能发光的物质,如吖啶酯(acridinium, AE)在有过氧化氢的稀碱溶液中即能发光。

电化学发光剂

电化学发光剂是指通过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反应而发出光的物质。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Ru(bpy)3]2+(图16-7)和电子供体三丙胺(TPA)在阳性电极表面可同时失去一个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二价的[Ru(bpy)3]2+被氧化成三价,成为强氧化剂,TPA失去电子后被氧化成阳离子自由基TPA+,它很不稳定,可自发地失去一个质子(H+),形成自由基TPA.,成为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将一个高能量的电子递给三价的[Ru(bpy)3]3+使其形成激发态的[Ru(bpy)3]2+.。激发态的三联吡啶钌不稳定,很快发射出一个波长为620nm的光子,回复到基态的三联吡啶钌。这一过程可在电极表面周而复始地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