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沙吖啶用法-依沙吖啶拼音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别名 4 疾病代码 5 疾病分类 6 疾病概述 7 疾病描述 8 症状体征 9 疾病病因 10 病理生理 11 诊断检查 12 治疗方案 13 并发症 14 预后及预防 15 流行病学 16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胎宫内的中成药 2 胎宫内相关药物 1 拼音

tāi sǐ gōng nèi

2 英文参考

intrauterine death

3 疾病别名

子宫内胎,胎

4 疾病代码

ICD:P95

5 疾病分类

妇产科

6 疾病概述

胎宫内是指妊娠产物从母体完全排除之前胎儿已经亡。早期胎儿亡是孕周<20?周,中、晚期分别指孕周20~27?周及28?周以上。胎宫内与母亲年龄、婚姻状况、胎儿性别及胎数的有关。

症状:胎儿亡后孕妇最常见的主诉有:①胎动消失;②体重不增或减轻;③ *** 退缩;④其他:如感觉不适,有血性或水样 *** 分泌物,嘴里有恶臭气味等。

7 疾病描述

胎宫内是指妊娠产物从母体完全排除之前胎儿已经亡。早期胎儿亡是孕周<20?周,中、晚期分别指孕周20~27?周及28?周以上。WHO?把胎儿亡定义为胎儿无呼吸或任何其他生命征象,如心跳、脐带搏动或明确的随意肌肉的运动。在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认为胎为孕20?周之后发生的胎儿亡。在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指孕28?周以后发生的胎儿亡。我国的胎定义为孕20?周以后的胎儿亡及分娩过程中的产。在所有已诊断妊娠中胎儿亡率为15%~20%,孕20?周后胎约占全部妊娠的1%。目前,随着产时胎儿电子监护水平的提高以及剖宫产技术的改进,产发生率下降明显,而产前胎儿亡却未相应下降,因此,对胎宫内进行深入的研究仍是产科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8 症状体征

1.症状?胎儿亡后孕妇最常见的主诉有:①胎动消失;②体重不增或减轻;③ *** 退缩;④其他:如感觉不适,有血性或水样 *** 分泌物,嘴里有恶臭气味等。

2.体征

(1)定期随访检查,发现子宫不随孕周增加而增大。

(2)胎心未闻及。

(3)胎动未扪及。

(4)腹部触诊未扪及有弹性的、坚固的胎体部分。胎儿亡后,孕妇自觉胎动停止,子宫停止增长,检查时听不到胎心,子宫比孕周小,可考虑为胎,B?超可证实。

9 疾病病因

胎的病因主要见于以下几种因素:

1.胎儿因素

(1)染色体畸形

(2)胎儿非染色体畸形

(3)胎儿水肿

(4)胎儿感染

(5)胎儿产时窒息

2.脐带和胎盘因素?脐带、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的连结,任何一部分病变会影响胎儿的生存,在胎、产原因中占15.6%~35.2%。

3.母体因素?胎中有1/3?的病例是由于母体因素造成的。最常见的原因有产前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多胎妊娠。这些因素随亡时间及孕周不同而不同。如高血压在24~27?周胎中占10%,≥28?周中只占5%。母亲糖尿病在活产婴儿中占1.2%。而在胎中占3.4%。产前出血在24~27?周的胎中占18%,胎中占15.1%。以下为常见的导致胎儿亡的母亲疾病。

10 病理生理

1.感染除了对母体造成危害之外,对胎儿、新生儿均构成严重威胁。感染可:

①由母血经胎盘传染;②因胎膜早破上行感染;③有时也可通过完整胎膜,上行感染至胎儿。多数感染是可以治疗的,所以认识胎儿亡的感染原因对改善其妊娠结局会有一定作用。胎儿感染中以细菌和病毒为最主要的致病原,其他还有寄生虫,也应加以重视。目前最常见的有TORCH?综合征,它是一组以孕期感染为主的微生物,可通过胎盘或产道引起宫内感染,导致流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IUGR)、畸形或胎。

2.胎儿在缺氧初期会转入无氧代谢并进行血液重新分布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供,无氧代谢产生乳酸,但缺氧不严重或持续不长,生理性反应不会失代偿。如酸中毒持续加重,脑血流减少导致脑及其他脏器缺氧缺血损伤,可患脑肿胀及脑实质坏。如出现低血压,脑灌注压进一步减少导致脑栓塞。直接威胁胎儿生命。如果产时宫缩过频(10min?出现5?次以上宫缩)或出现痉挛性不协调收缩,可使子宫胎盘受阻,引起胎。

3.脐血管破裂常见原因有静脉曲张、动脉瘤等,其发生率约占出生儿的1/5500。它可引起胎儿失血,血液流入羊水。脐血管破裂发生在静脉者约占67%,发生在动脉者约为13%,另有20%的病例所有血管都完整,出血来源不明确,产前亡率为45%左右。尽管现在产科监护手段不断发展,但亡率并未下降。压迫其他血管而导致胎儿缺氧,多发于较平均长度为短的脐带,脐动脉较脐静脉多见,多近胎儿端,可能与局部血管壁脆弱,华通胶缺乏,或脐带被牵拉后造成撕裂,使脐血管断裂所致,发生率为1/5000~1/12000,亡率可高达40%~50%。

4.显性脐带脱垂?如脐带部分受压使胎心率减慢,由于脐静脉较脐动脉易受压,使胎儿血容量不足,胎心率可有增快,如不能迅速纠正导致胎儿产生呼吸及代谢性酸中毒,胎心率过缓而致亡;再者,脱垂的脐带受到外环境冷 *** 及操作的影响,使脐血管进一步收缩、痉挛,加快胎儿亡。围生儿亡率达20%~30%,且与脐带受压至分娩的间隔时间有关,<5min?预后较好,10min?内娩出者围生儿亡率为5.5%。

5.由于胎盘功能低下无法满足胎儿继续生长需要,尤其是在妊娠晚期胎儿储备能力下降,并处于不同程度的缺氧状态,一旦出现宫缩或其他负荷可使胎儿无法耐受,其占胎产的11.9%左右。

在双胎中,单卵双胎的胎盘中有85%~100%发生血管吻合,但只有胎盘组织深部动脉静脉吻合较多且发生在较大血管间时,才会发生病理改变——双胎输血综合征(in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占全部双胎的5%~15%。在单卵双胎中,急性严重的TTTS?约占10%,如发生在18~26?周,则胎儿的亡率高达79%~100%。如合并早产或胎膜早破,则亡率更高。双胎妊娠中一胎亡后的处理较为棘手,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占全部双胎的0.5%~6.8%,且单卵双胎较多见。胎儿亡一段时间后,坏物及凝血栓通过胎盘吻合支引起母体及存活胎儿发生血栓形成及DIC,即所谓双胎血管栓塞综合征(inemboldization?syndrome),在存活胎儿中胎、早产和新生儿亡率很高。如果怀疑为单卵双胎,对存活胎儿须严密观察,可能在一胎亡7?天后连续发生胎,而在双卵双胎中,对活胎的亡威胁<5%。

6.胎盘在42?周之后老化现象明显增加,胎盘表面有梗和钙化,个别小于正常,显微镜下可见绒毛膜血管减少,绒毛灌注量下降,同时有继发性合体细胞结节增多以及间质纤维化,由于胎盘轻度贫血,滋养细胞轻度或中度增生及滋养细胞基底膜增厚,这些病理改变使胎儿氧及营养物质供应减少,胎儿停止生长,并可使胎儿心、肾、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胎窘及围生儿亡率增加。由于子宫畸形使子宫供血不足,蜕膜形成不良,或子宫破裂、扭转、合并妊高征、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发生率较高,使IUGR、胎发生率亦增加。7.烧伤后,孕妇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使体液、电解质和蛋白从血管内转移到间质区,造成低血压和休克,胎儿处于缺氧状态,另一方面由于伤口感染,通过母血、胎盘引起胎儿感染,造成胎儿酸中毒。胎儿预后与孕妇烧伤程度有关,烧伤面积<30%体表面积,胎儿亡为6%,≥30%体表面积。胎儿亡为75%,≥60%,则无1?例胎儿存活。

11 诊断检查

诊断:根据自觉胎动停止,子宫停止增长,检查胎心听不到,子宫比妊娠周数小,可考虑为胎。常用的辅助检查有:B?型超声发现胎心和胎动消失是诊断胎的可靠依据。若亡过久可见颅板塌陷,颅骨重迭,呈袋状变形,可诊断为胎:多普勒胎心仪听不到胎心可协助确诊。妊娠晚期,孕妇24h?尿雌叁醇含量在3mg以下(不久前测定在正常范围)也提示胎儿可能亡。检测羊水甲胎蛋白值显著增高。

实验室检查:

1.分娩前

(1)胎儿血红细胞外周涂片检查(Kleihauerbetke?试验)。

(2)宫颈分泌物培养。

(3)尿液病毒分离/培养。

(4)母血病毒分离、弓形虫等检查。

(5)间接抗球蛋白试验(indirect?coombs)。

(6)空腹血糖或糖基血红蛋白。

(7)抗心磷脂抗体,抗原抗体。

(8)狼疮抗凝体(lupus?anticoagulant)。

(9)血常规。

(10)若亡时间超过4?周,每周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测定直至分娩。

(11)羊水穿刺: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病毒、需氧、厌氧菌培养。

2.分娩后

(1)母亲:评估凝血功能(血小板、APTT、纤维蛋白质)

(2)胎盘:

①儿面和母面细菌培养。

②胎盘组织行病毒分离,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③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如轮廓状胎盘、胎盘早剥、脐带附着异常和胎盘大小异常。

④脐血培养。

(3)胎儿:

①咽喉部、外耳部、 *** 行细菌培养。

②胎儿尸解。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超声检查

12 治疗方案

1.单胎妊娠胎儿亡处理

<14?周:清宫术。

14~28?周:前列腺素 *** 栓剂引产。

>28?周:宫颈评分Bishop<5?分:促宫颈成熟——海藻棒/雌激素(苯甲酸雌二醇2mg,肌注,2?次/d)/硫酸去氢表雄酮(100mg,静注,1?次/d,共3?天)/气囊导尿管置颈管内+缩宫素/前列腺素引产。Bishop≥5?分:人工破膜+缩宫素/前列腺素引产。

2.多胎妊娠中一胎亡的处理方法?在多胎妊娠中,由于一胎亡,存活胎儿的多个器官因血栓形成或低灌位置而使亡的几率增加,尤其是脑部损伤。新生儿的存活取决于孕周和胎儿的体重,在28?周之后分娩,若产前用类固醇激素,产后用肺表面活性剂和新的治疗方法如高频震荡投气机等,新生儿预后较好。文献报道仅6%的新生儿亡,因为如果明确是单卵双胎,且孕周≥28?周,即终止妊娠。如果28?孕周以下,则须考虑多种因素,如胎儿体重、肺成熟度、存活几率、孕妇及家属的态度等,然后再做决定。一般28?周之前娩出的新生儿亡率为28.5%。

3.引产

(1)直接引产:①羊膜腔内注射药物引产,常用的为依沙丫啶。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②口服己烯雌酚3~5?天,然后缩宫素引产;。③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引产。

(2)间接引产:胎超过3?周,应检查凝血功能,若纤维蛋白原<1.5g/L,血小板<100×109/L,应给于肝素治疗,剂量为0.5mg/kg,每6?小时给药1?次,24~48h?后再引产,术前备新鲜血,防止出血和感染。

13 并发症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2.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14 预后及预防

预后:胎儿亡后可以变成浸软胎、压扁胎、纸样胎,若亡3?周以上仍未排出,可发生DIC,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预防: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能准确、及时地诊断胎宫内,减少了母亲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正规的产前监护,可使预防胎儿亡也成为可能。确认胎儿在宫内有濒的危险,于妊娠晚期给予恰当及时的产科干预,及新生儿抢救设施的完备,均可降低胎儿宫内亡率。因为胎的85%是由胎儿致畸形及缺氧所造成的,所以这是预测评估的关键所在。

1.母亲的病史?仔细了解孕妇的病史,依据孕妇医疗与社会、经济地位的调查,分成高危、低危人群,其胎儿宫内亡率分别为5.4%和1.3%。因此,加强对高危孕妇的监护,也可减少一部分胎儿亡。

2.胎动?是一种最简单、经济、方便的监护手段,可由孕妇自行监测。如果12h?胎动少于10?次或每天减少超过50%,应考虑胎儿宫内窘迫。在高危妊娠时,胎盘功能下降在胎心率改变之前即可引起胎动减少(须排除或硫酸镁等药物所致)。若发现胎儿活动急剧增加后又停止,往往提示胎儿宫内急性缺氧而亡,多因脐带受压,胎盘早剥所造成。

3.妊娠图?1972?年由瑞典Westin?首次用妊娠图来观察胎儿宫内生长情况。它通过动态观察孕妇体重、腹围、宫高等指标,及时发现胎儿的发育异常,如IUGR、畸形儿、羊水过多/过少等。一般于孕16?周起开始纪录,若在正常值范围内逐渐增长,说明胎儿发育正常,84%~86%可娩出正常体重儿,若参数连续2?或3?次在警戒区内停止不变、增长过缓或过快,均提示有胎儿异常,需进一步进行超声或生化检查。

4.生化检查

(1)母尿中雌叁醇(E3):在孕期持续升高,但在胎儿亡24~48h?内开始下降。因为大部分E3?的前驱物脱氢表雄酮硫酸盐和16羟脱氢表雄甾酮硫酸盐来源于有功能的胎肾和胎肝。如果连续多次测定24hE3?含量<10~12mg,或急剧减少35%,提示胎盘功能减退,围生儿亡率增加;E3<6mg?或急剧减少50%以上,则提示胎盘功能显著减退,胎儿可能已经亡。在高危孕妇中,低E3?水平有高至75%的胎儿宫内亡的发生,但假阳性率高(44%),假阴性率低(1%)。所以E3?定量测定在胎儿产前监护方面比诊断胎儿亡更有用。但由于搜集24h?尿样有一定困难,且E3?产生易受外源性类固醇的影响,所以目前已被其他方法所取代。

(2)激素测定:激素的测定与孕周密切相关,且最好给予连续测定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但在9?周之后,B?超比激素更能准确预测妊娠结局。此外,AFP?与hCG?结合B?超可初步筛选一些染色体异常及神经系统缺陷等先天畸型。

(3)羊水检查:对高龄、有畸形儿分娩史、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血清筛选异常等高危孕妇于16~20?周进行羊水检查排除染色体畸形,可靠性达96%。其他还有绒毛活检术(孕7~9?周),诊断准确性达99.6%;脐带穿刺术(18~22?周),除染色体疾病外还可检查血液系统疾病、感染及判断有无宫内缺氧等。

15 流行病学

1.与母亲年龄、婚姻状况、胎儿性别及胎数的有关。1983?年美国对20?周之后胎的调查统计表,可见胎发生率在<20?岁组和>35?岁组较高,在20~34?岁组较低,未婚孕妇、男性胎儿及多胎妊娠中亡率较高。在低龄母亲的年龄没有确切定义。一些学者主张用“?生殖年龄”(reproductive?age)和“妇科年龄”(gynecological?age)来衡量孕妇的生理成熟。前者指初潮至受孕的间隔时间,后者指初潮至分娩的间隔时间。受孕或分娩在初潮后2?年内即认为是生殖年龄或妇科年龄的低值。若孕妇年龄<20?岁,其本身非常年轻,且大多数为计划外妊娠,往往因自身不利的社会环境,不能得到良好的产前监护,通常又有吸烟、酗酒、、营养不良及可能染有,加之内科合并症如贫血、尿路感染、高血压等发生率又较高等因素,使之成为胎宫内的高危人群。

2.不同孕周胎儿亡发生率不同?有许多研究试图了解不同孕周胎儿亡的发生率。French?和Bierman(1962)研究的孕4?周之后的胎儿亡率,发现在孕4~7?周发生率最高(108/1000),孕8~19?周直线下降,妊娠后半周期保持平稳趋势。其他的研究也表明类似的结果。

3.母亲的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受教育程度低的孕妇,她们在妊娠之后没有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产科并发症多,且不能被及时发现、治疗。再者,有部分孕妇,如美国有1%~2%孕妇孕期有酗酒史,胎儿乙醇综合征(fetalalcohol?syndrome,FAS)的发病率为1/300~1/2000。如果每天酒精摄入超过80g(10g?乙醇=1U,相当于一杯葡萄酒或啤酒或苹果酒),患儿FAS?发病率上升,导致宫内生长受限、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胎。现在,妇女吸烟越来越多(尽管在怀孕后有些人不再抽烟,但被动吸烟同样有害),吸烟可产生4000?种混合物,其中尼古丁、一氧化碳、氰化物对胎儿的毒害最大,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一氧化碳与胎儿血红蛋白结合,使供给胎儿的运氧能力减弱,导致胎儿出现低氧血症或局部缺血。此外,吸烟妇女的胎盘面积增大,而胎盘的灌注量却有周期性阻断。如果孕妇吸烟每天超过5?支,可使早、中期流产、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儿猝综合征(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均增加。此外,毒品的泛滥,除了其本身对胎儿造成的严重威胁外,与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如梅毒、人 *** 状病毒、艾滋病等亦有关系。

4.妊娠期有很多异常和疾病与种族及地理因素有关

(1)基因异常:如遗传性血红蛋白病,包括镰状细胞血红蛋白病在非洲多发,α和β型地中海贫血多见于来自地中海孕妇,我国亦有,以β型多见;x连锁遗传性疾病,如葡萄糖6脱氢酶缺乏是血缘关系所致。

(2)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在加勒比海和非洲地区多见。

(3)从发展中国家起源的一些特殊的疾病,如风湿病、艾滋病、结核雅司病、疟疾、肝炎、寄生虫感染等。

(4)其他影响孕妇的多方面因素: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居住在北美或加勒比海的非洲后裔,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黑人要高于白人。

16 特别提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已能准确、及时地诊断胎宫内,减少了母亲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正规的产前监护,可使预防胎儿亡也成为可能。确认胎儿在宫内有濒的危险,于妊娠晚期给予恰当及时的产科干预,及新生儿抢救设施的完备,均可降低胎儿宫内亡率。因为胎的85%是由胎儿致畸形及缺氧所造成的,所以这是预测评估的关键所在。

治疗胎宫内的中成药 桂枝茯苓丸

,胎动在脐上者,为症痼害。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

更多治疗胎宫内的中成药

胎宫内相关药物 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

上;(3)出血,利凡诺引产容易发生胎盘滞留或部分胎盘、胎膜残留而引起大量出血;(4)软产道损伤发生...

氨甲环酸片

血友病或肾盂实质病变发生大量血尿时要慎用。(5)宫内胎所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血,肝素治疗较本品为安...

氨甲环酸注射液

时。如有必要,应在肝素化的基础上才应用本品。4.宫内胎所致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血,肝素治疗较本品安...

氨甲环酸胶囊

,血友病或肾盂实质病变发生大量血尿时要慎用。5.宫内胎所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血,肝素治疗较本品为安...

盐酸普萘洛尔缓释胶囊

足癣简介

局部的写法是:横折、横、撇、横折钩、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局部,拼音jú bù,汉语词语,指整体中的一个部分。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这回 藤野先生 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洪深《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七:“局部的发音肌筋,意识控制实不可能。”

局部造句如下:

(1)如果注意局部,不注意全局,就会因小失大。敌人被迫把全面进攻改为局部进攻,也遭到挫折,成了强弩之末。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可局部的往往是更激烈的交手。

(2)既从整体出发,讲究辨证施治,又同时局部对症用药,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传感器和驱动器局部连接组成独立的闭环。本文给出半格局部化中一个张量积表示公式,并给出张量积与同态半格的关系。双浮子气化器有一个浮子室,它局部环绕着化油器的空气室。

(3)明天白天,本市局部地区有小雨。这是全幅画的一个局部。你好,局部注意预防感染,可以用氧化锌膏和红霉素膏。有渗液可以用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患处。你好,可能是局部有淤血。建议抬高手,可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疼痛和淤血。

外阴溃疡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足癣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脚癣的病因 11 发病机制 12 脚癣的临床表现 12.1 汗疱型 12.2 趾间型 12.3 鳞屑角化型 12.4 湿润糜烂型 13 实验室检查 14 脚癣的诊断 15 鉴别诊断 15.1 掌跖脓疱病 15.2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15.3 湿疹 16 脚癣的治疗 16.1 局部治疗 16.2 系统治疗 16.3 中医治疗 16.3.1 辨证分析 16.3.2 辨证论治 16.3.2.1 证见 16.3.2.2 治法 16.3.2.3 方药 16.3.2.3.1 A.主方 16.3.2.3.2 B.中成药 16.3.2.4 分型治疗 17 预后 18 脚癣的预防 19 相关药品 附: 1 足癣相关药物 1 拼音

zú xuǎn

2 英文参考

tinea pedis

3 概述

足癣(tinea pedis)是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有时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仅发生于足背者称体癣。俗称脚湿气、香港脚等。与中医所称的臭田螺、田螺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臭田螺疮最缠绵,脚、丫瘙痒起白斑,搓破皮烂腥水臭……”;“田螺疱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泡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痛”。中医认为脚癣系湿润热或因久居湿地染毒所致。

足癣发病率高和足部解剖特点有关,包括足跖部汗腺丰富,出汗多,无皮脂腺,皮肤表面偏堿性,有利于真菌生长,而角质层较厚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使足部感染机会增多。

脚癣多发于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性一般多于女性。由于病原菌的不同,患者的卫生状况和体质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也各异。常见有四种类型:汗疱型、趾间型、鳞屑角化型和湿润糜烂型。

鳞屑角化型脚癣,病情顽固,难以治愈。应注意局部卫生,袜宜常用肥皂水洗、晒,不宜穿着胶鞋或塑料底鞋、靴,勿用公用拖鞋或脚布,治疗手足多汗和汗疱。鞋宜常晒或以棉球浸甲醛(福尔马林)置鞋内密封24~48h,有灭真菌效果。经继发细菌感染者除局部治疗后,可酌用抗菌剂。

4 疾病名称

脚癣

5 英文名称

tinea pedis

6 足癣的别名

皮癣菌病;足癣

7 分类

皮肤科 > 真菌性皮肤病 > 浅部真菌病

8 ICD号

B35.3

9 流行病学

足癣呈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南方发病率高,城市高于农村,夏季发病者多。一些需长时间穿不透气胶鞋和长筒靴的职业中,患病率高,可达80%以上。足癣发病率高也和足部解剖特点有关,包括足跖部汗腺丰富,出汗多,无皮脂腺,皮肤表面偏堿性,有利于真菌生长,而角质层较厚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使足部感染机会增多。足癣主要通过间接接触传染,使用患者的脚盆、浴盆、拖鞋和毛巾等是重要的传染途径,公共浴池、游泳池、旅馆等是重要的传播场所。足癣除传染他人外,可通过搔抓自身传染至身体其他部位,故足癣常是皮肤癣菌病的根源。因此,足癣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性大,应重点防治。

10 脚癣的病因

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

11 发病机制

足癣发病率高也和足部解剖特点有关,包括足跖部汗腺丰富,出汗多,无皮脂腺,皮肤表面偏堿性,有利于真菌生长,而角质层较厚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使足部感染机会增多。

12 脚癣的临床表现

脚癣多发于中、青年人,儿童少见,男性一般多于女性。由于病原菌的不同,患者的卫生状况和体质的差异,其临床表现也各异。常见有以下四种类型:

12.1 汗疱型

汗疱型脚癣初发为多数散在厚型小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鳞屑,亦可形成多环状鳞屑,可逐渐扩延成片,皮肤逐渐增厚,自觉瘙痒。

12.2 趾间型

趾间型脚癣好发于第3、4或4、5趾间,表现为少量鳞屑(图1),自觉奇痒。病人常不自觉的搔抓,有时鳞屑不显著,仅感瘙痒,称为无症状型,但常为带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形成糜烂,湿润有渗液。

12.3 鳞屑角化型

鳞屑角化型脚癣表现为足跖、足跟及足侧缘有局限性不整形嗜红色鳞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显,粗糙干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图2)。冬季症状较重,易致皲裂。夏季常可出现少数丘疹或小疱。病程慢性,时久皮肤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病情顽固,难以治愈。

12.4 湿润糜烂型

湿润糜烂型脚癣多继发于趾间型或汗疱型,多由过度搔抓,常继发细菌感染,局部炎性明显,浸渍糜烂,有明显渗出,自觉痒痛,夏季多见。

1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查菌检查。

14 脚癣的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查菌检查,足癣的诊断并不难。

1.皮疹发生于足底、足缘、足弓和趾间及趾屈侧面。

2.常于复季发病或加重,冬季减轻。

3.皮疹形态分为水疱型、糜烂型、鳞屑型三种类型。各型可互相转化,也可同时存在,不过某一时期常以其中一型的表现为主。

(1)水疱型:多发于足弓和趾侧。表现为群集或散在分布的深在性小水疱,如粟粒大小,疱壁一般比较厚,破溃或吸收后有少许鳞屑。自觉瘙痒明显,常因搔抓或自行用针挑水疱而继发感染。

(2)糜烂型:发生于趾间,尤以第三、四趾间最常见。表现为局部表皮湿润,浸渍发白,自觉剧痒。常因搔抓摩擦,表皮破损剥落而露出潮红的糜烂面,此时则瘙痒并有灼热疼痛感,分泌物有特殊臭味。本型也容易因搔抓而继发感染。

(3)鳞屑型:发生于足底、足缘。表现为角化过度,干燥,粗糙,脱屑,基底淡红。自觉微痒或不痒。冬季则皲裂疼痛。

4.病程缓慢,通常多年不愈。

5.可作真菌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5 鉴别诊断 15.1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损害始于指、掌部和趾跖部,或掌、跖同时患病。手部以掌中或鱼际部为重,足部则以足跟和足弓为多。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小而深的脓疱,或先为水疱而后为脓疱。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除瘙痒外痛感明显,无全身症状,皮损真菌检查为阴性。

15.2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好发于手、足背部和四肢伸侧,常有轻度瘙痒,局限于双足时需与足癣鉴别,该病皮损为边缘鲜明的红斑,伴有角化过度和鳞屑,有时边缘色素加深,皮屑中查不到真菌。

15.3 湿疹

湿疹局限于足部的湿疹有时与足癣很相似,但湿疹多对称,急性期渗液较多,慢性期边界也不清楚,真菌检查可鉴别。但有时足癣可合并湿疹。

16 脚癣的治疗 16.1 局部治疗

根据脚癣临床不同病型表现,分别对症治疗:

(1)对汗疱型或有轻度浸渍糜烂,有少量分泌物者,可于每天早晚用1∶6000或1∶4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醋酸铅溶液浸泡或湿敷,每次20~30min(水疱可在无菌处理下刺破),浸泡后用消毒布巾拭干。然后选用以下药剂外涂,如苯甲酸/水杨酸/碘/碘化钾/薄荷脑 (复方苯甲酸酊)、Castellan涂剂、5%鱼石脂、3%水杨酸、10%硫磺泥膏,或市售成药,如2%克霉唑霜、特比萘芬霜、联苯芐唑霜等(任选一种),慎用 *** 性强药剂。

(2)对渗液较多的糜烂型可选用上述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用达里波液浸泡或湿敷,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酌加0.1% 依沙吖啶(利凡诺),渗出停止,糜烂面减轻后可参用上述汗疱型泥膏,半量怀氏酊或市售的抗真菌霜剂。

(3)对趾间型可参照汗疱型治疗。

(4)对鳞屑角化型,由于患病病程长,治疗需要耐心。开始采用抗真菌作用和剥脱作用较强的酊剂(需渗透力强些)如复方土槿皮酊或全量的苯甲酸/水杨酸/碘/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也可用10%~30%醋酸浸泡双足,每次20~30min。待角化过度明显减轻后,改用作用相对较弱的软膏外搽,如半量的复方苯甲酸软软膏或10%~20%的尿素软软膏等,以巩固疗效和恢复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

16.2 系统治疗

对于局部治疗疗效不佳或皮损范围较广泛者,可短期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奈芬等配合治疗,一般1~2周即可。

16.3 中医治疗 16.3.1 (1)辨证分析

足癣多因风湿热生虫,邪毒足部所致,也可由接触染毒而得。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外治法,若水疱型或糜烂型继发感染者,则多属湿热,此时则宜结合辨证治疗,治疗方法为清热解毒利湿。

16.3.2 (2)辨证论治 16.3.2.1 ①证见

可见有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之皮疹表现。因患者搔抓、磨擦或自行用针挑水疱,或治疗不当,而见局部红肿,或有脓疱,糜烂,渗液,灼热疼痛感,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伴有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倦怠乏力,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本证即水疱型或糜烂型足癣继发感染者)

16.3.2.2 ②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

16.3.2.3 ③方药 16.3.2.3.1 A.主方

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合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处方:萆薢、泽泻各15克,龙胆草、车前子、黄柏各12克,山栀子、木通各9克,金银花、生薏苡仁、鱼腥草各3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2~15克(后下)。湿毒较重者加土茯苓30克。

16.3.2.3.2 B.中成药

a.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b.鱼腥草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c.双黄连注射液,每次3.6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16.3.2.4 ④分型治疗

A.对糜烂型或水疱型而继发感染者,必须先控制感染。内治法见辨证论治方药,外治宜外洗或湿敷:可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救必应、金银花叶、九里明(单味各60~120克,复方则各15~30克),或用皮肤外洗二方,水煎外洗或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根据皮疹之表现,选用上述方法治疗。

对汗疱型或急性期有水疱糜烂及分泌物时,宜每天早晚用土大黄或黄精或马齿苋煎水,5%明矾水作湿敷,或用马齿苋60g,黄柏20g,苦参20g煎水浸泡,每天2~3次,每次1~2h。夜间外用10% 堿式没食子酸铋(代马妥,次没食子酸铋)氧化化锌化锌油调匀外涂。待炎症消退,腐烂完全平复后,每天选涂土槿皮酊或中药醋剂。

B.鳞屑型可选用藿黄浸剂、醋泡方、鹅掌风浸泡方或白醋浸泡,较轻者可用六一散加明矾粉外掺患处。较重者可用二可选用5%~10%硫黄软膏、雄黄软膏或红油膏等外涂。并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如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普癣水等。矾汤、皮肤外洗二方或苏蒲洗方,水煎浸洗后,再外扑足癣粉。

对轻度鳞屑角化型者,先用苍肤水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水3000ml),煮沸20min后待温浸泡15~20min,每天1~2次,或于洗脚水中加入适量食醋浸泡,然后外用市售一般脚癣药膏。

C.对手足多汗者,应于局部损害减轻后(无糜烂、渗液及明显的角化鳞屑)每天用5%明矾或干葛水剂(干葛30g,明矾15g,水1000ml,煎水洗泡),或黄柏、生地榆等量煎水洗泡,每天1次。

足癣治愈后,仍应坚持每周搽药1~2次,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平时应勤洗脚(特别应注意洗到每个趾间),勤换鞋袜,使其经常保持干燥。足汗较多者可在鞋内撒些枯矾粉、乌洛托品等粉剂以起到止汗作用,如患者同时患有甲癣则应一并治疗。

17 预后

鳞屑角化型脚癣,病情顽固,难以治愈。

18 脚癣的预防

注意局部卫生,袜宜常用肥皂水洗、晒,不宜穿着胶鞋或塑料底鞋、靴,勿用公用拖鞋或脚布,治疗手足多汗和汗疱。鞋宜常晒或以棉球浸甲醛(福尔马林)置鞋内密封24~48h,有灭真菌效果。经继发细菌感染者除局部治疗后,可酌用抗菌剂。

19 相关药品

高锰酸钾、醋酸、苯甲酸、水杨酸、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鱼石脂、硫磺、克霉唑、特比萘芬、联苯芐唑、依沙吖啶、复方土槿皮酊、复方苯甲酸软膏、尿素、尿素软膏、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奈芬、大黄、氧、氧化锌、氧化锌油、蛇床子、乌洛托品

足癣相关药物 手足癣

s疾病分类:皮肤科疾病概述:手足癣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发生于足和(或)手部的皮肤癣疾。由致病性丝...

足癣

名称:脚癣英文名称:tineapedis别名:皮癣菌病;足癣分类:皮肤科真菌性皮肤病浅部真菌病ICD...

皮癣菌病

名称:脚癣英文名称:tineapedis别名:皮癣菌病;足癣分类:皮肤科真菌性皮肤病浅部真菌病ICD...

脚癣

名称:脚癣英文名称:tineapedis别名:皮癣菌病;足癣分类:皮肤科真菌性皮肤病浅部真菌病ICD...

足癣药水

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可以治疥疮吗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疾病别名 4 疾病代码 5 疾病分类 6 疾病概述 7 疾病描述 8 症状体征 9 疾病病因 10 病理生理 11 诊断检查 12 鉴别诊断 13 治疗方案 14 并发症 15 预后及预防 16 流行病学 17 特别提示 附: 1 治疗外阴溃疡的穴位 1 拼音

wài yīn kuì yáng

2 英文参考

ulcus vulvae

3 疾病别名

vulvar ulcer,cancrum pudenda

4 疾病代码

ICD:N76.6

5 疾病分类

妇产科

6 疾病概述

外阴溃疡(Ulceration?of?vulva)是发生在女性外阴的一种急性皮肤疾患,多见于大、小 *** ,表现为外 *** 有1?个或多个溃疡,伴发热、疼痛。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7 疾病描述

外阴溃疡(Ulceration?of?vulva)是发生在女性外阴的一种急性皮肤疾患,多见于大、小 *** ,表现为外 *** 有1?个或多个溃疡,伴发热、疼痛。往往继发于外阴 *** 的炎症性、恶性疾病,有时也可以是全身疾病在外阴和 *** 的反映。

8 症状体征

溃疡可见于外阴各部,以小 *** 和大 *** 内侧为多,其次为前庭黏膜及 *** 口周围。溃疡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是几个溃疡融合成一个较大的溃疡。外阴溃疡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

1.急性外阴溃疡

(1)非特异性外阴炎:溃疡多发生于搔抓后,可伴有低热及乏力等症状,局部疼痛严重。溃疡表浅,数目较少,周围有明显炎症。

(2)疱疹病毒感染:起病急。接触单纯疱疹毒传染源后一般有2~7?天的潜伏期后出现发热、不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疱疹。初起为多个疱疹,疱疹破溃后呈浅表的多发性溃疡,有剧痛。溃疡多累及小 *** ,尤其在其内侧面,50%~80%以上的病例累及 *** 、尿道和宫颈。溃疡大小不等,底部灰黄,周围边际稍隆起,并高度充血及水肿。溃疡常在1~2?周内自然愈合,但常复发。单纯疱疹毒由于累及 *** 、尿道等,患者常伴随大量白带,白带初为透明浆液,后为浑浊的稀薄脓液,最后因细菌感染而为**的脓性白带,伴有泌尿系症状:如尿急、排尿困难等。

(3)白塞病:急性外阴溃疡常见于白塞病,即眼口综合征。过去认为急性外阴溃疡是一种由粗大杆菌引起的非接触性感染的良性溃疡。现多认为急性外阴溃疡是白塞病的一个发展阶段,可与眼、口腔病变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溃疡可广泛发生于外阴各部,而以小 *** 内外侧及 *** 前庭为多。起病急,常复发。临床上分为3?型,可单独存在或混合发生,以坏疽型最严重。

①坏疽型:多先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病变部位红肿显著,溃疡边缘不整齐,有穿掘现象,局部疼痛重。溃疡表面附有多量脓液,或污黄至灰黑色的坏伪膜,除去后可见基底不平。病变发展迅速,可造成小 *** 缺损,外表类似外阴癌,但边缘及基底柔软,无浸润。

②下疳型:较常见。一般症状轻,病程缓慢。溃疡数目较多、较浅。溃疡周围红肿,边缘不整齐。也可有穿掘现象。常在数周内愈合,但常在旧病灶痊愈阶段,其附近又有新溃疡出现。

③粟粒型:溃疡如针头至米粒大小,数目多。痊愈快。自觉症状轻微。

(4)如梅毒、软下疳及性淋巴肉芽肿均可引起外阴溃疡。

①梅毒:梅毒的外阴溃疡可出现在梅毒的一期和二期。梅毒疹表面可发生溃疡。感染梅毒后经过2~4?周的潜伏期,在螺旋体侵人的局部出现初期梅毒病变即硬下疳,特征为无痛的红色炎性硬结,圆形,直径1~2cm,表面浅溃疡,边缘整齐,周边隆起,疮面平滑,呈深红色,表面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溃疡多为单发,位于大小 *** 和 *** 系带,亦可见于 *** 、尿道口或宫颈。

②软下疳:溃疡常为多发性,女性原发溃疡平均4~5?个,然后溃疡可自身种植,在其周围又可形成成簇的小溃疡。溃疡一般经1~2?个月痊愈。其最初累及部出现炎性小丘疹,周围有红晕。1~2?天变成脓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随后扩大形成溃疡,溃疡形态大小不一,直径1~20mm,边缘粗糙而呈斜坡状,境界清楚,周围有红晕围绕。基底软且较深,覆以灰色或**坏性脓性分泌物,去除污秽脓性分泌物即显露出肉芽肿样基底,有触痛,易出血。

③性淋巴肉芽肿?开始为单个丘疹及疱疹、水疱或脓疱,无疼痛,无浸润,而后破溃成糜烂或浅溃疡,溃疡好发于前庭部、小 *** 、 *** 口及尿道周围等处。病灶形态规则,边缘平坦,表浅,经数天至半月后自行痊愈,不留疤痕。

2.慢性外阴溃疡

(1)结核:外阴结核罕见,偶继发于严重的肺、胃肠道、内官、腹膜或骨结核。好发于 *** 或前庭黏膜,病变发展缓慢。初起常为一局限性小结节,不久即溃破为边缘软薄而穿掘的浅溃疡。溃疡形状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覆以干酪样结构。病变无痛,但受尿液 *** 或摩擦后可有剧痛。溃疡经久不愈,并可向周围扩展。

(2)癌症:外阴恶性肿瘤在早期可表现为丘疹、结节或小溃疡。病灶多位于大小 *** 、 *** 和后联合等处,伴或不伴有外阴白色病变。癌性溃疡与结核性溃疡肉眼难以鉴别,需做活组织检查确诊。

9 疾病病因

外阴溃疡多系外阴炎症引起,如非特异性外阴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白塞病、外阴结核、梅毒、性淋巴肉芽肿等。此外,约有1/3?的外阴癌,在早期表现为溃疡。有人认为外阴溃疡是眼口综合征的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单纯疱疹毒是外阴溃疡最常见的病因。本病具有高度的接触传染性,如 *** 传染、胎儿致畸及患者本身的致癌作用,所以被引起广泛的关注。软下疳为杜克雷(Ducrey)嗜血杆菌通过 *** 传染的疾病,亦是一种较常见的有溃疡变。

10 病理生理

由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组织化生或肿瘤等因素使外阴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炎性反应,出现微循环障碍、局部缺血、梗、组织溃烂。

11 诊断检查

诊断:对急性外阴溃疡的患者应注意检查全身皮肤、眼、口腔黏膜等处有无病变。诊断时要明确溃疡的大小、数目、形状、基底情况,有时溃疡表面覆以一些分泌物容易漏诊。故应细心认真查体,分泌物涂片培养、血清学检查或组织学病理有助于诊断。

实验室检查:应根据病史及溃疡的特点,必要时作分泌物涂片、培养、梅毒血清学实验等以明确诊断。

对疱疹行脱落细胞学检查、酶联免疫测定法。对软下疳分泌物涂片检查、分泌物培养、伊东雷斯特纳(ItoReenstieno)反应等可查到病原体。性淋巴肉芽肿的辅助检查: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稀释16~64?倍为阳性;涂片找细胞内包涵体;鸡胚和细胞培养分离衣原体等。

梅毒病原体检查,即暗视野检查。在一期梅毒的硬下疳可取少许血清渗出液或淋巴穿刺液放于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后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依据螺旋体强折光性和运动方式进行判断,可以确诊。感染性疾病进行基因诊断: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感染具有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的特点。

软下疳作组织病理检查:软下疳有时同时感染梅毒、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 *** 疱疹等,可检出相应致病微生物。

梅毒血清学检查:此类检查主要是检测患者有无抗心质抗体(反应素)存在。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测定血清特异性抗体。

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表现。

12 鉴别诊断

疱疹溃疡大小不一,水泡成群,可自愈但常复发是其特点。脱落细胞内可查到嗜酸性包涵体可鉴别之。溃疡为多发性,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周围有红晕,白带呈灰色或**,患者有不洁性行为史,出现全身多部位的丘疹、脓疱、溃疡是本病的特点。分泌物涂片或组织学病理有助于鉴别。性淋巴肉芽肿之白带为**浆液,溃疡表浅,可自愈,并形成瘘管,血清学试验、涂片找到细胞内包涵体可确诊。不洁性行为后出现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软化、破溃,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梅毒初期溃疡为单发的浅溃疡,无痛,红色炎性硬结,圆形,直径1~2cm,表面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中期常为全身性散在的玫瑰疹、丘疹样梅毒和脓疱性梅毒,常呈对称性分布,是本病的特点。渗出液中找到梅毒螺旋体及血清学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13 治疗方案

1.急性外阴溃疡的治疗

(1)局部治疗:

①局部对症治疗: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对非特异性外阴炎引起的溃疡可局部用抗生素软膏。对其他溃疡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0.1%依沙吖啶溶液冲洗患处或湿敷。新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达克罗宁软膏或霜外涂或将上述药物加入湿敷液中作湿敷有一定帮助。

②糖皮质激素软膏,在溃疡好转期使用较好。

③紫外线、氦氖激光照射有一定的疗效。

(2)全身治疗:

①口服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全身应用抗生素等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坏疽型者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

②人血丙种球蛋白肌注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可促进皮损消退。

(3)中医中药治疗:

①局部外涂青黛粉、锡类散。

②雄黄研为细末,以高压消毒后混入甘油,加数滴1%丁卡因溶液,制成糊剂。治疗时先用1%丁卡因溶液棉球敷于溃疡面3~10min?止痛,再将雄黄甘油糊剂轻涂溃疡上,治疗23?例,平均42?天愈合。

③对女阴溃疡见有脓性分泌物和坏组织时,外敷紫色疽疮膏(含有轻粉、红粉、琥珀粉、沉香粉、血蝎各9g,冰片、煅珠粉各0.9g,蜂蜡30g、麻油120ml)。

④健脾清热、解毒利湿为治则:用萆薢渗湿汤(萆薢、生薏仁、黄柏、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高热时加用白虎汤,白带多加土茯苓。

2.疱疹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

①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iclovir,ACV):一种开链嘌呤核苷,能抑制病毒DNA?合成,而对宿主细胞DNA?的合成作用较小。目前被公认是有效的抗HSV?药物。病重者可静注阿昔洛韦(ACV)5mg/(kg?8h),连用7~10?天;轻者可口服阿昔洛韦(ACV)?200mg,每6?小时1?次,连服7~10?天。在发病早期即水疱、溃疡出现的2~3?天内给予,可明显缓解症状,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减少病毒排放。但治疗不能防止GH?复发,孕期禁用阿昔洛韦(ACV)。复发患者可口服或局部应用阿昔洛韦(ACV)。外用时不能涂于宫颈和 *** 。该药95%由肾脏排出,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少数患者有报道转氨酶一过性增高,静滴浓度过大,滴速过快可引起静脉炎。

②伐昔洛韦(VC):是阿昔洛韦(ACV)的左旋缬氨酸酯,具有半衰期长、用药次数少的优点。用法:500mg,2?次/d,连服5?天,重者可用10?天。

③泛昔洛韦(法昔洛韦):口服吸收完全,于小肠和肝脏迅速转化为喷昔洛韦,后者被病毒特异性酶所磷酸化,通过使短链形成中止而干扰病毒DNA?合成。用法:原发GH?250mg,3?次/d,连服5?天;复发GH?125mg,2?次/d,连服5?天。

④更昔洛韦(双羟丙氧甲基鸟苷,ganciclovir,DHPG):5~10mg/(kg·d),分3?次静脉注射,连用14?天。

⑤利巴韦林(病毒唑,Ribavin,RBV):抑制病毒多种DNA?和RNA?复制、合成。用法:原发GH,15mg/(kg·d),肌注,复发GH,0.4g,2?次/d,连用5?天。

(2)免疫治疗:

①干扰素(interferon,IFN):可诱导一系列酶的活性,使病毒mRNA?降解而终止复制,还可干扰病毒的蛋白合成过程,影响病毒的复制。用法:原发GH,INFa?5?万U/(kg·d),肌注,连用1~2?周;复发GH?则用10?万U/kg,单剂1次肌注。

②聚肌胞(Poly?I:c):2mg,肌注,每3?天1?次。可诱导干扰素的合成。

③转移因子:2mg?肌注,每周2?次,可用2~3?周。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④左旋咪唑:25~50mg,3?次/d,连服3?天,停药4?天,可重复2~3?次。

(3)局部治疗:

①可选用下列软膏局部涂布:90.5%碘苷(疱疹净)软膏,外用,3?次/d。

②0.5%新霉素软膏,外用,3?次/d。

③5%阿昔洛韦(无环鸟苷)软膏,外用,4~6?次/d,连用7~10?天。

3.白塞病的治疗?有全身症状时注意改善全身情况,应适当休息,增加营养。症状严重者,在急性期可给皮质类固醇激素以缓解症状。如泼尼松(强的松)口服20~40mg/d。但在血栓性静脉炎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使用激素时常需同时应用抗生素。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少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等与激素联合应用,也有一定的疗效。可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等行辅助治疗。在慢性期,可用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止痒和止痛为主。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减少摩擦等。局部应用复方新霉素软膏,1%~2%硝酸银软膏或撒布冰硼散等。

4.外阴梅毒的治疗?自1943?年Mahoney、Arnold?和Harris?首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疗效快,副作用小,杀灭螺旋体彻底,至今仍是最理想的驱梅药物,且尚未有耐青霉素的TP?的报道。

(1)治疗原则:明确诊断,早期规则足量治疗,夫妇同治,治疗期间禁止 *** ,严格判定治愈情况,治愈后3?年内定期复查。

(2)治疗方案:

①早期梅毒(一、二期及病程在2?年以内的潜伏梅毒):

A.青霉素:

a.普鲁卡因青霉素(procainepenicillin)80?万U?肌注,1?次/d,连续15?天。

b.芐星青霉素(benzathine?benzyl?penicillin)240?万U?肌注,分两侧臀部注射,每周1?次,共23?次。

B.青霉素过敏者:

a.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连服15?天。

b.四环素500mg?口服,4?次/d,连服15?天。

c.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口服,2?次/d,连服15?天。

②晚期梅毒:

A.青霉素:

a.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肌注,1?次/d,连续20?天。

b.芐星青霉素240?万U?肌注,每周1?次,共3?次。

B.青霉素过敏者:

a.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连服30?天。

b.四环素500mg?口服,4?次/d,连服30?天。

c.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口服,2?次/d,连服30?天。

d.米诺环素(美满霉素)100mg?口服,2?次/d,连服20?天。

e.阿奇霉素500mg?口服,1?次/d?或隔天1?次,连服10?天。阿奇霉素对皮损效果较好,推荐用于对青霉素过敏和合并衣原体感染者。

5.软下疳的治疗?应先行抗生素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1)全身治疗:1998?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推荐的软下疳治疗方案:

①阿奇霉素1g,单剂口服;②头孢曲松250mg,单剂肌注;③环丙沙星500mg?口服,2~3?次/d,连用3?天;④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连用7?天。我国前除应用上述方案外常用的治疗方案还有:①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2?片,2?次/d,连服1~2?周;②多西环素(强力霉素)100mg?口服,2?次/d,连用10~14?天;③红霉素与多西环素(强力霉素)联合应用;④大观霉素2g,单次肌注;⑤阿莫西林500mg?加克拉维酸125mg?口服,3?次/d,连用7?天。

(2)局部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可用高锰酸钾溶液、过氧化氢(双氧水)或聚维酮碘(聚烯吡酮碘)清洗、湿敷或浸泡局部。外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百多邦)软膏、鱼石脂软膏;对已化脓的淋巴结一般不宜切开,而是反复穿刺吸脓,注入抗菌药物。

6.性淋巴肉芽肿的治疗

(1)全身治疗:性淋巴肉芽肿(LGV)需早期治疗,用药时间要长。全身治疗可酌情选用下列药物口服:

①四环素500mg,4?次/d,连服21?天。

②磺胺甲恶唑/甲氧芐啶(复方磺胺甲基异嗯唑)2?片,2?次/d,连服14?天。

③红霉素500mg,2?次/d,连服14?天。

④多西环素200mg,2?次/d,连服21?天。

⑤米诺环素(美满霉素)100mg,2?次/d,连服14?天,首剂加倍。

(2)局部治疗:淋巴结未化脓者可行冷湿敷或超短波治疗。有波动感可用无菌针筒从病损上部正常皮肤进针抽吸脓液,而禁止切开排脓,以免瘘管形成,不易愈合。局部可用1∶5000~1∶8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用磺胺粉。若溃烂较甚,可行植皮术,直肠狭窄者可行扩张术,严重者及象皮肿可外科手术切除。

7.外阴早期鳞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为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首选的治疗手段。由于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一般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亦无淋巴管或血管浸润,不需采用标准的根治性术式,仅采用外阴广泛切除,甚至外阴病灶局部广泛切除,即仅切除病灶及其周围1~2cm?的皮肤,就可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不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Wharton?报道25?例早期外阴癌,仅作广泛性女阴切除术,治疗后无一例复发,也无一例亡。缩小手术范围,尽可能多地保留了正常组织,减少了手术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尽可能维持器官的生理功能。更能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

(2)放射治疗只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3)外阴早期浸润性鳞癌不考虑化疗。

8.外阴基底细胞癌的治疗

(1)手术治疗:宜采用较广泛的局部切除,包括一部分周围正常皮肤及皮下的深部组织。一般不需做外阴根治术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凡累及尿道或 *** 、 *** ,疑有腹股沟淋巴结阳性应做活检,如病理证实有转移时,应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腹股沟深淋巴结阳性者,应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放疗:仅适用于早期的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对放疗敏感。由于外 *** 正常皮肤对放射线耐受性差,治疗时容易并发外阴放射性炎症、溃疡和疼痛,故中、晚期患者不适合放疗。

(3)化疗:抗癌化疗基底细胞癌的疗效不佳,但对较晚期病例,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种补充手段。

9.结核病治疗的五项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皮肤结核的治疗与其他脏器结核病的治疗相同,必要时还可以配合局部治疗、外科治疗和理疗等。下面分以下几点阐述皮肤结核的治疗:

(1)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种类、剂量、用法及主要毒副反应:异烟肼(isoniazid,简写INH,H)片剂,每片0.1g,利福平(rifampicin,简写RFP,R)胶囊剂,每粒0.15g?吡嗪酰胺(pyrazinamide,简写PZA,Z)片剂,0.25g乙胺丁醇(ethambutol,简写EMB,E)片剂,每片0.25g链霉素(streptomycin,简写SM,S)注射剂(硫酸盐),每支0.75g以下为肺结核常用的短程隔天治疗方案,皮肤结核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

①方案1:2H3R323E3/4H3R3?世面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及乙胺丁醇隔天1?次,共2?个月,用药30?次。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天1?次,共4?个月,用药60?次。全疗程共计90?次。

②方案2:2H3R323S3E3/6H3R3E3?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隔天1?次,共2?个月,用药30?次。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隔天1?次,共6?个月,用药90?次。全疗程共计120?次。

③方案3:2H3R323/4H3R3

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及吡嗪酰胺隔天1?次,共2?个月,用药30?次。

继续期:异烟肼、利福平隔天1?次,共4?个月,用药60?次。全疗程共计90次。0~14?岁儿童及无判断症状能力者不能给予乙胺丁醇治疗。

(2)外用药物治疗:

①皮损早期可用链霉素0.4~1.0g,异烟肼100np?加入麻药中局部注射,隔天1?次。

②局部外用抗结核药物:可以应用1%利福平软膏、0.5g~1%异烟肼软膏或15g~20%对氨水杨酸软膏外用,涂在损害处。

③药物腐蚀:如5%~20%焦性没食子酸软膏对结核病变组织有破坏作用,先从5%开始,逐渐加大浓度。显著增殖性损害,可涂硝酸银棒、高锰酸钾结晶、硝酸汞、叁氯醋酸或乳酸等腐蚀药。

(3)外科手术切除:皮肤结核早期损害很小,可采用外科手术将损害完全切除。但切口一定要在损害外0.5cm?正常皮肤处切开,深度切至肌膜。

(4)物理疗法:

①X?线照射:一般无效,对溃疡及肥厚增殖的损害有些益处,可根据病情,每次照射1~2Gy,每周1?次,共3~4?周。X?线照射可使肥厚增殖性损害变平,促进溃疡愈合,并可使瘢痕疙瘩软化及促进结核组织的吸收。

②紫外线照射治疗:适量日光浴或紫外线照射可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及结核组织的吸收,但过量照射有可能使内脏结核病,尤其肺结核病播散。

③电凝固法、冷冻疗法、激光疗法:这叁种治疗方法可酌情选用,适用于病变面积小,范围局限的病灶。

(5)中医疗法:对皮肤结核病,使用抗结核药物效果比较可靠,一般不需中药配合治疗,但某些患者表现为气血两虚时,可加用中医治疗。

(6)其他:瘰疬性苔藓、丘疹坏性结核疹及颜面粟粒性狼疮等结核疹类如发现结核病灶则应采取以上治疗方案。未能发现结核病灶,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药物内服或外用。部分结核疹可自愈。

14 并发症

感染扩散。

15 预后及预防

预后:不同病因导致的外阴溃疡其预后亦不同。

预防:

1.加强宣传教育,严禁卖*。

2.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3.及时彻底治疗早期病变,防止病变发展到?晚期阶段。

4.婚前、孕期常规梅毒血清学检查。

5.严格挑选血源,供血者一律做梅毒血清试验。

6.由性传播性疾病导致的外阴溃疡早期应有效地控制感染皮损并追踪传染源, *** 不论有无症状均应治疗。注意与其他混合感染,尤其是否同时合并HIV?感染。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避免接触传染性皮损。 *** 套可减少疾病的传播。感染期间不宜性生活。

7.结核多为继发性感染,原发病灶以肺结核为主。因此积极防治肺结核,对预防结核有重要意义。其预防措施除加强防痨宣传教育外,应加强儿童及青少年的保健工作。体重2200g?以上的新生儿,出生24h?后即可预防接种卡介苗,必要时可在3?个月内补种。3?个月以后的婴儿直至青春期少女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行卡介苗接种。结核病活动期应避免妊娠。此外,结核患者其 *** 分泌物及月经血内可能有结核菌存在,应加强隔离,避免传染。

16 流行病学

常见于中、青年妇女。

17 特别提示

加强宣传教育,严禁卖*。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及时彻底治疗早期病变,防止病变发展到晚期阶段。婚前、孕期常规梅毒血清学检查。严格挑选血源,供血者一律做梅毒血清试验。

治疗外阴溃疡的穴位 耳穴

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简介

[编辑本段]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 药品 名称通用名称:林可霉素利多卡因凝胶(俗称:绿药膏) 英文名称:Lincomycin Hydrochloride and Lidocaine Hydrochloride Gel 汉语拼音:Linkemeisu Liduokayin Ningjiao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克含林可霉素5毫克,利多卡因4毫克。辅料为:卡波姆、三乙醇胺、依地酸二钠、 甘油、吐温、乳酸依沙吖啶、乙醇、色素、香精、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绿色透明的水性凝胶。 作用类别本品为皮肤科用药类非处方药药品。 适应症用于轻度烧伤、创伤及蚊虫叮咬引起的各种皮肤感染。 规格10克:林可霉素50毫克与利多卡因40毫克。 用法用量外用,涂搽患处,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刺激如烧灼感,或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禁忌1、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2、一个月以内婴儿禁用。 注意 事项1、本品不宜大面积长期使用。 2、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如口、鼻等)。 3、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6、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玉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本品为复方制剂,其中所含盐酸林可霉素(洁霉素)为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主要对革兰阳性菌有 较 高抗菌活性,起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利多卡因为局部,外用具有止痛、止痒作用。 疥疮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挖掘隧道的机械伤害及其分泌毒汁的刺激)引起的皮肤病,它是可以通过性传播的,尤其在青年男 女性乱者中,本病传播迅速,故本病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性传播性疾病之中。疥疮的体征是皮肤剧烈瘙痒(晚上尤为明显),而且皮疹多发于皮肤皱折处,特别是。疥疮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疾病。疥疮的传染性很强,在一家人或集体宿舍中往往相互传染。疥虫离开人体能存活2~3天,因此,使用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鞋袜、帽子、枕巾也可间接传染。性生活无疑是传染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常用的外用药 (1)硫黄软膏 从颈以下遍搽全身,每晚1次,连用7~10天。成人用10%的硫黄软膏,儿童用5%的硫黄软膏以减少刺激。擦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治疗结束后观察2周,判定疗效。如有复发要及时治疗。还要注意:1、隔离患者。2、将药物搽于颈项以下全身,有皮损部位多搽,每日二次,连续3日,治疗期间不洗澡使药效持久。3、沸水消毒被患者用过的衣物。4、家中或集体中患疥疮者要同时治疗。 (2)1%丙体六六六(γ-666)霜剂 如疥灵霜、疥得治等,用法为洗澡后凉干半小时,擦药1次,24小时后洗澡即可。该药为无味、无臭、无刺激的杀疥虫药物,疗效好,但经皮肤吸收后有潜在的危害。故妇女、婴儿不宜使用,有皮肤破损者最好不用。搽药前,不宜用热水洗澡,以免药物吸收过多。 1039 (3)25%苯甲酸苄酯乳剂 每日擦药1~2次,连用2~3天,杀虫力强,效果好。 (4)30%硫代硫酸钠溶液,每日全身擦药2次,1周可愈。 (5)甲硝唑 又名灭滴灵,每次口服0.2g,每日3次,连用7天为1疗程。该药对疥螨有杀灭作用,也可外用2%~3%灭滴灵软膏。 (6)优力肤软膏 每晚全身擦药1次,连用3~5天。

丘疹样荨麻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疾病分类 3 疾病概述 4 疾病描述 5 症状体征 6 疾病病因 7 病理生理 8 诊断检查 9 治疗方案 附: 1 治疗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的穴位 1 拼音

dài zhuàng pào zhěn xìng nǎo mó nǎo yán

2 疾病分类

皮肤科

3 疾病概述

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棍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多发生于发疹时改发疹后3~4天,但亦可发生于发疹以前,大多见于颅神经或颈,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它小脑症状等。

4 疾病描述

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为病毒本身直接从脊髓神经前、后根向上侵犯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变态反应所致。

5 症状体征

多发生于发疹时或发疹后3~4d,但亦可发生于发疹以前,大多见于颅神经或颈、上胸脊髓神经节段受侵的病人。表现有头痛、呕吐、惊厥或其它进行性感觉障碍,尚可有共济失调及其它小脑症状等。

6 疾病病因

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7 病理生理

在无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多数为儿童)初次感染此病毒后,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此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各种诱发 *** 的作用下,可使之再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及坏,产生神经痛。同时,再活动的病毒可沿着周围神经纤维而移动到皮肤,在皮肤上产生带状疱疹所特有的节段性水疱疹。偶尔,病毒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运动神经根,引起肌无力或相应地区的皮肤发生麻痹。

激发带状疱疹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潜伏期间特异性抗体持续低水平,随着带状疱疹的出现,正常肌体的特异性IgG、IgM和IgA水平迅速增高;在播散型,50%病人的血清中可找到抗原抗体复合物,提示组织损伤可能由免疫复合物所引起。在细胞免疫应答方面,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病毒再激活和发生播散的主要原因。据报道,一般非肿瘤住院病人中,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0.22%,而恶性淋巴瘤的住院病人中,其发病率为9%,在白血病中为2%,在其它恶性肿瘤中为0.46%,接受大剂量放疗和化疗的骨髓移植受者带状疱疹的发病率高达50%以上,约1/3发生播散。使用细胞毒药物及接受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皆有增加VZ感染的危险性,此外,带状疱疹亦可因外伤、过劳、各种感染及应用砷、锑重金属药物等而诱发。

其皮损的病理变化与水痘相似,惟皮肤深部毛囊的表皮细胞亦有气球状变性,而水痘无毛囊变化。与皮疹相应的神经节内亦有病变,表现为:①脊髓神经后根与后根神经节有剧烈炎性反应;②单发性周围神经炎;③脊髓后柱之单侧节段性脊髓灰白质炎;④局限性软脑膜炎。皮疹处真皮内感觉神经纤维之变性要在皮疹出现后第1~4d才逐渐明显。

8 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组织培养可发现带状疱疹病毒,免疫荧光检测在血清中可见有抗体,水疱中含有补体结合抗原,疱液涂片检查可见多核气球状细胞,电镜检查可迅速(30分钟)作出可靠的诊断。

根据成簇水疱,沿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单侧性及有明显的神经痛等特点,诊断不难。当疱疹尚未出现之前或表现为顿挫性带状疱疹时,可能将神经痛疑为其它疾病,需加注意。有时需和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过程中,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9 治疗方案

对于一般患者,以止痛、缩短病程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一)止痛

给予镇痛剂,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赛庚啶亦可减轻其疼痛,各种安定药对后遗神经痛有效,如阿米替林与奋乃静或氟奋乃静或硫利达嗪合并使用,多在1~2周内解除疼痛,卡马西平、氯普噻吨、罗通定等皆可试用。有人使用西米替丁可加速疾病痊愈和缓解疼痛,维生素E400mg 1日3次亦有取得制止后遗神经痛的报道。最近报道外用0.025%辣椒辣素霜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二)抗病毒剂

1、阿糖腺苷 每日15 mg/kg静注10 d,早期应用可减少急性痛和后遗神经痛,加速痊愈。

2、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 早期应用可抑制病毒及阻止其播散。

3、干扰素 高剂量(每日5.1×105IU/kg)早期应用可作为高危病人活动性感染的辅助治疗。

(三)皮质类固醇

对皮质类固醇治疗的问题,目前尚有争论,有人主张老年患者,若无明显禁忌症时,早期给予泼尼松,可以减轻炎症,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的神经痛,且不影响其特殊免疫球蛋白IgG的形成,但亦有报道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

(四)维生素及免疫疗法

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内服或注射。左旋多巴对老年和眼带状疱疹也有一定的疗效,带状疱疹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对水痘有效,而不能缩短带状疱疹病程和其后遗神经痛,故有人认为不要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五)针刺疗法

有明显的消炎止痛作用,对后遗性神经痛亦有疗效。按损害发生部位取穴或针刺阿是穴。亦可用耳针,在相应部位找刺痛点,间歇留捻20分钟。

(六)音频电疗法、激光照射或磁穴疗法可消炎止痛。

(七)中医中药治疗

热盛者清火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湿盛者健脾除湿,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若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者,则宜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以柴胡疏肝饮或金铃子散(金铃子、延胡索)加减。还可用验方大青叶或板蓝根15g,煎水代茶。并可用板蓝根注射液2mL肌内注射,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高热病人,尤其三叉神经受累有角膜疱疹时,可用羚羊角粉0.1~0.5g冲服。

(八)局部治疗

以消炎、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可外用2%龙胆紫溶液,或复方地榆氧化锌油(生地榆10.0,紫草5.0,冰片2.0,氧化锌油加到100.0)外涂。若有继发感染,可用新霉素软膏外擦。有坏疽性溃疡时,可用0.1%新霉素溶液或0.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对眼带状疱疹可用0.1%~0.5%疱疹净溶液滴眼,有人用0.1%磷乙酸霜外用,有减轻疼痛,缩短病程的效果。

治疗带状疱疹性脑膜脑炎的穴位 舌横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刺哑门、肾俞,对脑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经针刺后,全血黏度下...

横舌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刺哑门、肾俞,对脑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经针刺后,全血黏度下...

厌舌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刺哑门、肾俞,对脑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经针刺后,全血黏度下...

瘖门

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发现,针刺哑门、肾俞,对脑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一定影响,经针刺后,全血黏度下...

喑门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病因 3.1 昆虫叮咬 3.2 过敏 3.3 饮食不当 3.4 药物导致 3.5 自身因素 4 症状 5 治疗 6 如何预防 1 拼音

qiū zhěn yàng qián má zhěn

2 概述

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一般认为与虫咬、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病、食物过敏等有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多见。皮疹常分批出现,可迁延数周至数月。丘疹性荨麻疹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本病是一个以症状特点而命名的疾病,实际上本病即为虫咬皮炎。

3 病因 3.1 昆虫叮咬

一些昆虫,如臭虫、跳蚤、蚊虫、螨等,叮咬孩子皮肤后,会造成孩子皮肤受损甚至细菌感染,导致丘疹性荨麻疹发作。

3.2 过敏

一些过敏原,如动物皮毛、花粉等导致孩子过敏,都可能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3.3 饮食不当

孩子进食了一些易过敏食物,如鱼虾、蟹贝、肉类、牛奶、蛋类、蕈类、草莓、可可、蕃茄和大蒜等以及某些食物调味品和添加剂,这些食物中有的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有的则可 *** 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丘疹性荨麻疹。

3.4 药物导致

许多药物会通过引起机体变态反应而导致本病,会导致孩子患丘疹性荨麻疹的药物有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和磺胺等。

3.5 自身因素

若孩子患了内脏和全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等疾病,均可发展为丘疹性荨麻疹。

4 症状

丘疹性荨麻疹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患者会自觉剧烈瘙痒,夜晚特甚,往往影响睡眠,患儿精神不安。搔抓后表皮剥脱,易致继发感染。而丘疹性荨麻疹患处主要表现为皮损,出现绿豆般大的淡红色丘疹,性质坚硬,顶端常有疱,搔破后结痂,周围有纺锤形红晕,经搔抓后呈现风团,荨麻疹的风团消退后仍恢复原形。丘疹性荨麻疹一般是好发于孩子躯干及四肢近端。荨麻疹的损害数目不定,分批出现,散漫发生或少数簇集,常伴有胃肠障碍。丘疹性荨麻疹的病程长短不一,一般发病1周左右会自行消退,但病情易反复,新的皮疹又可陆续出现。许多孩子的荨麻疹痊愈后,次年又会再次复发。本病应与水痘鉴别,后者皮疹躯干多于四肢,同时一皮区内可见红斑、丘疹、疱疹和结痂等不同皮损。

5 治疗

丘疹性荨麻疹会让孩子瘙痒难受,不停抓挠患处导致皮肤皮损,细菌入侵加重病情。对于丘疹性荨麻疹的治疗,一般主张采用外用药,可用各种止痒洗剂,如1%2%石炭酸炉甘石洗剂、复方明矾洗剂、达克罗宁乳剂及各种皮质类固醇激素乳剂等,若有继发感染可在洗剂中酌加0.5%依沙吖啶(利凡诺)或0.2%呋喃西林等。

除了对患处的治疗外,也可以通过给孩子服用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进行药物治疗。在护理方面,应让孩子讲究个人及环境卫生,注意清洁身体,避免孩子搔抓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6 如何预防

1、注意饮食,避免诱因

如果孩子是易过敏体质,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免让孩子进食大量易过敏食物。例如鱼虾海鲜,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剂、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剂的罐头、腌腊食品、饮料等都要让孩子少吃。

2、注意卫生,避免不良 ***

对于有荨麻疹病史的患儿,家长要注意保持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化纤和羊毛衣物要避免让孩子穿。冬季要注意做好孩子的保暖。

3、注意药物因素引起的过敏

在临床中,有些药物可以引起丘疹性荨麻疹,如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家长应遵照医嘱给孩子用药。

4、提高孩子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