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溴丙酰氯-三溴丙酮的危害有哪些表现

《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护实用指南》是2008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维森。本书收录了130余种比较常用的工业有机溶剂,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从总体和个例两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防治情况。

基本介绍 书名 :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护实用指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图书信息,内容简介, 图书信息 作 者:张维森 主编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印刷时间:2008-1-1 I S B N:9787122015266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总论从理化性质、职业接触、毒性、健康影响、健康监护、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方面对各类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进行概述。各论分职业病危害信息周知卡和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两种形式进行编写,信息周知卡内容编排与总论基本对应,由一般信息、理化性质、职业接触、毒性、健康影响、健康监护、防护措施、应急措施、警示标识和应急电话等内容组成;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则主要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 Z158 2003)附录D的样式,内容包括通用提示、有机溶剂中英文名称、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检测结果和救援与咨询电话等。 本书可作为卫生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企业从事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工厂在制定相关毒物告知卡时参考。 目录 第1章使用说明与名词解释1

1?1使用说明2

1?1?1关于总论2

1?1?2关于“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治

信息周知卡”内容及编写说明2

1?1?3关于“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职业病

危害告知卡”内容及编写说明2

1?1?4关于附录和索引3

1?2名词解释3

1?2?1一般信息3

1?2?2理化特性3

1?2?3职业接触与进入途径5

1?2?4毒性与健康影响5

1?2?5健康监护6

1?2?6防护措施6

1?2?7效果监控6

1?2?8应急措施7

1?2?9警示标识7

第2章总论8

2?1烃类有机溶剂9

2?1?1概述及其理化特性9

2?1?2潜在安全危害10

2?1?3毒性及健康影响与健康监护10

2?1?4采取的防护措施与效果监控11

2?1?5现场急救应急措施12

2?2卤代烃类有机溶剂12

2?2?1概述及其理化特性12

2?2?2潜在安全危害13

2?2?3毒性及健康影响与健康监护13

2?2?4采取的防护措施与效果监控14

2?2?5现场急救应急措施14

2?3醇、酚、醚类有机溶剂14

2?3?1概述及其理化特性14

2?3?2潜在安全危害15

2?3?3毒性及健康影响与健康监护15

2?3?4采取的防护措施与效果监控16

2?3?5现场急救应急措施16

2?4醛、酮类有机溶剂16

2?4?1概述及其理化特性16

2?4?2潜在安全危害17

2?4?3毒性及健康影响与健康监护17

2?4?4采取的防护措施与效果监控17

2?4?5现场急救应急措施18

2?5有机酸、酸酐、酯和酰胺类有机溶剂18

2?5?1概述及其理化特性18

2?5?2潜在安全危害18

2?5?3毒性及健康影响与健康监护19

2?5?4采取的防护措施与效果监控19

2?5?5现场急救应急措施19

2?6含氮和含硫化合物类有机溶剂20

2?6?1概述及其理化特性20

2?6?2潜在安全危害20

2?6?3毒性及健康影响与健康监护21

2?6?4采取的防护措施与效果监控21

2?6?5现场急救应急措施22

第3章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治信息周知卡23

3?1烃类有机溶剂24

3?1?1脂肪族开链烃和环烃类24 正己烷24 丙烷25 正丁烷26 正戊烷27 正庚烷28 正辛烷29 正壬烷(壬烷)30 丁烯31 1,3?丁二烯(联乙烯)32 汽油33 环己烷34 1,3?环戊二烯35 萘(环烷)36 松节油37 3?1?2芳香族烃类38 苯38 甲苯39 二甲苯40 乙苯41 对特丁基甲苯42 苯乙烯43 3?2卤代烃类有机溶剂44 氯甲烷(甲基氯)44 二氯甲烷45 氯仿(三氯甲烷)46 四氯化碳47 氯乙烷48 1,2?二氯乙烷49 1,1?二氯乙烷50 1,1,1?三氯乙烷51 1,1,2?三氯乙烷52 四氯乙烷53 五氯乙烷54 六氯乙烷55 2?氯丙烷56 1,2?二氯丙烷57 氯乙烯58 1,1?二氯乙烯59 1,2?二氯乙烯60 三氯乙烯61 四氯乙烯62 1,3?二氯丙烷63 1,2,3?三氯丙烷64 3?氯丙烯65 氯丁烷66 四氟化碳(四氟甲烷)67 溴甲烷68 三溴甲烷(溴仿)69 溴乙烷70 氯萘71 氯苯72 邻二氯苯73 3?3醇、酚、醚类有机溶剂74 3?3?1醇类74 甲醇74 乙醇75 丙醇76 异丙醇77 丁醇78 异丁醇79 戊醇80 异戊醇81 环己醇82 苯甲醇83 双丙酮醇84 氯乙醇85 1,3?二氯丙醇86 3?3?2二醇类和二醇衍生物87 乙二醇87 丙二醇88 1,4?丁二醇89 二甘醇90 乙二醇二硝酸酯(硝化甘醇)91 3?3?3酚类92 苯酚(酚、碳酚)92 甲酚93 对叔丁基苯酚94 3?3?4醚类95 甲醚95 96 二氯(双氯,2,2?二氯 )97 苯基醚98 3?4醛、酮类有机溶剂99 3?4?1醛和缩醛类99 丁醛99 丁烯醛100 糠醛(2?呋喃甲醛)101 甲缩醛102 乙缩醛103 3?4?2酮类104 丙酮104 丁酮(甲基乙基酮)105 2?戊酮106 2?己酮107 二异丁基甲酮(2,6?二甲基?4?庚酮; 二异丁酮)108 异亚丙基丙酮(4?甲基?3?戊烯? 2?酮)109 苯乙酮(乙酰苯、甲基苯基甲酮、安 眠酮)110 环己酮111 3?5有机酸、酸酐、酯和酰胺类有机溶剂112 3?5?1有机酸和酸酐类112 甲酸112 乙酸113 乙二酸114 丙酸115 丁酸116 乙酸酐117 3?5?2酯类118 甲酸甲酯(蚁酸甲酯)118 甲酸乙酯(蚁酸乙酯)119 乙酸甲酯(醋酸甲酯)120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121 乙酸丙酯(乙酸正丙酯)122 乙酸丁酯(醋酸丁酯)123 乙酸戊酯124 磷酸三丁酯125 硫酸二甲酯126 3?5?3酰胺类127 甲酰胺127 N,N?二甲基甲酰胺128 N,N?二甲基乙酰胺129 ε?己内酰胺130 3?6含氮和含硫化合物类有机溶剂131 3?6?1脂肪胺和脂肪胺类131 一甲胺131 二甲胺132 乙胺133 乙二胺134 乙醇胺135 二甲基乙醇胺136 3?6?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137 硝基甲烷137 硝基乙烷138 1?硝基丙烷139 2?硝基丙烷140 3?6?3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141 苯胺141 N?甲苯胺142 N,N?二甲基苯胺143 硝基苯144 硝基甲苯145 3?6?4氮杂环与其他含氮化合物146 吡啶146 吗啉147 3?6?5腈类148 乙腈148 丙腈(乙基腈)149 丁腈150 乳腈151 苯乙腈152 3?6?6含硫化合物153 二硫化碳153 甲硫醚154 噻吩155 正丁硫醇156 3?7环氧化合物类有机溶剂157 环氧乙烷157 1,2?环氧丙烷158 1,4?二?烷159 呋喃160 第4章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61 4?1烃类有机溶剂162 4?1?1脂肪族开链烃和环烃类162 正己烷162 丙烷162 正丁烷163 正戊烷163 正庚烷164 正辛烷164 正壬烷165 丁烯165 1,3?丁二烯166 汽油166 环己烷167 1,3?环戊二烯167 萘168 松节油168 4?1?2芳香族烃类169 苯169 甲苯169 二甲苯170 乙苯170 对特丁基甲苯171 苯乙烯171 4?2卤代烃类有机溶剂172 氯甲烷172 二氯甲烷172 氯仿173 四氯化碳173 氯乙烷174 1,2?二氯乙烷174 1,1?二氯乙烷175 1,1,1?三氯乙烷175 1,1,2?三氯乙烷176 四氯乙烷176 五氯乙烷177 六氯乙烷177 2?氯丙烷178 1,2?二氯丙烷178 氯乙烯179 1,1?二氯乙烯179 1,2?二氯乙烯180 三氯乙烯180 四氯乙烯181 1,3?二氯丙烷181 1,2,3?三氯丙烷182 3?氯丙烯182 氯丁烷183 四氟化碳(四氟甲烷)183 溴甲烷184 三溴甲烷(溴仿)184 溴乙烷185 氯萘185 氯苯186 邻二氯苯186 4?3醇、酚、醚类有机溶剂187 4?3?1醇类187 甲醇187 乙醇187 丙醇188 异丙醇188 丁醇189 异丁醇189 戊醇190 异戊醇190 环己醇191 苯甲醇191 双丙酮醇192 氯乙醇192 1,3?二氯丙醇193 4?3?2二醇类和二醇衍生物193 乙二醇193 丙二醇194 1,4?丁二醇194 二甘醇195 乙二醇二硝酸酯(硝化甘醇)195 4?3?3酚类196 苯酚196 甲酚196 对叔丁基苯酚197 4?3?4醚类197 甲醚197 198 二氯198 苯基醚199 4?4醛、酮类有机溶剂199 4?4?1醛和缩醛类199 丁醛199 丁烯醛200 糠醛200 甲缩醛201 乙缩醛201 4?4?2酮类202 丙酮202 丁酮(甲基乙基酮)202 2?戊酮203 2?己酮203 二异丁基甲酮204 异亚丙基丙酮(4?甲基?3?戊烯? 2?酮)204 苯乙酮(乙酰苯、甲基苯基甲酮、 )205 环己酮205 4?5有机酸、酸酐、酯和酰胺类有机溶剂206 4?5?1有机酸和酸酐类206 甲酸206 乙酸206 乙二酸207 丙酸207 丁酸208 乙酸酐208 4?5?2酯类209 甲酸甲酯209 甲酸乙酯209 乙酸甲酯210 乙酸乙酯210 乙酸丙酯211 乙酸丁酯211 乙酸戊酯212 磷酸三丁酯212 硫酸二甲酯213 4?5?3酰胺类213 甲酰胺213 N,N?二甲基甲酰胺214 N,N?二甲基乙酰胺214 ε?己内酰胺215 4?6含氮和含硫化合物类有机溶剂215 4?6?1脂肪胺和脂肪胺类215 一甲胺215 二甲胺216 乙胺216 乙二胺217 乙醇胺217 二甲基乙醇胺218 4?6?2脂肪族硝基化合物218 硝基甲烷218 硝基乙烷219 1?硝基丙烷219 2?硝基丙烷220 4?6?3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220 苯胺220 N?甲苯胺221 N,N?二甲基苯胺221 硝基苯222 硝基甲苯222 4?6?4氮杂环与其他含氮化合物223 吡啶223 吗啉223 4?6?5腈类224 乙腈224 丙腈224 丁腈225 乳腈225 苯乙腈226 4?6?6含硫化合物226 二硫化碳226 甲硫醚227 噻吩227 正丁硫醇228 4?7环氧化合物类有机溶剂228 环氧乙烷228 1,2?环氧丙烷229 1,4?二?烷229 呋喃230 附录有机溶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31 参考文献235 中文索引238 英文索引240 CAS索引243

溴丙酮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BrCH2COCH3

某位大人总结滴:在5L瓶中加2L水、700毫升丙酮、500毫升冰醋酸搅拌加热至60-65度,于2小时左右慢慢滴加500毫升溴素,加完搅拌半小时,放置过夜。次日,将反应液放入于搪瓷桶中,加入1.2Kg冰块控温10度以下用纯碱调至中性,分取油层约1.1Kg(比重1.64)用氯化钙干燥后减压分馏,收集38-42度(1.7MPa)馏分,得600-700g(收率46%-50%)

一、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全身式连体防化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防毒面具。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如有灼伤,按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