吖啶黄中毒症状-吖啶黄的功效与主治

犬巴贝丝虫病临床症状

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由蜱传播。主要引起犬的严重贫血和血红蛋白缺乏。

当有巴贝丝虫感染力的蜱叮咬犬时,虫体便着唾液进入犬体感染犬。疾病多呈慢性经过。病初精神沉郁,喜卧,四肢无力,身躯摇摆,发热,呈不规则间歇热,体温在40~41℃,食欲减退或废绝,营养不良,明显消瘦、贫血。结膜苍白,黄染。常见有化脓性结膜炎。从口、鼻流出具有不良气味的液体。尿呈**至暗褐色,如酱油样,且血液稀薄。常在病犬皮肤上,如耳根部、前臂内侧、股内侧、腹底部等皮肤薄、被毛少部位可以找到蜱。

爪爪博士建议

1、使用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普安特)进行内外同驱,可以有效驱除蜱虫、跳蚤、虱子、线虫等体内外寄生虫。0.1毫升/千克,30天一次,直接滴在脊背处。

2、犬猫体内驱虫专用-普拿杜(普安特)进行更彻底的体内驱虫。按体重服用,30天一次,直接喂或磨粉放置于食物中喂食

3、复合维生素片(普安特)补充B1和B12等维生素,营养神经。2次/日,连续服用1-2周

4、胆汁酸护肝片(普安特)保护肝脏,促进肝脏合成补体蛋白。一次/一天,1片/5kg体重/次,连用15天~3个月

5、宠物电解质浓缩液(普安特)补充电解质和葡萄糖,预防脱水。猫:50毫升/千克,犬:根据品种及体重服用,自由口服2-5天?

6、维普达阿莫西林粉消炎抗感染。一日一次,连用3-5日。

7、朗多清滴眼液,清洗和护理眼睛,用于结膜炎、角膜炎。1天2次,每次3-5滴,连用3-5天

犬巴贝丝虫病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以驱虫,消炎,对症治疗为主。做好防蜱灭蜱工作,若发现有犬感染,应对一起生活的其他犬进行药物注射预防。

1、三氮脒,犬:3.5毫克/千克,肌内注射,1次。

2、吖啶黄,2~4毫克/次,静脉滴注,防止漏入皮射。

3、咪唑苯脲,犬:5~7.5毫克/千克,肌内注射/皮射,14天后重复1次;猫:2~5毫克/千克,肌内注射,14天后重复1次。

4、羟乙磺酸戊氧苯脒,犬:15毫克/千克,皮射,每日1次,连用2天。

5、磷酸伯氨喹,猫:0.5毫克/千克,口服/肌内注射/皮射,1次。

6、克林霉素,犬:12.5毫克/千克,口服,每日2次。

? 宠物医生提示:对症治疗,对于严重贫血的动物,应进行大量输血;出现脱水及衰竭时,应输液疗法补充体液,并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注意保肝。同时注射维生素B12,0.2毫克,每日两次。

·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

热带鱼身上的小白点怎么回事啊

目前,国内常用的非正规药物主要有:某些抗生素类、呋喃类、有机磷杀虫剂、染料、含砷含汞制剂及重金属盐类。抗生素在养殖上常被用作治疗剂和生长促进剂,这不仅增加了残留物在鱼体组织中蓄积的可能性,并且还会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其沉积物还可以各种方式传入人体。如四环素的毒副作用可涉及多方面,对肝脏损害后会破坏菌群的正常平衡,产生继发性感染,四环素还可在骨骼中沉积而抑制其生长,对人类的毒副作用也很大。庆大霉素属于氨基甙类,在鱼体残留时间长,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肾毒和耳毒。氯霉素、青霉素、甲砜霉素、新霉素等毒副作用均较大。磺胺类药物只有在机体防疫机能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抗感染效果。敏感菌株对磺胺药物均会产生抗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对其它磺胺药物往往有交叉耐药性。有试验证明:水温10℃时,以30mg/kg鱼体重的磺胺量投喂10天,排出期为2个月;当水温较低时,药物在鱼体残留可达数月,其间会不同程度地抑制消化道的微生物,妨碍正常消化过程和维生素合成,表现出食欲不振等症状。呋喃类药物能干扰微生物氧化酶系统的正常功能,抑制糖代谢。在杀细菌、霉菌和原生动物的同时会影响单胞藻类的生长繁殖,药性剧烈。此类药物有致癌作用,同时也有致畸和致突变效应,长期使用会引起肝肾损害,导致血凝时间延长,造成出血变。有机磷类药物错误用于鱼病防治的有敌百虫、甲胺磷和乐果。这类药物安全范围窄,对鱼类的毒性效应较大,能杀鱼类的饵料生物,破坏水环境。虽然敌百虫能有效控制鱼类寄生虫,但它在水体中降解缓慢。五氯酚钠在环境中残留期长,对土壤和沉积物有很高吸附性,鱼体对它的蓄积作用也很强,将金鱼置于含五氯酚钠100mg/1的水体中72小时,组织中检出的五氨酸钠浓度高达水体的900倍。六六六会产生积累性中毒,具有强烈致癌作用。染料类用于防治鱼病的有孔雀石绿、吖啶黄、煌绿和亚甲兰等。虽然孔雀石绿治疗水霉病效果很好,但其毒性很大,并且还有很强的致癌和胚胎致畸作用。鱼体短期一次接触1/15000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便可致细胞突变。含呻汞的制剂在水生生物体内蓄积明显,残留时间长。砷有剧毒,可在动物骨骼中残留数年之久。硝酸汞、醋酸汞等汞制剂毒性大,会使鱼体致畸。  硫酸铜本身对鱼类毒性较大,同时可杀灭水中藻类,尤其影响鲢鳙的生长,还能影响泥鳅的胚胎发育,含硫酸铜0.68mg/l的水可使河蟹中毒、青泥苔全部亡。长期使用硫酸铜会引起鱼鳃充血,肝、肾血管扩张,组织受损。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其高锰酸根离子可以破坏鱼体的组织,使鱼缓慢亡。施入水中的锰离子以溶解硫酸盐的形式进入鱼类机体,影响其肝脏的蛋白合成,并干扰鱼类对水中钙的吸收,阻碍鱼类生长,甚至导致畸形。 以上所提及的药物均不是鱼病防治方面的专用药物,而且许多品种在农业上都是严格禁用的,如果不科学地应用于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只会弊多利少,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这些药物应尽量不用,以减少用户的损失。

我儿子两岁多了总是流口水.而且全身皮肤干燥.是缺乏什么?该怎么治

是白点病

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

白点病是由纤毛虫感染引起的。最初表现为在鱼体的某一个部位有一些白点,数天后白点会蔓延到全身,表现为常卧在水族箱底静止不动,食欲不振,有时在增氧泵的注水处浮游,忽然有狂游的动作,后期,鱼身有大量的白浊黏液分泌,鱼常用身体擦箱壁,严重时鳞片大量脱落。白点病发病率高,传染快,常发生在初春、梅雨、初秋气温变化大的季节。鱼移箱或水温过急的变换,都会引发白点病。白点病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高。如到了后期,因被感染的鱼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很容易印发别的疾病。

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而水温在10℃以下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亡。

及早发现是最重要的,较轻的症状,可以把鱼捞起,放入30~32℃温水中,因为白点虫在这个水温中不能生长。另外还可以用10%的食盐水兑1000千克水进行药浴,连续3天,即可治愈。

白点病 - 治疗

方法:无论使用什么药物首先要提高水温到30度。可利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方法,促使产生在鱼体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长速度,使他们从鱼体表面脱落。治疗药物:1。也可用5%盐水浸泡数天;2。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3。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4。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6。或用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每天2次。

治疗待白点消失后,仍要用药一段时间使未附着鱼体的小瓜虫亡。硝酸亚汞、孔雀石绿,是剧毒产品,会对人体产生巨大伤害,极易至癌。故不推荐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疗上也应避免使用。孔雀石绿在化学上称为碱性绿,分子式为:C23H26N2,分子量为:346.4,在工业上可用作绿色染料。但鱼病治疗方面也应用很多(尤其渔场),可用于多种鱼体外寄生虫和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皮肤与鳃部的吸虫感染等等),临床治疗已被证实有效的病症包括:白点病、水霉病、丝霉病、皮肤黏液病等等。红汞是一种外用药,浸泡也是一种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浓度和时间。在初期只是身体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后期,全体皆是,那么稀释之后擦与浸泡是一样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释,因为擦拭是将鱼先捞出,这样的鱼脱水时间不应该很长,稀释擦之后马上放入水中,药效大失,疗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应该稀释,如果是全身,那么应该浸泡。因为全身擦拭,鱼鳃是很难擦到的,操作也很难,操作不慎还会对鱼鳃造成外伤。

白点病 - 防治

因小瓜虫不耐高温,一般25℃以上就会停止发育,当水温升至28~30℃时,就会自然亡。因此对患白点病的热带鱼来说,治疗并不太麻烦。只须将水温维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后,鱼体表的胞囊就会全部脱落。如果此时在辅以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用药物治疗时,可在鱼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亚汞作药浴处理。对病重的鱼,可用2ppm的硝酸亚汞或0.5ppm孔雀石绿溶液侵洗病鱼2-3小时。

当病鱼症状消失后,要及时更换新水,以免时间太长引致鱼的汞中毒。预防此病只须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温,引进新鱼时先将新鱼用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浸泡消毒后才放入鱼缸,一般就能杜绝白点病的发生。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到32℃,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用1%盐水或庆大霉素浸泡15分钟左右,一天一次,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1)换水时应注意温差过大,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害鱼体。

(2)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3)按每立方米水体用0.05—0.1克硝酸亚汞比例进行全池(缸)泼洒或者当水温在15℃以下,可在50千克水中放入0.01克硝酸亚汞,将病鱼浴洗0.5一l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稍加绿水后静养。但是要注意的是硝酸亚汞毒性大,应慎用。尤其小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大金鱼弱,故药液浓度要适当降低,浸洗时间要适当缩短。

(4)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5)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放在太阳下晒,将水温提高至30℃时,在鱼的周身搽擦一次红汞,再经新水过洗后捞人干净等温嫩绿水中饲养、停食、晒阳1周后更换新水即见痊愈。

(6)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家里的热带鱼身上长白点,怎么办?

孩子出生后,由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一个成熟的过程,而体格发育很快,婴幼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流口水、生长痛以及呼吸暂停等症状,这是宝宝生病了吗?年轻的爸爸妈妈应注意识别,更好地做好家庭护理。

关于流口水

口水实际上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不仅具有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和便于吞咽的作用,而且可消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还具有杀菌作用,防止口腔内细菌生长和繁殖。3~4个月的婴儿唾液腺发育逐渐成熟,唾液分泌量增加,但此时孩子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口腔较浅,闭唇与吞咽动作尚不协调,表现为常流口水。

孩子长到6~7个月以后,由于正在萌出的牙齿对口腔内神经的刺激,造成唾液大量分泌,这时口水就流得更多。因此,以上两种情况属于正常的生理,不是病态,等到孩子渐渐长大,吞咽功能发育完整后,这种生理性流口水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婴儿流口水的原因

婴幼儿时期流涎的原因很多,有的在出生后2-4个月开始流涎,以后越多,特别是在5-6个月时更加显著。

初生时唾液腺还没有发育好,到3-4个月以后发育逐渐成熟,唾液腺分泌也就逐渐增加。5-6个月乳牙萌生,剌激了三叉神经,引丐唾液腺分泌增加,而这时幼儿不习惯于吞咽唾液,再加口腔又浅,所以唾液不断往外流,这是生理现象,随着年龄渐长,婴儿能吞咽过多的唾液,这种现象会自行消失,家长 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

如果本来唾液不多,短期内突然增多,或已能吞咽过多的唾液,一度已不流涎,而以后又出现流涎,则要观察小儿有无发热;哭吵,检查一下口腔,发现口颊粘膜很红,那是因为口腔发炎的缘故。病情轻的要注意口腔卫生,局部涂冰硼散或金霉素甘油;如果红得厉害,甚至口腔粘膜还有溃疡,应做好口腔护理,多清洗口腔,并及时控制感染。

一般以1:5000洗必泰溶液或0.1%吖啶黄清洗口腔后,溃疡面涂1%龙胆紫或2.5%金霉素鱼肝油,也可涂些锡类散、冰硼散。病情重者,可给予抗生素.如果在口腔颊粘膜发现很多白点高出于粘膜面,且不容易擦去,则是患了鹅口疮。治疗可用1%-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清洁口腔或用制霉菌素(10万单位/毫升)涂患处,每日3-4次;或用1%龙胆紫溶液涂患处,每日2-3次。

发现小瓜虫开始,第一天隔离,升温至22℃。停食

第二天,升温至26-28℃,放入盐和黄粉(避免小瓜虫病的继发的局部感染)。

第三天,升温至30℃,清洗过滤的滤棉。

一般在第四天就能发现鱼身上的白点明显减少,但可能会充血。很正常,属于小瓜虫病的继发症状,所以要用盐和黄粉来作为抗菌消炎药物。注意每两天要清洗滤棉一次,补加黄粉一次

一周后,鱼身上的白点基本消失。不过为了能彻底消除,还要观察几天。状态恢复的话少量进食。

白点病的症状:在患病初期,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15—23℃的水温最适于小瓜虫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