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溴丙酮-溴丙酮沸点
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以毒剂(神经、糜烂、窒息、失能、刺激、中毒剂)杀伤疲惫敌有生力量、迟滞敌军事行动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
化学战剂可概分为杀伤性、纵火性和烟幕性三类,杀伤化学战剂是其中最可怕的武器,国际间闻化武色变,指的就是这种武器。这种武器是利用毒性人类生理机构,由于作用时是散布在空气中呈汽化状态,因此又称为毒气,事实上它们平时多为液体或固体。
(一)杀伤化学战剂:这类战剂的种类繁多,根据所造成的生理反应可分为7类:
1. 窒息性化学战剂:这是最早用于战场的杀伤化学战剂,其作用是伤害人员的呼吸器官因窒息而致命。主要的窒息性化学战剂计有氯气、光气、双光气、二氯甲醚等,其中的光气是窒息性化学战剂中致命性最高的一种,在第一次大战期间被大量使用,其间造成的伤亡人数超过其他化学战剂。
2. 催泪性化学战剂:催泪战剂都是卤素有机物,由于刺激作用强烈,会使人大量流泪丧失作战能力,这种战剂虽不会致命,却可迫使敌人配戴防毒面具妨碍战斗。主要的催泪性化学战剂计有溴丙酮、溴甲苯、氯丙酮、溴丁酮、碘乙酸乙脂、硝氯仿、苯氯乙酮、磷氯亚苯丙二胫等,其中的苯氯乙酮常用于部队训练和城市镇暴。
3. 血液性化学战剂:这种战剂又称为中毒性毒气,它的作用是限制血液吸收氧气,达到缺氧致的效果。血液性化学战剂主要有一氧化碳、氰化氢、氯化氰、溴化氰等,但这些难以使用和传播,在战场汽化后会迅速飘升散掉,无法达成战斗效果。
4. 糜烂性化学战剂:这是一种有糜烂性或起泡性的战剂,这是第一次大战时期为抵销防毒面具的效果而发展出来的毒气,可伤害人体外部达到杀伤效果。主要的糜烂性化学战剂计有芥气、氮芥气、路以士气、光气砷、二氯化乙砷、二氯化苯砷等,其中的芥气是第一次大战期间使用最多的毒气,造成的伤亡人数超过其他战剂的总和,但芥气虽造成人员伤害丧失战力,却很少致命或永久伤残,所以被称为“人道武器”。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在两伊战争期间曾使用多种氮芥气,造成伊朗部队重大伤亡。
5. 呕吐性化学战剂:呕吐性化学战剂在第一次大战期间发明出来,这是用来对付活性碳防毒面具的固体微粒式战剂,其微粒能随着呼吸气流穿过活性碳的细缝,进入防毒面具后刺激人员的呼吸器官,严重时造成呕吐并丧失作战能力。呕吐性化学战剂通常与其他战剂配合使用,迫使人员取下防毒面具而被其他战剂侵入伤害。主要的呕吐性化学战剂有二苯氯砷、二苯氰砷、亚当氏气等,除作战外还作为部队训练和镇暴使用。
6. 神经性化学战剂:神经性化学战剂是德国在第二次大战末期研发出来的武器,由于德军的情报发现英、美两国也发展出同类战剂,所以因惧怕被报复而不敢使用。这种战剂又被称为神经毒气,由于毒性极强、易于制造和传播,再加上无色、无味、无刺激性难以察觉,是威力最强的化学武器,先进国家惧怕化学武器主要就是指神经性化学战剂,所以也称为“穷国的核子武器”。
神经毒气利用破坏人类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来达到杀伤目的,呼吸受感染者会在数分钟内亡,皮肤受感染者则会在1~2小时内亡。神经毒器的独性极强,为光气的30倍、氢氰酸的26倍、氯化氰的100倍,由于能简单利用多种和投射系统传播,加上很容易在空气中达到致命浓度,因此国际间都视之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一种。主要的神经性化学战剂计有沙林、泰奔、梭门和VX系列三类,其中沙林毒气的代号是GB,是毒性最强的一种,是美军的制式化学战剂;泰奔的代号GA,毒性低于GB但较适于温带使用,是俄军的制式化学战剂;梭门的代号GD,毒性接近GB但制造较不易;VX的毒性接近GB,但持久性和穿透皮肤能力较佳,战斗效果最好,是美军的制式战剂。
7. 瘫痪性化学战剂:这是最新研发的化学战剂,能暂时瘫痪人员的精神与生理状态而丧失战斗能力,由于不会致命,被视为较芥气更人道的化学战剂。瘫痪性化学战剂都是无色无味,被感染者很难察觉,这种战剂根据生理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种用于瘫痪人员精神或心智,有LSD 25、马斯加林、西罗西宾、百夫提那等,一种用于瘫痪人员精神与生理机构,以BZ毒气最具代表性。这些战剂之中以BZ毒气的效应最强,是美军的制式战剂。
(二)纵火化学战剂:纵火工具虽然在数千年即用于战争,但有计划的使用纵火武器则始于第一次大战期间,主要的纵火武器包括个人使用和装设在车辆的喷火器以及各类型的纵火炸弹等,美国在第二次大战期间以大量纵火弹攻击德国和日本城市,造成极大的破坏。纵火武器是因为装有纵火战剂而发挥作用,这些化学战剂能够快速引火燃烧,并且燃烧温度高、燃烧完全、扑灭困难,根据化学特性主要的纵火战剂有下列3类:
1. 金属纵火战剂:这是极易引燃并产生上述燃烧特性的金属物质,主要有镁、钠、铝热剂和黄磷等,其中黄磷因为性质和用途与金属相似,因而列入金属纵火战剂。在上述战剂中,黄磷算是最常见的纵火剂,主要用于各类火炮的纵火;镁常用于航空炸弹,第二次大战期间有相当部分的航空炸弹是使用镁;铝热剂则是制造纵火手榴弹的常用战剂。
2. 金属油料纵火战剂:这是在第二次大战期间问世的纵火战剂,鉴于当时金属纵火材料来源不足且价格高昂,而油料纵火战剂的燃烧其持久性、附着性较差,遂促成金属油料纵火战剂的发明。金属油料纵火战剂的种类较少,美国的PT-1算是最著名者,由镁粉、柏油、橡胶胶化汽油所组成,并制成多种航空炸弹。
3. 油料纵火战剂:这是以添加剂增加油料浓稠度、附着性所制成的油料纵火战剂,最初是以汽油、煤油、润滑油、柏油等为材料,但后来发展出橡胶燃料、钠旁、聚苯乙烯等材料制成新的纵火战剂。油料纵火战剂常用于喷火器,尤其是以钠旁与汽油混合制成的胶状油,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受到广泛使用,但已被聚苯乙烯所取代。
(三)烟幕化学战剂:烟幕武器是一种欺敌而非杀敌的武器,烟幕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或气体微粒组成,烟幕战剂就是能形成烟幕的化学物质。烟幕战剂必须具备能悬浮在空中、内聚力较强、带有沈降向地面等特性,以利掩盖我方人员或设施达到欺敌的效果。烟幕化学战剂的种类颇多,并且发烟方式和发烟装备各有不同,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包括黄磷与塑造黄磷、四氯化钛、三氧化硫、六氯乙烷混和剂、烟幕油等,其中的黄磷常用来装填,制成黄磷烟幕弹或黄磷纵火弹。
试述遭受化学毒剂危害时之急救原则。
答:
一、移除有毒物质,防止进一步吸收扩大伤害;
二、症状治疗;
三、使用拮抗剂;
四、加速排除有毒物质。
危险品分多少类,每一类是什么危险属性?简单扼要即可,谢谢
取氢氧化钾;无水甲醇及甲酸乙酯一起回流2h,制成甲酸钾的甲醇溶液。将其与溴丙酮加热回流,反应16h,反应毕冷却至0℃,滤除溴化钾,取滤液蒸馏,收集40-43℃(1.6kPa)馏分,得羟基丙酮,收率54-58。
两道化学转化题,要求写出简要过程
第一类、爆炸品
1.1类:有整体爆炸性物质
1.2类: 有迸射爆炸危险却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
1.3类: 有燃烧和局部爆炸或迸射危险或二者皆有,但没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
1.4类: 没有重大危险的物质(但是还是略微有一定爆炸性)
1.5类: 非常不敏感的 ,不过有整体性爆炸危险的物质
1.6类: 极端不敏感 ,没有整体性爆炸危险的物质
一般日常大家最熟知的1类危险品主要是烟花爆竹、炸药、、武器等一类的产品。
第二类:气 体
2.1 类: 易燃类气体
2.2 类: 非易燃类无毒气体
2.3 类: 有毒性气体
常见的2类危险品有打火机、点火枪、灭火器、各种氟利昂制冷剂等等
第三类:易燃液体
这个很多了 什么香水、指甲油、亚磷酸三乙酯、甲基吡啶、辛二烯、溴丙烷等等等。
第四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或物品;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物品
4.1 类: 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和固态退敏的爆炸品
4.2 类: 易于自燃的物质
4.3 类: 遇水放出易燃性气体的物质
4类危险品平时比较多的有氢化铝、一些固态干的金属催化剂、树脂酸钙、以硝化纤维素为基料的胶片等等。
第五类:氧化性物质及有机过氧化物
5.1 类: 氧化性物质
5.2 类: 有机过氧化物
5类危险品常见的有硝酸铝、高氯酸铵、硝酸钡、过硫酸铵、过氧化钡、过氧化钙等等等
第六类:毒性物质或感染性物质
6.1 类: 毒性物质
6.2 类: 感染性物质
6类危险品常见的有苯硫酚、四氯乙烯、溴化砷、溴丙酮等等等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
这类物质都极度危险 一般情况下咱们国际贸易中 几乎是不怎么会遇到 遇到了也几乎不能走 不单船公司拒接 港区也会拒绝的,比如:铀、贫化铀、钍等放射性的物质。
第八类:腐蚀性物质
这个太多了,什么丙烯酸、丁烯酸、蓄电池、硫酸、部分有腐蚀性的染料、氯化铜等等等。
第9 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很多不属于前面8类的其他危险品归到这个类别,比如磁化材料、蓖麻籽、部分环境污染类物品等
3-溴丙酮酸在254nm有没有紫外吸收
第一题:
第一步将2-丙醇氧化成丙酮,第二步将2-丙醇与PBr3反应生成2-溴丙烷,第三步2-溴丙烷在干醚溶液中和金属镁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异丙基溴化镁),第四步格氏试剂与丙酮加成再水解就可得到产物。
第二题:丙烯先同HBr在过氧化物存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溴丙烷,第二步和金属镁在中反应生成格氏试剂,第三步丙烯和水反应生成2-丙醇然后氧化成丙酮,第四步丙酮和溴发生α--H的取代反应,生成α-溴丙酮再和格氏试剂加成然后水解生成醇,在酸催化脱水生成2-甲基-1-溴-2-戊烯,最后在碱存在下水解可的产物。
溴素的对环境的影响
3-溴丙酮酸在254nm有紫外吸收的。3-溴丙酮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多个化学键,其中部分化学键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共轭作用,从而导致分子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增强。在紫外光谱分析中,254nm波长是常用的检测波长之一,因此可以用来检测3-溴丙酮酸的紫外吸收情况。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轻度中毒时,有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或呕吐;吸入较多时,有头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流泪、眼睑水肿及痉挛。有的出现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或肺炎。少数人出现过敏性皮炎,高浓度溴可造成皮肤灼伤,甚至溃疡。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征候群。 1、急性毒性:LC50:750ppm,9分钟(小鼠吸入)。
2、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如苯、活泼金属)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还原剂强烈反应。腐蚀性极强。
燃烧(分解)产物:溴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甲基橙比色法、溴化银比浊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5mg/m3(经皮吸收)
前苏联(1975)饮用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2mg/L
日本水产用水水质标准:1.0ppm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或烟雾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就医。
灭火方法:水、二氧化碳、砂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