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和制剂含量测定的性能指标-原料药与制剂含量的表示方法是
中国药典2010年版,原料药和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确不同,原料药采用滴定法,注射液采用利用吸收系数计算的紫外测定法。
从2个方法的准确度看,原料药的滴定方法要更好,但滴定法容易受干扰,不能用于测定注射液。对于注射液,只好退而求其次,另建一个合适的方法了(虽然准确度不高)。
什么是标示量,它与原料药的含量有什么区别?
含量90%~105%是相对于标样来的说的
比如你HPLC外标法法测含量,你的标样含量为99%,你实际产品的含量为99.5%,你的外标法计算出的含量就大于100%了,反之,你的实际产品含量为98%,你外标法计算就小于100%。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在方法的选择上有什么异同?
标示量就是制剂理论规定含主药的量,比如说某片剂,标示量为60mg,片重0.3g,就是说每片中理论上含主药60mg,它是理论值,与实际测得值有差异;原料药含量是其中所含主药的百分含量;两者的主体不同!一个是制剂,一个是原料药!
测含量里面的样品标示量什么意思
在药典上可以清晰的看出,由于制剂可能有辅料的干扰,所以一般尽量用高效液相来进行含量测定,而原料则可以用滴定法或紫外、荧光等来检测含量。但对于那些杂质紫外吸收和药品紫外吸收波长相同的原料也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什么叫制剂分析 制剂分析与原料药分析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答案
那你做的应该是制剂。
标示量指的是单一剂量的制剂中规定的主药含量。片剂(每片)中含有多少主物质,或者胶囊(每颗),或者注射液(每瓶),或者颗粒(每袋)。
比如,片剂的片重是1g,标示量是10mg,那么一片中只含有10mg的主成分。计算的时候称样量就和原料药是有区别的。
如果你是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原理的含量公式是:
那么制剂的含量公式就是:
这个平均片重就是1g,标示量就是10mg
液相外标法测样时两针误差
楼主应该先明确什么是“制剂”,它和“原料药”有什么区别。这里简述一下,”制剂”,通俗一点就是指我们平时吃的、用的、注射的药物。比如“片剂、胶囊、注射液、软膏、口服液等等”,而“原料药”是指在制剂中的主要成份,因为单独的“原料药”是没有办法直接使用的。而制剂中除了含有“原料药”还有许多的“辅助成分”。比如“片剂”中有淀粉、乳糖等辅助成份,“注射剂”中有水、pH调节剂、等渗调节剂等辅助成份。
现在来说下“制剂分析”,就是指对“制剂”进行分析,当然与“原料药分析”有很大不同,比如“片剂”除了分析其中的“原料药”的含量外,还要进行“片重差异、溶出度、脆碎度、卫生学等”检查。“注射剂”除了分析其中的“原料药”的含量外,还要进行“装量差异、pH值、澄明度、无菌、无热原等”检查。而“原料药”的检测主要进行的是“含量,有关物质等”检测。
误差很大吗?
一般来说两针之间如果是含量测定,制剂(我指的是药品)里面两个样品的含量值不得大于1%;原料药含量值不得大于0.5%.
也有的计算含量的rsd值,两个样品的含量rsd不大于1%.(如果是2%的话,那差异就太大了)
其实这个倒是没有强制规定,但是一般来说最大不能大于1%,不然就容易被人怀疑方法的准确度.
如果是目测差的比较多,可以复测两针,然后舍去不精确的数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