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中间体生产线-医药中间体的生产

一、基本情况

该县在蕲春境内从事医药产业的人员逾万人。2005年全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4亿元,其中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近5亿元,逐步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中药材产业蒸蒸日上

1、中药材种植势头看好。一是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到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已形成较具规模的药材基地25个,其中大同谢围红丹参基地,狮子大王山万亩厚朴、杜仲基地,檀林流芳银杏基地,向桥狮子堰山茱萸基地,蕲州邵垅栀子基地,横车牌楼辛荑花基地等日渐成熟。二是通过扶持大户种药和招商引资种药,民营企业、民营资本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每年投入的民营资本达到2000多万元,其投资企业数、投资总额呈逐年增加之势。三是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随着中药材GAP规范化种植的推进,全县重点发展的品种在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上都有明显提高。四是支持中药材生产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县委、县政府以〔2004〕86号文件,出台了支持和激励中药材生产的种子种苗补贴政策,2005年落实补贴面积7206亩,直接向农户发放补贴资金42.88万元,涉及药农344户,户平1246.5元。县林业局在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上向木本药材种植倾斜。县药工办在不断加大技术服务的同时,致力于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外地企业,成立“李时珍地道中药材有限公司”,承担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开展合同种植,对药农卖不出去的中药材实行包收,化解药农种植风险。

2、中药材加工后劲看好。全县已有中药材加工企业36家,注册200多个药品生产文号,形成了片剂、丸剂、冲剂、胶囊剂、酒剂等10多个剂型的系列产品。

3、中药材市场前景看好。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经国家三局一部批准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属全国十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在国家历年进行的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抽检中,蕲州中药材市场经营的中药材质量均居十七大市场的前三位。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正在迁址改建,并初步命名为李时珍中药港。整个工程由浙江海翔(集团)公司投资兴建,包括药材交易区、中药饮片厂、电子商务区、培训中心、研发基地、李时珍百草园等。第一期工程包含的药材交易区、医药旅游文化区、李时珍广场、会展中心、库房、质检中心及中药饮片厂部分工程,建筑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目前,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600亩土地已平整到位,动工前的各项工作都已准备就绪,已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

(二)中医药保健品产业蓄势待发

全县现有中医药保健品生产企业9家,形成保健酒、保健油、保健腰带、保健枕、保健饮料、健身皮蛋等中医药保健系列产品。李时珍保健油有限公司以蕲春地产中药材紫苏的主要成份为营养要素,以食用油为载体,生产国内首创的火炬计划产品——紫苏胶囊和紫苏保健油,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李时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生产清通舒、天聪一号、液体钙、蜂胶等保健品,生产能力达到1亿元。李时珍中药生技有限公司开发生产养力保健饮品,李时珍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李时珍补酒,李时珍保健腰带厂生产李时珍保健腰带和保健枕。这些企业都已初具规模,产品销往全国。

(三)化学医药产业方兴未艾

现有化学医药品企业7家,主要生产紫外线吸收剂和医药中间体,总生产能力达6亿元。

二、主要特点:

我县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色:

(一)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蕲春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下游中药材集散地,南宋诗人陆游笔下的蕲州药市“四十里长街,药铺繁错,商贾云集,蜀舟泊岸甚众”。历史上拥有“指草皆为药、见人就懂医”之美誉。这里历代名医辈出,庞时安、李时珍、万密斋、杨济泰被称为四大名医,总理生前的保健医师高辉远教授就是蕲春人。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环境优越,蕲春十分适宜于种植中药材。《本草纲目》列举的中药材中,仅蕲春境内就达700多种,其中,蕲蛇、蕲龟、蕲竹、蕲艾历称“蕲春四宝”。为了弘扬李时珍医药文化,按“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宗旨,由省政府主办,蕲春县政府承办的李时珍医药节已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同时,还举办了十四届药材交易会。借节会契机,举办了李时珍中医药学术新药临床研究讨论会等大型学术活动10次,出版医圣著作10余部,中药学术专著28部,扩大了蕲春的知名度和李时珍中药文化的影响。

(二)拥有较长的产业链条。我县医药产业集群,已形成了中药材种植——加工——市场流通的格局,避免了低水平、低档次的重复建设,也避免了市场类同重叠、低起点的恶性竞争,促进了整个产业集群及企业协调快速发展。

(三)拥有较好的发展软环境。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大对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协调、服务力度,专门成立了医药工作办公室,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该办公室代表县政府行使医药产业发展管理、协调的职能,又代表医药行业协会,担负着指导、服务的义务。同时县里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特别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优惠的待遇。省政府将蕲春作为省里重点扶持的3个医药产业开发区之一。

三、主要做法

(一)以规划引导为基础,发展产业集群。一是根据医药产业特色,从种植、加工到市场培育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引导。二是合理布局。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我们根据自然气候条件和中药材自身的生长特性,分片规划中药材种植品种,既为中药材种植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便利,更能保障中药材种植质量。

(二)以龙头企业为重点,完善产业链条。在中药材种植方面,我们通过强化指导服务,提供资金扶持等手段,重点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重点扶持按规划种植的重点品种,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和示范带头作用。李时珍医药集团是中药材加工的龙头企业,先后投入5000万美元,建成本草纲目园一、二期工程项目,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该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车间、李时珍科学中药研发中心、中药动植物实验室和指纹图谱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后,可使中药材加工的现代化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同时,该公司十分重视“本草纲目”品牌的建设,每年投入3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进行广告宣传。李时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医药保健品,正在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的生物科技制品项目。

(三)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培育产业集群。我县医药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分布在城东工业园和银山医药化工工业园内,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被列入省开发银行重点扶持的项目。这两个工业园正在按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逐步整合为经过省政府审批的李时珍医药经济工业园。在依法用地、规范用地、节约用地的前提下,我们严把项目入园关,坚决不让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入园,做到依据规模供地,落实项目平地,确保不闲置、不浪费,招一个、建一个、成一个。现已有12个企业入园,投资额达5亿元。

(四)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壮大产业集群。一是面向国外企业和客商,引进外商投资企业。二是面向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和客商,通过广泛的宣传和优良的服务,吸引他们投资,承接这些发达地区向内地的扩张和战略性的梯度转移。三是利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城市经济圈战略的相关政策和部署,已经落实了3个项目,即将动工建设。四是鼓励打工老板回乡投资,给予他们外商待遇,为他们提供投资兴办各种医药企业和中介机构的空间和舞台。我县医药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李时珍医药集团、李时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邦化工有限公司都是招商引资企业。在引进李时珍医药集团之初,公司董事长每次来蕲春,县里都安排领导亲赴武汉天河机场迎接,专门装修两套高标准的340平方米住房给其居住,台商十分感动,把这里当成他的第二故乡。

(五)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我们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李时珍医药集团聘请清华大学教授为技术顾问,对发展李时珍医药产业、弘扬李时珍医药文化进行全方位设计。其厂房设计、生产线设计、工艺设计、经营方式设计都是由国内一流的设计单位进行的。企业投资3000万元,与上海一家知名科研所,在张湾共建技术中心,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被湖北中药学院确定为研究生实习点。企业建有建筑空间容积1.2万平方米的酒窖,是全国最大的滋补酒和准字号药酒酒窖,年可窖酒2000吨。李时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GMP标准建设厂房和生产线,生产工艺和设备都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美邦化工有限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紫外线吸收剂属于 化学医药产品,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上下游产品的开发前景广阔,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壮大和发展。

(六)以优化环境为保障,扶持产业集群。一是引导集群发展。我们制订了医药产业集群的短期、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创办医药企业、鼓励招商引资、鼓励现有医药企业采标创牌、吸纳优秀人才、增加出口创汇、采用先进技术、开发新产品、节能降耗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医药产业集群倾斜、聚集。对于在发展医药产业集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县领导高度重视,总是及时地亲临现场,及时地解决问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把供电作为调控手段,重点向医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优先供电。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我县除了挤出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外,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大专业市场的建设力度。引进浙江海翔(集团)公司,建设李时珍中药港项目,计划把经国家批准的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迁往距医药产业集群核心区更近的地方。三是健全服务体系。我们除成立了医药工作办公室外,还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了多个药材种植协会。这些协会既为药农提供技术咨询,也为他们提供优质药种,还为药农联系药商,成了药材种植者与药材加工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取到了很好的中介服务作用。在蕲春政务网上,重点开辟了医药产业集群专栏,对外宣传集群发展动态,对内传播各方面信息,为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对接市场的平台。四是优化服务环境。我们着眼于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围绕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诚信环境、人文环境、行政环境、舆论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等,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在优化政策环境方面,我们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量、技术含量、市场容量、利税增量和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量,出台扶持医药产业集群的灵活优惠政策。实行“一企一议”,即一个企业一个项目,签一个协议,发一份纪要,使我们的政策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要求。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我们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全程保姆式服务,墙内的事企业自己办,墙外的事我们负责办。在优化法制环境方面,我们对医药产业集群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发卡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经过县经济110的批准,不得进入企业检查、收费。

我县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势头很好,但与发达县市的产业集群相比,仍处于相对滞后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集中度不够高;二是区域品牌的影响力不够大;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四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专门为医药产业集群服务的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劳动力培训中心等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借这次会议东风,学习各地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立足我县特色,明确发展目标,加大工作措施,完善产业链条,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平台,上规模、上档次、上品牌,将我县医药产业集群打造成有区域特色、有竞争力、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全国最大氟化氢产业基地将于10月底试运行第一条生产线

1982年在四川九大集团参加工作;

1984年任四川九大集团化工分厂自动化仪表技术员;1985年参加四川九大集团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应用项目的软件开发,获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其论文《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应用》在四川省行业学会发表获三等奖,同年担任分厂自动化仪表助理工程师;

1986年参加四川九大集团公司改扩建项目,担任20T/h锅炉,及配套生产线自动化仪表设计人员,该项目投产至今仍在发挥效益,《计算机在工业生产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论文获四川、湖北等五省行业学会论文三等奖;

1991年担任四川九大集团计算机仪表工程师。

1992年从事化工及医药中间体的产品开发,一项产品获市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7年担任湖北利川化工厂电气,自动化仪表设计安装技术负责。

2002年参与了食品化工的产品开发研究,成果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2004年在民进中专校任教至今。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的简介

在这个东山工业园区里,最不缺的,应该就是建设正酣的项目,在冬天来临之前每一个项目建设争分夺秒,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现在正在建设的年产12万吨氟化氢和年产2万吨氟化氢铵项目将让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氟化氢产业基地。

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氟化氢和2万吨氟化氢铵项目总投资近6.5亿。一期主要建设3条年产3万吨的无水氟化氢生产线。

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氟化氢和2万吨/年氟化氢铵项目项目经理 刘学仁:这就是我们准备10月底,试车的第1条生产线,它的生产整个工艺呢,实际上就是氟化钙和硫酸,高温反应之后生成硫酸钙和氟化氢气体。

面前这个从主装置中延伸出来的反应炉是整个项目的核心装置,也是这里之所以能成为全国最大氟化氢产业基地的关键。

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氟化氢和2万吨/年氟化氢铵项目项目经理 刘学仁:以往这个炉子都是做的15,000(吨),国内现在最大做到2万吨或者25,000吨,那么它的炉子直径在3米5乘以36米长,我们这次做的呢,直接是选择国内最知名的华陆设计院,直接是直径3米8,长度40米这只炉子。

——那这个氟化氢具体都可以做些什么呢?

——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氟化氢和2万吨/年氟化氢铵项目项目经理 刘学仁:氟化氢它的下游产品运到集团之后可以做(制冷剂)R22、134a,125、152,四氟乙烯、离子膜,它的用途非常广,和咱们比较接近的家里的空调。我们集团这些年和国内的,格力啊,一些企业合作的也是非常广的,其实大家用到咱们身边的东西也是息息相关的,你比如说还有一些医药中间体,芯片,擦拭芯片的那个东西,就用到咱们这个。

在项目建设的现场 我们看的见的是拔地而起的一栋栋厂房和一条条生产线,看不见的有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安全检查,有数字为零的污水排放,还有由这些看似单一的项目所构架出的园区循环经济。

作为园区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这个项目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消化园区云铜生产企业的副产品浓硫酸,总消耗酸量占云铜产能的30%,产业互补优势明显。

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12万吨/年氟化氢和2万吨/年氟化氢铵项目项目经理 刘学仁:硫酸它是经过咱们园区规划的管道输送云铜的副产品硫酸到咱们身后这几个储罐之后,咱们再经过管道输送的方式,运送到生产装置正常使用,就地转化在园区内直接消化。

赤峰台报道 刘禹汐 袁鹤鸣

中国那个地区的化工厂比较多呢

保定冀中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专业致力于生产研发兽药制剂、兽用原料药、添加剂及医药、化工中间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拥有GMP生产基地6个,14个生产车间,26条生产线。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其核心品牌始建于1992年,注册资金5000万元。2003年全国最大规模通过农业部GMP认证,一次性达标5个车间、8条生产线。主要剂型有西药粉剂、中药散剂、口服液、预混剂、水针剂、消毒剂、片剂、颗粒剂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覆盖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是我国生产兽药及添加剂的大型专业化企业。“冀中兽药”商标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  企业的快速发展是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支撑的。公司现有员工800余名,80%以上毕业于畜牧兽医专业,专职博士3人、教授1人、硕士研发工程师6人,兼职教授、研究员9人,中级职称技术人员21人,大区经理以上管理人才80余名,市场技术服务人员近300余名.“倾注热情,每天进步”是冀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写照。  公司实施“大研发”战略,优化整合各种技术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08年公司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投资设立九草堂药物研究院,专业致力于中兽药及生物药品的研发。并且,公司已经与中国农大、华南农大、南京农大、西南农大、河北农大、哈兽研形成紧密型科研合作伙伴,研发生产的众多产品通过市场检验成为行业名牌产品,其中纯中药产品“育雏宝”、“鸡法氏克”、“速效肾传支”获国家专利,“蛋鸡宝”入选《中国兽药典》。同时,公司在呼吸道、消化道、抗病毒和功能性四个领域自主开发的纯中药产品经过近七年的市场临床试验证实已经达到并超过国际领先水平。高品质的产品积极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冀中着力打造服务竞争优势,坚持“不仅为客户创造利益,更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投入大量资源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技术服务队伍,专注于为养殖提供全方位的预防保健和疫病防治方案。这支队伍长期深入市场一线,将绿色优质的产品和优秀的服务奉献给养殖业,赢得了市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信赖和赞誉。因为专注所以更专业。  由于公司长期的努力积淀,得到国家职能部门的认可,2008年,公司独立承担国家农业部重点研究课题《我国中兽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直接参与《兽药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15)》的编制工作。  冀中药业凭借多年的深厚底蕴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积淀已经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未来的冀中将继续专注于兽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致力于“社会推崇、同业尊敬、员工自豪”的愿景追求,全力建设成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的大型专业化集团公司,为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

吉林市。

以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为核心组建而成的中国综合性化工企业集团。集团的主体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位于吉林省吉林市。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后陆续投产。1982年石油化工装置投产后,在初期的染料厂、化肥厂和电石厂的基础上,发展为以煤化工、石油化工两条生产线并举,拥有科研设计开发、机械仪表制造、矿山开采、铁路运输、建筑安装、进出口贸易以及文教卫生和生活服务等多种行业的大型化工企业。1987年后,与吉林、辽源、苏州等地近30家企事业单位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同全国不同行业的35家企业实行参股或契约经营,组建成化工集团。

1992年,集团核心层单位28个,紧密层单位48个,半紧密层单位9个,松散层单位26个;生产装置343套;固定资产原值52.8亿元;产品包括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无机化工、化肥、染料及中间体、农药、医药、机械仪表和化工建材等系列680多种。

生物制药基地:成都诺迪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西藏药业立足于生物工程这一朝阳产业的新型现代化高科技制药企业。公司主要设备全部进口,包括生物制品生产线、冻干粉针生产线和固体制剂生产线等,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通过了茶剂、胶囊、口服液、冻干粉针生产线的GMP认证,其规模为西南地区制药行业之首。公司技术装备、人员配置和管理模式完全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

藏药生产基地:自动化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生产工艺是实现藏药规模化生产的基本条件。西藏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康达药业有限公司的两个生产厂,位于美丽的雪域高原之都拉萨市,2003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剂型包括胶囊、颗粒、口服液、丸剂和涂膜剂。

中药生产基地:四川诺迪康威光制药有限公司是国家第一批通过GMP认证的生产企业,能生产胶囊、片剂、颗粒,同时生产医药中间体。具有年生产胶囊30000万粒、片剂30000万片、颗粒3000万袋、处理原生药材300吨的生产能力。是公司的中药研发、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