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涨价-原料药涨价最新消息

通货膨胀有利于哪些行业?应遵循这样的逻辑来寻找受益于通货膨胀的行业:最上游的行业可以将成本上升的压力转嫁给下游,从而可以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受益;受到成本上升挤压的中下游行业很难从通货膨胀中获益,但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因为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也会将成本转嫁出去,从而受益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资源性非贸易品等受益于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的行业;有较大需求增量的行业会受益于需求结构转型通货膨胀;资产价值重估物品和具有投资价值的奢侈品。

煤炭、有色、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类产品处于产业的上中游,下游产业对其需求较大,相关上市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垄断力,因此其定价能力都比较强,所以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这些公司都会从涨价中获益。从外部经济看,国际能源、有色价格处于涨势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价格上涨也会通过进口的方式传导到国内。另外,这些资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产品涨价的背景下,单位生产成本不会增加很多,这必然会扩大其单位产品的利润空间。

银行业:所提供的资本是诸多行业的投入要素,也就构成其他行业的上游。在通货膨胀不断走高的背景下,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加息,其结果往往是利差不断扩大,银行自然受益。另一方面,在存贷款利差扩大的情况下,银行也有扩大放贷的动机,放贷规模的扩大也使得银行从中受益。

原料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背景下,原料药的上游农产品和石油化工类产品涨价明显,也致使原料药价格明显上涨,但原料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上游和下游,这样原料药生产企业就可以将成本上涨的压力向上下游转嫁,从而受益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高端白酒和葡萄酒: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是作为最终消费品,虽然其面对终端消费者具有成本转嫁能力,但因为多数产品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结果是产品涨价幅度往往不及成本上涨幅度。但高端白酒的市场竞争结构是寡头市场,他们对市场具有较强的垄断力,葡萄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这样他们也就具有产品定价能力,从而在农产品等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超额收益。

酒店、旅游: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从而决定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会长期存在。而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会发生在不能规模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资源约束型产业、带有服务性特征,不可贸易和转移的行业。基于此,酒店和旅游业将会受益于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酒店和旅游作为最终服务消费一旦建成开始提供服务后,其主要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受上游价格涨价的影响较小,而在强大需求的支持下,其成本转嫁能力较强。

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作为最终服务消费,对上游的价格依赖较小,其价格上涨主要来源于工业化成熟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从而人口结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引发的需求增加所致。因为有大量的需求存在,这些行业可以将劳动力等成本上涨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转嫁出去,从而在通胀中获益。未来10年左右,新的消费需求将更多集中在文化娱乐、水电气燃料、宾馆、酒店等行业,因此,这些行业会获得发展,从而在消费中的比重上升,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房地产:虽然多数人买房是用来居住消费的,但因为其消费周期长,一般将其视为投资品。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大量资产价格面临重估,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价值更得以凸显。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与通货膨胀伴随的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对上游产品的价格依赖性较强,但在中国目前需求强大而供给有限的背景下,其价格转嫁能较强,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完全可以通过房价的上涨转嫁出去。

奢侈品:被认为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可以存在于各种高端最终消费品行业。国内奢侈品消费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们对珠宝、金银饰品、名表、古董字画等高档艺术品需求大幅增加。

药品是怎么定价的?

药品生产需要大量的特殊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原来大多由医药行业自行生产,但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与生产技术的进步,医药行业将一些医药中间体转交化工企业生产。医药中间体属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医药中间体目前已成为国际化工界的一大产业。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每年约需化工配套原料和中间体2000多种,需求量达250万吨以上。

由于出口医药中间体不像出口药品那样会受到进口国的种种限制,以及世界医药中间体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中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中国资源丰富,原料价格较低,有许多医药中间体还实现了大量出口。

纵观整个行业,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有六大特点:一是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经营灵活,投资规模不大,基本在数百万到一两千万元之间;二是企业地域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以浙江台州和江苏金坛为中心;三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企业建设环保处理设施的压力正在加大;四是产品更新速度快,一般入市3-5年后利润率便大幅度下降,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工艺,才能获得较高的利润;五是由于医药中间体生产利润高于一般化工产品,生产过程又基本相同,有越来越多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到生产医药中间体的行列,导致业内无序竞争日益激烈;六是与原料药相比,生产中间体利润率偏低,而原料药与医药中间体生产过程又相似,因此部分企业不仅生产中间体,还利用自身优势开始生产原料药。专家指出,医药中间体生产向原料药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原料药用途单一,受制药企业影响很大,国内常发生企业开发出产品后却没有用户的现象。因此,生产企业应当与制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才能保证产品销售畅通。

1.典型医药中间体市场

1.1.苯乙酸需求继续增大

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专利期内的品种外)我国都能生产,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产量居世界前位,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头孢类抗生素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争取一部分出口。

目前,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套的中间体我国全部能够自己生产,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进口外,所有的侧链中间体均可生产,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间体苯乙酸为例,我国现有苯乙酸生产厂家近30家,总年产能力约2万吨。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最大的年产2000吨,其他大多年产数百吨。2003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约1.4万吨,消费结构中青霉素G占85%,其他医药占4%,香料占7%,农药及其他领域占4%。随着国内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的发展,苯乙酸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消耗苯乙酸1.4万吨,农药行业约消费500吨,香料行业约消费2000吨。再加上其他领域的消费量,2005年国内苯乙酸总消费量达1.8万吨。

1.2.含氟吡啶类中间体成热点

目前,我国已开发并已投入批量生产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等。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生产量最大,约占国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总产量的98%。

喹诺酮类一般由含氟苯环合成含氟喹啉类化合物后与哌嗪(或甲基哌嗪)缩合而得。我国是世界含氟药物和中间体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有80%以上的含氟中间体供应出口。从整体上看,我国氟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早,目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三氟甲苯类中间体发展较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而对于杂环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含氟吡啶类,我国目前只有个别研究单位和生产厂家拥有含氟吡啶类中间体的合成技术,因此,含氟吡啶类中间体将成为今后几年国内含氟中间体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1.3.对氨基酚缺口较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国,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品种的产量均超万吨,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替比林等品种的产量超过1000吨。目前我国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增长很快,预计今后还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为解热镇痛药配套生产的中间体产量大,生产企业多。随着解热镇痛药的增长,其中间体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内扑热息痛消费量快速增加,出口也呈迅猛增长势头。对氨基酚是合成扑热息痛的重要中间体,近年来也增长迅速。目前,我国对氨基酚年产量约为3.2万吨,2005年国内扑热息痛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医药工业消耗对氨基酚4.5万吨,再加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005年对氨基酚总需求量约为5万吨,市场缺口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我国医药中间体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大制药公司从节省生产成本与环保要求的层面考虑,将其医药中间体的生产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或者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质量可靠的医药中间体。这都给我国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商机。由于多年累积的技术优势和未来医药市场的巨大需求,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环保成本对中间体生产行业来说将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难题。

2.1.选择优势品种

我国的医药中间体产品链上,中、上游基础原料药的中间体产品由于应用领域较广泛,占据了整个链条的优势地位,因此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也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然而,我国医药中间体产品出口也遭到了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特别是印度。印度在医药产业上飞速崛起,如今与我国形成了竞争与共生的关系。事实证明,在我国医药中间体主要的出口地区欧盟、北美、中东、东南亚等,来自印度的冲击不容小视。

由此,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必须调整出口策略。选择有竞争力的中间体品种或将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具体品种来看,磺胺类、四环素类、安乃近等商品是我国较早走出去的品种。随着时间推移,我国的医药中间体发展迅速,从目前部分品种占全球的主要产销份额可见我们的优势。如VC、青霉素、对乙酰胺基酚、扑热息痛、柠檬酸等占了全球60%以上的份额,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均为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产品种类。在产品分类上,抗感染药、维生素、解热镇痛药、氨基酸等是我国出口型原料药系列,占全部原料药出口总量的90%以上,相应的中间体国内需求量也较大。

相关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应该注意的是:随着形势的推移,医药中间体的研究和生产也要有所调整。疾病谱的变化将造就医药市场新的领域,相应的医药中间体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带来了新的机遇。据预测,2010年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有精神疾病、绝经期疾病、勃起功能障碍、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鼻窦炎、偏头痛、糖尿病、老年性疾病、致命性感染等,这必将迎来相关药物中间体需求的增加。

2.2.出口结构要升级

尽管我国医药中间体产业面临走强的趋势,但也要看到,在药品产业的金字塔形价值排布来看,医药中间体利润处于塔底,甚至低于大宗原料药。而事实上,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自身也存在如产品附加值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渠道建立不畅、信息支持不足、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等方面的“短板”,再加上水电煤运和化工原材料的涨价、环保成本的提高以及部分医药商品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外因,其国际市场优势竞争力渐渐受到威胁。

国内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把握缺乏经验,对贸易国(区域)医药市场、政策、贸易规则亦缺乏系统研究,以致中间体出口的综合质量并不高。因此,专家提出,必须改变国内中间体的出口结构,产业自身建设及生产软件建设亟待加强,努力打造一批具有cGMP、FDA、E/DMF、COS等认证的企业和产品。

2.3.加速形成核心竞争力

即使对于利润相对较好的企业,如何形成核心竞争力,树立自有品牌,增强技术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应是考虑之中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国内医药中间体行业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加速形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已经对“大路货”失去了兴趣,皆认为即使行情出现好转,其盈利水平也不会太高,所以,各种所谓的特色原料药才会大受追捧,企业不惜重金投入全力转产。然而,值得反思的是,特色原料药的需求比较有限,一旦市场供应量激增,价格波动极大,中间体生产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将是巨大的。因此,企业要做的,不是追逐短期利益的盲目跟风,而是寻找到维持企业利润“长青”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尽管国内中间体生产和出口的主力军是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三资企业近年来也得到快速成长,但整体来看,中间体生产企业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实力有限,行业竞争激烈但处于无序状态。

目前一些国外的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已经在积极实施进军中国的发展计划,尽管产品定位不同,但这对国内大大小小的医药中间体企业来说压力又更添一重

医药股有哪些

世界主要国家的药品价格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对药品直接定价。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据药品生产成本及疗效、安全性等因素直接定价。采用这种方法的主要有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印度、罗马尼亚、巴西等国家,其特点是价格干预程度很深,企业自主权很小。另一种是按照周边国家的市场实际价格水平,计算平均价格后直接定价。采用这种方法的主要有荷兰、加拿大等。这些国家药品一般依赖进口,本国药品生产数量很少,因此采用这一方法。 第二类:制定参考价格。以同一疗效组中某种药品的价格为该组每种药品报销的参考价,超过此价格的部分需由病人自付。采用这一定价方法的国家有德国、瑞典、丹麦、新西兰、哥伦比亚等。这种方法考虑了同类药品的质量差别问题,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生产企业也有一定的定价自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产品自身特点.在报销价格之上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定位。 第三类:通过控制药品生产利润水乎间接控制药品价格。此方法主要为英国所采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便于政府进行管理;缺点是如果利润率控制过严,不利于鼓励药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四类:不直接制定药品价格。代表国家是美国。美国的完备的医疗保险体制是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保证。药品价格虽然不由政府进行控制,实质上由私人保险机构代替了政府的职能,对药品价格进行干预。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患者支付负担,但同时大大鼓励了生产企业研究开发新药的积极性。所以从1975年到1994年间,全球152种新药中 45%来自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美国1995年颁布的150项生物技术专利中,80%来自本国。 世界主要国家的药品价格管理模式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对药品直接定价。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据药品生产成本及疗效、安全性等因素直接定价。采用这种方法的主要有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印度、罗马尼亚、巴西等国家,其特点是价格干预程度很深,企业自主权很小。另一种是按照周边国家的市场实际价格水平,计算平均价格后直接定价。采用这种方法的主要有荷兰、加拿大等。这些国家药品一般依赖进口,本国药品生产数量很少,因此采用这一方法。 第二类:制定参考价格。以同一疗效组中某种药品的价格为该组每种药品报销的参考价,超过此价格的部分需由病人自付。采用这一定价方法的国家有德国、瑞典、丹麦、新西兰、哥伦比亚等。这种方法考虑了同类药品的质量差别问题,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权,生产企业也有一定的定价自由,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产品自身特点.在报销价格之上寻找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定位。 第三类:通过控制药品生产利润水乎间接控制药品价格。此方法主要为英国所采用。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便于政府进行管理;缺点是如果利润率控制过严,不利于鼓励药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第四类:不直接制定药品价格。代表国家是美国。美国的完备的医疗保险体制是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保证。药品价格虽然不由政府进行控制,实质上由私人保险机构代替了政府的职能,对药品价格进行干预。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患者支付负担,但同时大大鼓励了生产企业研究开发新药的积极性。所以从1975年到1994年间,全球152种新药中 45%来自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美国1995年颁布的150项生物技术专利中,80%来自本国。

卫生局归卫健委管吗

医药股有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沃华医药。

1、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港交所股票代号:02607;上交所股票代号:601607)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全国性国有控股医药产业集团。公司主营业务覆盖医药研发与制造、分销与零售全产业链。

根据201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评定的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公司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医药行业第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在医药产品和分销市场方面均居领先地位的医药上市公司,入选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样本股,H股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摩根斯坦利中国指数(MSCI)。

2、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股票代码为000518,简称“四环生物”,是我国最早从事基因工程药品和诊断试剂的研究、中试、生产和销售,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最早的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化基地之一。

3、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综合实力最强的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以预防治疗和诊断护理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分销、零售、研发及生产为主业。

旗下拥有11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和国药控股、国药股份、天坛生物、现代制药、一致药业5家上市公司。2003-2011年,集团营业收入年平均增幅33%,利润总额年平均增幅44%,总资产年平均增幅35%。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是中国唯一一家超千亿医药健康产业集团。

4、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制造和销售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及有机中间体的股份制医药企业,2003年3月4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A股股票2000万股,并于3月19日成功上市,股票简称:联环药业,股票代码:600513。

5、沃华医药于1959年1月在万和堂药庄中药加工部与山东省昌潍中心药材公司饮片加工组的基础上,组建了山东省潍坊中药厂。

2002年2月改制为潍坊沃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07年1月24日公司股票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潍坊市首家上市的医药企业,2008年8月8日,沃华医药股票成功定向增发。

百度百科-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百科-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百度百科-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百度百科-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百度百科-沃华医药

短缺药涨价因素是什么?

记住几个新名字:市场总局、国家药监局、卫健委

伴随多年的食药总局、卫计委、医改办没了!不久后,如果看到新部委发出第一份政令时,我们一定会顿然——从此把时间条剪断,一半给回忆、一半敬未来。

未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 健康委员会,毫无疑问将是我们聚焦的主角。“市场总局、国家药监局、卫健委”的简称,将会是我们使用频率很高的字眼。

市场总局来了,会做什么?先看看赋予的职能。

市场总局统一执法,反垄断

《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的职责,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商务部反垄断执法、反垄断委员会等职责整合于一体。

作为直属机构,承担反垄断统一执法。如此一来,原本分散在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的反垄断执法职能,被整合到市场监管总局一家去,反垄断执法也将结束“九龙治水”局面。

汇百川成激流,浇灭离离原上草;集火力成巨炮,轰断春风吹又生。

飙涨70 倍的原料药,要被收拾了

医药行业这几年,早已成为国家反垄断执法的重点指向领域之一。如原料药垄断:我国生产的1600种原料药中,很多品种只有个别 企业具有生产文号,即使是文号较多的品种,有些真正生产的企业也很少。

近年来,一些生产企业或商业公司采用控制某个品种的全部原料药供应的方式,大幅抬高产品价格,根据企业数据,涨价幅度超过5倍的原料药有20个,涨幅最大的有70倍,目前这种“盈利模式”覆盖面有扩大之势。

有企业反馈,外购原料药大幅涨价品种共计68个品种,涨价原因涉及市场垄断控制销售42个品种,企业停限产导致市场供应紧张12个品种,生产成本上升10个品种,其他原因4个品种。

还有招标、托管、恶意控销?.

除此之外,还有困扰行业托管、恶意控销、 招标等。

如 药品集中招标:规则人为干预过多,导致过度行政管制。目前由地方政府包办的药品招标政策严重走偏,异化为变相的行政审批,衍生出了诸如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政垄断、指定配送中标、甚至商业贿赂等一系列问题。

期待的是,随着反垄断职能的集中,新的市场总局对 医药行业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也将大大强化。未来,更多的医药行业价格垄断、独家配送管等排除其他竞争对手的行为,或将被查出、被处罚。

全国只有32 个药监局

还有个新名字,需要适应——国家药监局。

和过去不一样的是,国家药监局归市场总局管理,而且只设到省一级。也就是说,现在市、县一级的食药监部门要摘掉牌子,以后执法,将以市场监管部门的名义。全国的药监局,也只有32个。

这几天关于部委改革的新闻和分析,大体上还是围绕市场总局、国家药监局、卫健委的具体职能展开——关乎行业每个人的脉络。恐怕不会让我们期待太久,很快就有详细的部署和人事任命出来。

中国通货膨胀对哪些人是有利的

短缺药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能正常供应的药品,调查发现,短缺药大幅涨价的现象正越来越多,有些药品的价格能在短时间涨几十倍。目前有证据显示,一些涨价行为有人为操控因素。

在采访中,药店表示,短缺药涨价原因跟他们无关。而一些医院则判断,药品代理商私自涨价的可能性也不大。

某医院药品采购负责人认为:“因为它涨得特别离谱,都是成多少倍在增长,我觉得中间商涨那么多的话可能性不大。”

一家制药企业的负责人则表示,很多涨价行为源自上游企业,也就是原料药的生产商和代理商。他告诉记者,曾有原料药的代理商向自己提出过无理要求。他说:“因为去年我给原料厂家打的款,到现在都没有给我发原料。他就要求这要求那,比如说是你把制剂全部直接给我,我说我为什么全部给你。然后原料厂家他倒没说发不发,就说你们尽量协商。后来我说我协商不成,要不然你退款,我不做了。 ”

药价垄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以中小企业为主,有的甚至个人就能控制一种药。

徐新宇表示:“北京一个著名三级医院的皮内科主治医师,他工作都不干了。他筹了几千万,就去控制一种治心脏病的小药,他认为这是一种投资行为。他开始很不理解,我们又反复跟他去讲这个事儿,后来他就不做了。 ”

据了解,价格垄断有上下游纵向垄断和同类企业间横向垄断之分,之前的别嘌醇片涨价就是几家药企串通操纵的。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表示,随着价格监管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短缺药的价格垄断行为有越发隐蔽的趋势。

时建中说:“在反垄断法的意义上,他可能就是打了个电话,说我明天要涨价了,那边未置可否,甚至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但经过他们双方联络之后,价格确实都涨了。”

涨价不是问题,质量保证就好了。

最上游的行业可以将成本上升的压力转嫁给下游,从而可以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中受益;受到成本上升挤压的中下游行业很难从通货膨胀中获益,但市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因为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也会将成本转嫁出去,从而受益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资源性非贸易品等受益于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的行业;有较大需求增量的行业会受益于需求结构转型通货膨胀;资产价值重估物品和具有投资价值的奢侈品。

煤炭、有色、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类产品处于产业的上中游,下游产业对其需求较大,相关上市公司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垄断力,因此其定价能力都比较强,所以在通货膨胀环境下这些公司都会从涨价中获益。从外部经济看,国际能源、有色价格处于涨势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价格上涨也会通过进口的方式传导到国内。另外,这些资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产品涨价的背景下,单位生产成本不会增加很多,这必然会扩大其单位产品的利润空间。

银行业:所提供的资本是诸多行业的投入要素,也就构成其他行业的上游。在通货膨胀不断走高的背景下,央行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加息,其结果往往是利差不断扩大,银行自然受益。另一方面,在存贷款利差扩大的情况下,银行也有扩大放贷的动机,放贷规模的扩大也使得银行从中受益。

原料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背景下,原料药的上游农产品和石油化工类产品涨价明显,也致使原料药价格明显上涨,但原料药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高于其上游和下游,这样原料药生产企业就可以将成本上涨的压力向上下游转嫁,从而受益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高端白酒和葡萄酒: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是作为最终消费品,虽然其面对终端消费者具有成本转嫁能力,但因为多数产品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结果是产品涨价幅度往往不及成本上涨幅度。但高端白酒的市场竞争结构是寡头市场,他们对市场具有较强的垄断力,葡萄酒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比较高,这样他们也就具有产品定价能力,从而在农产品等原材料大幅涨价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超额收益。

酒店、旅游: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从而决定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会长期存在。而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会发生在不能规模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部门、资源约束型产业、带有服务性特征,不可贸易和转移的行业。基于此,酒店和旅游业将会受益于生产率差异性通货膨胀。酒店和旅游作为最终服务消费一旦建成开始提供服务后,其主要的成本是人力成本,受上游价格涨价的影响较小,而在强大需求的支持下,其成本转嫁能力较强。

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教育:作为最终服务消费,对上游的价格依赖较小,其价格上涨主要来源于工业化成熟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劳动力出现短缺趋势从而人口结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引发的需求增加所致。因为有大量的需求存在,这些行业可以将劳动力等成本上涨通过价格上涨的方式转嫁出去,从而在通胀中获益。未来10年左右,新的消费需求将更多集中在文化娱乐、水电气燃料、宾馆、酒店等行业,因此,这些行业会获得发展,从而在消费中的比重上升,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房地产:虽然多数人买房是用来居住消费的,但因为其消费周期长,一般将其视为投资品。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大量资产价格面临重估,房地产作为投资品的价值更得以凸显。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进程表明,与通货膨胀伴随的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房地产对上游产品的价格依赖性较强,但在中国目前需求强大而供给有限的背景下,其价格转嫁能较强,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完全可以通过房价的上涨转嫁出去。

奢侈品:被认为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可以存在于各种高端最终消费品行业。国内奢侈品消费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们对珠宝、金银饰品、名表、古董字画等高档艺术品需求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