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甲氧基9氯吖啶是什么-4-甲氧基吡啶

血清AKP说明书中金氏单位/100ml?转换为单位U/L如何转换?另外,还有血清、肝脏GOT和GPT卡门式单位转换为单位如何转换?

1?金氏单位?=7.14U/L;

1卡门氏单位=0.482U/L

我公司*各品牌医药中间体、原料药、生物试剂、生化试剂、Elisa试剂盒、标准品等产品,质量保证,定制包装规格,发货快速,同各个相关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欢迎您、订购优势的产品!

产品:

2,3,5-*基吡嗪CAS号14667-55-1

牛血纤维蛋白原CAS号9001-32-5

1,2-二甲基-1,4,5,6-四氢嘧啶CAS号4271-96-9

3-氨基-2-甲基苯甲酸CAS号52130-17-3

2-乙基蒽醌CAS号84-51-5

6-溴烟酸甲酯CAS号26218-78-0

三氟羧草醚CAS号50594-66-6

反式-1,4-环己烷二羧酸CAS号619-82-9

2-氟-5-硝基三氟甲苯CAS号400-74-8

牛胆粉CAS号8008-63-7

维生素B6(含吡哆醇?)CAS号58-56-0

2,9-二甲基-1,10-邻菲洛啉CAS号484-11-7

盐酸丁卡因CAS号136-47-0

BOC-L-高苯丙氨酸CAS号100564-78-1

吉姆萨染液CAS号51811-82-6

5-溴-2-氯-4-氟苯胺CAS号305795-89-5

2-氨基-6-甲基吡啶CAS号1824-81-3

羧甲基-β-环糊精(羧甲基β--环糊精)

磺胺-5-甲氧嘧啶CAS号651-06-9

5-氯烟酸CAS号22620-27-5

2-甲基-2-戊烯酸CAS号3142-72-1

内毒素检查用水?

升华硫CAS号7704-34-9

丙二酸叔丁基乙酯CAS号32864-38-3

3,3'-二甲氧基联苯胺盐酸盐CAS号20325-40-0

一水吗啉乙磺酸MES)CAS号145224-94-8

三溴乙醇(毒)CAS号75-80-9

盐酸环胞苷CAS号10212-25-6

N,N二甲基二吖啶硝酸盐CAS号2315-97-1

秋水仙碱CAS号64-86-8

丙酸钙CAS号4075-81-4

苏丹黑BCAS号4197-25-5

吡嗪酰胺CAS号98-96-4

2-氨基-6-氯吡啶CAS号45644-21-1

2-氨基-5-硝基-6-甲基吡啶CAS号22280-62-2

3-溴苯甲醇CAS号15852-73-0

2,7-二溴芴酮CAS号14348-75-5

角鲨烷CAS号111-01-3

拓扑替康CAS号123948-87-8

壳聚糖CAS号9012-76-4

聚乙二醇2000单甲醚CAS号9004-74-4

文章链接:化工仪器网 吃了蚁酸对人体有什么做用?

探测剂1和2对各种阴离子(带反离子的F-、Cl-、Br-、I-、CN-、SCN-、AcO-、NO3-、 ClO4-、 HSO4-、和 H2PO4-)的荧光传感分布,分别用CH3CN和CH2Cl2中高通量的荧光筛选进行了研究。详细的结果可以在支持信息(图S2-S6)中找到。在被筛选的11中阴离子中,卤化物阴离子使探测剂1和2的荧光猝灭到轻微的程度,而猝灭效率以从Cl-到Br-到I-的次序提高。6 一旦添加进F-、Ac0-、CN-或H2PO4-,1在495nm下的荧光发射光强就完全猝灭,而探测剂2则显示在536nm处显示荧光减弱,以及在415nm处伴随的增强(图2a)。与吖啶盐相应的三个特性吸收峰的消失以及新形成的峰值(1为280nm,2为288nm),强烈表明了吖啶盐分子部分通过阴离子加入到前者的C9位置而转化成了相应的吖啶(图2b)。

F-/AcO-添加到2中通过监测其在存在F-或AcO-时H NMR(氢核磁共振)谱的变化进一步得到确认(图3)。2的吖啶盐的四个峰值证明了由于在5个当量F-(图3b)或AcO-(图3c)中吖啶盐转化成吖啶而引起的明显的高场位移。对于与中心吡啶环相邻的质子(ΔHa=1.48ppm)以及相对于吡啶的氮的对位质子((ΔHc=1.47ppm)观察到了最大的化学位移。在最终的亲核加成化合物2-F的芳香族区中的这些化学位移与9,10二氢-9-甲氧基-9-(4甲氧基苯基)-10-甲基吖啶的对应物是一致的,17b 这被证明是与过量的MeOH形成的9-苯基吖啶盐的加成化合物(支持信息中的图S7)。

吃了蚁酸对人体有什么做用

甲酸,俗名蚁酸。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

一、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二、危害控制:

1、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误食: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1)、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2)、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三、防护措施:

(1)、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3)、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扩展资料

(一)、甲酸

甲酸(化学式HCOOH,分子式CH2O2,分子量46.03),俗名蚁酸,是最简单的羧酸。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弱电解质,熔点8.6℃,沸点100.8℃。酸性很强,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和毛虫的分泌物中。是有机化工原料,也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二)、主要用途

甲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甲酸可直接用于织物加工、鞣革、纺织品印染和青饲料的贮存,也可用作金属表面处理剂、橡胶助剂和工业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用于合成各种甲酸酯、吖啶类染料和甲酰胺系列医药中间体。具体分类如下:?

①、医药工业:咖啡因、安乃近、氨基比林、氨茶碱、可可碱冰片、维生素B1、甲硝唑、甲苯咪唑。

②、农药工业:粉锈宁、三唑酮、三环唑、三氨唑、三唑磷、多效唑、烯效唑、杀虫醚、三氯杀螨醇等。

③、化学工业:甲酸钙、甲酸钠、甲酸铵、甲酸钾、甲酸乙酯、甲酸钡、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橡胶防老剂、季戊四醇、新戊二醇、环氧大豆油、环氧大豆油酸辛酯、特戊酰氯、脱漆剂、酚醛树脂、酸洗钢板等。

④、皮革工业:皮革的鞣制剂、脱灰剂和中和剂。

⑤、橡胶工业:天然橡胶凝聚剂。

⑥、其它:还可以制造印染媒染剂,纤维和纸张的染色剂、处理剂、增塑剂、食品保鲜和动物饲料添加剂等。

⑦、制取CO。化学式:HCOOH=(浓H2SO4催化)加热=CO+H2O

⑧、还原剂。测定砷、铋、铝、铜、金、铟、铁、铅、锰、汞、钼、银和锌等。检定铈、铼和钨。检验芳香族伯胺和仲胺。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晶的溶剂。测定甲氧基。显微分析中用作固定剂。制造甲酸盐类。?

⑨、甲酸及其水溶液能溶解许多金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所生成的甲酸盐都能溶解于水,因而可作为化学清洗剂。甲酸不含氯离子,可用于含不锈钢材料的设备的清洗。?

百度百科-蚁酸

玻璃钢原材料及选用的图书目录

甲酸,俗名蚁酸。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

一、健康危害:

主要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症状。接触后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浓甲酸口服后可腐蚀口腔及消化道粘膜,引起呕吐、腹泻及胃肠出血,甚至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呼吸功能衰竭而致。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和溃疡。偶有过敏反应。

二、危害控制:

1、急救措施

(1)、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误食: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3)、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4)、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2、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1)、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将地面洒上苏打灰,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2)、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三、防护措施:

(1)、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自吸式长管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3)、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4)、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5)、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扩展资料

(一)、甲酸

甲酸(化学式HCOOH,分子式CH2O2,分子量46.03),俗名蚁酸,是最简单的羧酸。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弱电解质,熔点8.6℃,沸点100.8℃。酸性很强,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和毛虫的分泌物中。是有机化工原料,也用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二)、主要用途

甲酸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农药、皮革、染料、医药和橡胶等工业。甲酸可直接用于织物加工、鞣革、纺织品印染和青饲料的贮存,也可用作金属表面处理剂、橡胶助剂和工业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用于合成各种甲酸酯、吖啶类染料和甲酰胺系列医药中间体。具体分类如下:?

①、医药工业:咖啡因、安乃近、氨基比林、氨茶碱、可可碱冰片、维生素B1、甲硝唑、甲苯咪唑。

②、农药工业:粉锈宁、三唑酮、三环唑、三氨唑、三唑磷、多效唑、烯效唑、杀虫醚、三氯杀螨醇等。

③、化学工业:甲酸钙、甲酸钠、甲酸铵、甲酸钾、甲酸乙酯、甲酸钡、二甲基甲酰胺、甲酰胺、橡胶防老剂、季戊四醇、新戊二醇、环氧大豆油、环氧大豆油酸辛酯、特戊酰氯、脱漆剂、酚醛树脂、酸洗钢板等。

④、皮革工业:皮革的鞣制剂、脱灰剂和中和剂。

⑤、橡胶工业:天然橡胶凝聚剂。

⑥、其它:还可以制造印染媒染剂,纤维和纸张的染色剂、处理剂、增塑剂、食品保鲜和动物饲料添加剂等。

⑦、制取CO。化学式:HCOOH=(浓H2SO4催化)加热=CO+H2O

⑧、还原剂。测定砷、铋、铝、铜、金、铟、铁、铅、锰、汞、钼、银和锌等。检定铈、铼和钨。检验芳香族伯胺和仲胺。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晶的溶剂。测定甲氧基。显微分析中用作固定剂。制造甲酸盐类。?

⑨、甲酸及其水溶液能溶解许多金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及盐,所生成的甲酸盐都能溶解于水,因而可作为化学清洗剂。甲酸不含氯离子,可用于含不锈钢材料的设备的清洗。?

/www.baidu.com/link?url=QLtsUObXGf3tqN3kJ_Q5ISo1Z6hCtddfQxWtV9gEv6sGRlD0iNAIghQqeAwTdOvEml_dYWylhfra90jOBnmxgJi6SxwI2H2VLZDwEkaEbnZEF9AZz2IW4Ek1vV0Mr7FV5sxD1-DMx4GHDvZgwxnz9fVk1-t81s3wXmTK9jHGzZu&wd=&eqid=c950d3f300069403000000035cc54c5c"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蚁酸">百度百科-蚁酸

第1章 含有双键的热固性树脂1

1.1 不饱和聚酯树脂1

1.1.1 概述1

1.1.2 手糊成型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5

1.1.3 喷射成型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6

1.1.4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7

1.1.5 缠绕成型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8

1.1.6 模压成型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9

1.1.7 拉挤成型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10

1.1.8 连续板成型工艺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包括透光波纹板)12

1.2 乙烯基酯树脂15

1.3 苯二甲酸二烯丙基酯树脂16

1.4 丁苯树脂19

1.5 聚丁二烯树脂20

第2章 其他热固性树脂22

2.1 环氧树脂22

2.1.1 双酚A型环氧树脂24

2.1.2 双酚F型环氧树脂25

2.1.3 双酚S型环氧树脂27

2.1.4 氢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28

2.1.5 二酚基丙烷侧链型环氧树脂28

2.1.6 酚醛环氧树脂(F型)29

2.1.7 自熄性环氧树脂30

2.1.8 TDE?85环氧树脂34

2.1.9 甘油环氧树脂(B型)35

2.1.10 三聚氰酸环氧树脂35

2.1.11 ERL?420137

2.1.12 ERL?422137

2.1.13 ERL?420638

2.1.14 ERL?420738

2.1.15 二氧化双环戊基醚39

2.1.16 缩水甘油酯型环氧树脂40

2.1.17 环氧化聚丁二烯(D型)41

2.1.18 含氟环氧树脂42

2.2 酚醛树脂43

2.2.1 氨酚醛树脂44

2.2.2 钡酚醛树脂45

2.2.3 镁酚醛树脂45

2.2.4 浸渍用酚醛树脂47

2.2.5 硼酚醛树脂47

2.2.6 双氰胺改性酚醛树脂48

2.2.7 尼龙改性酚醛树脂49

2.2.8 NR9400系列新型酚醛树脂49

2.3 呋喃树脂50

2.3.1 糠醛苯酚树脂50

2.3.2 糠醇树脂51

2.3.3 糠酮树脂51

2.4 有机硅树脂52

2.5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54

2.6 聚氨酯树脂56

2.7 氰酸酯树脂57

第3章 热塑性树脂61

3.1 聚乙烯61

3.2 聚丙烯64

3.3 聚氯乙烯68

3.4 聚苯乙烯71

3.5 ABS树脂72

3.6 聚酰胺74

3.7 聚碳酸酯77

3.8 聚甲醛80

3.9 聚苯醚(PPO或PPE)81

3.10 聚酯树脂(PBT、PET)83

3.11 氟塑料85

3.12 聚酰亚胺(PI)87

3.13 聚苯硫醚(PPS)89

3.14 聚砜类树脂90

3.15 聚醚醚酮树脂93

第4章 增强材料94

4.1 玻璃纤维94

4.1.1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95

4.1.2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100

4.1.3 玻璃纤维薄毡103

4.1.4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104

4.1.5 玻璃纤维连续原丝毡107

4.1.6 玻璃纤维复合毡108

4.1.7 玻璃纤维针刺毡109

4.1.8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110

4.1.9 印制板用E玻璃纤维布111

4.1.10 无碱玻璃纤维布113

4.2 碳纤维115

4.3 芳纶纤维117

4.4 高硅氧纤维与石英纤维119

4.5 硼纤维121

4.6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122

4.7 聚苯并唑纤维123

4.8 碳化硅纤维124

4.9 氧化铝纤维125

4.10 玄武岩纤维125

4.11 晶须126

4.11.1 碳化硅晶须127

4.11.2 钛酸钾晶须128

第5章 填料130

5.1 填料概述130

5.2 碳酸钙133

5.3 滑石粉136

5.4 石棉137

5.5 高岭土137

5.6 云母粉139

5.7 绢英粉140

5.8 硅灰石粉140

5.9 玻璃微珠141

5.10 矿物短纤维?双F143

5.11 硫酸钡144

5.12 硫酸钙145

5.13 氧化镁145

5.14 二氧化硅147

5.15 二氧化钛148

5.16 氢氧化铝149

5.17 氢氧化镁151

5.18 炭黑152

5.19 石墨粉153

5.20 金属粉154

5.21 木粉154

5.22 珍珠岩154

第6章 固化剂和促进剂156

6.1 伯胺类156

6.1.1 脂肪族、脂环族伯胺类156

6.1.2 芳香族伯胺类161

6.1.3 改性胺固化剂172

6.2 叔胺176

6.2.1 三乙胺176

6.2.2 三乙醇胺177

6.2.3 苄基二甲胺177

6.2.4 2?(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10)178

6.2.5 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DMP?30)178

6.2.6 DMP?30的三(α?乙基己酸)盐(K?61B)179

6.2.7 哌啶179

6.2.8 吡啶180

6.2.9 甲基吡啶180

6.2.10 N,N?二甲基苯胺181

6.2.11 N,N?二乙基苯胺181

6.3 酰胺及低分子量聚酰胺、咪唑及硼胺固化剂182

6.3.1 酰胺182

6.3.2 咪唑类184

6.3.3 硼胺及硼胺的配合物187

6.4 酸酐类190

6.4.1 邻苯二甲酸酐190

6.4.2 顺丁烯二酸酐191

6.4.3 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92

6.4.4 六氢邻苯二甲酸酐193

6.4.5 3?甲基?1,2,3,6?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94

6.4.6 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194

6.4.7 内次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NA酸酐)195

6.4.8 甲基纳迪克酸酐(MNA)195

6.4.9 十二烯基琥珀酸酐196

6.4.10 均苯四甲酸二酐196

6.4.11 偏苯三酸酐197

6.4.12 液体四氢邻苯二甲酸酐197

6.4.13 桐油改性顺丁烯二酸酐(308或82酸酐)197

6.4.14 647酸酐198

6.4.15 聚壬二酸酐198

6.5 有机金属盐类198

6.5.1 环烷酸钴199

6.5.2 异辛酸钴199

6.5.3 环烷酸锰200

6.5.4 异辛酸锰200

6.5.5 异辛酸钾200

6.5.6 异辛酸钙201

第7章 引发剂、交联剂(稀释剂)202

7.1 过氧化物202

7.1.1 叔丁基过氧化氢203

7.1.2 异丙基苯过氧化氢204

7.1.3 过氧化二叔丁基204

7.1.4 过氧化二异丙基苯205

7.1.5 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205

7.1.6 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己烷(AD)206

7.1.7 过氧化苯甲酰206

7.1.8 过氧化二月桂酰207

7.1.9 过氧化2,4?二氯苯甲酰208

7.1.10 过氧化二乙酰208

7.1.11 过氧化二辛酰208

7.1.12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209

7.1.13 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209

7.1.14 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DCPD)210

7.1.15 双(4?叔丁基环己基)过氧化二碳酸酯210

7.1.16 过氧化二乙基乙酸叔丁酯211

7.1.17 过氧化异壬酸叔丁酯211

7.1.18 过氧化异辛酸叔丁酯211

7.1.19 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212

7.1.20 叔丁基过氧化新癸酸酯212

7.1.21 双过氧化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212

7.1.22 双(苯氧乙基)过氧化二碳酸酯(BPPD)213

7.1.23 2,5?二甲基?2,5?双(过氧化苯甲酰)己烷213

7.1.24 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213

7.1.25 过氧化甲乙酮214

7.1.26 过氧化环己酮216

7.1.27 过氧化二酰乙酮217

7.1.28 过氧化甲基异丁基酮217

7.1.29 2,2?二(叔丁基过氧化)丁烷217

7.1.30 2,5?双(2?乙基己酰过氧化)2,5?二甲基己烷218

7.1.31 1,1?二叔丁基过氧化环己烷218

7.1.32 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219

7.2 偶氮化合物219

7.2.1 2,2′?偶氮双(异庚腈)219

7.2.2 2?叔丁基偶氮?2?氰基?4?甲氧基戊烷220

7.2.3 2,2′?偶氮双异丁腈220

7.2.4 2?叔丁基偶氮?2?氰基?4?甲基戊烷220

7.2.5 2?叔丁基偶氮?2?氰基丁烷221

7.2.6 1?异戊基偶氮?1?氰基环己烷221

7.2.7 1?叔丁基偶氮?1?氰基环己烷221

7.2.8 2?叔丁基偶氮异丁腈222

7.2.9 2?叔丁基偶氮?2?氰基丙烷222

7.3 含有双键化合物222

7.3.1 苯乙烯及其衍生物222

7.3.2 不饱和酸224

7.3.3 不饱和酸酯类226

7.3.4 丙烯腈229

7.4 含有环氧基团的低分子环氧化合物229

7.4.1 苯基缩水甘油醚(690、PGE)229

7.4.2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501、660、BGE)230

7.4.3 5?乙基己基缩水甘油醚(EHAGE)231

7.4.4 环氧乙基苯(SO)231

7.4.5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680、AGE)231

7.4.6 二缩水甘油醚(600、DGE)232

7.4.7 甲酚缩水甘油醚(α?52、CGE)232

7.4.8 对叔丁基苯基缩水甘油醚233

7.4.9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33

7.4.10 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GE)234

7.4.11 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512、BDGE)234

7.4.12 二缩水甘油基苯胺(DGA)234

7.4.13 三甲醇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GE)235

7.4.14 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GGE)235

第8章 防老剂236

8.1 光稳定剂236

8.1.1 水杨酸酯类237

8.1.2 二苯甲酮类240

8.1.3 苯并三唑类247

8.1.4 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255

8.1.5 其他类光稳定剂259

8.2 抗氧剂265

8.2.1 三甘醇双?[3?(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抗氧剂245)265

8.2.2 2,6?二叔丁基对甲酚(抗氧剂264)266

8.2.3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266

8.2.4 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抗氧剂1076)267

8.2.5 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酰胺)(抗氧剂1098)268

8.2.6 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均三嗪?2,4,6?(1H,3H,5H)三酮(抗氧剂3114)269

8.2.7 硫代二丙酸二(十八)酯270

8.2.8 亚磷酸三(壬基苯)酯270

8.2.9 亚磷酸二苯基异癸基酯271

8.2.10 亚磷酸二苯基异辛酯272

8.2.11 亚磷酸三异癸基酯272

8.2.12 亚磷酸苯基二异癸基酯273

8.3 热稳定剂273

8.3.1 三碱式硫酸铅273

8.3.2 二碱式亚磷酸铅274

8.3.3 二碱式硬脂酸铅275

8.3.4 二碱式邻苯二甲酸铅275

8.3.5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276

8.3.6 马来酸单丁酯二丁基锡277

8.3.7 十二硫醇二丁基锡277

第9章 阻燃剂278

9.1 卤系阻燃剂278

9.1.1 四氯邻苯二甲酸酐279

9.1.2 四溴邻苯二甲酸酐280

9.1.3 氯桥酸酐281

9.1.4 双(2,3?二溴丙基)反丁烯二酸酯282

9.1.5 二溴新戊二醇283

9.1.6 氯化石蜡?70284

9.1.7 十溴二苯醚285

9.1.8 二溴苯基缩水甘油醚286

9.1.9 二溴甲苯基缩水甘油醚286

9.2 磷?卤系阻燃剂287

9.2.1 磷酸三(β?氯乙基)酯287

9.2.2 磷酸三(β?氯异丙基)酯288

9.2.3 磷酸三(β,β′?二氯异丙基)酯288

9.2.4 磷酸三(2,3?二氯丙基)酯289

9.2.5 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TBrPP)290

9.2.6 氯烷基磷酸缩水甘油酯290

9.3 有机磷系阻燃剂291

9.3.1 甲基膦酸二甲酯291

9.3.2 磷酸三乙酯293

9.3.3 磷酸三苯酯294

9.3.4 磷酸三甲苯酯294

9.3.5 三(1?氧代?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 ]亚甲基?4?亚甲基)磷酸酯295

9.3.6 间亚苯基四苯基双磷酸酯296

9.3.7 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296

9.3.8 磷酸三丁酯297

9.3.9 磷酸三异辛酯298

9.3.1 0磷酸二苯异辛酯298

9.3.1 1磷酸二苯异癸酯299

9.3.1 2磷酸二苯甲苯酯300

9.3.1 3磷酸三(二甲苯)酯300

9.3.1 4磷酸二苯异丙苯酯301

9.3.1 5磷酸二苯(二甲苯)酯301

9.3.1 6N,N?双(2?羟乙基)氨甲基膦酸二乙酯302

9.3.1 7羧乙基苯磷酸303

9.3.1 8乙烯基膦酸二(β?氯乙基)酯304

9.3.1 9氨基磷酸酯305

9.4 无机阻燃剂305

9.4.1 赤磷305

9.4.2 三氧化二锑306

9.4.3 三氧化钼307

9.4.4 硼酸锌308

9.4.5 碱式硫酸镁晶须309

9.5 膨胀型阻燃剂309

9.5.1 聚磷酸铵310

9.5.2 氰脲酸三聚氰胺310

9.5.3 正磷酸三聚氰胺312

第10章 偶联剂313

10.1 概述313

10.1.1 玻璃纤维表面处理313

10.1.2 填料表面改性315

10.2 硅有机化合物偶联剂317

10.2.1 乙烯基三氯硅烷318

10.2.2 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19

10.2.3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19

10.2.4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320

10.2.5 乙烯基三叔丁基过氧硅烷321

10.2.6 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321

10.2.7 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322

10.2.8 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2

10.2.9 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323

10.2.10 苯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24

10.2.11 苯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4

10.2.12 苯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4

10.2.13 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5

10.2.14 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5

10.2.15 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7

10.2.16 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28

10.2.17 γ?缩水甘油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8

10.2.18 β?(3,4?环氧基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29

10.2.19 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29

10.2.20 γ?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30

10.2.21 顺丁烯二酰亚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31

10.3 钛酸酯偶联剂332

10.3.1 异丙基三(硬脂酰基)钛酸酯(OL?T999,TTS)332

10.3.2 异丙基三(异辛酰基)钛酸酯333

10.3.3 异丙基三(癸酰基)钛酸酯334

10.3.4 异丙基三油酰氧基钛酸酯335

10.3.5 异丙基三(十二烷基苯磺酰基)钛酸酯336

10.3.6 异丙基三(磷酸二辛酯)钛酸酯(TTOP?12、KR?12)339

10.3.7 异丙基三(焦磷酸二辛酯)钛酸酯(TTOP?38S、KR?38S)339

10.3.8 二(焦磷酸二辛酯)羟乙酸钛酸酯(KR?138S)340

10.3.9 二(磷酸二辛酯)钛酸乙二(醇)酯(KR?212S)340

10.3.10 二(焦磷酸二辛酯)亚乙基钛酸酯(KR?238S)341

10.3.11 二硬脂酰亚乙基钛酸酯(KR?201)341

10.3.12 四异丙基二(亚磷酸二辛酯)钛酸酯(KR?41B)342

10.3.13 二(亚磷酸二月桂酯)四辛氧基钛酸酯(KR?46B)342

10.4 铝酸酯偶联剂343

10.5 其他偶联剂345

10.5.1 甲基丙烯酸氯化铬络合物345

10.5.2 锆铝酸盐偶联剂346

第11章 脱模剂349

11.1 薄膜型脱模剂349

11.2 溶液型脱模剂350

11.2.1 聚乙烯醇溶液350

11.2.2 聚苯乙烯溶液350

11.2.3 过氯乙烯溶液351

11.2.4 醋酸纤维素溶液351

11.2.5 硅油溶液351

11.2.6 硅橡胶溶液352

11.2.7 PMR脱模剂352

11.2.8 POPOUT脱模剂352

11.2.9 3?STARMoldReleaseProducts(TR?210)352

11.3 石蜡、油膏类脱模剂353

11.4 内脱模剂354

第12章 其他助剂356

12.1 硬脂酸及其盐356

12.1.1 硬脂酸356

12.1.2 硬脂酸钠357

12.1.3 硬脂酸镁357

12.1.4 硬脂酸钙358

12.1.5 硬脂酸锌359

12.1.6 硬脂酸镉359

12.1.7 硬脂酸钡360

12.1.8 硬脂酸铅361

12.2 阻聚剂361

12.2.1 对苯二酚362

12.2.2 苯醌362

12.2.3 对叔丁基邻苯二酚363

12.3 着色剂363

12.3.1 二氧化钛365

12.3.2 氧化锌365

12.3.3 炭黑365

12.3.4 镉黄365

12.3.5 铬黄366

12.3.6 钛黄366

12.3.7 联苯胺黄G367

12.3.8 联苯胺黄10G367

12.3.9 镉红367

12.3.10 立索尔宝红BK368

12.3.11 氧化铁红368

12.3.12 永固橙G369

12.3.13 氧化铬绿369

12.3.14 钛菁绿G370

12.3.15 钴蓝370

12.3.16 铁蓝371

12.3.17 群青蓝371

12.3.18 钛菁蓝B371

12.3.19 喹吖啶酮紫372

12.4 溶剂372

12.4.1 丙酮372

12.4.2 甲乙酮373

12.4.3 环己酮374

12.4.4 苯375

12.4.5 甲苯375

12.4.6 二甲苯376

12.4.7 乙醇377

12.4.8 正丁醇377

12.4.9 醋酸乙酯377

12.4.10 松节油379

12.5 增塑剂379

12.5.1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379

12.5.2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80

12.5.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81

12.5.4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81

12.5.5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382

12.5.6 邻苯二甲酸二己酯382

12.5.7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383

12.5.8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384

12.5.9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384

12.5.10 邻苯二甲酸二(十一)酯385

12.5.11 邻苯二甲酸二(十三)酯385

12.5.12 邻苯二甲酸C6~C10直链烷烃酯386

参考文献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