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发展趋势2019-原料药发展趋势2019

今年以来,齐鲁制药有5个产品先后获批上市,全球首个基于Mabpair技术平台研发的创新药物QL1706在中国成功启动I期临床试验。新冠肺炎疫情特殊环境下,齐鲁制药集团按下“加速键”,全力以“复”打响抗疫复工战,科技创新和国际市场开拓等领域亮点不断,生产经营实现良好开局。

这是对2019年良好发展态势的延续。2019年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上交税金23亿元,实现出口6.15亿美元,位列2018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8位。

一系列亮眼的数字,彰显着齐鲁制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创新驱动和国际化两大战略不断深入实施,以绿色发展理念赋能持续发展,齐鲁制药集团三箭齐发,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聚焦急需药物研发

激发创新驱动力

2019年以来,齐鲁制药先后研发上市药品14个,其中阿比特龙、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来那度安等都是相关治疗领域重磅药物。

2019年12月,齐鲁制药成功研发上市国内首个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安可达,成为年度国内医药行业热点。

一直以来,齐鲁制药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各项部署和要求,心无旁骛聚焦医药事业,全力以赴稳步推进公司生产经营各项工作,尤其是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不断为临床提供急需药品,并且深度参与积极推动国药医药改革取得更多成果。

集团的QL-006项目,适用于ALK阳性首治患者、使用过1种或多种ALK抑制剂的经治患者,可解决ROS1突变患者无药可用问题,其安全性显著优于同类治疗药物,在现有药物基础上有效率再提升20%,填补国内空白。

药物一致性研究,能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齐鲁制药积极参加国家药品一致性评价工作,自去年3月以来,先后18个产品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累计过评药品达28个,国内领先。这些过评产品都是临床急需大品种药物。

大量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为集团积极参与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9月和12月,齐鲁制药先后两次参加国家药品集中采购,累计9个产品中标,使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大大降低患者用药负担、节约国家医保基金支出的同时,为国家这项利国利民重大改革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得到国家医保局以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与此同时,2019年以来公司还有多个重大项目取得良好进展,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全新动力。

总投资55亿元的齐鲁制药董家制剂园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将依托齐鲁安替公司作为全球最大头孢菌素生产基地的优势,把产业链延伸到制剂终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头孢菌素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

投资35亿元的内蒙古阿荣旗绿色生物农药项目一期也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产品广泛用于绿色农业发展及粮食储藏,将十分有利于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此外,在山东济南、德州等地多个高端制药项目也在快速推进。这些项目涉及高端生物制药、人用化药制剂以及高端农兽药等领域,陆续投产后将对公司业绩以及各地经济产生巨大拉动作用。同时,由于这些项目均为高科技项目,也将对所在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剑指“全球好”“全球新”

跃升全球品牌力

近年来,齐鲁制药持续加大产品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尤其是针对欧美日等国际高端市场成为制剂产品的主攻方向。

齐鲁制药集团建有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内首家通过美国FDA、欧盟EDQM、英国MHRA无菌产品认证企业。集团产品结构科学完整,具有治疗领域广、产品系列化特点,产品出口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头孢系列、巴坦系列等10个原料药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制剂产品稳定出口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法规国家,是国内唯一对日本出口商业化包装注射剂产品的企业;迄今实现14个制剂产品对美出口,2019年对美制剂出口突破1亿片(支),数量同比增长约160%,其中注射剂占比约50%;头孢制剂系列澳大利亚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

日前,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取得欧盟EDQM签发的头孢克洛原料药CEP证书(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标志着公司头孢克洛产品获得欧盟成员国市场准入资格。这是齐鲁安替公司获得的第12张CEP证书,公司在欧洲市场竞争力再添一大助力。

据悉,今年前两个月,齐鲁制药对美国制剂出口累计发货量达3329万支(粒),较去年同期大增195%,保持了去年以来对美出口逆势强劲增长态势。齐鲁制药对美出口呈现品种不断扩大,发货量持续增加,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等特点。截至目前,齐鲁制药已有13个制剂产品对美出口。有6个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列前三,其中1个产品以44%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齐鲁制药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影响力也正在不断扩大,已成为终端客户认可的“Made in China”。2019年,所有产品在美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实现提升,其中6个产品提升显著。

今年出口方面,集团累计实现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2.1%,制剂对高端法规市场国家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以美欧日等国家地区1—4月制剂出口同比增长超过20%。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药品研发方面,齐鲁制药在临床急需药品不断上市,持续打破国外巨头垄断的同时,还全力推进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发。集团依托中美联动五大研发平台,自主研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50余个项目加速推进,剑指“全球好”“全球新”药物,目标是全球同步上市。其中,5项已进入临床试验,今年将有10项申报IND(新药审评),未来5年内将有40余项申报IND。

其中PSB205项目,PD1/CTLA-4是经大规模临床验证的联合免疫治疗的“黄金搭档”,齐鲁制药运用全球独创、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PSB205,获美国FDA批准,正在美国10个机构开展临床研究,国内临床正在有序推进;-007是全新抗乙肝药物,在全球同靶点药物中,有效性、安全性和开发进度处于第一队列,有望通过联合治疗实现乙肝治愈。

“今年还有7个月,我将和齐鲁制药23000多名干部员工一道,忙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坚定不移朝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医药企业’的目标前进。”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说。

植入“绿色芯”

赋能持续发展力

齐鲁制药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济南市发展千亿生物医药产业之“重器”,是齐鲁制药投资金额最大的战略性建设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生物医药产业园之一。产业园打造放在第一位的便是节能环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技术创新、大数据应用、节能低碳、持续发展”是齐鲁制药积极践行落实绿色发展观、打造绿色工厂的主要方向。

建设生产智能控制系统、能源管控平台、动力自控系统等多项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以智能控制和大数据应用为核心,采用模糊预测算法、循环周期监测模型等高端技术优化系统控制,保障系统高效运行,实现创新节能。

充分利用太阳能、空气能、地热能等清洁新能源和高效低氮燃烧器、空气悬浮风机、热压式蒸馏水机等绿色新装备,实现技术节能。

充分利用蒸汽凝水、清洁用水、锅炉乏汽、烟气余热等余热余能,不断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点滴节能。

多措并举,齐鲁制药的新旧动能转换植入“节能芯”。“十三五”以来,集团累计实现节能量20万吨标准煤,分别被工信部、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山东省节能先进单位”“济南市节能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齐鲁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为绿色生物农兽药扶贫产业项目,工程总投资30亿元,其中环保设施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10.61%,安全设施占比1.07%。这是集团持续加大EHS投入的一个实例。2019年集团环保投入2.9亿元,环保运维费用2.4亿元,近三年集团环保支出13.54亿元,迄今为止累计环保基础设施投入超16亿元。

按照绿色发展理念,齐鲁制药提前布局集团产品结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工艺筛选,把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高新技术产品作为研发重点,并应用于项目规划,运用智能工厂的设计理念,实现全过程自动化生产,打造数字化工厂,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

集团内蒙古公司投资8129.6万元,新增21套生物塔和5台旋风分离器对尾气进行深度处理,并安套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3套厂界VOC在线监控系统,显著提升了发酵臭气的治理效果,厂区内及厂界外的异味控制得到极大改善,聘请第三方对厂界外臭气浓度进行检测,全部合规,在线监测系统对接生态环境局平台监控,数据稳定达标运行,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

集团晟华公司投资200万元,利用耙式干燥机除盐,减少全盐量排放100吨/年。另外投资700万元,新上蓄热式焚烧炉RTO和活性炭吸附设备,减少VOC排放5吨/年,极大改善了生产环境。

海南公司新建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1574.94平方米,总投资1795万元,主要构筑物采用地埋式,不占用地上空间,在污水处理站上方和设备用房周围种植植被,减轻恶臭、噪声影响,项目设有除臭装置并引至高空排放,避免了恶臭对下风向的影响,建成运营后主要处理全厂产生的综合废水,实现回用中水2万吨/年,可用于绿化,年节水约2万吨,排放指标远低于《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1908-2008)标准以及海南省的其他相关要求。

齐发公司淘汰燃煤热风炉,投资790余万元,采用电、蒸汽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新上1套日处理13万m3污水处理站恶臭废气的蓄热式焚烧炉(RTO),并利用RTO处理恶臭产生的剩余热量作为蒸汽、电的补充,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双丰收。

安替公司2019年投资1350万元新增污水处理厂废气深度处理RTO设备,显著提升了污水处理厂VOC及臭气的治理效果,解决了污水处理多年困扰问题,实现安全稳定达标,极大改善生产区域工作环境。同时聘请第

生物制药的行业现状

生物医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天坛生物(600161)、华兰生物(002007)、智飞生物(300122)、康泰生物(300601)、沃森生物(300142)、上海莱士(002252)等。

本文核心数据:研发支出、新药申请上市数量

我国生物医药研发支出累计环比增长

随着医改的稳步推进,传统的以销售为主的扩张模式难以为继,国内药企面临创新转型。2016-2020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不断扩大。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达到115.34亿元,同比上升37.10%。2021年上半年,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已经达到69.78亿元,全年研发支出有望进一步增长。整体来看,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快企业在生物医药产品研究成果转化。

我国新药申请上市情况乐观,新产品研发活跃

从转化成果来看,我国新药上市情况乐观,2017-2020年,国产新药申请上市数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18年达到峰值45件。2019年,药审中心受理国产Ⅰ类创新药上市申请25件(16个品种),2020年上市申请43件。

注:创新药物指的是企业或研究机构独创,具备新型化学结构以及新的治疗用途,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的药物,针对特定疾病疗效显著,提升治疗率,延长患者存活期。

从活跃度来看,国内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活动较为活跃,由于2020年爆发新冠疫情,有3家药企在新冠疫苗和检测试剂方面投入研发,另外药企以人用疫苗、免疫球蛋白为主要研究方向。

我国创新药研究发展能力较强,投入及产出需改善

虽然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以及成果转化较为乐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许多指标上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仍待改善。无论是研发投入能力还是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均有一定差距。甚至与水平相近的印度相比,新药研发投入也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要使我国创新药物研发能力能够继续提升,我国政府应该不断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为我国医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注:强:★★★,较强:★★☆,一般:★★,较弱:★☆,弱:★,未统计:――

我国创新药研发趋势

虽然我国目前创新药的研发水平距离全球领先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未来,鉴于我国医药外包行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以及庞大的市场。我国有实力成为全球药物创新中心;且随着中国新冠疫苗在全球普及程度提高,国家规划对生物医药的高度重视,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未来可期。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创新药崛起时代,CRO是否迎来机会?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78-201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药物制剂生产国。

生物技术成果与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形成了医药行业的重要子行业之一。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技术研发与新品上市分析报告》 显示,国家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03-2010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52%,2010年行业产销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0%。

认为,未来十年,一批基因治疗方案、药物将进入应用阶段。中国生物药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也将大幅度提高,形成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足鼎立的药物新格局。我国将针对癌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取得200个生物新药证书,开发近200种生物药,近400个生物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中国生物制药的高速发展时代已经到来。

2011年生物制药的销售额已达1600亿美元,占全球药品市场份额的19%,预计到2020年,生物制药在全球药品销售中的比重将超过三分之一。我国医药制造业年总产值已经超过1.2万亿元,出口年均增长率也稳定保持在25%-30%。其中,化学原料药是代表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年产值占全国医药总产值的近一半,出口比重超过60%。2015年全球生物仿制药市场将从2010年的243万美元增长到37亿美元,这相当于30个品牌药损失510亿美元的销售。2015年,我国生物仿制药品的年销售额,将从2011年的2748亿元,增长到447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在15%左右,并将始终占全国生物医药销售总额的62%左右。在2012-2016年期间,专利药销售额预计将以超过25%的增长率继续增长。随着一些重磅生物药物专利即将到期,2010-2017年,价值1500亿美元的药物将失去专利保护,这将推动仿制药市场从2010年1238.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2310亿美元。 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半个世纪以来开发研制的各种生物制药分析系统和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微生物制药工业生产的特点是利用某种微生物以“纯种状态”,也就是不仅“种子”要优而且只能是一种,如其它菌种进来即为杂菌。对固定产品来说,一定按工艺有它最合适的“饭”—培养基,来供它生长。培养基的成分不能随意更改,一个菌种在同样的发酵培养基中,因为只少了或多了某个成分,发酵的成品就完全不同。如金色链霉菌在含氯的培养基中可形成金霉素,而在没有氯化物或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生成氯化的物质,就产生四环素。药物生产菌投入发酵罐生产,必须经过种子的扩大制备。从保存的菌种斜面移接到摇瓶培养,长好的摇瓶种子接入培养量大的种子罐中,生长好后可接入发酵罐中培养。不同的发酵规模亦有不同的发酵罐,如10吨、30吨、50吨、100吨,甚至更大的罐。这如同我们作饭时用的大小不同的锅。

兽药行业发展前景

作者 | 厚扬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医改的大年似乎还在继续,近来,财政部对77家药企查账、医保局DRGs试点扩大,国办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对药品、耗材、医疗服务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在不确定性下避险情绪加深,这时候选择确定性高的产业更为重要,CRO就是其中之一,在业绩期过后的数据下,来看下CRO的成长性究竟如何?

1

CRO为何物?

CRO (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 ,研发外包组织,通俗来说,就是医药研发的外包行业,外包行业通常服务大型企业,按项目或者按人头付费。 区别在于,在人力上,CRO对高学历的要求会更高一点,对技术的需求也要高一点;而人力成本上并没有其他外包公司(比如:软件外包公司)的占比那么大,软件外包公司的人力成本在80%以上,基本是人头堆出来的活,但CRO公司基本在30~40%,制造成本占到剩余30%左右,所以CRO公司对人员成本的敏感度在行业中,相对弱一点。

药物开发的整个过程耗费大量财力和事件,一家制药公司可能逾10年的时间且投入10亿美元以上才能将药物化合物从发现阶段推进到获商业批准的阶段。这个过程亦充满风险,在美国目前处于发现阶段的药物化合物获得商业批准的平均成功率不足0.01%。而药企逐步向外与CRO合作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降低了药物开发有关的整体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专业知识,并定制开发及执行效率,外包服务有很多种,有助于药物开发过程中的执行效率及在最重大药物开发挑战中向制药公司提供定制及科学研究、分析及开发服务。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风险,外包予可靠及声誉良好的合伙人降低了药物开发过程中有关的整体风险。

研发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发现,临床前测试及开发,临床开发(如I-III期临床研究)及批准后临床研究(如IV期临床研究)。 先来小科普一下,一般在前期发现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研究服务更侧重于确定潜在有效化合物、先导化合物,以便进一步测试,作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的候选药物。需要进行药物发现、靶点及先导化合物鉴别、靶点生成及优化。到了第二步临床前阶段,主要是研究、分析及开发服务包括研究该等候选药物在生物基质中的相互作用,研究候选药物如何通过并影响活体,研究药物的原料药及最终药品的活物成分、药品的设计及配方,分析及开发在提高对药物及其疗效、效力及毒性的科学认识,从而优化候选药物以在人体作进一步检测。接下来,进入临床阶段(I~III期及批准后),在临床阶段,服务包括临床试验材料的生产服务(例如,给予人类试验参与者的药物的胶囊或液体版本),对 健康 志愿者及╱或患者的专业临床试验,统计数据生成和分析以及监管提交协助(例如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识别)。提供生物分析及生物辨别服务,I、II、III期临床试验及数据管理,生物等效性研究,化学、制造和控制服务。到了注册环节,还需注册及申请,双重申请(例如美国及中国)。临床试验成功后,合同研究机构可通过提供注册及申请请服务协助其客户进行药物注册。

2

CRO的兴起

美国因为更早进入药物发展阶段,所以CRO的兴起其实是产业升级的产物。 1993~2008年期间,仿制药进入收获期,大量的仿制药上市,便宜的仿制药市场份额快速增长,行业进入高增长期,但是同时的给创新药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药企降低研发成本的大环境下,反而给CRO带来了商机。作为外包的研发辅助机构,可以有效的将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散,且效率相对于药企自己进行临床试验能缩短约20~30%的时间,所以不少药企为了减小公司需承担的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以相对低的成本高效率的完成药物的筛选和研发,那么就会把研发做细拆外包给CRO公司,行业龙头昆泰、科文斯等都是在这个时期高速发展起来,目前全球的市场份额(2017年的数据),老大哥昆泰占到13%,科文斯占到6%,PPD占到6%。

国内的历程就要慢一些,从 历史 上看,仿制药在中国制药市场的占比较之于仿制药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大。2018年的数据,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1,030亿美元,占中国制药市场总量的44.5%,而仿制药占全球制药市场的33.0%。预计到2023年,中国仿制药市场将增至1,377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接下来的五年(2018年~2023年),在鼓励开发创新专利药的政策下,专利药的投资预期将增加,其市场规模于同期预计按7.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3年的1,844亿美元。

但目前,全球都进入研发高速发展期,2018年,全球制药行业的研发支出总额为1,740亿美元,预计2018年至2023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5%,2023年将达至2,168亿美元。2018年的研发支出占全球制药市场总收入的13.7%。

美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支出为全球最高,2018年的数据,美国药品研发支出总额为736亿美元,占全球药品研发支出40%以上,占美国药品总销售收入的15.0%,高于全球13.7%的比例,随着发现新疗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创新药研发开支还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23年,美国药品研发支出预计将增至89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随着中国日趋重视创新政策,相应的监管出台,国内的研发进度也在不断加速,2018年,中国制药研发总支出为174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至493亿美元,2018年至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3.1%,相当于全球预计复合年增长率4.5%的5倍以上。

CRO这个行业,具有一定的粘性,从早期发现药物到商业化,各个阶段都可以跟CRO公司进行定制合作,但是近年来的趋势,制药公司更倾向于与CRO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国内CRO的规模由2014年的21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5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至19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3%。CRO对国内研发总支出的渗透率由2014年的26.2%增长至2018年的32.3%,预计2023年将增至46.7%,低于同期全球渗透率49.3%。近年来的告诉增长,2016年的一致性评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一致性评价意见旨在淘汰未完成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高要求的监管标准,导致对高质素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分析合同研究机构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很多药企都缺乏现有的生物等效性数据及在内部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能力。那么, 在目前带量采购的冲击下,药企在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下,还需要对研发开支进行控制,所以市场对CRO的需求更加殷切。

3

浪潮中,龙头收益

行业高速发展的重塑期,观点依然是龙头梯队的机遇更大。 国内前三大合同研究机构(按收益计)为WuxiAppTec、Pharmaron及泰格(按照2018年的数据)。CRO公司也有分研发各个阶段的,比如临床前的创新药,主要是药明康德、昭衍新药,药石 科技 等,到了临床阶段,若是做国际多中心临床,就主要是外资垄断,包括昆泰、科文斯、PPD等,而在国内做创新药临床主要是泰格医药、诺思格、方恩、润东等。

3.1药明康德

药明康德,大家都比较熟悉了,CRO国内绝对的龙头,以2017年收益来计算,药明康德为亚洲最大的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占到1.1%,在国内排在第一位,占到8.3%的市场份额(录得营收11.43亿美元)。公司的母公司仅是投资控股公司,不展开具体业务,其业务主要由下属子公司和孙公司开展。其中CRO领域,临床前服务国内主要由子公司上海药明、苏州药明、天津药明、武汉药明承担,国外由AppTec等承担,临床业务主要由子公司上海杰诚、上海津石、辉源生物等承担;CMO/CDMO业务主要由子公司合全药业承担。2018~2019年,公司每个季度收入均保持超于20%的同比增速增长,2019Q1,公司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29%,归母净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33%,扣非后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88%,大幅超于市场预期。目前公司有36家境内控股子企业,29家境外控股子企业,2家分公司及6家参股子企业。其中拥有临床前研发业务的有10家,临床研发4家,生产工艺服务5家,股权投资15家,基本已经完成了覆盖新药研发整个产业链的战略布局。2018财年,公司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51.13亿元,同比增长24.09%;CDMO/CMO服务实现收入26.99亿元,同比增长28.00%;美国区实验室服务实现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6.10%;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实现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64.17%。

中国区实验室服务涵盖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开发等各个阶段,为全球客户提供合成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药物代谢动力学及毒理学、生物分析服务和检测服务等一体化相关服务。公司拥有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验最为丰富的小分子化学药研发团队之一,每天进行逾7,000个化学反应。公司还不断提升平台的技术能力,包括发展和运用基因编辑、肿瘤免疫、DNA编码化合物库、生物催化、流体化学、喷雾干燥、热熔挤出、纳米悬浮等技术手段。2018年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诸多新药获得FDA突破性疗法、孤儿药资格,及FDA“快车通道”等认定。

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合全药业向全球客户提供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服务(CDMO/CMO服务)。合全是中国第一个通过美国FDA创新药批准前检查的化学药工艺开发和生产平台,同时获得美国、中国、欧盟、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药监部门批准,为以上国家和地区提供创新

药原料药及GMP中间体的商业化生产。期内,公司常州工厂首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现场审计(未接到Form483)、金山工厂再次“零缺陷”通过美国FDA现场审计(未接到Form483)。

美国区实验室服务主要包括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CDMO服务,以及医疗器械检测服务。公司主要通过位于中美两地的高度一体化生产基地提供GMP细胞疗法的研发和生产服务,利用基因工程的细胞疗法产品和载体的研发和生产服务。细胞和基因治疗服务包括相关产品的工艺开发、测试、cGMP生产等。目前,公司在美国费城新建的15,000平方米研发实验室和GMP生产厂房陆续投入使用。

总的来说,药明康德依托CRO业务,已经延展出药物全链条服务,包括临床期CRO,到临床CRO,到CMO等,因为CRO公司的特殊性,不能像药企一样自主研发销售,所以公司投资了众多创业期公司,目前PE(TTM)A股42倍,港股29.1倍,受益于目前的创新药浪潮及各政策的支持,龙头的发展空间是最大的。

3.2泰格医药

泰格医药是临床阶段的CRO龙头,2018财年公司录得营收23亿元,同比增长36.37%,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56.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57亿元,同比增长48.83%;2019Q1,公司录得营收6.09亿元,同比增长28.69%,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51.7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2元,同比增长61.26%。

公司业务基本完整覆盖了临床研究全产业链。在临床前阶段,公司可提供生物分析、CMC、BE试验、PK/PD分析等服务;在临床I-IV期临床试验阶段,公司可提供临床试验项目管理与实施、医学撰写、临床监查、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中心影像、样本物流冷链运输和中心实验室、药物警戒、SMO等服务;此外,公司还可以提供产品注册、医学翻译、GMP认证、培训与稽查等服务,以及从临床前到上市后一体化的医疗器械临床服务。

2018财年数据,全年来看收入及利润增速显著增长。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录得11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临床I~IV期临床与注册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43.7%,BE收入1.9亿元,因为受过手费剥离影响同比增长2%;;临床研究咨询服务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44.6%,其中数统增长28.5%至3.2亿元,SMO增长57.2%至2.1亿元。泰格医药同样也做了不少投资,参股创新药企达到近100家,2018年投资收益达到1.19亿元,同比增长123%,2019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0.43亿元,同比增长123%。近年来,公司在海外通过收购和自建方式,已经设有13个海外办事处,增厚海外业务。

4

小结

龙头部队的估值并不算便宜,但是在政策频出的大环境下,CRO会是避险的一个好行业,受益于创新药的崛起,CRO的增长空间依然广阔。行业整合中,逻辑不变,龙头是更确定的受益者。

医药行业研究

我国兽药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由于新进入企业不断增多,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行业利润降低,因此我国兽药行业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面对这一现状,兽药行业业内企业要积极应对,注重培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生产技术,加强企业竞争优势,于此同时兽药行业内企业还应全面把握该行业的市场运行态势,不断学习该行业最新生产技术,了解该行业国家政策法规走向;

掌握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充分了解该行业的发展动态及自身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并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以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

兽药行业的营销思维

目前兽药行业采取的最主要的营销手段是业务+技术模式,此模式导致生产企业营销费用较高,压力较大,来又引发了诸多问题。在未来的五年内业务+技术模式仍将是主流,但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比例可能会有微妙的变化。

二者的业务范围可能有所重叠,其分界线会越来越模糊。另外,可能会有新的营销模式出现,最有可能出现的模式是集中于深度营销和建立营销联盟两个方面。

医药行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其具有弱周期性、产业链长、行业及产品生命周期差异较大、竞争结构分化等特征。因而医药行业研究一般采用“自上而下”选择快速增长的细分领域,再通过“自下而上”确定投资标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则需要对医药行业有基本的认识。

1.医药行业的特征

周期性特征:医药行业是典型的弱周期性行业,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医药的需求刚性大、弹性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因而医药行业具有防御性强的特征。

? 产业链特征:医药行业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料企业到研发和生产企业在经过中间的流通领域,到达医院或零售终端,最后再面向消费者。

? 医药行业根据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上游原料企业主要有化学原料药、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行业,中游生产企业主要有化学药制剂、中药、生物制药等,下游流通企业主要有医药商业行业(包括批发和零售)、医疗服务等。

? 在这条产业链中,上游原料药和下游医药流通比较稳定,中药则一直不温不火,相对来说容易出现牛股的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因为一般新的化学药出来如果效果好的话,会持续给公司带来巨大收入。

? 比如:恒瑞医药在2011年推出了针对癌症的阿帕替尼片,成为我国首款获得广泛认可的抗癌药。由此,恒瑞医药从2011年至今股价翻了10倍有余。

? 再例如生物医药的智飞生物,2017年代理了默沙东的宫颈癌疫苗9价HPV,业绩飞速增长,股价也在2年中翻了近3倍。

? 医药行业的生命周期:医药行业整体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细分产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大部分医药产品都处于成长阶段,但其中相当部分生物医药产品和一些创新药品还处于初创阶段,如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等,还有一些产品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品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磺胺类等药品已经进入衰退阶段。

? 这么一说,大家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医药股股性活,而有些医药股气沉沉了。简单的举个例子:从股性的角度上讲 恒瑞医药(创新药,成长型行业) > 鲁抗医药(青霉素、成熟型行业)> 新华制药(磺胺类,衰退型行业)

? 医药行业竞争结构:医药行业由许多不同的子行业所构成,各个子行业的运行情况与行业竞争结构各异。

总体比较下来,生物制药和医疗服务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好,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药、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的竞争环境相对较差。但在行业内的各个细分领域,又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化学药制剂中专利药品和独家产品的竞争环境也非常好,普药则很差;中药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品牌中药的竞争环境很好,普通中药则很差。在对竞争环境的分析需要针对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2.医药行业的核心—供需

单颗药物对量的需求较低,所以一旦药物量产,满足市场是很容易的,因此,医药行业研究的重心在于需求端。

? 从宏观上来看,影响医药需求的因素是人口结构,比如老龄化程度、男女比例等都对医药的需求产生影响。

? 微观上来看,具体细分领域的需求还需从以下几点考虑:(1)该细分领域疾病的发病率;(2)各项政策,特别是医保政策是否会对该类药品的消费有拉动;(3)这种需求的增长能否落实到具体公司。

? 例如国内我们通过肿瘤的发病率快速提高这一信息,跟踪到抗肿瘤药物市场正在高速增长,而在全民医保的拉动下,抗肿瘤药物又是受到拉动最大的一个领域,从而得出抗肿瘤药物龙头企业相关产品将高速增长的结论。

3.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和业绩增长来源

带来医药行业投资机会的点比较多,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寻找投资机会:

? (1)细分行业和领域的整体景气度的提高,可以从行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情况,利润率的水平,现金流的情况以及行业内主要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跟踪;

? (2)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产品,一种新的重磅药品往往对一个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制剂企业来说,对其新产品的研发进行跟踪,和了解公司产品在渠道中的销售状况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国内企业以仿制药为主,需要掌握同类药品专利过期的时间,产品价格波动等。

? (3)行业环境和政策因素,需要对政策导向进行解读,看政策是否会对行业产生大的影响,如一致性评价政策对仿制药企业的影响;

? 从医药行业的各子行业来看,不同类型的公司,其分析方法和投资逻辑差异很大,推动公司增长的动力也不相同。

3.1 化学原料药

? 化学原料药行业习惯上被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两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

3.1.1 大宗原料药

大宗原料药具有典型的周期性特征,对企业利润的推动往往决定于价格和销量。

这个比较典型的就是近两年股价大涨的新和成,近几年来它的主营维生素一直在涨价,但这个涨价并不是因为需求强劲,而是由于环保政策影响,维生素开工受限,以及维生素的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巴斯夫、新和成、帝斯曼等少数几家公司手中,这几家公司联合挺价。所以,维生素出现了趋势性上涨。

3.1.2? 特色原料药

? 特色原料药和大宗原料药相比,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讲求速度。特别是新药刚出来的时候能够快速实现原料供应,溢价能力逐步减弱,容易出现暴涨暴跌。比如早期的华海药业、天宇股份。

? 但近几年中,由于行业成长性的阶段性弱化(绝大部分领域的原料药都很明朗),使得这一领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3.2化学药制剂行业

? 化学药制剂企业可以分为仿创型化学药(创新药)企业、OTC制剂企业和普药制剂生产企业。OTC的化学药和中药企业共性很强,其中中药OTC企业特征更为明显,因而我们放在中药部分讨论。

3.2.1仿创型化学药企业

? 仿创型企业的典型是恒瑞医药,公司过去主要通过抢仿专利药商在国内未获保护或者是专利保护过期的产品而开拓市场。后来,随着公司的研发实力增强,开始了发展创新药,形成了仿制药+创新药结合的产品线。

? 当然,我国大多数药企转型都是在走同样的路线,其中往创新药转型比较成功的还有:科伦药业、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等。

通过创新开发新品,这类公司是医药行业最容易出现牛股的公司,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 举个例子,兴齐眼药一直是一家普通的眼膏剂企业,但2019年4月公司披露研发出了针对结膜炎、角膜溃疡等疾病的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在国内尚属空白,未来前景可期,公司股价则由20元涨至100元附近,涨幅近5倍。

3.2.2普药制剂生产企业

? 普药即常规药物,相对于新药而言的,这类产品通常已经上市销售多年,市场相对成熟,没有专利等保护壁垒。国内的化学药制剂企业大部分是普药制剂生产企业,这类公司大多产品毛利率低,生产厂家多,竞争激烈,其可能的看点主要在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通过规模效应和费用压缩带来的利润增长。

? 这种类型的公司股价一般走势平稳,比如:华润双鹤、现代制药、中国医药、华东医药、京新药业、普利制药等。

3.3中药制剂

中药主要分为4种,中药饮片、品牌中药、现代中药、中药OTC

3.3.1中药饮片行业

? 中药饮片由于其市场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有限,毛利率通常低于50%,品牌中药企业较少涉足这一领域,中药饮片领域以准入标准低,规范程度差,市场分散为主要特征。

所以这个行业不算是一个好的赛道。

? 我们也看到,上市公司中康美药业、红日药业、香雪制药、太龙药业等股价长期表现很一般。

3.3.2品牌中药

? 品牌中药是中药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类公司,其产品品牌往往是历史的原因形成的,如同仁堂、云南白药、东阿阿胶、片仔癀,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由于其品牌的稀缺性和需求的相对刚性,所以具有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

? 从以往来看,这类公司的业绩增长往往依赖于两点:(1)产品价格的提升;(2)产品应用领域或者是品牌的延伸。典型代表企业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东阿阿胶。

? 例如:云南白药找到牙膏的突破口,股价在16-18年间有不错表现,而片仔癀则拓展护肤品路线,股价也十分强势。

? 但同仁堂和东阿阿胶,近几年产品一直比较单一,股价则表现一般。

3.3.3现代中药企业

? 现代中药企业区别于品牌中药的企业的特征在于其产品的创新性,包括剂型创新和产品本身的创新,这类企业往往没有历史的传承和积累,其发展往往依托于产品的创新,从无到有,从单一产品到系列产品。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实现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形成丰富的产品梯队,推动公司的持续快速增长,例如天士力、康缘药业等。

? 但注意一点,中药注射液一直在临床上效果不佳,甚至存在安全问题,很难大规模推广。如天士力在美国开展的复方丹参滴丸大型国际临床试验,迟迟未能交出满意结果。

3.3.4? OTC药

? ORC药即非处方药,该类产品特点有:(1)主要通过零售渠道销售;(2)患者是产品消费的决定者,企业的议价能力不强;(3)品牌是OTC类企业最重要的要素。典型的OTC中药企业有江中药业和华润三九。

? 在国内,部分OTC产品在市场上长盛不衰,如三精葡萄糖酸钙,三九感冒药系列,但更多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营销不能持续创新,新品不能出现,增长就很难持续。

4.生物制药

? 生物制药企业的类型众多,在国内市场,目前业绩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主要还在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疫苗等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制药企业还没有形成气候。A股单纯研发生产创新型生物药的公司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化药/中药企业转型。此外,该类型公司大多处于研发阶段亏损较大,赴港股及美股上市的较多。

4.1 疫苗

疫苗分为必打疫苗(一类苗)和选打疫苗(二类苗),一类苗市场规模大,但被国家严格控费,此外需求量也是计划型。比如,上市公司中康泰生物(乙肝疫苗)、华兰生物(免疫规划苗)等,这些公司的一类苗往往是公司的稳定的利润来源。

? 但二类苗现阶段随着个人健康意识的增强,增长是比较迅猛的。我们疫苗企业纷纷加入二类苗研制,比如智飞生物的HPV宫颈癌疫苗、沃生生物的肺炎疫、流感疫苗等。

? 这几年,二类苗是生物医药领域的蓝海,并且由于安全性问题,国家对疫苗行业是高度管制的,进入壁垒十分高,玩家就那么几家公司。因此,疫苗行业是医药中不可多得的好赛道。

? 近几年小儿手足口病严重,华兰生物凭借着在流感疫苗的龙头地位,业绩高速增长,股价也从去年至今翻了一倍有余。

4.2血制品

? 血液制品的典型企业有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博雅生物。因为血液制品的特殊性,除人血白蛋白之外,其他血液制品均不允许从国外进口。从2001年起,国家不再新批血液制品企业。目前政策性壁垒使国内的血液制品行业成为一个没有新进入者的封闭性行业,有利于行业内公司尤其是龙头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 不过,血制品行业整体上已经比较成熟,行业增速不高,对这个行业的研究重点则在于:(1)终端血制品价格政策的变化;(2)企业分离技术进步对吨血浆的产值的提高程度。

比如,在早期上海莱士的血浆分离技术是业内最强的,整体毛利率也高于华兰生物,公司市值一度冲破千亿大关。但此后,由于公司经营问题以及其它公司技术的赶上,公司的优势日渐消失,股价才开始转弱。

4.3诊断试剂

诊断试剂行业本身是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国产企业由于在诊断仪器方面较为落后,早期发展多以代工贴牌生产诊断试剂为主,后逐步向仪器试剂同步发展,所以也有将该类型公司归类为医疗器械行业。代表公司有安图生物、科华生物。

? 对该类公司的分析重点在于:(1)后续产品的研发进度;(2)新的应用领域。

比如:安图生物早期在诊断领域完全不低外资企业,但是公司陆续提高产品竞争力,公司于 17 年 9 月顺利发布了国产首条TLA 流水线。该流水线使得公司成为国内唯一具有能与外资企业在大型医院主战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并一举奠定了公司股价从17年以来持续走强的基础。

5.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个利润非常丰厚的行业,但是国内的企业产品层次普遍不高,研发能力薄弱,还属于初级制造业水平。目前国内大型医疗器械市场都被海外巨头占据(以GPS为代表),国产企业和这些国际巨头相去甚远,但差距大同样意味着未来进口替代的空间大。

? 国产企业在高端医疗器械做的最好的是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分析仪器和监护仪器,目前已完成美股私有化后A股上市。此外在某些高端器械领域如心血管支架,国产替代也较为成功,代表企业乐普医疗。

? 医疗器械公司研究主要关注:(1)生产成本:中低端产品对钢材等原料成本比较敏感;(2)产品档次:高端意味着高利润;(3)研发能力:持续发展能力。

6.医药商业

医药商业是一个低毛利率,依靠规模和服务取胜的行业,医药商业有批发和零售两个层面,医药批发主要企业有上海医药、中国医药、国药一致、九州通等,零售企业主要有:一心堂、大参林、益丰药店、老百姓等。

? 医药批发商受到医药终端多样性的影响,在医药行业批发环节将一直存在,零售环节受制于国内医院以药养医的影响,总体规模偏小,但发展迅速较快。

这也是为什么医药批发行业的股票股价要远比医药零售走得差的原因。

? 在美国,3大医药批发商占据了全市场97%的份额,而我国最大的国药控股的市占率也不足10%,因此未来的主要看点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

7.医疗服务

?

医疗服务分很多种,比如CRO、CMO、民营医院等均属于医疗服务范畴。

7.1 CRO/CMO

? CRO即临床医疗服务,比如一家药企要成为强研发强注册的公司是很难的,所以在研发国产中很多工作需要外包出去,于是就形成了CRO企业。随着创新药已经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大趋势,CRO行业十分景气,并且这种景气趋势可能会随着创新药的浪潮延续5-10年,甚至更久。

? 比如:泰格医药从2017年开始,连续净利润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股价上涨近5倍。

? 相关的企业还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昭衍新药、博腾股份等等。

? 除了CRO之外,由于医药的品种多样化及细分领域需求较少的原因,有些企业不愿意自己投入大量资金自建产线,所以它需要将药品生产外包,这类承接外包生产业务的企业叫CMO,可以理解为医药生产代工企业。

? 一般CRO企业也会有CMO业务,相对在代工业务做得比较凸出的有凯莱英、博腾药业、药明康德等。

? 另一类与CRO息息相关的即是小分子库,因为医药的研发需要运用到大量小分子,但小分子的研发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干脆买让别人帮忙设计或者买别人的成品,这里的小分子设计龙头即药石科技、药明康德等。

? 由于创新药的研发存在很大的风险,比如历史上重庆啤酒研发乙肝疫苗失败,带来了股价的暴跌。CRO/CMO行业由于只收取服务费,所以业绩会更加稳健,是投资创新药的不错方向。

7.2民营医院

? 国内目前公立医院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都是非盈利性医院。近年随着医药加成取消公立医院创收能力大幅下降,公立医院的扩张主要依赖政府资金的支持。

? 民营医院受制于公立医院一直发展畸形,一方面是公立医院对优秀医疗人才的虹吸现象,事业编制限制了人才流出。尽管医生多点执业正在试行,但民营医院总体上医疗人才依旧匮乏。另一方面,医院对设备要求较高,民营医院在昂贵的检测设备投入不及公立医院。目前来看,医疗服务发展较好的主要有两个方向:(1)专科连锁。这类商业模式一般对设备要求较高而对人力资源要求较低,可复制性强。典型的如体检公司美年健康、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等(2)高端医院。主要定位于高端客户,收费昂贵但是服务好。代表如复星医药参股的和睦家医院。

对于这个行业,我们主要关注的则是:(1)模式的可复制性、(2)规模扩大后对成本和费用的控制;

? 举个例子:通策医疗通过兼并,将浙江地区几家大的口腔医院占据,成本和管理非常好,业绩十分优秀。而它的模式完全可以向全国进行复制,所以通策医疗10年涨幅近20倍,同样的还有眼科医院爱尔眼科

相比之下,美年健康的模式也可复制,但是其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不佳,股价表现平平。

8.监管及政策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

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强监管一直是行业常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具体的影响政策统计为以下几点:

8.1医保政策

? 药品能否进入医保目录以及进入的层次对其销量有很大的影响,而医保目录由医保局(此前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两年制定一次,这方面的政策动向也是关注的重点。

8.2新药审批政策

? 以往国内药品的批准非常容易,买卖药品批文现象严重。如今医药行业审批十分严格,这对优势企业是个利好,有利于具有很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来说,市场竞争没有以前那么激烈,新药进入市场能否获得更大的优势。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对仿创型化学药制剂企业、现代中药企业和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影响比较大。

8.3生产批准政策

? 药品的生产主要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制。在生产环节,标准化体系已经建立完善,在麻醉品、血液制品、疫苗等领域还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意味着行业门槛的提高,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增加。

该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监管严格的血液制品、疫苗、生物制品等行业。

? 比如:2001年,国家停止了血制品行业的进入审批,那么有血制品牌照的几家公司则成为了行业的寡头,此后,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天坛生物步入长牛模式。

8.5环保政策

? 国家环保总局对制药企业排污标准在不断提高,这方面监管的越来越严将导致小企业逐步退出,行业的门槛和集中度将不断增加。

环保政策的变化主要影响原料药企业。

比如:维生素行业污染比较严重,2017年环保因素关停了许多小的维生素厂商,导致维生素价格上涨,新和成、亿帆医药等股价大涨。